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第第頁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25篇)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愛好,產生初步的民族驕傲感。
二、活動內容:
(一)學問共享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觀賞端午節傳奇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二)學習端午節的兒歌
①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兩邊坐著劃船手;中間坐著打鼓郎;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②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③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風俗傳千古。
④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到處端陽到處祥。
⑤雄黃酒,灑庭戶,小孩頭上畫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戶戶過端午。
(三)動手操作
各班開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編制五彩線等活動。
(四)區角創設:
1、科學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陳設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擺放制作荷包、五彩線、和制作粽子的材料;張貼賽龍舟的圖片,屈原的圖片等;
3、閱讀角: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五)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解并描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置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與班級的包粽子等活動。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全蹲走動作練習,熬煉腿部肌肉力氣和耐力,提高平衡力量和協調性。
2、激發參加體育活動的愛好,體驗嬉戲的樂趣。
3、培育耐力及協同合作的力量。
二、活動預備
單元筒8個、體能棒8根(含連接器8個)、體能條4根、協力布道1套;礦泉水若干、秒表1個、音樂。
三、活動過程
1、老師帶著幼兒一路縱隊沿著塑膠跑道進行走、跑交替練習。
2、幼兒站成四路縱隊,老師和幼兒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地做熱身運動:頭部運動、上肢運動、下蹲運動、踢腿運動、跳動運動等,重點活動膝關節和踝關節部位。
四、集體嬉戲:賽龍舟
1、布置場地,創設嬉戲情境
設置4條“賽道”,在每條賽道的途中各設置一個用單元筒、體能棒、體能條和連接器搭建而成的“橋洞”,在終點處放置1片長方形協力布道和若干瓶礦泉水作“大粽子”。
2、介紹嬉戲玩法,開展嬉戲
四人一組扮演“小龍舟”,4只“小龍舟”全蹲姿態站在起點線后等待,其他幼兒則在場外扮演“觀眾”。嬉戲開頭,4只“小龍舟”沿著“賽道”鉆過“橋洞”到達終點,然后4人一起用協力布道運兩個“大粽子”回起點。任務完成后,交換角色,嬉戲連續,直至全部的小組完成任務。老師計時,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
3、嬉戲拓展:老師可依據幼兒的水平,在路徑中設置一些障礙,幼兒需繞障礙進行全蹲走,以增加嬉戲的難度。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會說“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于參與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歡樂。
二、活動預備
端午節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包粽子的糯米、葦葉。
三、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解并描述端午節和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粽子
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據說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不讓魚類吃掉其尸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粽子。風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帶上了時令顏色。
2、做香布袋
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里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
“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始終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里,使其順水漂走。傳奇這“五絲”能變成蚯蚓。風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愛護兒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共享端午節的食品
(三)親子共制香包
1、幼兒與家長一起制作香包;
2、幼兒互相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愿的話。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4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但在孩子們對于它的熟悉僅僅停留在“粽子”是可以吃的上面,而對“端午節”這個節日的名稱、來歷和相關的風俗都不了解,因此,要關心幼兒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我預備結合3—4歲孩子詳細形象思維的年齡特點,通過故事、品嘗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體驗中了解端午風俗,同時滲透愛國主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感受端節的文化氣氛,萌發愛國主義情感。
2.知道吃粽子、劃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端午節大膽講解并描述。
活動預備
1.學問閱歷預備:
老師預備: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的民風民俗。
幼兒預備:吃過各種口味的粽子,見過不同樣子的粽子。
2.物質預備:粽子實物,《賽龍舟》視頻。
3.環境預備:在娃娃家和手工區投放收集到的艾葉及粽子、香包等。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粽子,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1.老師出示粽子引導幼兒回憶與粽子相關的已有閱歷。
2.了解端午節的節日名稱。
二、聽故事《屈原的傳奇》,了解端午節風俗的來歷。
1.播放《賽龍舟》視頻,了解龍舟與一般船樣式和劃船方式的不同。
2.再次播放《賽龍舟》視頻,請幼兒仿照劃船的動作,感受氣氛。
3.老師講故事將故事內容附在活動方案后面
