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選修3模塊綜合測評Word版含解析(時間:90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下列能說明一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性質的戰爭的有()①帝國主義列強參加大戰的目的②大戰之前形成的三對基本矛盾③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④參加大戰的國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戰爭的參加國和戰爭的性質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分析戰爭的性質主要應看參戰國為什么要參加戰爭,在戰爭中都干了些什么,引發戰爭的主要矛盾對戰爭的性質也有直接影響。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排除含有④的選項即可。【答案】B2.和國際聯盟一樣,《非戰公約》也未能制止二戰的爆發,但后來卻成為審判法西斯戰犯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因為其()A.限制了國家的戰爭權,在國際法上奠定了“侵略戰爭是國際犯罪”的法律基礎B.對廢棄戰爭、維護和平規定了明確的責任C.涉及了世人矚目的裁軍問題D.制定了實施公約的辦法和制裁違約國的措施【解析】《非戰公約》沒有對廢棄戰爭、維護和平規定明確的責任,沒有涉及世人矚目的裁軍問題,沒有制定實施公約的辦法和制裁違約國的措施,只是限制了國家的戰爭權,在國際法上奠定了“侵略戰爭是國際犯罪”的法律基礎。【答案】A3.張伯倫在右面這場演說中說:“在我國歷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到唐寧街(英國首相府)來。”他演說中所謂的“兩次光榮的和平”與下列哪兩個條約有關()A.《凡爾賽和約》《四國條約》B.《凡爾賽和約》《慕尼黑協定》C.《四國條約》《慕尼黑協定》D.《反共產國際協定》《慕尼黑協定》【解析】《凡爾賽和約》是以懲罰德國為中心的對德和約,帶來了一戰后的“和平”;《慕尼黑協定》是推行綏靖政策的英、法和德國簽訂的條約,帶來了短暫“和平”。【答案】B4.一位政治人物曾經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爾干擴張,會造成歐洲戰爭,如果它們在非洲沙漠通行無阻,或者就能安靜下來。”這種說法主要是針對()A.一戰時,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B.巴黎和會上意大利提出領土擴張要求C.20世紀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D.二戰前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解析】題干中這位政治人物要表達的意思是讓意大利向非洲沙漠擴張,可以減少其對西歐國家的威脅。【答案】C5.下列兩張歷史照片共同的主題,最恰當的是()A.伸張正義 B.助紂為虐C.強權政治 D.維護和平【解析】慕尼黑陰謀與《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實際中都起了縱容法西斯侵略的作用。【答案】B6.與德國法西斯相比,日本法西斯的突出特點是()A.軍部是法西斯勢力的核心B.法西斯以政黨的形式出現C.不斷制造恐怖事件D.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解析】在德國,法西斯以政黨的形式出現,有嚴密的組織;而在日本,法西斯勢力的代表是其龐大的軍事官僚機構,即軍部。這是德、日法西斯最明顯的區別。【答案】A7.不列顛之戰時,在大火沖天的倫敦,英國人表現出非常幽默的一面。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館的門上,“照常營業”的招牌依然在誘惑著顧客。英國婦女們響應丘吉爾的號召,積極參加各行各業的勞動。這說明了()A.英國人唯利是圖B.部分英國人沒有愛國心C.英國人士氣高漲D.英國人對戰爭置若罔聞【解析】材料表現了英國面對德國的空襲毫不畏懼的精神,從側面說明了英國人對戰勝德國法西斯充滿信心。【答案】C8.下列名詞承載著殘酷的歷史意蘊,是法西斯勢力犯下的反人類罪的罪證。其中與日本有關的是()①“奧斯威辛集中營”②“南京大屠殺”③“731細菌部隊”④“格爾尼卡大屠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在上述名詞中,①④與德國有關,②③與日本有關。【答案】D9.某學者對美蘇冷戰的歷史有濃厚的興趣。你建議他閱讀的書籍是()①《四月提綱》②《杜魯門回憶錄》③《戰爭與和平》④《馬歇爾傳記》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美蘇冷戰主要發生在二戰后到20世紀90年代初這段時間,所以應選擇②④兩本反映二戰后歷史的書籍。【答案】D10.“當我發表就職演說的時候,我提到一個需要談判時代,而不是對抗時代。……我們在世界上許多地區正在進行談判而不是正在對抗,在這些地區,對抗可能導致爆炸性的局面……現在,當我們環顧我們所處的世界時,我們發現美國已經不再處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薩斯城的講話》)尼克松認為需要談判而不是對抗的原因不包括()A.美蘇爭霸,美國處于守勢B.