手足口病培訓資料_第1頁
手足口病培訓資料_第2頁
手足口病培訓資料_第3頁
手足口病培訓資料_第4頁
手足口病培訓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手足口病培訓資料第1頁/共41頁手足口病培訓資料第2頁/共41頁

定義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之一。多發于5歲以下兒童,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為特征。個別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腦炎和無菌性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無并發癥患兒預后良好,一周左右自愈。第3頁/共41頁全球流行概況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報告1958年加拿大Robinson從患者糞便和咽拭中分離出CoxA16,同時患者血清抗體有四倍增長,初步查明CoxA16為本病病原1972年美國首次分離出EV71病毒第4頁/共41頁國內流行情況1981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數病例零星報道,但缺乏病原學支持1983年天津發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發流行,5-10月間發生了7000余病例,經過兩年散發流行,1986年又出現爆發。兩次爆發的發病率分別達2.3%和1.9%此后曾多次在各地散發或小規模流行2008年3月,安徽省阜陽市發生了較大規模的手足口病疫情,累計報告手足口病4929例,其中22例死亡.(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第5頁/共41頁

流行病學病原菌:柯薩奇A5、9、10、16、B5型,腸道病毒71型等腸道病毒,A16和EV71型最常見,屬細小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傳播途徑:飛沫及接觸傳染。易感人群:可在多年齡組一起感染,主要是幼兒感染,5歲以下占絕大多數。流行季節:全年散發,5-8月高峰第6頁/共41頁第7頁/共41頁8第8頁/共41頁9第9頁/共41頁10第10頁/共41頁11第11頁/共41頁臨床表現潛伏期一般2—7天多數患兒突然起病約半數病人發病前1-2天或發病的同時有發熱。可伴有頭痛、咳嗽、流涕、口痛、納差、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第12頁/共41頁口腔皰疹性質:小皰疹或潰瘍部位:舌、頰粘膜、硬腭多見,偶可見于軟腭、牙齦、扁桃體和咽部。癥狀:破潰后形成小的潰瘍,疼痛較劇,年幼兒常表現為煩躁、哭鬧、流涎、拒食等。第13頁/共41頁手足及其他部位出疹時間:口腔皰疹后1-2天部位:呈離心性分布,手足多見,掌背均有,可見于手臂、腿及臀部,偶見于軀干性質:初見斑丘疹很快變為皰疹,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米粒或豌豆大小,質地較硬,多不破潰,內有混濁液體,周圍繞以紅暈第14頁/共41頁手足及其他部位數量:少則數個,多則百余個。皰疹一般在5-7天消退,疹退后無瘢痕及色素沉著第15頁/共41頁重癥病例表現:神經系統癥狀:腦干腦炎、腦膜炎等呼吸系統癥狀:肺水腫循環系統癥狀:心衰、休克3歲以下,在病程1~3天發生第16頁/共41頁死亡原因神經源性肺水腫腦干腦炎、腦疝循環功能衰竭第17頁/共41頁EV71感染特點神經系統并發癥比例較高第18頁/共41頁臨床不典型病例散發病例出疹一個部位斑疹、皰疹稀疏不典型病情嚴重程度與皮疹多少無相關與其他出疹性疾病難鑒別病原學或血清學鑒定第19頁/共41頁實驗室檢查㈠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危重者白細胞可明顯升高。㈡血生化檢查。部分病例可有輕度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鈣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應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㈢血氣分析。呼吸系統受累時可有動脈血氧分壓降低、血氧飽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壓升高,酸中毒。第20頁/共41頁實驗室檢查㈣腦脊液檢查。神經系統受累時可表現為:外觀清亮,壓力增高,白細胞計數增多,多以單核細胞為主,蛋白正常或輕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㈤病原學檢查。CoxA16、EV71等腸道病毒特異性核酸陽性或分離到腸道病毒。咽、氣道分泌物、皰疹液、糞便陽性率較高。㈥血清學檢查。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CoxA16、EV71等腸道病毒中和抗體有4倍以上的升高。第21頁/共41頁物理學檢查㈠胸X線檢查。可表現為雙肺紋理增多,網格狀、斑片狀陰影,部分病例以單側為著。㈡磁共振。神經系統受累者可有異常改變,以腦干、脊髓灰質損害為主。㈢腦電圖。可表現為彌漫性慢波,少數可出現棘(尖)慢波。㈣心電圖。無特異性改變。少數病例可見竇性心動過速或過緩,Q-T間期延長,ST-T改變。第22頁/共41頁診斷依據以發熱、手、足、口、臀部出現皮疹為主要表現,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手、足、臀部皰疹或皰疹性咽峽炎。重癥病例可出現神經系統受累、呼吸及循環衰竭等表現,實驗室檢查可有末梢血白細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腦脊液改變,腦電圖、核磁共振、胸部X線檢查可有異常。無皮疹病例,臨床不宜診斷為手足口病。第23頁/共41頁確診依據確診時必須有病原學的檢查依據。確診EV71病毒感染,必須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EV71核酸檢測陽性,分離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體檢測陽性。EV71IgG抗體4倍以上增高或由陰性轉為陽性。第24頁/共41頁臨床分類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發熱。2.重癥病例:⑴重型:出現神經系統受累表現。如:精神差、嗜睡、易驚、譫妄;頭痛、嘔吐;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體征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⑵危重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①頻繁抽搐、昏迷、腦疝。②呼吸困難、紫紺、血性泡沫痰、肺部羅音等。③休克等循環功能不全表現。第25頁/共41頁鑒別診斷㈠其他兒童發疹性疾病:丘疹性蕁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兒急疹、帶狀皰疹以及風疹等鑒別㈡其他病毒所致腦炎或腦膜炎㈢脊髓灰質炎㈣肺炎㈤暴發性心肌炎。第26頁/共41頁留觀指征3歲以下嬰幼兒,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