在古時候有一個楚國人講屈原,他呀很能干,也很喜愛自己的國家,關心楚王治理國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壞人不喜愛他,總是到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慢慢的楚王就不信任他了,讓屈原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不準他回來,但屈原還是特別擔憂自己的國家,每天睡不好覺,當屈原聽到楚國與秦國打仗后沒有了,便特別難過,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汨羅江邊,跳了下去。人們聽說了后就劃著船去救他,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要損害屈原,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劃船救屈原的活動變成了賽龍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葉包粽子。
三、嘗一嘗:粽子真好吃
1.引導幼兒觀看粽子的樣子。
2.引導幼兒說說粽子的味道。
活動評析
又是一年端午節,在這粽葉飄香的季節里,我們與幼兒一起粽子回顧歷史,在粽子的話題中走進了端午節……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其風俗是屬于學問系列的活動,幼兒參加的程度較少,為了讓幼兒對活動感愛好,活動前期我們就請家長在購物時有意識引導幼兒觀看與端午節相關的信息,和選購不同樣子和口味的粽子,為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一、亮點
1.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
任何有意義的活動都必需建立在了解本班年齡、認知特點的基礎上,抓住幼兒感愛好的點,另外老師的組織語言及提問也更應貼近幼兒,讓幼兒更易理解,才會有主動的師幼互動,達成活動目標。因此,在活動中,我抓住小班幼兒愛聽故事、愛仿照的特點,將端午節的來歷和端午節的風俗,通過講解并描述故事和觀看視頻的形式,雙管其下充分調動起幼兒的參加愛好和學習愿望,例如在講解并描述故事時,老師依據幼兒的理解力量,準時調整故事講解并描述的節奏,增加與幼兒的互動,引導幼兒感受到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又如在觀看賽龍舟的視頻時,孩子們一下就被畫面及震天的鼓聲吸引,都躍躍欲試,于是我們請幼兒在班級中找玩具當船漿,與電視中的人們一起“賽龍舟”喊著“號子”。
2.注意區域特點
端午節風俗較多,但由于地域關系,有些風俗在武漢市這邊并不多見,孩子們的閱歷相對來說比較缺乏,因此,選擇什么哪些風俗重點介紹,我也進行了一些思索與分析,經過考慮,圍繞本地、幼兒閱歷和端午節故事內容三個方面,將重點放在粽子、賽龍舟兩個方面進行,讓孩子們在味覺中、肢體運動中充分感受,從而加深對這個節日的印象。
二、缺乏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缺乏的地方,如在觀賞故事感受屈原愛國情感的環節中,由于引導幼兒感受的活動內容設計不全面,幼兒觀賞感受的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導致幼兒感受不明顯,需要調整。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愛勞動,樂于參與家務。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二、活動預備:
視頻(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平安剪刀盆子
三、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老師:小伴侶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里要來客人,小伴侶們說說老師應當做什么款待客人呢?
小伴侶:粽子。
老師:小伴侶們真聰慧,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伴侶們愿不情愿關心老師啊?
小伴侶:情愿。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伴侶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小伴侶:可以。
老師:小伴侶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伴侶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伴侶知不知道都沒有關系,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老師:看了動畫片,小伴侶們知道為什么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伴侶們回家后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視頻,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伴侶們可要關心老師喔。(放視頻)老師:小伴侶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如今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范一下。
(提示幼兒留意平安使用剪刀。通過視頻學習及老師的示范,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著包出一個也許,對于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采納同伴關心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加到活動中)老師: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伴侶們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憂沒法招呼客人了。感謝小伴侶們。盼望大家能度過一個開心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四、活動延長:
告知小伴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并給爸爸媽媽講解并描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五、活動反思:
在設計活動的的時候想到剛剛過去的端午節,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由于自己本身也沒有包過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難是易。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樣子和品種,鼓舞幼兒與同伴進行溝通和合作,培育幼兒創新意識。
【活動預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樣子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老師:小伴侶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知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日老師也為小伴侶帶來了許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好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風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風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樣子真好玩!
