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十六期末考試高一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1頁
茂名十六期末考試高一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2頁
茂名十六期末考試高一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3頁
茂名十六期末考試高一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4頁
茂名十六期末考試高一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茂名市第十六中學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高一歷史試題本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命題:崔小曲審核:袁一尹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墨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春秋時期諸侯爭霸B.戰國時期兼并戰爭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中國人的姓總是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樣,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后。”從上述中國人重視姓氏這一現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嚴重B.家族宗法觀念濃厚C.個人名利色彩鮮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3.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說:“郡縣制建立了近兩千年,不能改變。古往今來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這種制度,這是勢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夠如此呢?”下列對秦始皇廢分封,置郡縣“勢所必然”的理解錯誤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導致春秋戰國諸侯紛爭局面的教訓B.秦滅六國實現統一后的需要C.與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相適應D.是強化地方獨立性的需要4.古代中國中央官制的中樞機構演變可分為三公、三省、二府和內閣軍機四個時期。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從“三公-三省-二府-內閣軍機”的演變反映了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B.明太祖廢除了丞相,設立內閣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C.清朝軍機處的設立,從本質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D.宋朝“二府”由中書門下統一管轄5.貞觀年間,某地發生嚴重旱災,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書面處理方案:A.舉行大型祭天求雨儀式,B.削減災區賦稅,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認為甲的處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贊許,吩咐大臣丙負責執行。大臣丙將任務依次分配到屬下三個部門。材料中提到的大臣乙和三個部門應該是A.中書省.刑部.兵部.工部B.門下省.禮部.戶部.工部C.尚書省.禮部.兵部.吏部D.內史省.刑部.戶部.吏部6.關于內閣首輔張居正與英國首相布朗,以下表述正確的是A.兩者都是中央政府行政長官,都領導各部B.前者權力來自于國家元首,后者權力來自于選民C.兩者都由國家元首選出,并對元首負責D.前者反映了君主權力空前加強,后者反映了民主政治日益完善7.歷史學家錢穆評價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會階級之存在,人民優秀分子均有參政之機會,新陳代謝,絕無政治上之特權階級。”錢穆所評價的是A.察舉制維護了特權等級利益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門第界限C.科舉制為知識分子提供了參政機會D.三省六部制保證了皇權的獨尊8.雅典梭倫改革﹑秦朝實行郡縣制和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在歷史上發揮的共同作用是A.加強了中央集權B.打破了世襲特權C.激化了社會矛盾D.推進了民主政治進程9.下列體現人民在民主政體下的權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創造的有①2022年克里在家鄉波士頓投票選舉總統②美國總統有權否決國會立法,國會又可以推翻總統的否決;美國國會有權彈劾總統;美國法官終身制,但國會有權彈劾法官③2022年3月上旬,英國國會即將就有關伊拉克問題進行辯論④舉手表決成為我國人大代表行使職權的主要方式之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羅馬法內容豐富,體系完善,它的許多原則和制度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主要有:①“沒有東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貴和更神圣”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奴隸在法律上是“可以購買的東西”④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11.右圖是為紀念歷史上一部重要文獻頒布300周年而發行的紀念幣。這部重要文獻A.表明國王失去一切權力B.標志著資產階級議會政治的確立C.使英國成為制度完備的法制社會D.標志著責任內閣制的建立年,法國某報紙刊登的一封讀者來信寫到:“我們是工業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歡共和政體。但是,如果‘聯合派’(屬于君主派)獲得勝利,那些現在還留在我們方面的大部分人將投入極端共和派的懷抱去了。”這段話反映出當時在法國A.政治局面錯綜復雜B.無產階級建立了共和政體C.“聯合派”能帶來社會安定D.共和派已獲得政治上的絕對優勢年制憲會議的核心人物麥迪遜說:“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統治人,就不需要對政府有外來的或內在的控制了。”麥迪遜說這番話的意圖是A.美國不需要建立統一的政府B.政府權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C.美國應建立開明的君主制國家 D.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獨裁政權的出現14.乾隆帝和華盛頓是同一時期東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l796年兩者同時選擇了讓出權力,乾隆帝禪位于嘉慶帝,而華盛頓則留下了《告別辭》,謝絕再次被列為總統候選人,飄然遠去。下列關于兩人行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①對君主專制體制的否定 ②讓位有著本質的不同③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④讓位都是無奈之舉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15.下列有關英法美德四國近代民主體制確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代議制在四國均得以確立B.均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C.內閣均對議會負責D.均以法律形式予以保障16.“德國雖設議院,但賢明皇帝在上,議院之權薄弱”,這句話說明德意志帝國具有A.民族主義色彩B.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C.民主性D.濃厚的軍國主義色彩17.“仍然留在貴族手中并且被貴族用來抵制新工業資產階級的野心的政治權力,已經同新的經濟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英國A.確立了兩黨制B.進行了1832年議會改革C.形成了責任內閣制D.進人了長期穩定發展時期18.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2011年6月27日,奧巴馬與國會參議院領導人就提高債務上限舉行會談……8月11日,美國眾議院通過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參議院也通過了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總統奧巴馬簽署。這表明美國A.總統對參議院和眾議院負責B.立法權高于行政權C.聯邦主權遭到削弱D.實行分權制衡原則19.