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解析版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_第1頁
2022年解析版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_第2頁
2022年解析版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_第3頁
2022年解析版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_第4頁
2022年解析版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一、字詞書寫1.請將下面語句用楷書準確、規范地抄寫在田字格內。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二、基礎知識綜合2.請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題據統計,沙漠、荒原占地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盡管大漠、荒原,

但它充滿了神秘和魅力。古往今來,很多人投身于這些,

揮灑自己的青春與汗水。材料一

那是在

1913

年,我走進法國普洛旺斯地區,在游人稀少的阿爾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處是荒地。①光禿禿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野生的熏衣草。在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終于來到一個廢棄的村莊前。②我在倒塌的房屋旁邊支起(上起,就沒有水喝了。現在,我必須去找點兒水。我猜想,這里雖然成了(

),但是,像馬蜂窩一樣、一間挨一間的房子周圍,總會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確實找到了一個泉眼,可惜已經(

)了。)了。④如今,)。從前一天晚這里有五六棟沒了屋頂的房子,任由風吹雨打。③旁邊還有一座教堂,鐘樓也已經(卻一點兒生氣也沒有了。(選自《植樹的牧羊人》)材料二

最美奮斗者、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鐘揚,用

16

年時間在青藏高原艱苦跋涉

50

多萬公里,累計收集上千種植物的

4000

多萬顆種子。每找到一顆新種子,從收集到運送都需要

。經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讓

的鐘揚身體頻發警報。2015

5

2

日,他突發腦溢血,可離開

ICU

剛半年,他就又偷偷進藏了。2017

9

25

日,鐘揚在為民族地區干部授課途中遭遇車禍,生命定格在

53

歲。但他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據《人民日報》“愛國情奮斗者”專題報道編寫)(1)依次填入文本括號中的詞語,字形和讀音都正確的一項是()1

/

20A.帳篷(póng)

廢墟(yū)

干涸(hé)B.帳篷(péng)

廢墟(xū)

干涸(hé)C.帳蓬(póng)

廢虛(xū)

干涸(ké)D.帳蓬(péng)

廢墟(yū)

干涸(gù)坍(tān)蹋坍(tān)塌坍(dān)蹋坍(dān)塌(2)依次填入文本中畫橫線處,最恰當的一組詞語是(A.荒山野嶺

不毛之地

小心翼翼

舟車勞頓B.人跡罕至

窮鄉僻壤

謹小慎微

疲憊不堪C.人跡罕至

不毛之地

小心翼翼

疲憊不堪D.荒山野嶺

窮鄉僻壤

謹小慎微

舟車勞頓)(3)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A.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處是荒地。B.這里有五六棟沒了屋頂的房子,任由風吹雨打。C.鐘揚教授及其學生累計收集上千種植物的

4000

多萬顆種子。D.但他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4)“這一切,讓人能想象出當時人們在這里生活的情景。”是摘自文段中的一句話,現在請你把它放回原處,你認為哪一處最合適?()A.①B.②C.③D.④三、綜合性學習3.綜合探究與運用2

/

20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讀一點兒好書,不僅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啟迪思維,還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氣質。七年級(2)班的同學準備進行“書香校園”主題閱讀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以下任務。(1).4

23

日是世界讀書日,某市發布了

2018

年全民閱讀數據統計,如下:某市成年居民每天閱讀各媒介接觸時長你從圖表中發現成年居民每天借助媒介閱讀的時長居第三位。(2).請寫出一個與讀書有關的名言警句:(3).同學們準備選擇教室的一角作為閱讀角,設立一個文學小書架和一塊閱讀展示墻。請你為主題墻報設計欄目,請寫出至少三個欄目名稱。(4).下列是七(2)班班委會關于本周五下午

2:00

在學校報告廳舉辦一次主題閱讀活動的通知,這則通知有兩處必須修改,請指出并予以修改。通

知為激發同學們的閱讀熱情,同時幫助大家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現決定在學校報告廳舉辦“書香校園”主題閱讀活動,選定《西游記》為共讀書目,讀后進行交流。每位參加的同學還可攜帶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換閱讀。2019

12

15

日①②四、句子默寫4.古詩文默寫(1)夜闌臥聽風吹雨,________。(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3

