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18題)1.甲、乙、丙3個公司,甲公司的員工比乙公司多15%,乙公司的員工比丙公司多25%,而甲公司比丙公司多91名員工,丙公司有員工()。

A.180人B.200人C.204人D.208人E.210人

2.主張用理解和解釋的方式進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學流派是()。

A.實驗教育學B.文化教育學C.批判教育學D.實用主義教育學

3.下列不屬于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則的是()。

A.倫理原則B.創新性原則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D.目的性原則

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二次文獻的是()。

A.動態綜述B.索引C.書目D.題錄

5.《禮記.學記》中記載“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說明了教育具有()。

A.科技功能B.經濟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

6.國有土地使用權屬于()。

A.自物權B.典權C.地役權D.地上權

7.教育實驗變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A.綜合法B.恒定法C.平衡法D.消除法

8.唐朝中央刑事案件的復核機關是()

A.御史臺B.大理寺C.都察院D.刑部

9.

10.我國刑法采取的罪數判斷標準為()。

A.行為標準說B.法益標準說C.犯罪構成標準說D.因果關系標準說

11.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行特征不包括()。

A.多元化的國際儲備體系B.多種形式的貨幣制度C.多元化的國際清償制度D.多樣化的國際收支調節方式

12.緊急避險的特別限制條件是指()。

A.危險正在發生

B.避險行為的實施必須出于不得已

C.不能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D.為了避免本人危險的法律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有特定責任的人

13.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體系中,涉及對認知過程進行調控的學習類別是

A.言語信息B.認知策略C.智慧技能D.態度

14.

15.有研究者想通過描述統計來調查分析“考研與家庭經濟狀況的關系”。該研究的滿意樣本應該

A.不少于100人B.至少30人C.至少50人D.至少15人

16.法律規定,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這項規則屬于()。

A.義務性規則B.授權性規則C.強制性規則D.禁止性規則

17.假定在某一產量水平上,某完全競爭廠商的平均成本達到了最小值,這意味著()。

A.廠商獲得了最小利潤B.廠商獲得了最大利潤C.邊際成本等于平均成本D.廠商的超額利潤為零

18.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執法必嚴D.違法必究

二、多選題(10題)19.實質的一罪包括()。

A.牽連犯B.連續犯C.繼續犯D.想象競合犯

20.非法占有他人的下述哪幾項財物,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的行為,構成侵占罪?()

A.托管物B.遺忘物C.埋藏物D.遺失物

21.下列哪些是依據法律原則涉及的內容和問題的不同,對法律原則進行的分類?()

A.實體性原則B.政策性原則C.公理性原則D.程序性原則

22.法律出自國家,具有國家性,這是因為()。

A.統治階級的意志都體現為法律

B.法律是以國家主權名義創立的

C.法律的適用范圍是以國家主權為界域的

D.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為保證的

23.挪用公款給他人使用的,使用人在下列何種情況下,構成挪用公款的共犯?()

A.知道是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C.應當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的公款D.參與策劃取得挪用款

24.法的規范作用可以概括為()。

A.社會作用B.指引作用C.預測作用D.評價作用

25.憲法的特征包括()。

A.憲法內容的根本性B.憲法效力的最高性C.憲法制定程序的特殊性D.憲法修改程序的特殊性

26.犯盜竊、詐騙、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條件有()。

A.行為人有盜竊、詐騙、搶奪行為

B.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

C.以當場對阻攔的群眾實行報復相威脅

D.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目的是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

27.罰金刑與行政罰款的區別是()。

A.適用的機關不同B.適用的對象不同C.適用的法律根據不同D.嚴厲程度不同

28.犯罪未遂的表現形態包括()。

A.犯罪目的未實現B.犯罪結果未發生C.犯罪行為未實行終了D.犯罪構成要件未齊備

三、判斷題(2題)29.通常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的絕對值比奢侈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的絕對值要小。

