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座右銘四個字_第1頁
曾國藩座右銘四個字_第2頁
曾國藩座右銘四個字_第3頁
曾國藩座右銘四個字_第4頁
曾國藩座右銘四個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曾國藩座右銘四個字曾國藩座右銘四個字

【篇一:曾國藩座右銘四個字】

篇一:曾國藩座右銘

曾國藩座右銘

志: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開始,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賢豪杰,無事不可為。

凡蔣相無鐘,圣賢豪杰亦無鐘,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恒:

有橫斷無不成之事

一為堅持,二為專注,三為漸進。

于修業則貞之以恒。

專:

力氣用到點子上。

西洋技藝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處心積慮,不達目的決

不止。

心越用則越靈,技越推則越巧。

熟:

笨功夫也有大收獲

熟源于勤,熟導致精。

裕:

讓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

治心當以“廣大”二字為藥。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胸懷寬廣,氣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靜:

不動更能掌握主動權。

靜坐克己,靜坐反思。

靜能生動,更能制動。

非靜無以成學,非學無以成才,寧靜已以致遠。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

品位好人生的真諦。

自視常若平淡無奇,則成大器。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能文不求名。暇: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運動的節奏講究一張一弛。

暇謀:核心人物越是身處危險,越要脫去恐懼的悲觀心態,氣定神閑,要以四兩壓千斤,安定人心。

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從心態上進行放松,是松字決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緊,小事放松。

理財:來的松,銷的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訣:

明:

眼越明,心越亮。

凡辦大事,以見識為主,才能為輔。

人貴自知,自知則明。

深明大義,曉明大體。

天下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事前易暗,事后易明。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強磨礪而生。

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總須多看幾次,親加觀察,方得其大概。

由謙,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問,多想。

實:

靠岸“認真”二字大天下。

腳踏實地,從淺處,實處著手,事業才能可大可久。以樸實為根本,培植根基,而后再講權變,方能無虞。

用人當用樸實可靠之人,對于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敗無疑。天下事當從大處著眼,小處下手。凡事都非一觸可就,都要經過

不斷累積,由小而大的過程。

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硬:

真豪杰從不輕言放棄。

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

吾惟盡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敗,則不復計較。

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

而成者居其半。

天下事焉能盡如人意,古來成大事者,半是天緣湊泊,半是勉強遷就。

人貴自強,求人不如求己。

凡危急之際,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硬字,既

包含著堅持不懈的拼勁,也包含者忍辱負重的意味。儉:

好東西都得省著用。

對一國統治者而言,一身節儉,則上行下效,舉國節儉,如此則國

用日足,國力日強。

持身儉,則自尊自立,不求他人。

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墜。

為官儉,則以儉養廉,局高不敗。

歷覽有國有家之敗,皆由驕奢所致。

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可成大器。

戒奢要從苗頭開始,而不是等待以成習慣再行改變,那就是極為困

難了。

重:

穩當從容,可當大事。

君子不重則不威。

“整齊嚴肅”是重字的根本內容

穩重行事,有勝無敗。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

厚重是貴相,輕薄之人不可用。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盤,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相貌與談吐相結合。

廉:

護官之符。

清,勤,慎,為居官三鑒。

篇二:曾國藩一生信奉的十大處世哲學

《曾國藩》中哲言佳句數不勝數,其中有十句流傳最廣,且最有益

于國人處

世修身,摘錄如下:

博愛天下人文自然

1、“每逢大事有靜氣?!?/p>

曾國藩年輕時在官場沉浮,難免有心煩氣躁之時,便向理學名臣唐

鑒先生請教,唐鑒送了他一個字——靜,心靜下來,就能處理各種

紛亂的軍國大事。從那時起,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一會兒,許多為

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博愛天下人文自然

便都在此中獲得。尤其在遇到重大問題時,他更是不輕易作出決定,總要通過幾

番靜思、反復權衡之后,才拿出一個主意來。

2、“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p>

博愛天下人文自然

3、“不為圣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不問收獲?!?/p>

博愛天下人文自然

釋義:如果不能以圣賢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便只能與禽獸一般為

欲望所控

制。只關心付出多少,不關心結果怎樣。

4、“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

利器。”釋義:無論是處世還是用兵,平時深藏鋒芒,關鍵時果斷出手,出手便能解

決問題。

博愛天下人文自然

篇三:曾國藩修身語錄

曾國藩修身語錄○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

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于自棄,

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水激逆流,火激橫發,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務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

