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七七抗戰”爆發后,美國亞洲艦隊司令在報告中認為,“只是由于中國抗戰擋住了日本軍團”,日軍“才沒有向加利福尼亞州進軍”。因此,美國務必要援助中國。在美國影響下,英國也宣布提供援華貸款。這說明“七七抗戰”A.消除了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圖謀 B.促成國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現C.促使西方國家調整亞洲政策D.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1937年德國《共和報》曾載文稱:“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國必以死力抵御,原屬意料中事。觀于戰況之烈,足見日本獲勝之望尚屬渺茫。”此處所言戰事()A.揭開了中華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戰的序幕B.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C.標志著中國軍隊取得抗日戰爭以來的最大勝利D.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捷3、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潰》中寫道:“五口通商、廢除行商、新定稅則,作為英國此戰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將中國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企圖”,“這些關于經濟貿易的條款,很難簡單地以平等或不平等來界定”。該學者()A.對《南京條約》中關于貿易條款的評價過于情緒化B.認為不能簡單地用一個價值標準來評判《南京條約》C.沒有看到英國強加給中國的條款是強權政治的表現D.過多關注中國倉促開放對中國經濟民生的負面作用4、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劉仁靜在北京創辦《先驅》刊物,發刊詞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務是努力研究中國的客觀實際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時宜的實際的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下列方案中“最合時宜”的是A.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B.廢除君主專制制度 C.實現革命階級聯合 D.建立社會主義社會5、一位西方觀察家在1919年5月這樣報道了當時的形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數百萬農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來第一次談論起國家和國際大事……不論你走到哪家飯館,不論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聽到他們在談論這些事情。茶館里‘莫談國事’的招牌已經過時了。”這說明當時()A.近代中國民族意識開始覺醒B.揭開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開始傳播D.各階層民眾廣泛關注社會運動6、1923年陳獨秀指出,“中國國民黨目前的使命及進行的正軌應該是:統率革命的資產階級,聯合革命的無產階級,實現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國的民族運動“得最宜于組織、最宜有團結的無產階級之猛進”,要“聯合小資產階級”,“督促資產階級而行向民族革命。”兩者的主要分歧在于A.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B.是否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D.民族資產階級是否具有雙重性7、近年來,由于蔣介石日記和《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訪問紀錄》的公開,不論是兩岸民間還是史學界,對蔣的研究、評價都有所轉變,甚至有人認為中國近代史可能要重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作為一手資料兩者所述內容真實 B.蔣介石日記比口述記錄更加真實C.真實性必須由檔案史料來佐證才能確定 D.作為一手資料兩者都有很高的史料價值8、天津《益世報》曾刊文稱:“四五年來農民知識漸有進步。例如匪禍前,農民不知國家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國家,今則知之;昔之認為須有皇帝以統治天下,至今則認為人民也可以管理國家;昔不知開會為何事,今則不但知之,且可選舉委員,當主席。此外農民所知新名詞亦不少。”使農民發生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運動的影響B.國民革命運動的影響C.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D.農村根據地的創建9、部分學者認為,日軍如果像古代游牧民族那樣自北而南攻取武漢,可以把中國切為兩半,但日軍沒能實施其既定戰略,這是國民政府在戰略指導方面的成功.學者肯定的戰役是()A.徐州會戰 B.太原會戰 C.淞滬會戰 D.武漢會戰10、如表是新中國以來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所發行的郵票,其中50周年的紀念郵票與前相比,其最主要的變化在于()紀念周年枚數和內容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軍東渡黃河、人民戰爭勝利、光榮參軍50周年8枚,七七戰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敵后游擊隊、芒友會師、華僑捐獻、臺灣光復、偉大勝利A.突出了中共在抗戰的地位B.肯定了美蘇兩國對中國抗戰的援助C.以全國的視角來看待整個戰爭D.強調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作用11、1927年8月20日毛澤東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說:“中國客觀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工農兵蘇維埃完全與客觀環境適合,我們此刻應有決心立即在粵湘鄂贛四省建立工農兵政權;此政權既建設,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國的勝利。”據此可知()A.該信件應寫于湘贛邊秋收起義以后B.該信件闡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C.毛澤東對八七會議的決策有所突破D.毛澤東的主張符合當時的中國國情12、甲午中日戰爭期間,盡管歐美列強之間矛盾重重,歐洲已經開始形成兩大對立的軍事侵略集團,但它們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縱容日本侵略中國,其主要目的是()A.壓制中國人民革命 B.擴大各自的在華利益C.爭取日本參加一戰 D.共同來支配瓜分中國13、民國初年,梁啟超認為辛亥革命是“易數千年之帝制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興亡所能擬也。”1921年梁啟超表示“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悟。”材料表明梁啟超A.對辛亥革命從頌揚到完全否定B.意氣用事和思想的搖擺不定C.從注重政治變革到只看重文化變革D.對辛亥革命的批判和深刻反思14、關于鴉片戰爭,近代史主流觀點認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自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從整個清朝歷史看,鴉片戰爭發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時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機組成部分。材料意在說明A.應對鴉片戰爭進行辯證分析B.清史鴉片戰爭觀是錯誤的C.