二、品嘗粽子,并講解并描述。
1、熟悉粽葉。
老師:粽子的樣子真好玩,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芳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老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日老師也為你們預備了許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解并描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7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閱歷,今年端午節納日松幼兒園開展了“歡樂端午粽飄香”親子活動,讓小伴侶們在濃濃的親子氣氛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專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詳細如下:
活動時間:
20xx年6月19日
活動主題:
歡樂端午粽飄香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節有關的風俗,還有很多傳奇、故事、兒歌。
3、端午節有特殊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樣子、多種口味的。
4、樂于參與包粽子、制香包、做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歡樂活動支配:1、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幼兒了解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傳奇、風俗等,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氣氛。
2、動手操作活動。
通過繪畫、手工〔粽子、香包、彩線〕等活動,體會傳統節日的豐富生動,感受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3、歡樂端午粽共享活動。
通過親子共享粽子的活動,送上節日祝福,表達親子情深,進而培育愛〔愛父母、愛祖國〕的情感。附:
端午節風俗
(1)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風俗。每家人將鐘馗像
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很多人劃船去追逐挽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黃酒,但是小伴侶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伴侶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許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樣子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利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屈原的故事
在古時候有一個楚國人講屈原,他呀很能干,也很喜愛自己的國家,關心楚王治理國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壞人不喜愛他,總是到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慢慢的楚王就不信任他了,讓屈原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不準他回來,但屈原還是特別擔憂自己的國家,每天睡不好覺,當屈原聽到楚國與秦國打仗后沒有了,便特別難過,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汨羅江邊,跳了下去。人們聽說了后就劃著船去救他,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要損害屈原,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劃船救屈原的活動變成了賽龍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葉包粽子。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8
活動目標: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中國家家吃粽子,許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通過此活動,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節目,從而使幼兒對各地方的風俗習慣有肯定的熟悉,以此增添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流程:
一、主持人講話,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
主持人:明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嘛?〔端午節〕支持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里,我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度過這個歡樂的節日。我們會在這一天里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
小結:在這一天里,中國家家吃粽子,許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
主持人: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二、幼兒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端午節”。
1、端午節由來的短片。
2、人們裹粽子的短片。
3、人們賽龍舟的短片。
4、學念兒歌《五月五》。
三、活動結束,主持人總結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9
活動背景:
為了讓小伴侶了解“端午節”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激發小伴侶喜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我們小班組在五月二十七日這天,開展了“走進端午”活動。活動中,我們通過故事向小伴侶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了解了“屈原”的英雄事跡。同時又用形象生動的課件向小伴侶介紹了端午節的風俗,有掛艾葉草、掛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等。小伴侶還和粽子來了個親熱大接觸,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剝一剝、嘗一嘗,他們熟悉了各種各樣的粽子,知道粽子樣子各異,里面的餡料很豐富,粽子的味道也很好吃,還了解了包粽子的方法。小伴侶們還進行了“賽龍舟”競賽,參與競賽的“運動員”們齊心協力,讓龍舟快快地航行起來,而“小觀眾”們也熱忱澎湃,都為“小運動員”們加油鼓氣。最終活動在共享粽子中落下了帷幕。信任這次活動肯定會給小伴侶留下美妙的回憶!