A.是B.否

30.公共產品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排他性。

A.是B.否

四、填空題(2題)31.《玄怪錄》的作者是()。(浙江大學2001年)

32.李白的《古風》十九首屬于()詩體,《將進酒》、《蜀道難》屬于()。(清華大學2003年)

五、計算題(2題)33.假設一個兩部門經濟體中,消費C=100+0.8Y.投資i=150-6r.實際貨幣供給為150億美元,貨幣需求L=0.2y-4r(單位是億元)(1)求IS和LM曲線(2)求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和收入

34.市場上有兩種股票A,B,市值占比分別為0.6,0.4.A的超額收益的標準差為20%,B的超額收益標準差為40%,兩者超額收益的相關系數為0.5.問:(1)股票A的貝塔值是多少?(2)現在假定市場上有另一股票C,通過利用股票的總收益率對單指數模型的回歸分析,得到估計的截距為5%,貝塔值為0.6.如果無風險利率為10%,那么,通過利用股票的超額收益率對但指數模型的回歸分析,得到的估計的截距是多少?

六、8.論述題(2題)35.試述發展任務的代表性觀點。

36.下面是一位14歲男生的日記摘抄,試分析日記內容反映的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點。大人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他們并不了解我們。不到兩年,我長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見,而不再是“小小少年”。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仍然還是個孩子,逛公園、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媽媽還是像過去一樣,拉著我的手,生怕我會走丟似的。要是被同學看見了,真是丟死人了。更讓我苦惱的是,媽媽總是事無巨細地管著我,每天騎車上學,媽媽總是不斷地嘮叨:“馬路上多加小心”;晚上做完作業,剛打開電視想看看體育新聞,媽媽又會問:“作業做完了嗎?早點休息,明天一大早還得上學呢!”運動鞋想買阿迪達斯的,媽媽卻非要買耐克的……走進教室,我總覺得有幾十雙眼睛在盯著我,跟女同學打個招呼會感到臉紅心跳;一次考試取得好成績會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會垂頭喪氣;為了一個小問題,會與同學爭得面紅耳赤;當答不出老師的提問時,又會覺得羞愧難當……在同學的眼中,我帥嗎?在老師和同學的心目中,我是一個好學生嗎?……盡管有這么多煩惱,父母卻渾然不知,有時候想和他們交流,但又總覺得有些難以啟齒。真不知道該向誰訴說。仔細觀察班上其他同學,雖然他們表面上顯得若無其事,但似乎又都與我有同樣的問題、困惑和迷茫……

參考答案

1.D解析:設甲、乙、丙3個公司員工人數分別為x,y,z,

則由題意x=1.15y,y=1.25z,x-z=91

2.B文化教育學又稱為精神教育學,是19世紀末出現在德國的一種教育學說。代表人物是狄爾泰、斯普朗格、利特等。文化教育學強調的是把人看成是完整的人,教育的過程是一種歷史文化過程,且教育研究要用理解與解釋的方式進行。A項實驗教育學、C項批判教育學及D項實用主義教育學均不符合題意,只有B項文化教育學符合題意,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3.D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則有客觀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及倫理原則,A項倫理原則、B項創新性原則及C項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均是其中的原則,而D項目的性原則不屬于其中的原則,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4.A二次文獻是對原始文獻加工整理,使之系統、理論化的檢索性文獻,主要包括題錄、書目、索引、提要及文摘等。B項索引、C項書目及D項題錄屬于二次文獻,而A項動態綜述不屬于二次文獻,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5.C這句話的意思是建設國家,管理公眾事務,教育為最優先、最重要的事情。“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有:維護政治經濟制度培養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等,所以這句話體現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A項科技功能、B項經濟功能及D項文化功能均不符合題意,只有C項政治功能符合題意,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6.D解析:國有土地使用權是單位或個人對國有土地依法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我國法律創設的一項新型的用益物權,屬于地上權。