/

20(2)________,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3)海日生殘夜,________。(王灣《次北固山下》)(4)非淡泊無以明志,________。(諸葛亮《誡子書》)(5)《觀滄海》中最能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6)我們學習要按時復習,就會有新的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正如《<論語>十二章》中所說:________,________。(《<論語>十二章》)五、名著閱讀5.名著閱讀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并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但是,我于高興之余,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該文段選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本學期所學的課文________也選自這本書,這篇文章中描寫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性格)的老師,這位老師的名字是________。六、課內閱讀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1)下列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家無井/而出溉汲B.丁氏/穿井得一人4

/

20C.有聞/而傳之者D.不若/無聞也(2)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及其家穿井(挖掘).B.國人道之(講述).C.丁氏對曰(回答).D.聞之于宋君(聽到).(3)下列加點詞與例句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宋之丁氏.A.兩狼之并驅如故.B.夫君子之行.C.學而時習之.D.曉之者亦舍然大喜.(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選自《呂氏春秋》,這本書是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寫而成。B.故事中,造成別人誤解的源頭是丁氏的表述不夠清晰,說話有歧義。C.故事中,宋國人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表現了他們的求實、求真精神。D.《穿井得一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道聽途說的話不能輕信,更不能以訛傳訛。(5)請用現代漢語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七、詩歌鑒賞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秋

詞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5

/

20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1).這首詩的體裁是()A.

五言絕句B.

五言律詩C.

七言絕句D.

七言律詩(2).詩句中“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八、現代文閱讀8.閱讀下面藥品說明書,完成下面小題。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說明書(藥品名稱):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成份)本品為復方制劑,每袋含對乙酰氨基酚

125

毫克,馬來酸氯苯那敏

0.5

毫克,人工牛黃

5毫克。輔料為:蔗糖。(性狀)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顆粒。(適應癥)適用于緩解兒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四肢酸痛、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癥狀。(用法用量)溫水沖服。兒童用量見下表。年齡(歲)體重(公斤)一次用量(袋)一日次數1-310-150.5-1一日

3

次4-616-2122-2728-321-1.51.5-22-2.5一日

3

次一日

3

次一日

3

次7-910-12(不良反應)有時有輕度頭暈、乏力、惡心、上腹不適、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可自行恢復。(禁忌)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注意事項)用藥

3-7

天,癥狀未緩解,請咨詢醫師或藥師;服用本品期間不得飲酒或含有酒精的飲料;1

歲以下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能同時服用與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藥;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如服用過量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就醫;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6

/

20(藥物相互作用)與其他解熱鎮痛藥同用,可增加腎毒性的危險;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有效期)暫定

24

個月。(說明書內容有刪減)(1).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

服用本品期間不要飲酒。B.

肝功能不全者應禁用本品。D.

兒童服用本品須有成人監護。C.

若服用本品過量,應立即去醫院。(2).依據說明書,下列做法正確的一項是()A.

小華體溫

39℃,四肢疼痛,媽媽沖泡了一袋性狀已經泛黃的本品給他服用。B.

小紅服用本品

7

天后,病情不見好轉,她媽媽帶她去了醫院。C.

8

個月大的寶寶發燒、打噴嚏,媽媽按照經驗給她服用了本品半袋。D.

小明感冒頭痛發熱,服用本品后,癥狀未緩解,又服用了另外一種退燒藥。(3).為什么(注意事項)中要求“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請結合說明書說出原因。9.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暖暖的泥火盆張光恒①凜冽的寒風吹起,坐在空調暖房的我們,不由得憶起雖貧乏寒冷但又溫暖溫馨的童年生活來。②那時,天氣似乎比現在冷得多,鄉間小道上,常見路面被凍裂開來,裂紋縱橫交錯,猶如破舊的蜘蛛網,凍得鼻頭紅紅、臉兒青青的我們,在河里的冰面上,瘋玩夠了后,如一群小老鼠般,匆忙地鉆進掛著草簾、溫暖異常的土屋內。③其時,屋子里的中央,放著的泥火盆里,炭火紅紅,像成塊成塊晶瑩透亮的瑪瑙、寶石,散發出的暖氣,撲在臉上,暖烘烘;火盆邊圍著一圈烤火的鄉親,咯咯拉拉的東家長、西家短,談天說地,整個屋內氣氛熱烈,猶如春天。④這泥火盆是舊時農村所特有的東西。家境殷實的,多買一個鐵盆,當作火盆,可是那時候,整個農村,又有多少富裕的農戶呢?所以,多數用的就是泥火盆。7