活動地點:
中班各教室
活動策劃:中班組全體老師
活動范圍:中班班級組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民間風俗。
2.通過活動體驗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的樂趣。
3.激發幼兒的喜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程序:
1.班級組成員共同商量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預備:商議?活動流程、預備材料、組織形式。
活動名稱:五月五過端午活動形式:各班通過向家長發送短信告知家長這一活動,再每班開展走進端午活動。
活動材料:粽子、視頻、課件等。
2.各班組織全體幼兒開展活動。
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看課件師:端午節在什么時候?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了解包粽子的流程、風俗。觀看視頻。
師:粽子是怎樣做的?需要哪些原料?為什么會有端午吃粽子這一風俗?
老師介紹粽子,讓孩子介紹自己吃過什么樣的粽子什么餡的粽子。
幼兒觀賞、學習民歌“五月五過端午”。
手工制作彩粽。
3.在“家園櫥窗”或“網站”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請家長連續和孩子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0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賞香包,了解香包的制作方法和作用。
2、通過動手操作把握制作香包的基本要領,培育幼兒的想象力、制造力、審美力量及同伴間的合作力量。
3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培育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二.活動預備:
1、前期預備:幼兒和家長收集各種各樣的香包。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已有過使用針線的基礎。
2、教具預備:制作課件:端午節的由來
3、學具預備:制作香包的香料,各種材質的布〔純色、花色〕,針線,棉花,彩色緞帶,剪刀,各種彩紙,糖紙、包裝紙
三.活動過程:
1.老師演示課件,幼兒觀看《端午節的由來》,導入課題。
a。提問:“端午節是哪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幾月幾號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怎么來的?”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大多數傳奇是為了紀念宏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滲透愛祖國的情感教育。
b。端午節都有哪些風俗呢?
幼兒商量,請個別幼兒將課前了解到的端午節的風俗講給大家聽。〔帶香包,喝雄黃酒、長命縷、吃粽子、綠豆糕、炸油糕等〕
2、老師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桌上放置的各種各樣的香包。
提問:“你看的香包是什么樣的?用什么制作出來的?有什么味道?佩戴香包有什么用呢?”
3、老師出示制作香包的材料,示范香包的簡易制作過程:
a。剪布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縫制——綁絲帶
b。選擇純色布料剪成自己要的樣子——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剪彩紙為各種樣子粘貼裝飾香包——綁絲帶
c。剪糖紙或者包裝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扎眼——綁絲帶
老師對幼兒正確使用針線提出要求〔如不用的針要插在針線包上,放置在針線筐內〕并進行剪刀的平安教育。
4.幼兒自由選擇組制作香包,鼓舞幼兒合作制作,相互關心,老師巡回指導,關心幼兒收口,特殊留意提示幼兒針線、剪刀的使用和放置。
5.將幼兒制作好的香包懸掛在教室內,幼兒共同觀賞,發給幼兒佩戴在身上共享勝利的喜悅。
四.延長活動:
老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全國各地有關端午節風俗的有關圖片,布置端午節的主題墻,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感受祖國的悠久文化。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
2、在老師的關心下嘗試飽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3、樂于參加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預備:
1、插艾草、劃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老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劃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老師出示圖片:小伴侶,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日人們會進行劃龍舟競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與風俗
1、老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老師請幼兒說一說。
3、老師講解并描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4、老師:端午節為什么要劃龍舟呢?老師講解并描述劃龍舟的來歷。
5、老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劃龍舟之外,還有什么風格習慣嗎?老師展現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艾草的緣由。
6、帶著幼兒學習簡潔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呀真喧鬧。)
三、讓幼兒完好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為什么要跳江呢?
3、人們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劃龍舟呢?
老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著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于是成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了!但是他的尸體始終都沒有找到!人們找到他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敬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受
老師:立刻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里都已將開頭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預備呢?
老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依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共享、溝通,初步了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風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制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3、情愿主動參與活動,感受節日的歡樂。
4、參加節日嬉戲。
二、活動預備
1、讓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各種資料。
2、有關制作的各種材料:
粽子——粽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樣子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動過程
〔一〕講看看:
要求:溝通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內容。
〔二〕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日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菖蒲呢?〔由于端午節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的風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風俗呢?
