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2008年高考文綜歷史試題分析及對今后教學的指導(全國卷Ⅰ)山西太原十二中左明興一、2008年文綜歷史特點。(一).從命題原則和指導思想來看:2008年高考文綜歷史仍堅持了“三個原則”,即:堅持“遵循大綱,不拘泥于大綱”的原則;堅持考查學科能力的原則;從指導思想來看,重點考查學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思維過程和重視主干知識的理解把握。堅持“穩中求變,穩中創新”的原則。(二).從考察內容看,突出“文明史觀”,體現在以下六方面:(1)從現實人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去追溯歷史,說明現代文明是如何傳承演變而來的,把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在一起,省略那些與現代文明關系不太密切的歷史事物。(2)從長時段考察歷史,重點考察那些歷史當中比較穩定、長期發揮作用的因素,例如政治經濟制度、民族文化、社會心理等等,這其中也包括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3)以生產力作為劃分文明史發展階段的標準,把人類文明的歷程劃分為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兩個階段,而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現代化;(4)把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觀察,勾勒出人類文明總體演進的脈絡,總結人類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類社會取得的進步的同時,揭示存在的問題;(5)以文明類型作為基本研究單位,承認文明的多元性,承認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統一,既看到人類社會發展有共同的規律和趨勢,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獨特的具體發展道路。同時文明史觀還關注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工業社會以來的相互關系,考察國際社會中和全球化過程中人類文明的演進;(6)把中華文明納入到世界文明當中進行綜合全面地考察研究,由此確定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在和其他文明的比較中探討中華文明的特點,同時豐富世界文明的內涵。(三)從選擇題看(1)、“情景式選擇題”成為主要題型:通過材料設置新情景,將考察內容置入特定歷史背景中,要求學生結合特定背景全面、準確的理解和釋讀相關信息,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依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和方法,對問題作出準確的判定。在12個選擇題中,除第12小題考察與歷史有關的“陰”“陽”外,其余11個題都為“情景式選擇題”。這一題型有利于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將成為多版本教材推行后的最主要題型。(2)、增加題干和題枝的干擾性。考試結束后,不少考生反映一些題不好下手,選擇題費時間,作完后沒啥感覺。主要原因在于①考題干擾性增強②情景式選擇題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學生全面、準確理解和把握材料提供的信息,任何一處信息的誤解、誤讀,都可能導致失分。如:全國卷13.一位在華美國人士在評論近代中國的一部著作時說:“它是因中英戰爭刺激而產生的一部成果。我們認為它將極大地摧毀傲慢心態,驅散中國統治者和學究們的愚昧無知,證明他們所屬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個國家。"該著作的作者是A.姚瑩 B.徐繼畬 C.鄭觀應 D.嚴復首先抓住“中英戰爭刺激而產生的一部成果”這一信息,基本可以確定選項為A或B,再聯系后面“驅散中國統治者和學究們的愚昧無知,證明他們所屬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個國家”并結合書本《瀛環志略》“對開闊中國人的視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沖破封建思想樊籠,起了一定作用”就可以確定為B項。學生此題失分的原因①基礎知識不過關,忘記《康輶紀行》與《瀛環志略》的內容或將作者混淆②不會準確解讀信息,從而無法“定位”全國卷15.1920年,梁啟超在《歐游心影錄》中談到“科學萬能說”時,認為它“當然不能像從前一樣的猖獗"。梁啟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A.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傳播遇到阻礙(選項本身表述不準確)B.科學技術在歐洲的發展水平很高(①用“很高”一詞修飾歐洲當時的科技水平顯然有些過頭B項本身與題意不符)C.科學技術在世界大戰中成為戰爭工具D.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減緩(選項本身表述不正確,因為戰爭加速了科技的發展)解讀信息必須注意1920年一戰剛結束這一特定歷史背景。