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蘇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2023版單元綜合測評(二)_第1頁
高中語文蘇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2023版單元綜合測評(二)_第2頁
高中語文蘇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2023版單元綜合測評(二)_第3頁
高中語文蘇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2023版單元綜合測評(二)_第4頁
高中語文蘇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2023版單元綜合測評(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綜合測評(二)(時間:100分鐘,分值:120分)一、基礎鞏固(12分,每小題3分)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部正確的一項是()①長期以來,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國家中,美、英、法的立場比較一致,而中、俄的立場往往不約而同。所以,中俄加強合作與聯盟,就能達到雙贏目的。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我國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歷久彌新、基業長青,就是因為他們誠實守信,童叟無欺,一言九鼎。③專業批評家和網絡文學作者很難進行有效溝通,批評家苦心孤詣,但網絡作者認為這些高深理論不切實際,不為所動地堅持自己的寫作套路。④從影多年的胡歌此次出演的電視劇《瑯琊榜》可謂游刃有余,其精湛的表演也獲得了大眾的認可,網友紛紛稱贊胡歌簡直演活了梅長蘇。⑤雖然大家都知道教養是一個人處世的通行證,但是,一些人對教養的修煉就是不以為意,依然不拘小節,我行我素。⑥錯誤是世界的構成部分,對于別人曾經加諸你的傷害,如果沒有犯而不校的氣度,沒有既往不咎的胸懷,是難以鍛煉出一個人的。A.②③④ B.②③⑥C.①②③ D.④⑤⑥【解析】①不約而同: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只能作狀語。此處應為“不謀而合”。②一言九鼎:一句話的分量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分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此處應為“一諾千金”。③苦心孤詣:苦心鉆研或經營,達到了很高造詣。此處應為“苦口婆心”。④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使用正確。⑤不以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或事抱輕視態度。此處符合語境。⑥犯而不校: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使用正確。【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現象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其下圣人也亦遠矣A.上食埃土,下飲黃泉B.惑而不從師C.孔子師郯子D.是故圣益圣【解析】B項與例句都是名詞作動詞。A項,名詞作狀語;C項,名詞的意動用法;D項,形容詞作名詞。【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北京舉行,這也是第一次有外國首腦出席的閱兵儀式,公安部將此次閱兵儀式列為重要安保任務進行籌劃。B.根據中共新華社黨組日前的決定,對在推動呼格吉勒圖案重審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記者湯計予以表彰,記個人一等功。C.“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在澳門的成功實踐,不僅為國家發展增添了絢麗光彩,而且為澳門發展譜寫出嶄新篇章。D.為加強巡視隊伍自身建設,中央對巡視組組長采取“一次一授權”的管理制度,這種創新,相對減弱了巡視組組長自身發生腐敗的風險系數。【解析】B項,成分殘缺,把“根據”和“的”刪掉改為“中共新華社黨組日前決定”。C項,語序不當,應改為“不僅為澳門……,而且為國家……”。D項,搭配不當,“減弱”與“風險系數”不搭配,應把“減弱”改為“降低”。【答案】A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比爾·布萊森在他的《萬物簡史》里介紹了超級火山的巨大破壞性。以美國為例,____①____境內有一座超級火山噴發,____②____其產生的巨大能量將摧毀數千公里范圍內的所有東西,無數人會因此喪命,____③____會導致整個國家被深達6~20米的火山覆蓋,隨后____④____會出現其他許多可怕后果,____⑤____目前人類還無法預測美國超級火山在何時噴發,____⑥____了解了它的殺傷力有利于我們制訂各種減損預案。①②③④⑤⑥A一旦則/也即使然而B倘若那么進而/由于所以C假如則甚至更/那么D只要/而且還雖然但【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正確使用關聯詞語的能力。要分析句間的關系和前后關聯詞的搭配。第一處是表示后面情況發生的條件,應填寫“只要”;第二處是結果,無需關聯詞語;第三處,是表示更進一步,應填寫表示遞進的關聯詞語;第四處,緊承上文說還會出現許多后果;第五處和第六處構成轉折關系。