謂識。

○人只是怕當局,當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

者一般,何事不濟?○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于小人。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于物,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忍窮則不茍于進,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君子多思不若養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擇友乃人生每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賢否,不可不慎也。(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一個人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跟他所結交的朋友是否才華出眾、品性優良緊密相關,因此,選擇

朋友這件事情我們不能不慎重?。。?/p>

人之所資,須自掙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須善用時機,借梯而上。(人生的資本,不能靠別人送來,只能靠自己掙來。大丈夫成事必

須善于利用各種機會,關鍵時刻要借樣而上。)予人一分面子,人

必予兩分面子。傷人一分面子,人必損十分面子。為人處世,面子

不可不慎。

(給他人一分臉面,他人必給你兩分臉面;傷他人一分臉面,他人

必傷你十分臉面。為人處世,臉面問題不可不慎。)

留一分余地,可回轉自如,不留余地,則易失之于剛,錯而無救。(凡事留一分余地,則可周旋回轉,靈活自如;凡事不留余地,則

容易失之于剛硬,一旦做錯則無可補救。)

概天下無無瑕之才、無隙之交。大過改之,微瑕涵之,則可。

(大抵天下沒有完全無缺的人才,也沒有完全無縫隙的交情。只要

能將大的缺點改正,小的缺點包涵,也就可以了。)

嘗自慮執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礦不敢執一律求之。雖偏長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嘗不博取焉以自資益;其有以讜言

急論陳于前者,既不必有當于吾,未嘗不深感其意,以為彼之所以

愛我者,異于眾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經思慮自己心胸不夠寬宏、器量狹小的話就不能博取天下的

美德,因此不敢登一個標準來強求他人。哪怕是一點長處、一點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我都廣泛吸取以求培養自己的德行;那些以

正大之詞、勸勉之論前來告之我的人,即使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

也從來都沒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誠意,認為他對我的關心,和其他人

的泛泛之詞迥乎不同。)人生在世,個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

須營運關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人生在世,單個人是無法做成任何事的。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

須經營好自己的關系網絡,學會如何借別人的力來成就自己的事業。)

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斷不肯吾占人的便宜。(不可占人半點便宜。情愿人占我的便宜,絕對不能讓自己占他人

的便宜。)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學力以養之惟以圣賢律己,躬自

厚而薄責于人,則度量閎深矣。

(雅量雖然是天生的,但是通過學習也可以獲取。只要用圣賢之道

來要求自己。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自己的度量就自然廣大了。)

觀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單者無以成大業。

(觀古今成大事之人,無不有人鼎力相助,無不有人盡力相扶,力

單勢薄者無以成就大的事業。)

人茍能自立志,則對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

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于我哉!

(人才的高下,主要根據他的志趣高下來確定。志向低的人安于現狀,擺不脫世俗陋規的束縛,因而讓人覺得越來越卑污。志向遠大

的人仰慕古圣先賢,因此一天一天地高明起來,人才的優劣和智愚,就從此開始區別開了。)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

三要有恒心。有志則決不甘心為下流;有識則知道學問沒有止境,

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觀海,如井蛙看天,都是無識之人。有

恒心則決無不成功的事。這三條缺一不可。

(讀書人讀書,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志氣,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

有恒心。有志氣就不會甘心落后于別人;有見識就知道做學問沒有

停止的時候,不敢有點收獲就自滿。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看天那

樣的人都是沒有見識的人。有恒心就不會有做不成功的事情。這三

條對于讀書人而言每一條都不可或缺。)