7.A教育實驗研究中變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消除法、平衡法、抵消法、恒定法及隨機法,B項恒定法、C項平衡法及D項消除法均是其中的方法,而A項綜合法不是其中的方法,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8.D[答案]D

[評析]考查要點是唐朝的中央刑事案件的復核機關。唐朝在中央設置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大司法機關。大理寺職掌中央司法審判權;刑部為六部之一,職掌刑事案件的復核權;御史臺是中央監察機關,職掌監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動。所以,D項是正確答案。都察院是明朝和清朝的中央監察機關,為了擴大監督組織的職權,明朝將御史臺改稱都察院,成為與大理寺、刑部并行的中央三大司法機關。考生在回答此題時,需要注意刑部職權在歷代王朝的變化。

9.A

10.C解析:我國刑法采取的罪數判斷標準為犯罪構成標準說。在國外刑法學中,歷來存在著許多有關罪數判斷標準的學說,如行為標準說、法益標準說、因果關系標準說等。所有這些判斷罪數的觀點,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缺陷,即僅以犯罪構成要件的某一要素或某一方面為標準區分罪數,故其實際上均未超出客觀主義或主觀主義的局限性。運用這些以偏賅全的標準,都無法對罪數問題作出合理的解釋。我國刑法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在全面剖析國外學者關于罪數標準學說的優劣利弊,吸收某些學說的合理成分的基礎上,以普遍公認的犯罪構成標準說(主客觀統一說)作為區分一罪與數罪的基本理論。根據犯罪構成標準說的主張,確定或區分罪數之單復的標準,應是犯罪構成的個數,即行為人的犯罪事實具備一個犯罪構成的為一罪,行為人的犯罪事實具備數個犯罪構成的為數罪。犯罪構成標準說,以犯罪現象的自身規律為出發點,貫徹了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以犯罪構成作為區分一罪與數罪的標準,可以在確保罪數判定的法定性、統一性和公正性的基礎上,體現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此外,犯罪構成標準說,不僅在罪數形態論領域貫徹了犯罪構成理論,而且為犯罪形態論的深人研究和健康發展提供了必要保障。所以,以犯罪構成標準說作為罪數判斷標準無疑是科學而合理的。

11.C解析: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行特征是:

(1)多元化的國際儲備體系。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終結,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就出現了分散化的趨勢,逐步形成了目前多元化的局面。其中,美元在各國的國際儲備中仍是主導貨幣,歐元、SDRs和黃金也均占有一席之地。這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得到解釋。首先,某種儲備貨幣國際需求的變化往往對國內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就美國而言,其國內經濟活動占絕對優勢;而日本、德國和瑞士等國則是以國際經濟活動為主導。因此,任何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對美元匯率的影響遠小于它對日元、歐元等貨幣匯率的影響。因此,盡管歐元、日元等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很受歡迎,但吸納國家卻拒絕本國貨幣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發揮重大作用。其次,美元作為國際間最主要的價值單位、交易媒介和貯藏手段的地位仍不可替代。近年來,SDRs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作用也在日益加強。SDRs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0年為彌補美元儲備的不足而創立的,它以當時16個最大貿易國貨幣價值的加權平均為基礎,這種復合使SDRs作為儲備貨幣可以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2)多種形式的貨幣制度。根據1976年4月IMF的修正案,IMF成員國可以自行安排其匯率制度。對發達國家來說,一般實行的是有管制的浮動匯率制度和自由單獨浮動匯率制。對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主要選擇釘住匯率制,包括釘住單一貨幣(如美元、法郎)和釘住一籃子貨幣(如SDRs)。實行釘住匯率制的貨幣同被釘住的貨幣/貨幣籃子的匯率保持不變,而對其他貨幣的比價隨釘住貨幣/貨幣籃子的變動而同比例變動。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國家往往根據其貿易伙伴國的分散程度來選擇這一系列貨幣。

(3)多樣化的國際收支調節方式。對所有國家來說,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方式主要有三類:管理總需求或收入水平、調整匯率水平以及對影響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實行直接控制。