歐日崛起,沖擊美國地位C.改變策略,建立單極世界D.中國振興,第三世界崛起【解析】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脹”,歐洲出現聯合,日本經濟崛起,第三世界崛起,美國不得不調整對蘇聯的政策,采取守勢。【答案】C11.日本外務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動蕩的90年代與日本外交的新展開》中寫道:“當今世界20萬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中,美歐各占5萬億美元,日本為3萬億美元……這也是共同分擔國際責任的結構比例,要建立國際新秩序,就離不開5∶5∶3的合作。”這表明日本的企圖是()A.不愿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B.謀求成為政治大國C.與美歐進行軍事抗衡D.確立美、歐、日三足鼎立格局【解析】經濟決定政治,材料表明了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后正謀求政治上的相應地位。【答案】B12.右圖是一幅標題為《最新型美國汽車》的政治漫畫。它諷刺的是()A.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后,美國對歐洲國家提供貸款B.二戰后,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C.二戰中,美國對蘇聯提供援助D.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美國牢牢掌握著世界經濟霸權【解析】從圖中提取信息:美國在汽車上面,以“貸款”作為誘惑,作為動力,所以選項中要體現以上內容。首先排除C、D兩項;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后美國也受到削弱,因此A項不能體現圖片內容。【答案】B13.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派兵參戰主要是因為()A.美軍侵入中國領空轟炸東北地區B.向世界表明新中國敢于迎戰強大的美國C.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密切相關D.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解析】美國侵略朝鮮并對中國東北地區進行轟炸,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故此中國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相對于C項來說是次要原因。【答案】C14.2023年5月25日,朝鮮宣布進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試驗,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制裁朝鮮的決議。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朝鮮主要是因為其核試驗()A.不利于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和解B.不利于東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C.對中國和俄羅斯構成了直接威脅D.侵犯了美國在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的利益【解析】朝鮮半島無核化有利于東亞地區的穩定,符合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朝鮮的行為引發了東亞地區局勢的緊張,不利于這一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答案】B15.自從2023年3月馬德里發生恐怖爆炸事件導致西班牙和一些拉美國家從伊拉克撤軍后,伊武裝分子擴大對外國駐伊人員進行綁架的規模,以人質要挾外國撤軍。據統計,2023年4月以來,伊境內已先后發生了涉及20個國家的80多名外國人遭綁架事件。此外,連日本、菲律賓等國政府也因欲出兵伊拉克而受到“基地”組織的警告。上述材料表明()A.和平與發展已不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B.恐怖主義已成為影響地區和世界安全形勢的一個新的不穩定因素C.恐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霸權主義行為D.恐怖活動主要是針對干涉內政行為實施的【解析】恐怖主義是指國際社會中某些組織或個人采取綁架、暗殺、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質等恐怖手段,企求實現其政治目標或某項具體要求的主張和行動。實踐證明,恐怖主義不僅不能打擊霸權主義,反而給霸權主義者提供了進一步擴張的借口。【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第16題13分,第17題12分,第18題10分,第19題10分,第20題12分,第21題13分,共70分)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歐洲各國,戰爭爆發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熱的態度歡迎它的到來,這是人所共知的。