/

20⑤爺爺有一手做泥火盆的好手藝,整個過程,大約得半小時。他先從南坡地里,挑來韌性較好的黃膠泥土,用清水拌成糊狀,再往里面添加一些麥秸桿,做泥巴的“筋骨”,用镢頭砸勻,在地上反復摔打,成了一個大泥團,就可以使用了。心細的爺爺,平時會撿拾一些漏水破爛的土瓦盆放到家里,用作泥火盆的胚子,做時,用雙手挖捧起剛和好的泥,往準備好的破土瓦盆上甩,他不停地用力把泥巴甩在破瓷盆上,看厚度差不多了,就伸手在水盆里,捧一捧清水,瀝在已顯雛形的火盆坯子上,就著那清水,把泥盆的里外面,用手抹得溜光、水滑。爺爺干活兒很認真,容不得有一絲紕漏出現,泥火盆的里外兩面,光滑得須得如鏡子般,各個部位厚薄一致,成正圓形,不歪不斜,線條圓潤,整體看來舒服協調,才住手,看起來簡直是做一件精致的工藝品。⑥我家的泥火盆,曾經溫暖了我的整個童年。那盛著熾熱炭火的小盆,盆沿邊上,被爺爺匠心獨運地用小木棒,畫上了小魚、小鳥,那些小動物,個個栩栩如生,仿佛“噓”一聲,就會被嚇飛、嚇跑。年邁的爺爺,有時候,就把盛有高粱燒的小瓷壺,用牛皮紙塞住口兒,再用鐵鏟在火盆里扒開一個小坑,放進小瓷壺,埋住,一會兒,酒香就溢滿了整個小屋。爺爺愜意地拿出來,就著嘴,抿幾口后,臉兒就被燒酒醺得紅彤彤的了,等到興致高了,就大聲給我們講《穆桂英掛帥》《封神演義》等古書里的故事,鄉音方言,聲情并茂,聽起來,貼心近肺,大大激發了我的美好想象。有時,奶奶也會把花生、土豆埋到快要燃盡的熱灰里,半個時辰,就可以吃,現在似乎感覺,任何美味佳肴,都趕不上兒時火盆里的熟花生、土豆那美好的味道。⑦現在,農村的泥火盆,已屬“明日黃花”,風光不在,以前家家使用的泥火盆,早已不見蹤影,被空調、暖氣爐取而代之,曾經為鄉親做泥火盆的爺爺,不免有些落寞,我打著手勢,詢問耳聾的爺爺,以前我們家曾經使用過的火盆,還找得到嗎?一向耳聾的爺爺,竟意外地聽明白了,他擺擺手,眼里流露出懷念的神色,什么話都沒說,轉身走了。(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從修辭的角度品味第③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屋子里的中央,放著的泥火盆里,炭火紅紅,像成塊成塊晶瑩透亮的瑪瑙、寶石,散發出的暖氣,撲在臉上,暖烘烘。(3).第⑤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動詞選用準確精煉,請把這一系列的動詞找出來,并說說這些詞語有什么表達效果。(4).第⑥段中“我家的泥火盆,曾經溫暖了我的整個童年”,這“溫暖”具體指什么內容?(5).結尾處“他擺擺手,眼里流露出懷念的神色,什么話都沒說,轉身走了”,如果爺爺說話,他可能會說些什么呢?請寫下來。8

/

20九、作文10.作文記憶中,有一些人,就像陳年老酒,平日里就裝在那個不起眼的壇子里,擺放在哪個不起眼的角落,安靜而又寂寞。但,在某些特殊的時刻,他的目光、他的笑容、他的手勢、他的舉手投足,便會不知不覺地浮現在你眼前……請以“記憶中總有這么一個人”為題,完成一篇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要求:①內容具體,情感真實;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

600

字。9

/

20答案解析部分一、字詞書寫1.【答案】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解析】【分析】抄寫漢字,要做到:準確,即不要抄錯字;規范,即筆劃要清楚;正楷字書寫,端正,即要寫成方塊字,不要潦草,間架結構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適,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確;整潔,即不要涂改。故答案為: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點評】抄寫漢字一定要按照題干要求,認認真真地抄寫。二、基礎知識綜合2.【答案】