一般認為,英國在17.18世紀時的社會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價值標準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A.斯圖亞特王朝前期實行的政治制度理B.“光榮革命”前夕實行的政治制度C.由《權利法案》所確立的政治制度D.議會選舉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20.日本1889年憲法規定,天皇總攬統治大權,內閣輔佐天皇。包含相似規定的憲法是A.美國1787年憲法 B.《德意志帝國憲法》C.法國1791年憲法 D.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21.“它標示的不只是這場戰爭勝敗的嚴峻性,更因為它標示著以商品和資本來改變中國傳統社會的軌道,作為中國的近代與中世紀的分界線,是顯而易見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鴉片戰爭B.甲午中日戰爭C.八國聯軍侵華D.抗日戰爭22.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規定:“英人與華民交涉訴訟一款……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華民如何科罪,應治以中國之法……”上述規定對中國最主要的影響是A.便于列強侵略中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B.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C.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對穩定中國社會秩序有利D.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23.下列條款中體現出19世紀末列強對華經濟擴張新特征的是A.……將進口商貨運往內地之時欲暫行存棧,除勿庸輸納稅鈔……B.……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后,即準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C.……大合眾國船只進通商各港口時,必將船牌等件呈交領事官,轉報海關……D.……于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24.某學校高一一個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研究“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需要收集相關的歷史史料。小組長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①太平天國運動②國民革命③中共的誕生④義和團運動⑤五四運動⑥辛亥革命。這一羅列引起了爭議,請幫他選擇正確的事件:A.①②③B.①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25.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后的幾年中,西方大規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國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脅,結果,愈來愈多的中國領導人被迫得出這樣的結論:重大的變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這種變革不能僅局限于軍事和經濟方面。”文中省略掉的“……”應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26.歷史的很多時候,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對此,魯迅先生曾深有感觸的說,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材料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A.沒有明確的反帝目標B.脫離下層人民群眾C.反封建不徹底D.果實被袁世凱竊取27.瞿秋白說1912年“皇帝倒了,辮子剪了”。對這句話理解不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C.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的統治D.辛亥革命引起了人們習俗的變革28.下面關于五四運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B.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C.五四運動徹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D.愛國救亡.民主科學.文化啟蒙構成五四新文化運動最寶貴的精神財富29.朱維錚在《重讀近代史》一書中有這樣的敘述:“(締造者們)言辭的崇高與行為的兇暴,平等的許諾與特權的森嚴,恰成對比,越來越使渴望解脫重重壓迫的貧民失望。”這一觀點最有可能用來描述近代中國A.鴉片戰爭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D.辛亥革命30.“西方用船堅炮利打開了古老帝國的大門,給他們帶去了先進的思想和先進的生產力,瓦解了這些古老帝國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個體的、小農式的生產方式……”這樣的認識: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積極影響②體現了文明史觀和近代化史觀③是對西方殖民行為開脫的言論④告訴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重大歷史事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二.主觀題(40分)31.閱讀以下材料(23分)材料一 圖1唐朝中央機構圖2美國政治制度(1)歸納圖1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點?(2分)圖2制度體現了權力分配的原則是什么?(2分)圖一與圖二相比有何不同?(2分)材料二:一位研究晚清鄉土意識的學者說:……“晚清鄉里民眾的自救意識與先進人物的救國方案同向而不同調。”(2)根據所學知識列舉晚清“鄉里民眾”和“先進人物”救國方案的相關事件。(3分)并分析為何方案同向而不同調。(4分)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縱使有些可以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否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度,決然無法長成。——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序》(3)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指出資產階級革命派“從國外移來”在中國的政治表現。(4分)除此之外,辛亥革命還為國家的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沒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的主要原因。(4分)32.閱讀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英國通過“光榮革命”克服了專制王權,議會成為最高權威。在君主立憲制的政治框架內,英國又用和平、漸進方式實現政治權力的轉移,從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歷程。材料二:法國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來克服專制王權,原因就在于法國專制主義過于強大……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再沒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三:長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無法作為整體來追求國家現代化,因此遠遠落在英、法等國后面。1870年后,舊的容克地主貴族通過對外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并掌握了現代化領導權,在隨后短短30年間,德國完成了經濟起飛,在工業生產方面甚至超過英、法。不過,現代化領導力量的“錯位”給德意志民族帶來無窮災難。請回答:(1)結合史實概述“光榮革命”后至19世紀中期,英國是怎樣用和平漸進方式實現政治權力轉移、推動政治民主化進程的。(6分)(2)1870年后,法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標志是什么?法國能夠采取這種方式確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3)根據材料三,“現代化領導力量的‘錯位’”指的是哪個階級的領導所導致的錯位?這種“錯位”給德國的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4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現代化模式的看法。(3分)2022年高一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