對他們來說,戰爭脫離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滿了興奮和刺激,為國家而戰被認為是崇高的理想。強調犧牲、勇氣、斗志的價值,社會各個階層的對立一時間被忘卻,在國家統一的象征之下,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入江昭《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二西方一位評論家說:“威爾遜的原則征服了歐洲,國聯盟約無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紀念碑。但是,新大陸的政治是否與舊世界一樣尚不可知。威爾遜的理想征服了歐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國呢?”1920年3月最后表決中,參議院以53比28的多數否決了參加國聯的議案。——《國際關系史》材料三大多數德國人自愿追隨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對派的遭遇和對猶太同胞的種族隔離現實。對他們來說,德國在重新前進,而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戰爭工業,又進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業現象很快就消失了。國家號召所有的德國人都買一輛“大眾”牌轎車。巧妙的宣傳使人人感到生活在偉大的時代。——德尼茲·加亞爾、貝爾納代特·德尚《歐洲史》(1)材料一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原因?(5分)(2)國聯盟約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它的成立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特征?國聯在美國的命運說明了美國政治的哪些特征?(3分)(3)分析大多數德國人自愿追隨希特勒的原因。一句話概括大多數德國人自愿追隨希特勒的嚴重后果。(5分)【解析】第(1)問的第一小問從材料“一般市民以狂熱的態度歡迎它的到來,這是人所共知的”可以分析一戰爆發的原因;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2)問的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第二、三小問在回答第一小問的基礎上進行回答。第(3)問從材料“德國在重新前進,而這是最重要的”“國家號召所有的德國人都買一輛‘大眾’牌轎車。巧妙的宣傳使人人感到生活在偉大的時代”分析德國人追隨希特勒的“原因”;“后果”要從二戰的爆發和世界各國的災難等角度分析。【答案】(1)狹隘的民族主義或者歐洲市民對于戰爭的狂熱態度。由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各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銳;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加劇國際形勢的緊張;薩拉熱窩事件成為戰爭的導火線;世界體系的形成,科學技術的發展客觀上為世界大戰準備了條件。(2)主要成果:達成了維護和平原則、實行“集體安全”和對戰敗國殖民地的“委任統治”等主要問題上取得一致。時代特征:世界的整體性,和平主義(或戰爭與和平)。特征:孤立主義勢力的強大和權力制衡的特點。(3)原因:希特勒利用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不滿,煽動極端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情緒;德國民眾認為希特勒能使德國重新前進;希特勒的擴軍備戰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希特勒的欺騙宣傳。后果:德國法西斯化(或使德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17.(2023·全國卷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是著名的反戰活動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即發出致德國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公開信,呼吁反戰,遭到拒絕。從1914年到1918年,他連續發表文章,譴責交戰各國政府是戰爭的罪魁禍首,呼吁立即結束這場自相殘殺的戰爭,但不為人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國也被指責為賣國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他發表《精神獨立宣言》,總結大戰的教訓,呼吁知識界保持精神獨立,以防戰爭再次爆發。在二三十年代,他發起組織了國際反戰反法西斯委員會,不久當選為名譽主席。在世界反戰大會上,他被選為大會主席,并在大會發言中指出反對指向蘇聯的一切威脅,保衛蘇聯。后被提名為國際反法西斯委員會名譽主席。——楊曉明《欣悅的靈魂:羅曼·羅蘭》(1)根據材料,概括與一戰時相比,羅曼·羅蘭二三十年代反戰活動的變化。