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古詩鑒賞試題研究_第1頁
2017屆古詩鑒賞試題研究_第2頁
2017屆古詩鑒賞試題研究_第3頁
2017屆古詩鑒賞試題研究_第4頁
2017屆古詩鑒賞試題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屆古詩鑒賞試題研究第一頁,共25頁。全國新課標Ⅰ卷五年古詩歌閱讀考題

年度新課標Ⅰ卷古詩歌閱讀考題2011年唐詩《春日秦國懷古》周樸2012年宋詞《思遠人》晏幾道2013年宋詞《鵲橋仙》陸游2014年宋詞《阮郎歸》無名氏2015年唐詩《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岑參2016年唐詩《金陵望漢江》

李白

第二頁,共25頁。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春日秦國懷古周樸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8.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第三頁,共25頁。8.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答: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答: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寫哀景抒哀情。第四頁,共25頁。詩歌閱讀備考攻略學

情4思路不清

3手法套用

情感靠蒙2

文本不懂

1第五頁,共25頁。全國新課標Ⅰ卷特點及復習策略(1)題材上偏愛唐宋詩詞(2)真正讀懂詩歌的內容(3)厘清詩歌鑒賞的術語(4)熟悉詩歌的常見題材

(5)讀懂題干,規范作答第六頁,共25頁。

2012年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思遠人晏幾道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第七頁,共25頁。9.“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么關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參考答案:關系是:“就硯旋研墨”暗指以臨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原因是:紅箋被淚水浸濕。由于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第八頁,共25頁。8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參考答案:這首詞表達了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興,以紅葉黃花染繪出深秋的特殊色調,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增添對遠方行人綿綿不盡的思念情懷。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時要聯系全詞詞句,聯系題目、作者的情況,準確把握。從題目上可以看出(思遠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懷人之作;在寫法上,借秋景、飛云、歸鴻等意象來表現這一情感。第九頁,共25頁。真正讀懂詩歌的內容五讀法:標題、作者、注釋、題目、正文正文:①以意象(意境)讀詩

②以細節(人物的言行舉止)讀詩③以抒情(議論句)讀詩④以典故讀詩⑤以聯想(或想象)讀詩⑥以關聯(性)讀詩

第十頁,共25頁。第十一頁,共25頁。表達技巧一、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二、人稱(一、二、三人稱)三、修辭手法高考大綱規定八種常見修辭。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③夸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四、結構(總分、分總、總分總、點題、倒敘、對話、首尾呼應

鋪墊、開門見山、設置懸念、伏筆、過渡、對仗

)第十二頁,共25頁。(4)熟悉詩歌的常見題材

根據詩歌題材突破1、詠史懷古詩

2、別離貶謫詩

3、愛情怨女詩

4、思鄉懷人詩5、詠物抒懷詩

6、邊塞征戍詩

7、山水田園詩。詞:豪放派婉約派第十三頁,共25頁。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金陵望漢江

李白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六帝淪亡后②,三吳不足觀③。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已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第十四頁,共25頁。8.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6分)答:【答案】

這四句描寫了江水萬流橫潰、水勢浩瀚,氣勢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為下文頌揚盛唐天下一家、國運興盛積蓄氣勢,有利于突出詩的主旨。(3分)【解析】試題分析:回答第(1)小題,應當首先讀懂詩句大意,然后再根據大意歸納答案。【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第十五頁,共25頁。9.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5分)答:【答案】

①作者以水無巨魚代指世無巨寇,表達了對大唐一統天下、開創盛世偉績的歌頌;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覺得在太平盛世沒有機會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絲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解析】試題分析:回答第(2)小題要在讀懂詩句大意的基礎上,根據題后關于“任公子”的注釋,結合全詩內容進行分析。【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第十六頁,共25頁。

泊自沙渡真山民①

日暮片帆落,渡頭生暝煙。與鷗分渚泊,邀月共船眠。燈影漁舟外,湍聲客枕邊。離懷正無奈,況復聽啼鵑。注:①真山民,宋朝遺民,真名不詳。他痛遭亡國,隱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1.在詩的第二聯中,詩人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分析。(6分)2.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如何表達的?(5分)第十七頁,共25頁。1.在詩的第二聯中,詩人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分析。(6分)答:【答案】

1.詩人運用了擬人手法,描繪了在明月照耀下詩人與鷗鳥分別住于洲渚之上的景象。(3分)詩人把鷗鳥與明月看作是朋友一般,可以在洲渚之上分住,可以相邀來船上共眠,烘托(描繪)出了一個漂泊于江湖之上的隱士形象。(3分)第十八頁,共25頁。2.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如何表達的?(5分)【答案】表達了詩人離家在外,漂泊江湖,無法排遣的愁思,以及對國家滅亡的哀痛之情。(3分)詩人先直抒胸臆,以無奈抒發愁思之濃;再借景抒情(或用典),通過聽到杜鵑聲使人更添愁思來表達。離懷之深。(2分)第十九頁,共25頁。“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這一聯詩和首聯如出一轍,而這兩句還多了王維“渡頭余落日”的意境,且不直接出現“愁”字,也顯得更為含蓄。頷聯抒發了詩人決不仕元的民族氣節。故人云,從鷗鳥游者,必置身江湖,且無機心;而“邀月”與李白之痛飲則大相徑庭。詩人與鷗為鄰,與月為友,必然與世隔絕,遠離異族的政權,這與陶淵明、孟浩然的隱逸生活有著霄壤之別。頸聯寫詩人難眠的不平之心。漆黑的夜晚,雖有燈火,卻遠在舟外,并非“江楓漁火”;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必然濤如雷鳴,詩人不只是一般的“對愁眠”,難眠的詩人自然是思潮翻滾,憂心如焚。“杜鵑聲里斜陽暮”,“杜鵑何苦勸人歸”,“杜鵑休向耳邊啼”,“料不啼清淚長啼血”,這些前人寫杜鵑的名句,共同熔鑄成“況復聽杜鵑”的意境,只是真山民寫得更委婉、更隱晦,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第二十頁,共25頁。(1)本詩前六句“詩中有畫”,結合詩句說說這幅畫面是怎樣展開的?(4分)(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了詩人哪些情懷?(4分)(1)、詩人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觀察點的移動而展開畫面(1分)。首聯“日暮”“渡頭”點明晚泊的時間、地點(1分);頷聯寫渡頭月清鷗棲的情景(1分);頸聯由外入內寫燈影漁舟,枕邊聽濤(1分)。(2)、主要運用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表現詩人置身自然的怡然之情(1分),對家園故國的思念(1分)以及亡國的哀痛(1分)。第二十一頁,共25頁。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例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二)間接抒情1.借景抒情:詩人把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例:“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朝雨”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憂傷之情;“楊柳”象征離別,折柳相贈表示留戀之情,增加了濃厚的離別情意。具體又可以分為下面四種。以樂景襯哀情: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以樂景襯樂情:江林皆秀發,云日復相鮮。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第二十二頁,共25頁。以哀景襯樂情:千里黃云白日熏,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以哀景襯哀情: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2情景交融:詩中既有景物描寫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兩者相互融合,難分彼此。例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借景抒情與情景交融的區別借景抒情:在這種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寫的實體,詩人的思想感情沒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過客觀地描寫景物來寄寓思想感情。讀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內蘊時,才會感悟出詩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蘊涵的情思。第二十三頁,共25頁。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將詩人的主觀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聲有色的景物描寫中,客觀景物明顯地涂染上了詩人濃郁的主觀感情色彩,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