因此,本題應選C。

12.D解析:緊急避險,是指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根據《刑法》第21條第3款的規定,緊急避險的特別限制條件就是: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法律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因為這類人本身負有同特定危險作斗爭的義務。對這些人來說,一旦發生危險,必須積極履行其特定義務,而不允許他們以緊急避險為由臨陣脫逃。否則,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13.B言語信息指以言語陳述的形式存儲于學習者記憶中的有關事物和組織化了的知識,這種學習結果是學習者能夠再現以往貯存的信息。智力技能是指學習者使用符號(字母、數字、詞語、圖片等)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認知策略指學習者調節自己的注意、記憶與思維等內部過程的機能。態度是情感的或情緒的反應,形成學習者的態度指使學習者形成影響行為選擇的內部狀態或傾向。因此,答案為B。

14.C

15.A本題考查的是確定合理的樣本容量。結合長期教育研究的實踐經驗,提供以下取樣大小的參考值:(1)描述研究和調查研究總體的10%。除少數情況外,調查研究的樣本容量不能少于100。(2)相關研究和比較研究滿意樣本每組至少30。(3)實驗研究條件控制較嚴格的研究,如心理學實驗,每組15人。條件控制不嚴格的教育實驗,最好是一個自然教學班,不少于30人。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

16.B解析:授權性規則是指規定人們有權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的規則,即規定人們“可為模式”的規則。

17.C[分析]平均成本AC實際上是總成本STC曲線上各點與原點的連線,而邊際成本SMC是總成本STC曲線上各點斜率,由圖2-3我們不難理解當平均成本達到最小值(圖中A點)時,該點處的邊際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因此,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另外還須注意的是,根據經濟學的市場理論,僅憑平均成本達到了最小值的條件,不能判斷廠商的利潤情況,要視成本曲線的狀態而定。

18.B解析:有法必依,是指所有公民及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武裝力量等均必須依法辦事,它是普遍守法原則的內容,是法制的中心環節。有法不依,等于無法,也就談不上法制。有法可依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執法必嚴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違法必究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有力保障。

19.CD解析:所謂實質的一罪,是指形式上具有數罪的某些特征,但實質上僅構成一罪的犯罪形態。它包括繼續犯、想象競合犯和結果加重犯。牽連犯和連續犯屬于處斷的一罪,而非實質的一罪。

20.ABC解析:根據《刑法》第270條的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者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非法占為已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者拒不交還的,構成侵占罪。

21.AD解析:按照法律原則涉及的內容和問題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則分為實體性原則和程序性原則。實體性原則是指直接涉及實體法問題(實體性權利和義務等)的原則,例如,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中所規定的多數原則屬于此類。程序性原則是指直接涉及程序法(訴訟法)問題的原則,如訴訟法中規定的“一事不再理”原則、辯護原則、非法證據排除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等,故本題的答案為AD。

22.BCD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的國家性。法律具有國家性是因為:(1)它是以國家的名義創制的,法律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就要求以國家名義制定和頒布;(2)法律的適用范圍以國家主權為界域,這是區別于以血緣關系為范圍的原始習慣的重要特征;(3)法律以國家強制力為保證。本題選擇B、C、D三項。A選項不正確,因為盡管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但并不是所有的統治階級的意志都體現為法律,只有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統治階級意志才是國家意志,才體現為法律。

23.BD解析: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根據有關的司法解釋,挪用公款給他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與挪用人共謀,指使或者參與策劃取得挪用款的,對使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期9追究刑事責任。

24.BCD解析:本題考查對法的規范作用的了解。因為法的作用對象有行為和社會兩部分,所以法的作用可以分為法的規范作用和法的社會作用。法的規范作用是法對于人的行為的作用,法的社會作用是法對于社會關系的作用。根據法的規范作用的不同對象,即不同,的行為,法的規范作用可分為指引作用、預測作用、評價作用、教育作用、強制作用。故本題的答案是B、C、D三項,而A項法的社會作用是與規范作用共同構成法的作用的兩部分內容。