〔1〕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風俗。每家人將鐘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很多人劃船去追逐挽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黃酒,但是小伴侶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伴侶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許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樣子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利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3
活動目標:
1、情愿與同伴溝通共享,感受過端午節的喜悅情感。
2、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能主動參加節日慶祝活動。
3、了解端午節的傳奇及人們在節日中的風俗。
活動預備:
1、物質材料預備:幼兒自帶的粽子,鴨蛋
2、學問閱歷預備: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你喜愛吃哪種粽子?"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商量后,老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奇〕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1〕老師講解并描述端午節的來歷。
〔2〕了解端午節的風俗。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風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3〕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商量〕
3、老師小結:
從端午節開頭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簡單流行。古時還沒有創造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特別聰慧,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別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4、幼兒品嘗粽子,體驗端午節的歡樂
〔1〕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帶來的粽子:樣子、口味。
〔2〕幼兒共享粽子。
5、活動延長
親子嬉戲:劃龍舟。
嬉戲規章:將班級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幼兒平均分為兩組。每組家長分兩隊面對面插縫站好然后平躺在地面上,家長將雙手舉起來,讓幼兒可以在上面平穩的爬過去。嬉戲開頭前幼兒在起點排好隊依次從家長的手上爬過去。
嬉戲提示:家長躺下的時候,老師要留意調整家長的位置,保證家長雙手舉起來的時候是一條直線。家長在運輸幼兒的時候留意協作左右的家長關注幼兒的位置。老師留意家長搭起來的“龍舟”上面最多只能兩到三個幼兒。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的來歷和風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
2、了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3、樂于參加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二、活動預備
插艾草、劃龍舟的圖片,各種粽子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劃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出示圖片:小伴侶,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日人們會進行劃龍舟競賽呢?〔讓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了解端午節的來歷與風俗。
1、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請幼兒說一說。
3、講解并描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的由來:端午為什么要劃龍舟呢?老師講解并描述劃龍舟的來歷。
4、展現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插艾草的緣由:你們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劃龍舟之外,還有什么風俗習慣嗎?
5、帶著幼兒學習簡潔的端午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呀真喧鬧。
四、結束活動
表揚上課仔細的幼兒。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傳奇和風俗。
2、了解粽子的形狀特征,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情愿動手嘗試,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歡樂。
4、通過商量,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開心、合理地過節。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熟悉粽子
莫非: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預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咸肉、果脯、五彩線等
活動過程
1、老師講端午節的傳奇,然后給小伴侶帶上五彩線。
2、老師帶著小伴侶進入廚房,熟悉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范怎樣包粽子,用粽繩扎好,重點示范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幼兒親自動手嘗試著包粽子,老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幫助幼兒卷葉、捆扎,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老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后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打開粽葉,觀看粽子里面有什么顏色的。
活動延長
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教學反思
今日是“端午節”我為了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引出了過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讓幼兒動手包粽子,為孩子預備好包粽子的材料,因此,每個幼兒都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讓孩子感受辛勤的勞動能換來美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奇以及人們在節日中的風俗。
2、知道包粽子的所需的原料和包粽子的方法。
3、激發幼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愛好。
活動預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或賽龍舟的錄像和圖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粽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的傳奇。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兒自由商量,;來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里常常觀察大人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為了什么?
介紹端午節來歷的傳奇。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或幼兒用書,了解端午節的風俗。
在端午節,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龍舟是什么樣的?人們在怎樣劃龍舟的?一邊劃龍舟還做些什么?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綠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來的?