一戰中,科學技術在世界大戰中成為戰爭工具,導致生靈涂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梁啟超得出了上述結論。全國卷16.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不禁止地主、富農、國民黨員參選議員"。這說明陜甘寧邊區A.實行民主選舉制度 B.接受國民政府直接領導(第二次國共合作實際上是兩個政府、兩支軍隊的合作,早在1935年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就提出“統一戰線必須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C.實現了國共兩黨黨內合作(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D.組建了多黨聯合政府(①要準確理解“三三制”原則②地主、富農是階級,而不屬于政黨)(3)、擴大考點知識覆蓋 2008年高考文科全國卷歷史試題中沒有出現一組專題式選擇題,這是與近年來高考選擇題的明顯區別。12道選擇題均為單體選擇形式,體現了命題者擴大知識覆蓋的命題思路。(4)凸現歷史主干知識,省略那些與現代文明關系不太密切的歷史事物。除第12小題考察與歷史有關的“陰”“陽”外,其余11個題都屬于主干知識或對主干知識的補存。(四)從歷史主觀試題看(1)近年來高考試題,多從文明史的角度來命題。如:2006年全國高考文綜卷Ⅰ第37題、2007年全國高考文綜卷Ⅰ第40題(1)(2)問考察中華民族內部文明交流,體現“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是以華夏文化為基礎,融匯各民族文化,不斷豐富發展的”這一主題。2008年高考全國高考文綜卷Ⅰ第37題通過考察中國唐代科舉制和英國近代文官制度,進行文明比較,體現“文明與發展模式的多樣性。”折射“文化上應相互借鑒、求同存異,使各種文明兼容并蓄。堅持文明發展的開放性,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2)歷史的借鑒功能得到較好體現:第37題隱含“文明的發展進步同樣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要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使之與當代文明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中國率先在世界上實行通過科舉考試,依據考試成績來錄取官員的制度,這一制度的實行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明清時期,這一制度日益僵化,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桎梏。近代英國借鑒了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創立近代“文官制度”,適應了工業文明的需求,促進了英國社會的發展。(3)穩中求變,穩中創新,把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在一起2008年高考穩中求變,穩中創新,集中體現在第39題。第39題堅持了以“問題為核心”的命題思想,但少了“拼盤”痕跡,模糊了政史地三課的界限,整個材料都緊緊圍繞“土爾扈特回歸”這一主題,考察了政史地三課地相關內容,同時又很好體現“國家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這一鮮明主題,這是針對“藏獨”分裂活動的有力抨擊。第39題穩中求變,穩中創新,把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在一起,突出“學以致用,資政教化”的社會功用,是近年來能難得的好題。二、怎樣復習備考2009年高考(一)、把握歷史主干知識,用文明史觀重構知識體系首先明確什么是主干知識:主干知識第一個層次是指列入考試大綱的要點,第二個層次是指教材中未打★的章節,第三個層次是指教材中用宋體字排版的內容,第四個層次是指歷年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知識。歷史主干知識各校教師都會高度重視,這里不再贅述。用文明史觀重構知識,不是要脫離教材,而是要用文明史觀對教材知識重構和對一些歷史現象、歷史事件進行再闡釋,文明史是一種目光、是一種高度。例如:復習國共關系,就要站在“和則兩利,分則傷民族元氣”的高度來認識。(二)、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穩扎穩打,準確理解和把握每一節、每一單元目前,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但沒有基礎知識,能力的考查和培養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在第一輪復習中,要依據大綱考綱,緊扣教材,從節——單元——整體來抓好基礎知識,落實主干知識體系,對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概念、歷史理論務必做到落實。同時又要兼顧對課本邊角知識的落實。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牢固地掌握書本里的備考知識點,真正做到以不變應萬變,為下一輪綜合復習奠定堅實基礎。學生在學習每一節時,必須將知識內化,完成知識轉化才是關鍵。:(1)及時整理筆記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理筆記千萬不要抄寫參考書上的預習提綱,而是要將知識濃縮、內化,要把書本讀薄。