25.ABCD解析: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在法律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

26.ABD解析:《刑法》第269條是關于盜竊、詐騙、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規定。該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搶劫罪定罪處罰。根據這一規定,盜竊、詐騙、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條件有三:其一,行為人有盜竊、詐騙、搶奪行為;其二,行為人的目的是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其三,行為人必須是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選項C不屬于盜竊、詐騙、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條件。

27.ABCD解析:罰金是指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金錢的刑罰方法。行政罰款是指由公安機關或者海關、稅務、工商等行政機關依照行政法規和經濟法規的規定,對違反規定但尚未構成犯罪的一般違法分子適用的要求其繳納一定數量金錢的處罰方法。罰金不同于行政罰款,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適用的機關不同。罰金由人民法院適用,而行政罰款由公安機關或者海關、稅務、工商等行政機關適用。其二,適用的對象不同。罰金的適用對象是犯罪分子;而行政罰款的適用對象是尚未構成犯罪的一般違法分子。其三,適用的法律根據不同。罰金適用的法律根據是刑法;而行政罰款適用的法律根據是行政法規、經濟法規。其四,嚴厲程度不同。罰金是一種刑罰方法;行政罰款是一種行政處罰方法,前者的嚴厲程度大于后者。

28.ABCD解析:根據《刑法》第23條第1款的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犯罪未得逞,換句話說,就是犯罪分子的犯罪目的未實現,他所追求的犯罪結果未發生。因此,A、B均屬于犯罪未遂的表現。同時,犯罪未遂作為一種犯罪未完成形態,本身就表現為犯罪構成要件未齊備,所以D也應當選。從犯罪未遂的具體表現形式看,犯罪未遂包括犯罪行為實行終了的未遂和犯罪行為未實行終了的未遂,因此,C也屬犯罪未遂的表現。

29.Y生活必需品是生活所必須需要的,即使價格發生的變化,其需求量的應該維持大體上的不變,在需求曲線上表現為較為陡峭,即斜率-較大。根據公式,可得到結論。

30.Y公共產品的兩個特點:競爭性和排他性。

31.牛僧孺牛僧孺

32.古體詩樂府歌行古體詩樂府歌行

33.

34.