你吃過粽子嗎?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
3、老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小結:端午節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
4、品嘗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7
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征與某些微小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觀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共享勝利的喜悅。
活動預備:
1.預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劃龍舟競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閱歷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征(幼兒也可自由商量)。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龍舟?老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殊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制作龍舟,采納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老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力量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形狀。
5.將幼兒自己制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四周,并讓幼兒相互參觀、溝通、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深厚愛好,他們喜愛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堅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殊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方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后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后自己坐在龍舟上劃龍舟玩的很快樂。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8
一、活動來源: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起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閱歷: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風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風俗。
④端午節有特殊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奇、故事、童謠,如:有關屈原的傳奇等。
二、中、大班年齡段節慶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宏大的愛國詩人,激起愛國情感;
(3)喜愛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主動參加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歡樂。
三、大班節慶活動實施概況
1、屈原的故事〔語言
2、觀看賽龍舟〔社會
3、我愛吃粽子〔科學〕
四、節慶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1、班級中擺設幼兒搜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2、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呈現幼兒參加端午節活動的全進程及在活動進程中的發覺、收獲與體驗。如:有關端午的題目和對端午的傳奇與風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3、區域中供應與主題相干的操縱材料,如:①圖書角:供應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觀賞、掃瞄;②體育角:供應“賽龍舟”嬉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嬉戲;③動手區:大班供應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供應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4、家長園地:先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協作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狀況等
五、家園共育:
1、請家長幫助幼兒進行相干資料的調查及搜集,豐富幼兒的相干閱歷;
2、可以請家長來園參與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試試的歡樂。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19
活動背景:
夏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端午節同時是一個可以和親友團聚一起度過的節日,端午節也可以進行很多活動,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非常盛行的節日。今日我們就來過一個特殊的有意義的端午節。
活動主題:
小小中國娃濃濃端午情
活動日期:
6月6日(農歷五月初五)
活動地點:
操場/教室
活動目的:
1、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專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
2、增進幼兒對祖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愛好,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風俗,從小培育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預備:
1.廢舊花紙、剪刀、膠棒、鴨蛋等。
2.香囊,端午節由來的資料等
活動內容和支配:
1.全園集體活動:
(1)、端午詩歌競賽
(2)、觀看幼兒歌舞表演
(3)、佩戴香囊
2.幼兒回教室活動
(1)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端午節)
(2)那么,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同學講解并描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3.畫彩蛋,迎端午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端午節是我國極富民族顏色的傳統節日,素來有吃粽子、吃雞蛋、掛香袋等風俗,在節日來臨之際,我們班組織幼兒開展了貼彩蛋,迎端午活動。
4.吃粽子
吃粽子的由來--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后來演化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里喂魚、蝦。
5.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20
【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加一些節日預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愛好,產生初步的民族驕傲感。
【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設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供應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資料,向孩子講解并描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置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與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活動支配】
講解并描述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活動預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樣子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老師:小伴侶,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知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日老師也為小伴侶帶來了許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
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風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風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樣子真好玩!
二、品嘗粽子,并講解并描述。
1.熟悉粽葉。
老師:粽子的樣子真好玩,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芳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老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日老師也為你們預備了許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解并描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21
【活動目的】
1、知道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知道爸爸的艱辛。
2、通過親子嬉戲給父子供應溝通的機會,增進父子、父女間的感情。
【活動預備】
歌曲錄音帶、彩色紙、彩筆、鼓、花、羊角球等器械、自制獎牌。
【活動過程】
一、幼兒配樂朗誦:
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暖和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舊純凈明凈。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悄悄無聞,寓于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
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您是那么的宏大、威猛,是他們心中最崇拜和敬重的人,是他們永久學習的典范!