人以氣為主,于內為精神,于外為氣色。

(氣是一個人生存與發展的主宰,在人體之內表現為精神,在人體

之外表現為氣色。)

是故誠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無私也。無私著者,至虛也。是

故天下之至虛,天下之至誠者也。

(所以,誠實,就是不欺騙;不欺騙,也就是心里沒有雜念;沒有

私心雜念了,就能夠做到謙虛和坦蕩。所以說,天底下最虛心的人,就是天下最誠實的人。)

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知道自己的過失,上就趕緊承認,并且毫不猶豫地加以改正,這

是最困難的事情。)

慎獨乃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學會慎于獨處,是人一生最好的自我強大的道路,是最好的尋找

快樂的方法,是首先就要學會的保持身性的要務。)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敗。

(自古至今,天底下的那些平凡而不能有所作為的人,都是由于懶

惰而導致失敗的,而那些有才華而不能成功的人,他們的失敗都是

由于驕傲造成的。)

廢志無以成學,廢學無以成才。

(廢除了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而廢除了學習則不能夠使自己

成材。)靜則生明,動則多咎,之理也。

(安靜可以使人明智,好動就會引發很多過失,這是明顯易見的道理。)天下事總是在局外吶喊無益,必須躬身入局。

相關熱詞搜索:

【篇二:曾國藩座右銘四個字】

《曾國藩》中哲言嘉句數不勝數,其中有十句流傳最廣,且最有益

于國人處世修身,摘錄如下:1、“每逢大事有靜氣”出處曾國藩年輕

時在官場沉浮,難免有心煩氣躁之時,便向理學名臣唐鑒先生請教,唐鑒送了他一個字——“靜”,心靜下來,就能處理各種紛亂的軍國

大事。從那時起,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一會兒,許多為人處世、治

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便都在此中獲得。尤其在遇到重大問題時,

他更是不輕易作出決定,總要通過幾番靜思、反復權衡之后,才拿

出一個主意來。為讓氣氛更寧馨些,還往往點上一支香。每見到這

種情況,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擾他。2、“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背鎏庍@一天,曾國藩帶著日記,又去拜見

老師唐鑒。唐鑒審讀他的日記,見滿紙都是痛罵自己不成器的話,

很是滿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記,看上面寫道:“自今日起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

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也’?!碧畦b稱贊:“有志氣!滌生,望你今后滌舊而生新?!?、“不為圣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

不問收獲。”釋義:如果不能以圣賢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便只能與

禽獸一般為欲望所控制。只關心付出多少,不關心結果怎樣。出處

唐鑒曾送給曾國藩一本自著《畿輔水利》,一張親筆楷書條幅:“不

為圣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善化唐鑒?!备颂畦b

一段時期,尤其在通讀了他的《畿輔水利》一書后,曾國藩看出這

位理學名臣并不是埋首故紙、空談心性的書呆子,而是關心民瘼、

留意經濟、學問淵懿,亦不乏謀略的能吏。同樣,唐鑒也知道曾國

藩是老成深重、極有心計的干才。以后,唐鑒、國藩師生之間往往

探討程朱之學少,推究興衰治亂的歷史多。4、“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贬屃x:無論是

處世還是用兵,平時深藏鋒芒,關鍵時果斷出手,出手便能解決問題。出處曾國藩出兵征討太平軍前,有人贈予曾國藩一口家傳古劍,他的岳父歐陽老人說:“滌生(曾國藩字)今日喜得寶劍,老夫也

高興。老夫十分喜愛舊日讀過的一首古劍銘,現把這首古劍銘送給你,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

利器。”曾國藩聽完這首古劍銘后,明白岳父的深遠用意,十分感激

地站起來說:“國藩牢記在心。”5、“揚善于公庭,規過于私室”釋義:贊揚別人要在公開場合,批評別人要在私底下。出處曾國藩率湘軍

攻占武昌后,六弟曾國華帶領在湘鄉招募的五百勇丁來到武昌。曾

國藩見到這個出撫給叔父的六弟,心中很是高興。四個弟弟,他認

為最有出息的便是這個為人倜儻雄奇的六弟。于是親向六弟傳授帶

勇識人的經驗。曾國藩知道弟弟的脾性,說:“衡人亦不可眼界過

高。人才靠獎勵而出。大凡中等之才,獎率鼓勵,便可望成大器;