【答案】D二、閱讀理解(36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18分)王來,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會試乙榜授新建教諭。六年,以薦擢御史,出按蘇、松、常、鎮四府。命偕巡撫周忱考察屬吏,敕有“請自上裁”語。來言:“賊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請而后行,民困多矣。”帝為改敕賜之。中官陳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橫甚,來數抑之。武還,訴于帝。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誰也?”佐以來對。帝嘆息稱其賢,曰“識之”。及報命,獎諭甚至。英宗即位,以楊士奇薦,擢山西左參政。言:“郡縣官不以農業為務,致民多游惰,催征輒致已命。朝廷憫其失業,下詔蠲除,而田日荒閑,租稅無出,累及良民。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蠶桑可裨本業者,聽其規畫。仍令提學風憲官督之,庶人知務本。”從之。來居官廉,練達政事。侍郎于謙撫山西,亟稱其才,可置近侍。而來執法嚴,疾惡尤甚,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逮下獄,當徙。遇赦,以原官調補廣東。來自此始折節為和平,而政亦修舉。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京師,來督兵勤王。渡河,聞寇退,乃引還。景泰元年,貴州苗叛。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璡卒于軍,進來右都御史代之。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會兵進討。賊平,班師。詔留來、珤鎮撫。尋命來兼巡撫貴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暫行鬻爵之例。今寇賊稍寧,惟平越、都勻等四衛乏餉。宜召商中鹽,罷納米例。”從之。三年十月召還,加兼大理寺卿。珤以來功大,乞加旌異。都給事中蘇霖駁之,乃止。來還在道,以貴州苗復反,敕回師進討。明年,事平。召為南京工部尚書。英宗復辟,六尚書悉罷。來歸。成化六年卒于家。(選自《明史·列傳第六十》,有刪節)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B.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C.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D.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首先通讀畫波浪線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據標志詞、詞語的語法關系和對語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錯誤選項。“以……為”為固定結構,所以排除A、C兩項。“聽其均分”的意思是“任由他們均分”的意思,故選B項。【答案】B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參加的人是舉人,在鄉試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闈”或“禮闈”。B.“勤王”,多指君主的統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漢以來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機構。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D.“敕”,中國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解析】本題考查識記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項,“中國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錯,原文無“肱股之臣”。【答案】D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來為人正直,中官陳武因受太后的寵幸橫行江南,王來多次對陳武進行打擊,陳武向皇帝訴說此事,但皇帝并沒有怪罪王來。B.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來率兵護駕。C.景泰元年,貴州苗人反叛,王來與梁珤、毛勝、方瑛聯合討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詔,讓王來與梁珤一起留下來鎮守。D.王來一生官職調動升降非常頻繁。曾因楊士奇推薦,被提拔為山西左參政;也曾因英宗復辟被罷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概括分析的能力。“中官陳武因受太后的寵幸橫行江南”錯,文中并沒有提到太后對陳武寵幸。【答案】A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賊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請而后行,民困多矣。(4分)譯文:(2)而來執法嚴,疾惡尤甚,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5分)譯文:【答案】(1)殘害百姓的官吏,鏟除還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請示后再執行,百姓的困苦多啊。