(5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羅曼·羅蘭反戰活動變化的原因。(7分)【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最大限度地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第(1)問要根據兩段材料先概括羅曼·羅蘭在一戰時期和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戰的主張,然后進行比較,最后得出變化。第(2)問,一是根據材料的時間和內容進行分析,二是要結合所學知識,從一戰后西方國家與蘇俄(聯)的關系、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進展、羅曼·羅蘭與蘇聯的關系等角度進行概括。【答案】(1)由個人宣傳反戰到組織反戰活動;由反對歐洲交戰各國政府到反對法西斯,保衛蘇聯。(2)總結一戰教訓:交戰各國宣揚極端民族主義,蒙蔽廣大民眾,個人反戰未能取得明顯效果。形勢變化:一戰是非正義戰爭,交戰雙方政府都負有戰爭責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興起,成為和平的最大敵人,攻擊矛頭指向蘇聯。18.(2023·鄭州三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說美國這次參戰是“被迫”的,但并不等于說它是毫無準備的,更不能說它沒有自己的戰略考慮,僅僅是為了幫助民主國家而已。……在英美首腦發表的《大西洋憲章》中,雖然羅斯福用“普遍安全體制”代替了丘吉爾提出的“有效的國際組織”,但仍然令人想起當年威爾遜提出的“國聯”。——何順果《美國歷史十五講》材料二柯克帕特里克和舒爾茨對于第三世界的麻煩制造者們使用武力的觀點,正符合里根所持有的信念,即美國肩負著在地球上擴展民主的使命。對這種使命的信念可以追溯到17世紀,并且在20世紀已經有了一位為之奮斗的先驅伍德羅·威爾遜。因此,里根把握住了美國信仰中一支深刻的脈絡。在1985年的“里根主義”演說中,他清楚闡釋了自己的政策,他宣布:“我們的使命是培育和捍衛自由與民主。”對此,美國人必須支持那些“在每一個大陸上,從阿富汗到尼加拉瓜的人們來反抗蘇聯支持的侵略行為,使他們也擁有我們從生下來就享有的那些權利……對自由戰士的支持就是自衛。”——沃爾特·拉費伯爾《美國、俄國和冷戰》(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美國對待戰爭態度的變化及其原因。(6分)(2)根據上述材料,概括美國的國際戰略。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美國在20世紀為此所做的努力。(4分)【解析】第(1)問的第一小問,從材料一“說美國這次參戰是被迫的,但并不等于說它是毫無準備的”和材料二“柯克帕特里克和舒爾茨對于第三世界的麻煩制造者們使用武力的觀點,正符合里根所持有的信念”,可知對待戰爭態度的變化是從二戰中美國被動參戰但有充分準備,到80年代美國主動挑起戰爭;第二小問結合二戰和二戰后美蘇爭霸的史實,說明對戰爭態度變化的原因。第(2)問的第一小問從材料一“雖然羅斯福用‘普遍安全體制’代替了丘吉爾提出的‘有效的國際組織’,但仍然令人想起當年威爾遜提出的‘國聯’”和材料二“柯克帕特里克和舒爾茨對于第三世界的麻煩制造者們使用武力的觀點,正符合里根所持有的信念,即美國肩負著在地球上擴展民主的使命”,可知美國的國際戰略是爭奪世界霸權;第二小問結合20世紀美國為爭奪世界霸權采取的措施回答即可。【答案】(1)變化:從二戰中美國被動參戰但有充分準備,到80年代美國主動挑起戰爭。原因:二戰中,經濟大危機的影響;美國孤立主義傳統的影響;80年代,蘇聯綜合國力的下降。(2)戰略:爭奪世界霸權。努力:一戰后構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后控制聯合國;冷戰中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兩極格局瓦解后推行霸權主義。(任意三點即可)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結束后,國際上對德、日法西斯罪行進行了審判。同樣是十惡不赦的戰爭罪犯,德國的漢斯·弗蘭克在紐倫堡就刑前說:“千年易過,德國的罪孽難消。”而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卻在就刑前狂叫:“天皇陛下萬歲!”——《論戰略文化》材料二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我們不應因一個民族中有少數軍國主義分子發起侵略戰爭就仇視這個民族,戰爭的罪責在少數軍國主義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們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侵略者所犯下的嚴重罪行。一切罔顧侵略戰爭歷史的態度,一切美化侵略戰爭性質的言論,不論說了多少遍,不論說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對人類和平和正義的危害。——習近平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戰后德日認罪態度的不同及其原因。(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就如何對待戰爭的罪責和責任問題談談你的看法。