二、幼兒表演:
1、表演《感恩的心》。
2、演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三、親親爸爸說說靜靜話。
四、親子手工制作:手印畫“大手牽小手”。
五、進行《擊鼓傳花》嬉戲:家長和幼兒聽鼓聲同時傳花,鼓聲停花在誰的手中幼兒說一句祝愿的話或表演節目,家長簡潔介紹自己的工作或家庭中的趣事。
六、親子嬉戲:
1、《小腳踩大腳》嬉戲規章:寶寶的小腳踩在爸爸的腳上,一起向前走,寶寶的腳不能落地,分組進行競賽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2、《騎大馬》嬉戲規章:寶寶騎在爸爸的脖子上分組進行競賽。
3、《蒙眼找寶寶》:用毛巾把家長的眼睛蒙住,幼兒站在家長的對面不能發出聲音,家長依據自己孩子的特征找到自己的寶寶。
七、家長嬉戲(同級部的爸爸們進行競賽):《跳繩競賽》、《針線活》、《蜈蚣競走》。
八、結束部分:音樂響起,幼兒親自為爸爸頒獎。
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點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更多美妙的回憶。
嘉獎機制:班級老師利用即時貼制作樣子,貼在第一名的身上,看看誰最終得到的大紅花多。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篇22
一、活動前
1、活動前老師邀請家長準時參與幼兒園節慶親子活動。
組織建議:肯定要強調并提示幼兒家長詳細時間。
2、家長入園時,播放關于端午節的音樂,營造節日氣氛。
3、園所打算:①購置艾草進行環境裝飾。②幼兒早點或午點為小粽子。
二、活動開頭
1、活動原由說明:
老師引導幼兒思索過兩天是什么節日,我們要做什么事情,引導幼兒簡潔了解節日的來歷并初步感受節日氣氛。
2、端午節歡樂〔xx分鐘〕:
活動名稱:美麗的龍舟〔大班〕、彩繪鴨蛋〔中班〕、飄香八寶飯〔小班〕、活動說明:詳細操作流程請見大班、中班、小班操作用書。
活動目的:增進幼兒小肌肉敏捷性;增進親子感情溝通。
留意事項:在組織活動過程中老師留意引導幼兒與家長溝通與溝通。
組織建議:
①、老師可在幼兒操作前播放關于本活動的視頻或圖片,供幼兒加深印象及觀看。
②、老師要引導家長鼓舞幼兒較自主,而家長較多的是賜予裝飾時的建議,幫助幼兒完成。
③、幼兒操作時,老師播放關于端午節的歌曲或者配樂詩歌。
3、好玩的龍舟賽〔xx分鐘〕:
嬉戲名稱:我和爸爸、媽媽劃龍舟嬉戲玩法:
①小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加嬉戲。家長五個或八個為一組,曲腿坐下,幼兒面對家長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腿上或肚上,親子的手握在一起,向前移動并且最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勝。
②中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加嬉戲,四個家庭分成一組,每組幼兒和家長都蹲下,后面的"隊員"拉著前面的"隊員"的衣服往前劃,哪一組幼兒先劃到終點則獲得成功。
③大班幼兒與家長面對面的坐下來,互相將腳放在對方的屁股下面,雙手搭在對方的肩上,協調著向前"劃行",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得成功。
活動目的:增添幼兒與家長的互動與協作,并感受"劃龍舟"的樂趣。
組織建議:①提前將家庭進行分組,并張貼出規章和分組名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老年人護理專業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軍事理論課程考核試卷及答案
- 2025年歷史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18年全國高聯B卷二試答案
- 品牌酒店合同協議
- 戀愛終止協議合同書范本
- 櫥柜供應商合同協議
- 商家聯盟合作合同協議
- 正規臨時用工協議書范本
- 民俗園生意轉讓合同協議
- 2025至2030中國玻尿酸市場前景預判及未來消費規模調研報告
- 2025年中國陳皮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農藝師考試考試形式試題及答案
- 老年綜合評估技術應用中國專家共識解讀
- 初中語文第23課《“蛟龍”探海》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電工技術基礎 教案全套 歐小東 第1-10章 直流電路的基礎知識-過渡過程
- 汽車銷售禮儀與溝通技巧考核試卷
- 遺體轉運協議書范本
- 挖礦委托協議書范本
- 高考閱讀七選五10篇 高考真題匯編(答案版)
- 國家開放大學《合同法》章節測試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