(1)B(2)C(3)D(4)D【解析】【分析】(1)帳篷:撐在地上遮蔽風雨、日光的東西,多用帆布、尼龍布等做成,“篷”讀作

péng;廢墟: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后變成的荒涼地方,“墟”讀作

xū;干涸: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涸”讀作

hé;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積的東西)倒下來,“坍”讀作

tān。故選

B。(2)荒山野嶺:荒涼沒有人煙的山嶺。人跡罕至:指偏僻荒涼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結合語境,可知此處應填“人跡罕至”;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長莊稼的土地,后泛指荒涼貧瘠的土地。窮鄉僻壤:荒涼貧窮而偏僻的地方。結合語境,可知此處應填“不毛之地”;小心翼翼: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的樣子。謹小慎微:原指說話、做事非常謹慎,現多指對一些事情過于小心謹慎。結合語境,可知此處應填“小心翼翼”;舟車勞頓:形容旅途疲勞困頓。疲憊不堪:形容非常疲乏。結合語境,可知此處應填“疲憊不堪”;故選

C。(3)考查病句的辨析。D.句式雜糅;刪去“榜樣”;10

/

20故選

D。(4)考查句子的銜接。這句話中的“這一切”是對前面敘述的當時人們在這里生活的情景的概括,①②③句都提及了過去人們生活的痕跡,故這句話應放在第④句。故選

D。故答案為:⑴B⑵C⑶D⑷D【點評】⑴字音題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對于課本上出現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讀準,要注意形近字的讀音和多音字的讀音。平時要注意積累,讀準字音,標準調號。拿不準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題,要積累詞語,注意書寫。特別是同音異形字在應用時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記扎實。⑵做選詞填空的題,既要注意詞語表達的意思,近義詞的區別(從詞語使用的范圍,感情色彩,語義表達的輕重等角度辨析),還要注意上下文的聯系。關聯詞語還要注意關聯詞語表示的關系。⑶病句類型主要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⑷語句的銜接要注意語句的照應和暗示。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通過語意的把握和關鍵詞語的分析,能準確地找出與所提示或暗示的詞句相呼應的題肢。三、綜合性學習3.【答案】

(1)圖書(2)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等。(3)紅色文化典故

;英雄人物小傳;精彩讀后感等。(4)在“決定”后加入時間“于本周五下午

2:00”;最后在日期正上方署名“七(2)班班委會”。【解析】【分析】(1)考查圖文轉換的能力。根據

2018

年全民閱讀數據統計表可知,成年居民每天借助手機閱讀時長

131.25

分鐘,占據第一位;借助互聯網閱讀時長

94.46

分鐘,占據第二位;借助圖書閱讀時長

22.15

分鐘,占據第三位。根據題干要求可知此處應填圖書。(2)考查名言警句的積累。寫出一則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即可。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3)考查擬寫欄目名稱的能力。擬寫欄目名稱時,應緊扣“閱讀”主題,并且要短小、具有概括性。如讀書方法集錦;讀書格言;詩詞大會;好書推薦等。11

/

20(4)考查通知的格式及語言的表達。①通知內容要有具體的時間,根據題干可知開會的時間是在本周五下午

2:00,故應在在“決定”后加入時間“于本周五下午

2:00”;②通知要有署名,署名寫在日期的上方,根據題干可知通知的單位是七(2)班班委會,故應在日期正上方署名“七(2)班班委會”。故答案為:⑴

圖書⑵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等。

紅色文化典故

;英雄人物小傳;精彩讀后感等。⑷1、在“決定”后加入時間“于本周五下午

2:00”2、最后在日期正上方署名“七(2)班班委會”。【點評】⑴做圖表分析題時要注意第一步就是整體閱讀,明確題意,包括審題目要求、審圖表標題和內容。第二步,橫比縱比,尋找變化規律。第四步:表述時準確是前提,再注意精煉。⑵名言警句需要平時積累,根據題干要求從積累的名言警句中選擇合適的。⑶欄目名稱的設計要圍繞著主題設計,語言要簡明。⑷通知的內容一定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會議內容等。這些信息要注意從題干和所給材料中篩選。注意日期和署名的位置。四、句子默寫4.【答案】