35.(1)埃里克森的觀點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可以分為既是連續的又是不同的八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發展任務。根據埃里克森的觀點成年中期處于第七階段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創生感避免停滯感體驗著關懷的實現。根據埃里克森的觀點在成年中期每個人此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停滯。因此使個體獲得創生避免停滯是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務。如果能成功地完成這一任務就有助于中年人發展出與創生相關的優良品質即關心的品質(virtueofcare)。具有這一品質的人能關心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等而且他們做到這一切完全是自覺自愿的。(2)萊文森的觀點萊文森(D.Levinson)認為成人發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現的穩定期和轉折期構成的。穩定期和轉折期的區別在于生活結構是否發生了變化。所謂生活結構是指個人的社會角色與職業角色的綜合體。萊文森提出了主要描述成年早期和中期的六個階段。根據萊文森的觀點成年期的發展涵蓋了穩定和轉變的交替。在比較穩定的時期我們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信念和優勢;在轉折時期我們會改變過去建立起來的東西重新建立新的系統。每個人都會經歷轉折但轉折期并不意味著一定發生明顯的混亂。萊文森非常強調中年期轉折。(3)古爾德的觀點古爾德認為有一個內部時鐘決定了我們在成年期分七個階段需要完成的任務。階段一16~18歲。這是自主性(希望遠離父母)與依賴性(希望仍然得到他們的保護與指導)相矛盾的時期。階段二18~22歲。年輕人感到越來越多的自主性并可能搬出家庭居住同時又害怕被父母重新監控起來并因此被迫依賴于他們。此時同伴群體扮演了同盟軍角色幫助年輕人切斷與家庭的聯系。階段三22~28歲。完全自主的時期獨立于家庭并建立自己的生活。同伴仍然非常重要但自立更重要。階段四28~34歲。開始質疑自己的生活選擇并且漸漸厭煩那些社會角色但還是繼續扮演著。階段五34~43歲。覺得用于塑造青少年期子女行為的時間或者生命持續的時間越來越少。成年人的父母會重新提出以前的要求以幫助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和沖突但方式可。階段六43~53歲。這是個痛苦的時期感到一個人的生活不可能再有什么改變了。這個時期也會責備自己的父母對生活不知足挑剔孩子的毛病向配偶尋求同情。階段七53~60歲。與40多歲時相比這時在感情上變得積極起來。與配偶、父母、子女、朋友之間的關系變得和諧起來自己也容易滿足。(4)哈維格斯特的觀點哈維格斯特(R.Havighurst)的中年發展任務:他認為發展任務主要源于個人內在的變化、社會的壓力以及個人的價值觀、性別、態度傾向等方面。成年中期——一生中的特殊時期:它不僅是個體對社會影響最大的時期也是社會向個體提出最多、最大要求的時期。在家里中年人必須精心培養孩子使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人和幸福的人必須維持好與配偶的和諧關系。在工作中面對工作的壓力他們必須達到和保持職業活動的滿意水平;與此同時他們還必須接受和履行社會賦予他們的責任與義務。根據哈維格斯特的觀點中年人還必須尋找消磨時間的新方式新的方式往往能夠反映出身體、興趣、價值觀、經濟地位、家庭結構等方面的變化。有關個體發展任務的理論很好地反映了個體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基本事實同時告訴我們個體的一生是不斷發展的過程。從對成年中期發展任務的闡述我們可以看到成年中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階段。一方面需要不斷完善自我以求個體人生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承擔著教育子女、贍養父母、照顧伴侶、完成工作等多方面的責任。在多種角色和責任的壓力之下不少研究者包括萊文森和古爾德都認為存在中年危機現象即成年中期個體會經歷身心疲憊、主觀感受痛苦的階段。(1)埃里克森的觀點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可以分為既是連續的又是不同的八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發展任務。根據埃里克森的觀點,成年中期處于第七階段,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創生感,避免停滯感,體驗著關懷的實現。根據埃里克森的觀點,在成年中期,每個人此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停滯。因此,使個體獲得創生,避免停滯是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務。如果能成功地完成這一任務,就有助于中年人發展出與創生相關的優良品質,即關心的品質(virtueofcare)。具有這一品質的人,能關心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等,而且他們做到這一切完全是自覺自愿的。(2)萊文森的觀點萊文森(D.Levinson)認為,成人發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現的穩定期和轉折期構成的。穩定期和轉折期的區別在于生活結構是否發生了變化。所謂生活結構是指個人的社會角色與職業角色的綜合體。萊文森提出了主要描述成年早期和中期的六個階段。根據萊文森的觀點,成年期的發展涵蓋了穩定和轉變的交替。在比較穩定的時期,我們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信念和優勢;在轉折時期,我們會改變過去建立起來的東西,重新建立新的系統。每個人都會經歷轉折,但轉折期并不意味著一定發生明顯的混亂。萊文森非常強調中年期轉折。(3)古爾德的觀點古爾德認為有一個內部時鐘決定了我們在成年期分七個階段需要完成的任務。階段一,16~18歲。這是自主性(希望遠離父母)與依賴性(希望仍然得到他們的保護與指導)相矛盾的時期。階段二,18~22歲。年輕人感到越來越多的自主性并可能搬出家庭居住,同時又害怕被父母重新監控起來并因此被迫依賴于他們。此時同伴群體扮演了同盟軍角色,幫助年輕人切斷與家庭的聯系。階段三,22~28歲。完全自主的時期,獨立于家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