(關鍵點:賊,殘害;去,除去;困,困苦)(2)但王來執法嚴苛,非常痛恨惡人,因公事杖死不稱職的縣令十人。(關鍵點:疾,痛恨;以,因為;縣令不職者,定語后置句)【參考譯文】王來,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憑會試乙榜的身份被授予新建教諭。宣德六年,因被推薦提拔為御史,出京兼任蘇州、松州、常州、鎮州四府知府。皇上下令讓他與巡撫周忱一起考察屬官,皇上敕令上有“請示皇上后再裁決”的話。王來說:“殘害百姓的官吏,鏟除他們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請示后再執行,百姓的困苦多啊。”皇帝為他改了敕令賜給他。中官陳武應太后之命出使江南,非常蠻橫,王來多次抑制他。陳武回來,向皇帝傾訴。皇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是誰?”顧佐回答說是王來。皇帝感慨稱贊王來是個賢才,說“記下這件事”。等到回來復命,獎勵非常豐厚。英宗即位,因為楊士奇推薦,王來被提拔為山西左參政。說:“郡縣官員不把農業當作根本,導致百姓多游蕩懶惰,催征租稅動輒逼出人命。朝廷憐憫他們失業,下令免除他們的賦稅,而田地一天天荒蕪閑置,租稅沒有出處,連累到良民。應該選擇賢能的守官,督促他們以農業為根本。如果這些人荒蕪田地,下令讓附近的人家與他們通力合作,交租剩下的糧食任由他們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復本業的就還給他。靠種桑養蠶補充農業的,可任他們自己規劃安排。仍舊讓提學風憲官監督,百姓知道從事本業。”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王來為官清廉,為政干練通達。侍郎于謙在山西做巡撫時,多次稱贊他的才干,認為他可以在皇帝身邊侍奉。但王來執法嚴苛,非常痛恨惡人,因公事杖死不稱職的縣令十人。因為這他被逮入獄,應當流放。正趕上大赦,以原來的官職調任廣東。王來從這以后屈尊遷就變得平和了很多,但政事也仍然有聲有色。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來率兵護駕。渡過黃河,聽說敵寇撤退才帶兵回來。景泰元年,貴州苗人反叛。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璡在軍中去世,晉升王來為右都御使代替侯璡。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聯合進兵討伐苗人。等到賊人平定,班師回朝。皇帝下詔讓王來、梁珤留下鎮守安撫。不久下令王來兼任貴州巡撫。王來上奏說:“近來因黔、楚地用兵,應該暫時實行賣官的先例。現在賊寇稍稍安定,只有平越、都勻等四個地方缺乏糧餉。應該召商中鹽,取消收糧的條例。”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景泰三年十月王來被召回,讓他兼任大理寺卿。梁珤認為王來功勞大,請求對他給予特殊表彰。都給事中蘇霖反駁梁珤,于是此事未得實行。王來在返回的途中,因為貴州苗人又反叛,皇上讓他帶兵回去再討伐苗人。第二年,反叛之事平定。任命他為南京工部尚書。英宗復辟,六個尚書都被罷免。王來回家。成化六年,死在家中。(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8分)讀書的意義俞平伯①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歷者,活動的書本。讀書則曰臥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對面,乃廣義的游覽。現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幾萬里路不算什么,讀萬卷書的日見其少了,當有種種的原因,最淺顯的是看法,是讀書的動機、環境、空氣無不缺乏。②講到讀書的真意義,于擴充知識以外兼可涵泳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即為功名富貴,依日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讀書,更無須借光圣經賢傳,甚至于愈讀書會愈窮。這無怪喜歡讀書、懂得讀書的人一天一天地減少了。讀書空氣的稀薄,讀書種子的稀少,互為因果循環。③現在有一些人,你問他人生價值是什么,他會有種種漂亮的說法。但你不可過于信他,他只是要錢而已。文言謂之好利。有一個故事,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見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戲問隨鑾的紀曉嵐,共有幾只。這原是難題,紀回答得好:臣只見兩條船,一條為名,一條為利。在那時,這故事諷刺世情已覺刻露,但現在看來,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應該對答皇帝道,只有一條船。④好利之心壓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說:“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以義為利是遙遠的古話。退一步說,以名為利。然名利雙收,話雖好聽,利必不大,唯有不恤聲名地干,以利為利,始專而且厚。道德名譽的觀念本多半從書本中來,不恤聲名與不好讀書亦有相互的關聯。⑤在這一味好利的空氣中尋求讀書樂,豈不難于上青天,除非我們把兩者混合。假如我們能夠立一種制度,使天下俊秀求官位利祿之途必出于讀書,近乎從前科舉的辦法,這或者還有人肯下十載寒窗的苦功。嚴格說來,這已失卻讀書的真意義,何況這制度的確立還遙遙無期。⑥現在有一種情形,二三十年來都是如此,就是國文程度顯著地低落,別字廣泛地流行著,人人皺眉頭痛。這嚴重的光景,不僅象征著讀書階級的崩潰,并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生長。