應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歷史事件D.不同史觀必得出不同結論15、1939年1月,毛澤東在《八路軍軍政雜志》發刊詞中指出:“八路軍的這些成績從何而來……友軍的協助是明顯的,沒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戰,便無從順利地開展敵后的游擊戰爭;沒有同處于敵后的友軍之配合,也不能得到這樣大的成績。”據此,毛澤東旨在()A.肯定正面戰場對敵后戰場的支持B.贊揚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的貢獻C.突出游擊戰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D.高度概括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16、1902年楊廷棟在《論改正條約與編訂法律有連接之關系》中指出:“領事裁判權發生于條約之中,欲去領事裁判權,必先改正條約……非先編訂完全之法律,斷不能達改正條約之望。條約不改正,則領事裁判權永無撤廢之日,我國國權,亦永無恢復之時矣。”該觀點的實質是A.領事裁判權的撤廢關系到中國主權的恢復B.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國家權益C.通過修改不平等條約以廢除領事裁判權D.通過改正條約實現救亡圖存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計52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們需要提高對“現代化”概念的綜合性的理解。……已經為人們很熟悉的“現代化包括器物、制度與觀念三個層面”這句話,在很多學者那里,“器物”被解釋為經濟,“制度”被解釋為政治,“觀念”被解釋為文化,于是現代化就被解釋為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的現代化。“層面”被等同于“方面”,物質(器物)的內容與制度的、觀念的內容割裂開來,“經濟現代化”被突出地強調……而從綜合思維的角度看,現代化的每個方面都包含著不同的層面。比如,政治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或領域)都包含著物質(器物)、制度和觀念三個層面。
——尹保云《經濟現代化的三個層面》
材料二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的政策……我們應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1921年)
材料三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議決。
——《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1923年)
材料四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
——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1)材料一關于現代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以辛亥革命為例說明上述觀點。
(2)根據材料二、三,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發生了什么轉變。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轉變的原因。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轉變導致的直接結果。這一結果又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指出在國民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有哪些發展.18、近年來,社會階層及其分化問題成為史學研究的熱點.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士大夫之職業,雖皮膚蹙淺者亦不復治,而專從事于奔走進取;其薄書期會(經常要看書開會,沒有空閑),一切惟胥吏(胥吏,指除政務官外的政府辦事人員)是聽.而吏人根固窟穴(本地人家,宗法家族勢力強大),權勢熏炙、濫恩橫賜、自占優比…輕重予奪,惟意所出(成為基層惡勢力).故今世號“公人世界”,又以為官無封建(世襲)而吏有封建者,皆指實而言也.”﹣﹣摘編自葉適《葉適集》(1)據材料概括“公人世界”里胥吏的特點.材料二中等社會承擔著“破壞上等社會”和“提挈下等社會”的雙重責任…中等社會必須走向下等社會,與“下等社會為伍”,并用新的社會理想經紀下等社會,使他們成為革命的中堅,進行“有價值之破壞”和“有秩序之革命”.﹣﹣節選自陳旭麓《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為首的“中等社會”力量,在辛亥革命前后為“提挈下等社會”做出的努力,并分析其影響.(注:請從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南京臨時政府的法令措施、《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三個中任選兩個角度作答.)材料三抗戰爆發后,為改進黨務與調整黨政機構關系,統一確定縣各級組織,強化地方政權,國民黨政府于1939年9月頒布了《縣各級組織綱要》,根據綱要開始實行新縣制…縣以下設鄉(鎮),鄉(鎮)以下為保、甲…為加強黨治,縣黨部下,設鄉(鎮)分部和保甲小組,以層層節制,逐級運作.(抗日根據地)自然村設有村公所,是行政村的執行機關.村民大會是村政權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村民大會閉會后,由村民代表會行使最高權力.村公所一般設有村務委員會,由正、副村長及其他人員組成.村務委員會主要討論村政工作,以少數服務多數的原則通過決議,付諸實施.全面內戰爆發后,各解放區的抗日民主政府轉變為人民民主政府,其中工人、貧苦農民的比例增加.﹣﹣選自王文泉、劉天路《中國近代史》(3)據材料,歸納國民黨和中共在農村基層建設方面的不同特征?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在基層政權建設方面采取的政治、經濟措施.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1、C2、B3、B4、C5、D6、A7、D8、D9、C10、C11、C12、B13、D14、C15、A16、B二、非選擇題17、(1)主要觀點:現代化的每個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觀念三個層面。辛亥革命的影響:器物層面,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制度層面,建立了中華民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文化層面,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轉變:從對立、攻擊到決定實行國共合作(黨內合作)。原因:中國共產黨人認為國民黨是比較革命的黨;中國共產黨還不強大,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遭受挫折,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共產國際的決議;孫中山愿意同中國共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項目的學習與發展策略試題及答案
- 其實你能行心理健康教育
- 口腔頜面部瘤樣病變
- 粘土手工房子制作課程
- 行政管理與公共關系整合試題及答案
- 理解技術進步的經濟學影響試題及答案
- 工程經濟考試的綜合能力培養法試題及答案
- 稅務繳納與合規證明書(8篇)
- 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實施方案試題及答案
- 水利水電工程行業形勢分析試題及答案
- 兒科護理行政查房
- 專利授權書模板
- 測溫儀及測振儀的原理及使用 課件
- 船舶操縱與避碰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通用課件
- 食品加工肉類行業食品安全培訓
- 公司酒后駕車管理制度
- 重慶中煙考試題庫2024
- 臨終關懷課件
- 文印設備維修維護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醫院行政部主任年度工作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