(4分)【解析】第(1)問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日本法西斯拒不認罪,但是德國對戰爭的罪行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原因要從二者的民族文化和對二者的改造的程度不同兩方面回答。第(2)問是開放性的試題,要從日本必須承擔罪責,只有直面歷史,才能創造未來等角度進行分析。【答案】(1)態度:德國主動承認法西斯罪行并深刻反省;日本拒絕認罪,缺乏對罪責的反省。原因:戰后盟國對兩國法西斯勢力懲處程度不同;德日兩國民族文化的差異。(2)看法:侵略方應承擔罪責;應區分戰爭罪責,侵略戰爭是個別人或軍國主義分子挑起,不應仇視一個國家或民族;要尊重、正視歷史;珍惜和平。20.(2023·益陽一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羅斯福的中國大國地位觀集中體現了他的國際關系理念——集體安全的思想……與威爾遜國際聯盟不同的是,羅斯福倡導的聯合國是以“警察委員會”作為支柱,他設想把世界劃分為幾個地區,每個地區都有一個或幾個大國維持秩序,這些大國在本地區具有特殊的權利和責任。……羅斯福認為,美、蘇、英、中四個國家可以擔當大國的角色……中國在亞洲,尤其在遠東地區發揮作用,而有關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問題,四大國將共同協商解決,這就是羅斯福的“四警”制思想。——趙志輝《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中國觀》材料二依照羅斯福的對華軍事思想,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不僅是戰時的需要,也是維持戰后亞洲和平與安全的需要。由于中國在對日作戰中的重要性,在美國的援助下,中國將不僅為反日本法西斯戰爭做出重大貢獻,而且也將因此崛起為一個軍事強國,成為美國在遠東的軍事屏障。——趙志輝《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中國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羅斯福在“集體安全”上的主張及其實現的途徑。(6分)(2)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說明羅斯福扶植中國“大國地位”的表現。(6分)【解析】第(1)問的第一小問由材料一可知羅斯福強調大國的責任,用大國聯合來維護和平;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二戰中大國主導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材料可知,二戰后大國組成聯合國,實行常任理事國一致原則維護世界和平。第(2)問,軍事方面主要涉及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二戰期間中美聯合,第二個時期為二戰后美國對中國軍事的扶植;政治方面涉及二戰后扶植中國,主張大國共同承擔維護世界和平責任。【答案】(1)主張:羅斯福強調大國的責任,主張以大國聯合來維護和平。途徑:二戰中,在美國倡導下建立了大國主導的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二戰后建立聯合國,安理會實行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原則,重建世界和平。(2)表現:軍事上,美國援助并聯合中國對日作戰,扶植中國的軍事崛起。政治上,美國扶植和支持中國的大國地位,主張中國同美、英、蘇三大國共同承擔維持國際社會和平的職責。21.(2023·濮陽一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于2023年2月15日舉行了第47屆悼念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祭禮。總商會希望借這個悼念儀式讓新加坡年輕一代牢記日本占據時期的悲慘日子,同時讓人民了解自由與和平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金融市場與投資理論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電氣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
- 生物醫藥企業股東除名與股權重組專項服務協議
- 生物樣本庫建設與科研合作項目培訓合同
- 突發公共事件危機公關應急預案合同
- 婚姻忠誠協議中“忠誠”界定與婚姻關系穩定協議書
- 網絡文學創作室租賃及作品推廣合作合同
- 網絡小說有聲改編權授權與市場推廣及衍生品授權合同
- 2025年行政復議法試題及答案
- 腎病綜合征護理疑難病例討論
- 第六講探尋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2025年春季學期形勢與政策課件
- 與合作伙伴的戰略合作洽談紀要
- 2025國家工作人員保密教育線上培訓必考題庫附含參考答案
- DB11-T 751-2010 住宅物業服務標準
- 智慧礦山無人機自動巡檢解決方案
- 測繪地理信息從業人員保密知識培訓
- 《智慧化工園區系統運維管理要求》
- 第3章通風空調工程3.1通風工程3.2空調工程57課件講解
- 公益事業對外捐贈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