邊整理,邊回想老師講過的知識并理清知識之間的關系。(2)及時完成課后訓練。知識的落實和轉化,都要體現在會做題和做對題上。通過做題來檢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查漏補缺。若將不懂的問題堆積起來,就很難在高考中獲得成功,那些認為歷史突擊一下就能提高成績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3)對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點要用“色筆”標出,要不斷強化記憶。①可以通過典型例題來加深理解。②可以通過錯題積累和自我反思達到提高的目的。(4)學會知識遷移:許多歷史知識必須結合地圖冊來掌握,凡教材上劃*號的地圖都是要求掌握的。尤其那些與主干知識相關、與熱點區域經濟相關的地圖更要引起注意。(三)、分階段,理線索,整合單元知識,宏觀掌握歷史在夯實基礎知識基礎上,分析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征和規律,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構建歷史網絡體系。以中國近代現代歷史下冊第六章為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國際: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全盤否定斯大林;帝國主義成績掀起反共反社浪潮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背景 國內: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主要矛盾變化,中共吸取蘇聯教訓,注重自身探索,但經驗不足,對國情認識不足有益的探索:毛兩文(背景、內容、意義)、一八大(背景內容精神意義)——為以后的探索提供經驗階級斗爭:兩反右(57反右派59反右傾)曲折59~61年嚴重困難(左)社建規模、速度:三面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原因)糾“左”P108下三方面(具體措施)—62年經濟開始好轉;64年完成調整發展:經濟建設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109~110方法指導:首先:將歷史知識概要化、簡要化。在復習時要能夠“綱舉目展”。其次:抓點理線,將歷史知識線索化、網絡化、要點化,做到點線清晰。從歷史的整體出發,按歷史發展的階段串線。把章納入階段發展中,將節納入階段發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識線索化、網絡化,形成系統。(學生的主干知識如果沒有網絡化,他心里很沒底,甚至復習了就像沒復習一樣,這也會導致學生信心不足,文綜答題的信心和第一感覺很重要的。)知識網絡化后,要主干到枝節、由概括到具體來定位知識,將每節知識具體定位于某一方面,再將每個知識點具體剖析(背景、過程特點、影響)。通過知識定位,做到“點”的清晰。歷史學習中,既要注重點與點之間的關系,又要注重“線”和“面”的梳理和建構,只有這樣,歷史教學才能構成一個立體網絡,這才叫知識整合。再次:平時注意自我總結歷史規律,將知識類化、同化。如:歷史事件的學習一般都可以從背景(大的歷史事件從國際、國內兩方面展開)、過程、結果、性質和影響幾方面掌握。再如: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都要放入“特定歷史條件下來分析”,從內部看,一般從物質、階級、思想、社會矛盾幾方面來分析;而失敗的原因,一般要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分析。經濟發展的原因一般可從幾方面考慮:吸取教訓、調整政策或變革生產關系(制定符合國情的路線、方針、政策),并根據變化后的情況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相對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統一、穩定的環境,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等);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技的進步、創新能力的增強等;實行開放政策,加強交流與合作,開拓國際市場;教育及人才儲備等。歷史又是豐富多彩的,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歷史“公式化”、歷史人物臉譜化都是危險和有害的。如:材料解析題中要求“結合材料××”來回答時,就必須緊扣材料來解答。(四)文明史的交叉與比較在近兩年各省的高考題中大量出現,要求我們在高考復習中把同時期的中國歷史放入世界歷史的長河中來考察,從文明史的角度對中外歷史進行比較、分析,開拓學生視野。例1、07年重慶考卷19.文藝復興與中國明末清初啟蒙思潮的相同點是……………(A)①有唯物主義思想②有反封建思想③有完整的思想體系④有廣泛的階級基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例2、(2006全國卷2,23)歐洲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伏爾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國文化。