⑦文字教育好像不算什么。文字原不過白紙上畫黑道,一種形跡而已。但文化卻寄托在這形跡上。我們常夸說神州立國幾千年,華夏封疆數萬里,這種時空的超卓不必出于天賦,實半出于人為,皆先民積久辛勤努力所致。方塊字的完整、艱深、固定,雖似妨礙文化知識的普及,亦正于無形之中維護國家的統一與永久。從時間說,我們讀古書如《論》《孟》,覺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遠,而杜工部蘇東坡的詩文呢,他們兩位活像我們的老前輩,這是方塊字不易變動之力。假如當初完全用音標文字,那不必提周秦兩漢,就是唐宋,也就很遙遠而隔膜,我們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較困難,而華夏國本亦因而動搖不安。再從空間說,北自東北,南迄嶺海,雖分南北中三部,細分還有更多的區域,然而中國始終只有一個,譬如說廣東話與北京話完全兩樣,而紙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國屢經外夷侵略,或暫被征服,而于風雨飄搖中始終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過是先民血汗的成績,而在民族團結上,文字確也幫忙不少。⑧所以文字教育的失敗,表面上看只是讀書種子稀少,一般國文水準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損害民族國家的前途。如何使人安心向學,對讀書感到興味,似是小事,卻是牽連社會生計問題,譬如餓著肚子讀書當然不成的,更有關于教育考試銓敘各制度的改革。我們從事教育寫作文字的固責無旁貸,但已不僅是個人的事,而成為民族復興國運重光的大業之一支了。9.對本文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A.“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古人總結出的求學的寶貴經驗,作者一開始就加以引用,是為了從反面切入話題,增加文章的針對性。B.“這故事諷刺世情已覺刻露,但現在看來,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年紀曉嵐雖然刻薄,但今天我們更刻薄。C.“應該對答皇帝道,只有一條船”,這句話的意思是,紀曉嵐認為有為名為利兩條船,作者認為只有一條船,就是為名。這揭示了當時人虛偽的心態,與今人“一味好利”作對比。D.作者主張仿照科舉辦法建立一種制度,使官位利祿都要通過讀書的途徑獲取,從而造成讀書的風氣。E.本文是一篇說理性散文,通篇娓娓而談,說理透徹;語言清新雅潔,平實通透,充滿感情,讀來饒有興味,啟人深思。【解析】B項,不是說我們比紀曉嵐刻薄,而是現在人好利更無恥,更赤裸裸。C項,只有一條船,應該是“為利”。【答案】BC10.“讀書的動機、環境、空氣無不缺乏”,根據文章內容,分別說明“動機”“環境”“空氣”各指什么。(6分)“動機”指:“環境”指:“空氣”指:【解析】根據文章的第②自然段和第⑧自然段概括。“動機”強調讀書的目的,“環境”強調社會制度對讀書的影響,“空氣”強調關于讀書的社會風氣。【答案】(“動機”指)是為擴充知識、涵泳性情、修持道德,還是為功名富貴。(“環境”指)能安心向學,不至餓著肚子讀書,及教育、考試、銓敘制度等是否鼓勵讀書。(“空氣”指)社會上是讀書的風氣盛還是好利的風氣盛。11.“嚴格說來,這已失卻讀書的真意義”,為什么這樣說?(4分)【解析】“使天下俊秀求官位利祿之途必出于讀書”這種讀書只是為了“利”,而讀書的真正意義在于“擴充知識兼可涵泳性情,修持道德”,所以說失卻讀書的真意義。【答案】讀書的真意義應該是擴充知識,涵泳性情,現在為了使人讀書,立一種制度使官位利祿都由讀書的路徑得來,這就使讀書成了功名利祿的敲門磚了,所以說失去了讀書真意義。12.第⑥段說,國文程度顯著地低落,別字廣泛地流行著,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生長”,理由是什么?(4分)【解析】根據下文“文化卻寄托在這形跡上”“于無形之中維護國家的統一與永久”“而在民族團結上,文字確也幫忙不少”等概括即可。【答案】①漢字寄托著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②漢字維護著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統一。三、語言運用(12分,每小題4分)13.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與修辭,另選一物,寫一組句子,要求與例句主旨相同。例句:云在告別,去向天涯舍棄了蒼穹的自在與舒展才有裝飾天際的絢爛和神采【解析】本題考查仿寫句子的能力。要求學生認真觀察例句,然后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仿寫,務必做到形神兼備。特別要注意:例句的主旨是歌頌奮斗與奉獻精神的,仿寫出來的句子也應該表現這個主旨。【答案】(示例一)雨在告別,去向江河/舍棄了方塘的平靜與愜意/才有奔騰千里的豪情和自由(示例二)路在告別,去向四方/舍棄了都市的寬闊與平坦/才有穿行阡陌的昂揚和執著(示例三)船在告別,去向海角/舍棄了港灣的安寧與清閑/才有搏擊風浪的雄姿和喜悅14.以題目中要求的文字為開頭,把下面的一段話組成一個單句。在中國傳統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養、改變經濟對人的支配性影響的“讀書”是一種具有特定涵義的學習行為,是除直觀意義上的閱讀書籍或學習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學習的一種學習行為。在中國傳統中,“讀書”是【解析】先確定句子的主干,“讀書是××的學習行為”;然后合理調整句子的語序。【答案】指除直觀意義上的閱讀書籍或學習技能之外,更在于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