(1)鐵馬冰河入夢來(2)何當共剪西窗燭(3)江春入舊年(4)非寧靜無以致遠(5)日月之行;星漢燦爛(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解析】【分析】考查學生古詩文名句默寫能力。學生答題時要正確理解句意,邊誦邊寫,規范書寫,認真檢查,力求不出錯別字。本題中的“剪、致、漢、矣”等字詞容易寫錯。故答案為:⑴

鐵馬冰河入夢來⑵

何當共剪西窗燭⑶

江春入舊年⑷

非寧靜無以致遠⑸12

/

201、日月之行2、星漢燦爛⑹1、溫故而知新2、可以為師矣【點評】古詩文名句的默寫,要想不失分,關鍵在于平時強化記憶,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寫錯別字。理解性默寫要注意古詩表達的內容情感等。五、名著閱讀5.【答案】

《朝花夕拾》;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質樸、方正、博學、和藹;嚴而不厲、嚴而可親等;壽鏡吾或壽懷鑒【解析】【分析】考查對名著文學常識及內容的把握。根據文段中的《二十四孝圖》可知文段選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魯迅。本學期學的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于

1926

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文中寫到了三味書屋的生活,書屋中有一位老師,名叫壽鏡吾,在魯迅的筆下,這位老先生似乎也并不太“嚴厲”,學生行禮,他在一旁“和藹”地回拜,備有一條“戒尺”,定有“罰跪”的規則,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幾眼”,大聲嚷道:“讀書。”管制似乎也并不太嚴,學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園里頑皮,課間也能偷偷地嬉耍,但他刻板、迂倔,顯然在他看來學生是只許攻讀經書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經的,不許涉獵。課讀那一場景卻又映現了他情性的另一方面:樸真。只見學生都悄沒聲兒各自嬉戲去了,就他一人大聲讀書,面帶“微笑”,“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那聲音,那表情,那動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間,真是活顯出一個迂老夫子的天真靈魂,可愛極了。故答案為:《朝花夕拾》;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質樸、方正、博學、和藹;嚴而不厲、嚴而可親等;壽鏡吾或壽懷鑒【點評】名著導讀是中考試題中必考的一項內容。考查形式有填空、選擇、簡答等多種形式,考查內容有名著的作者、年代、主要內容、主要人物性格、藝術特色、相關情節等。平時需要廣泛閱讀課外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內涵,注重對作品的情感體驗,并積累相關知識。六、課內閱讀6.【答案】

(1)C(2)D(3)B(4)C(5)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13

/

20【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句子節奏的劃分。劃分文言句子的節奏,可結合句意及相關文言標志詞語進行分析。C.句意:有聽了的人就去傳播。據此可斷句為:有/聞而傳之者。故選

C。(2)考查對文言詞語的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根據平時的文言詞匯積累,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解釋。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字詞。D.句意: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聞,知道;聽說,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故選

D。(3)考查文言詞語的用法和意義。例句“宋之丁氏”中“之”是助詞,意思是“的”。A.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B.助詞,的;C.代詞,代指學過的知識;D.代詞,代指杞人;故選

B。(4)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C.他們聽說了“穿井得一人”的事情,都相互傳播了,說明他們都相信了傳言,說明他們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云亦云;故選

C。(5)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得一人之使:得到一個人使喚,指得到一個人的勞力。非:不是。于:在。”句意: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故答案為:⑴C⑵D⑶B⑷C⑸

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點評】⑴碰到斷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主謂之間要停頓,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14

/

20⑵要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不僅要靠平時的積累,還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還要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現象。⑶對于一詞多義辨析這類題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時的積累,將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現象進行歸納,并理解記憶。二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判斷。⑷既要熟記文言文的文學文化常識,還要讀懂文章,理解內容。⑸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時,既要注意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還注意落實一些重點詞語。特別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翻譯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參考譯文】宋國的一戶丁姓人家,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到遠處去打水澆田,常常一個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聽了的人就去傳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國都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被宋國的國君聽說了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丁氏答道:“只是得到了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像這樣尋找到的傳聞,還不如沒有聽到。七、詩歌鑒賞7.【答案】

(1)C(2)“排”,在這里是“排開、推開”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黃鶴一飛沖天,仿佛沖破白云阻隔的氣勢,充滿勃勃生機,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解析】【分析】(1)考查對詩歌體裁的把握。這首詩一共四句,每一句七個字,故是七言絕句。故選