若一味貶斥不用,則慢慢地就會墜為朽庸。對待部屬,大哥有兩句話,望弟切記?!眹A望著大哥,誠懇地說:“請大哥賜教。”“這兩

句話是:揚善于公庭,規過于私室。”國華點點頭,輕輕地重復一遍。

6、“打脫牙和血吞”出處曾國藩對洋人的堅船利炮,以及諸如千里鏡、自鳴鐘、機器等,由衷地佩服。三十年前慘敗于洋人的教訓,他記

憶猶新。十多年的戎馬生涯,對外國與中國在軍事上的懸殊他看得

很清楚。一個基本認識已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與洋人相爭,

不在于一時一事的輸贏,而在于長遠的勝負。中國目前不如洋人,

一旦開仗,只有失敗。要靠“打脫牙和血吞”的精神,忍辱發憤,徐

圖自強。7、“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釋義:世界上能

做成的事情,多半是因為外界的壓力被逼或者被激出來的。出處容

閎是第一個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曾國藩對其抱有極

大希望,一力促成其辦廠辦洋務,然而容閎近年在辦事的過程中,

深感處處棘手,步步難行,多少次都想甩手不干,但最后還是挺下

來了容閎本想向曾國藩吐一肚子苦水,聽曾國藩這一說,便不敢再

講了,硬著頭皮把總督交給的擔子擔起來。“純甫,我知道你有難處?!痹鴩獜摹氨M力辦好”四字中,已知容閎的艱難,“老夫活了五

十多歲,經事不少,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困難之處,正可看作是激勵和逼迫?!?、“歷來有文壇上之泰山北斗,官場

上卻毫無建樹,甚至一敗涂地者,蓋因不識此中差別耳!”釋義:文

壇和官場是有差別的,認識不到這兩者的差別,多半會一敗涂地。

出處曾國藩麾下第一幕僚趙烈文,對大儒船山先生王夫之非常崇敬。王夫之的名作《讀通鑒論》在書局刻印過程中,他便零零星星地借

來讀過一遍,十分佩服船山的見事高明、議論深刻。此時看著這部

被裝訂成十大本的五十余萬言巨著,真是愛不釋手,心里油然生出

一股對船山的由衷崇拜,“大人,船山公議論戛戛獨造,破自古悠

謬之談。卑職想,若使其得位乘時,必將大有康濟之效?!薄安灰姷?。”曾國藩輕輕地搖了搖頭?!盀楹??”趙烈文頗感意外。他深知曾

國藩一向尊崇王夫之,但為什么并不贊同這個觀點呢?“船山之學確

實宏深精至,但有的則嫌偏刻。比如對人的評價,求全責備的多,

寬容體諒的少。若讓船山處置國事,天下則無可用之人了?!痹鴩?/p>

離開座位,在書案前走了幾步后又說,“作文與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以見深識閎為佳,立論即使尖刻、偏頗點亦無妨,因為不至于

傷害到某一個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實效,只要自圓其說,便

是理論,運筆為斤,自成大匠。做官則不同,世事紛繁,人心不一,官場復雜,尤為微妙,識見固要閎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

迂回而進,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萬不可逞才使氣,只求一時痛快。歷來有文壇上之泰山北斗,官場上卻毫無建樹,甚至一敗涂地者,

蓋因不識此中差別耳!”9、“亂極時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學?!贬屃x:能夠處理極為混亂復雜局面的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學問。出處湘

軍之父羅澤南也是湖南大儒。與曾國藩情同手足,他在武昌城下中

彈兵敗,臨終寫信給曾國藩,提及:“近年來與長毛作戰,亦有一

點心得。今將遠別,愿送與我兄:“亂極時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學?!比f語千言,難以傾訴,愿仁兄為國珍重。10、“世界上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