1、發熱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以內。2、皰疹性咽峽炎,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高;3、發熱、精神差第27頁/共41頁住院指征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應立即將其轉至指定醫療機構:綿陽四0四醫院在手足口病的重癥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精神差/嗜睡、易驚、驚跳、煩躁不安;2、肢體抖動或無力、癱瘓;3、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環不良;4、呼吸淺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腫、肺炎第28頁/共41頁危重患兒的早期發現具有以下特征者,有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開展必要的輔助檢查,有針對性地做好救治工作。第29頁/共41頁1、年齡小于3歲;2、持續高熱不退;3.末梢循環不良;4、呼吸、心率明顯增快;5、精神差、嘔吐、抽搐、肢體抖動或無力;6、外周血細胞計數明顯增高;7、高血糖;8、高血壓或低血壓第30頁/共41頁防控措施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的有關規定,對符合上述病例定義的手足口病病例進行報告。第31頁/共41頁報告內容和方法發現手足口病患者時,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傳染病報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點監測傳染病”一欄中填報該病。實行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未實行網絡直報的機構應于24小時之內寄送報告卡。第32頁/共41頁報告內容和方法報告病例分為“臨床診斷病例”和“實驗室診斷病例”兩類。如為實驗室診斷病例,則應在報告卡“備注”欄內注明腸道病毒的具體類型類別。如為重癥病例亦應在“備注”中注明“重癥”。第33頁/共41頁標本1、糞便標本2、咽拭子標本3、血清標本4、皰疹液第34頁/共41頁治療原則本病如無合并癥,預后良好,多在一周痊愈清淡易消化營養的飲食、對癥處理:

——口腔和皮膚護理

——可服VitB、VitC及清熱解毒中藥第35頁/共41頁中成藥治療辯證診治第36頁/共41頁

其他療法外治法

:口咽部皰疹:可選用青黛散、雙料喉風散、冰硼散等,1日2—3次。皮膚損害:①爐甘石洗劑外洗及1%龍膽紫外搽;②三黃洗劑外搽。第37頁/共41頁重癥病例神經系統受累:控制顱內高壓、免疫球蛋白、糖皮質激素、抗驚厥等心肺衰竭:免疫球蛋白、糖皮質激素、血管活性藥、機械通氣等第38頁/共41頁

預防與調護

隔離7-10天。

進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