C。(2)考查詩歌的煉字。解答此題,首先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或指出這個字特殊的語法現象或手法,如詞類活用、擬人、通感、化靜為動等。其次展開聯想和想象,把該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最后展開聯想和想象,把該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排”的意思是排開、推開,寫鶴推開層云,直沖云霄的情態,詩人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詩人借黃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了自己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故答案為:⑴C⑵

“排”,在這里是“排開、推開”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黃鶴一飛沖天,仿佛沖破白云阻隔的氣勢,充滿勃勃生機,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點評】⑴七言絕句,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⑵品味煉字類解題方法: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15

/

20八、現代文閱讀8.【答案】

(1)B(2)B(3)因為①本品輔料為蔗糖,藥味會甜,泡水后小孩會喜歡喝。②本藥用量上有限定。③有較多禁忌和副作用。為避免孩子誤喝,給孩子帶來傷害,所以要放到兒童不能接觸到的地方。【解析】【分析】(1)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B.根據原文“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可知“肝功能不全者應禁用本品”這一說法與原文不符;故選

B。(2)考查知識的理解和運用。A.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顆粒,媽媽給小華沖泡的藥品性狀已經泛黃,說明狀發生了改變,不能再服用;C.1

歲以下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本品,寶寶

8

個月大,媽媽按照經驗給她服用了本品的做法不對;D.服用了本品,不能同時服用與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藥;故選

B。(3)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結合藥品【成份】可知,本品的輔料是蔗糖,蔗糖有甜味,孩子一般會比較喜歡喝;結合【用法用量】可知,兒童服用本品有量和次數的限制,如兒童自己拿到藥,可能會導致服用過量;結合【禁忌】及【注意事項】中的內容可知,本品有較多的禁忌,如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服用本品期間不得飲酒或含有酒精的飲料;如服用過量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就醫等。若在藥品放在兒童能拿到的地方,兒童可能會誤食,所以【注意事項】中要求“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是為了避免孩子誤用,帶來傷害。故答案為:⑴B⑵B⑶

因為①本品輔料為蔗糖,藥味會甜,泡水后小孩會喜歡喝。②本藥用量上有限定。③有較多禁忌和副作用。為避免孩子誤喝,給孩子帶來傷害,所以要放到兒童不能接觸到的地方。【點評】⑴根據題干要求,從相關語句中找到相關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注意細節上的差異,辨識出不符合文意的。⑵根據題目的要求,閱讀說明書及圖表內容,根據相關的信息進行分析,辨識出不正確的方法,找到正確的方法。⑶本題考查用說明書上的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答題時一定要讀懂原因,要找到合理的依據。16

/

209.【答案】

(1)①引出下文對童年生活的回憶。②“溫暖溫馨”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調。③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④總領全文。⑤“雖貧乏寒冷但又溫暖溫馨”這種貌似矛盾的表述可以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2)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泥火盆里的炭火通紅、晶瑩透亮的特點,突出了泥火盆的溫暖或者表達作者對溫暖童年生活的懷念。(3)動詞有“挖捧”“甩”“伸”“捧”“瀝”“抹”,這一系列動詞細致具體地寫出了爺爺做泥火盆的整個過程,突出了爺爺做泥火盆的手藝好。(4)“溫暖”的具體內容