伏爾泰認為:中國是“舉世最優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國家”,“在道德上歐洲人應該成為中國人的徒弟”,信奉儒學的中國文人“沒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這足以證明…………(D)A.當時中國的社會制度比歐洲各國優越B.伏爾泰對中國文化的高度評價表達了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學和歐洲啟蒙思想的主要內容相同D.中國文化在歐洲啟蒙思想家中產生過重要影響例3、(2008高考全國卷17.美國《時代》周刊評論說,1943年1月相關外交文件的簽署“開辟了中國與西方列強之間關系的新紀元"。這一評論指的是……(D)A.中國與英、美等國簽署宣言,保證團結一致打敗法西斯B.中國與英、美兩國簽署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歸還侵占的中國領土C.中國與英、美兩國發表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D.中國與英、美兩國簽約,宣布廢除英美在華治外法權等特權(五)、理論聯系實際,關注時政熱點、焦點。文科綜合屬于社會科學范疇,其學科屬性決定其必然與當今社會熱點、焦點和人們關心的問題相聯系,突出其“學以致用,資政教化”的社會功用。近年來的高考文科綜合歷史試卷中,以當今社會和世界上發生的重大熱點、焦點問題為切入點,架起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橋梁,以新問題、新情境深化拓展對歷史問題的認識與評價的試題大量出現。所以在平時復習時,應嘗試以某一個社會問題為主題用歷史思維展開綜合闡述,有意識地訓練思維的整體與邏輯性,提高復習備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六)、研究高考試題,訓練解題方法技巧能力只有在訓練中得到提高,科學的訓練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高考試題的規范性、導向性不容置疑。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分析和研究高考試題。具體做法建議如下:首先按題型或內容將其分類匯編,學生加以練習;其次師生共同解答每個題目,領悟并總結解答各種高考題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開闊思維;再次,規范答題語言,緊扣得分點,減少失分。選擇題訓練:選好題是有效訓練的前提。選題工作應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近年來的高考試題尤其是全國高考卷和新課改高考卷要引起重視,可從中精選試題訓練。要編好“情景式選擇題”,增加選項地干擾性,使學生能力在訓練中得到增強。材料題要精煉,材料分析題能夠綜合考察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種成熟的題型,是高考的重頭戲,對材料題的專項訓練是必要的。要從解題的各個環節、有步驟地進行。進行專項能力訓練。每組訓練題要突出某一種專項能力,在學生練習的基礎上,教師精講,使每項訓練落到實處,使學生真正在訓練中得到提高。提醒學生,在平時訓練是要做到:(1)先易后難試卷不要留白2007年年高考閱卷時,有約五分之一的考生最后一題沒有得分。分析原因,首先是2007年文綜試卷的地理和歷史偏難,不少學生在前面解題時用時過長,導致后面沒有時間做題。其次,一些優秀考生不愿意放棄前面的分數,希望把分數得全,結果適得其反。文科綜合的三個科目試卷上分別有100分,建議考生在做題時應撿容易得分的先做。其次在交卷前也可以搶到分,比如去年有學生在交卷前搶寫的一句話“一切從實際出發”,結果因為踩到得分點,得了2分。考生不要在試卷上留白,寫上去的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茶壺》的讀后感
-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后感
- 海水(咸水)淡化工程規劃設計方案
- 供水管道換新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幼兒故事文字排版設計
- 女性服裝設計
- 山西省朔州市懷仁市第九中學高中部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含解析
- 心理常識思維導圖設計
- 大理護理職業學院《基礎筆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建筑大學《俄語口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屆一輪復習新人教版 實驗17 測量玻璃的折射率 課件(35張)
- 起訴意見書(公安)
- 松下伺服驅動器說明書
- 國際友人在中國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西北大學
-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說課課件
- 連桿加工工藝規程及夾具設計工序卡-工藝規程卡
- 2023年簡明新疆地方史
- GB/T 41995-2022并網型微電網運行特性評價技術規范
- GB/T 26754-2011工業疊氮化鈉
- 鋼筋加工場驗收記錄表
- 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EENC)指南要點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