:①泥火盆盆沿邊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帶給我快樂。②酒后的爺爺聲情并茂的給我們講古書里的故事,激發了我的美好想象。③奶奶埋到火盆里的花生土豆,那美好的味道讓我至今難忘。(5)爺爺可能會說:“沒有了,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我也做不動泥火盆了,人老了,沒用了,還是空調、暖氣爐好……。”【解析】【分析】(1)考查語段的作用。首先明確開頭段的作用有哪些,其次結合具體的語段分析其作用。“不由得憶起雖貧乏寒冷但又溫暖溫馨的童年生活來。”中的“不由得憶起”引出了下文對雖貧乏寒冷但又溫暖溫馨的童年生活的敘述;下文就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故還有總領全文的作用。作者用“溫暖溫馨”來形容童年生活,可知作者對自己的童年生活是贊美的,是懷念的,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同時,也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想去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為何是乏寒冷但又溫暖溫馨的。(2)考查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賞析。賞析語言,首先需明確賞析的角度,其次結合所運用的手法及具體的語句分析其表達效果。這一句話中,把“紅紅的炭火”比作“成塊成塊晶瑩透亮的瑪瑙、寶石”,由此可判斷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炭火是紅紅的,瑪瑙、寶石是晶瑩透亮的,故寫出了炭火紅紅的、晶瑩透亮的特點;炭火散發出的暖氣,撲在臉上,暖烘烘,寫出了炭火的溫暖,這炭火在作者眼中,猶如瑪瑙、寶石般美麗,晶瑩透亮,由此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3)考查對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的賞析。根據題干要求,首先需找出動詞,然后結合具體的句子分析其表達效果。動詞,即表示動作的詞語。劃線句子中,動詞有“挖捧”“甩”“伸”“捧”“瀝”“抹”,這些動詞是寫爺爺做泥火盆時的一系列動作,這也是爺爺做泥火盆的整個過程,爺爺做泥火盆時的動作一氣呵成,而且可看出爺爺做泥火盆的技藝十分嫻熟及手藝十分好。(4)考查對指代內容的理解。要找出詞語的指代內容,需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溫暖”一詞可理解為使人感到快樂、幸福、美好等;這一句話出現在文章的第⑥段,那么指代內容可結合第⑥段中能體現作者感17

/

20到快樂、幸福、美好等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根據第⑥段中的“那盛著熾熱炭火的小盆,盆沿邊上,被爺爺匠心獨運地用小木棒,畫上了小魚、小鳥,那些小動物,個個栩栩如生,仿佛“噓”一聲,就會被嚇飛、嚇跑。”可概括出泥火盆盆沿邊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帶給我快樂。結合“爺爺愜意地拿出來,就著嘴,抿幾口后,臉兒就被燒酒醺得紅彤彤的了,等到興致高了,就大聲給我們講《穆桂英掛帥》《封神演義》等古書里的故事,鄉音方言,聲情并茂,聽起來,貼心近肺,大大激發了我的美好想象。”可概括出酒后的爺爺聲情并茂的給我們講古書里的故事,激發了我的美好想象。結合“有時,奶奶也會把花生、土豆埋到快要燃盡的熱灰里,半個時辰,就可以吃,現在似乎感覺,任何美味佳肴,都趕不上兒時火盆里的熟花生、土豆那美好的味道。”可概括出奶奶埋到火盆里的花生土豆,那美好的味道讓我至今難忘。(5)考查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揣摩。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需結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齡、經歷、神態等及具體的語境進行分析。這是爺爺看到“我”問“以前我們家曾經使用過的火盆,還找得到嗎”時的神態和動作,結合文本內容可知,爺爺有一手做泥火盆的好手藝,常常給鄉親們做泥火盆,后來,以前家家使用的泥火盆,早已不見蹤影,被空調、暖氣爐取而代之,曾經為鄉親做泥火盆的爺爺,不免有些落寞。所以,爺爺此時說的話,需體現爺爺對現在都不用泥火盆,自己無法再展示自己做泥火盆的技藝的落寞、遺憾、感慨等心情。故答案為:⑴

①引出下文對童年生活的回憶。②“溫暖溫馨”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調。③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④總領全文。⑤“雖貧乏寒冷但又溫暖溫馨”這種貌似矛盾的表述可以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⑵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泥火盆里的炭火通紅、晶瑩透亮的特點,突出了泥火盆的溫暖或者表達作者對溫暖童年生活的懷念。⑶

動詞有“挖捧”“甩”“伸”“捧”“瀝”“抹”,這一系列動詞細致具體地寫出了爺爺做泥火盆的整個過程,突出了爺爺做泥火盆的手藝好。⑷

“溫暖”的具體內容

:①泥火盆盆沿邊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帶給我快樂。②酒后的爺爺聲情并茂的給我們講古書里的故事,激發了我的美好想象。③奶奶埋到火盆里的花生土豆,那美好的味道讓我至今難忘。⑸

爺爺可能會說:“沒有了,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我也做不動泥火盆了,人老了,沒用了,還是空調、暖氣爐好……。”【點評】⑴開頭段的作用: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為下文埋伏筆,作鋪墊,奠定全文感情基調,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等。⑵賞析理解句子,如果句子中有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等修辭手法,我們就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