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抑制土地兼并,保護自耕農均田制
土地國有制積極性: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局限性:沒有觸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目的:實質:影響:內容:按照年齡、性別,分配國家掌控的土地,可以使用,不得買賣改革者:
北魏孝文帝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課程標準】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考試說明】手工業的發展一、古代手工業的主要成就金屬冶煉紡織業陶瓷業原始社會夏商周春秋秦漢
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清:粉彩大宗出口商品棉紡;黃道婆;松江明棉布成民眾主要衣料青銅鑄造漢始用煤冶鐵;北宋煤冶鐵普遍;南宋始焦炭冶鐵彩陶、黑陶、白陶制瓷業獨立;日常用品;宋景德鎮“瓷都”元彩瓷時期行業冶煉生鐵和鋼明焦炭冶鐵流行養蠶繅絲西周絲織工藝突進漢絲綢遠銷歐洲,獲“絲國”稱號唐:緙絲東漢青瓷南北朝白瓷司母戊方鼎五代鑄鐵獅東漢水排戰國鐵犁頭挖煤圖感知歷史:骨機刀絞紗棒經軸骨提梭形器骨針新石器時代的簡單紡織工具錢山漾絲織絹片河姆渡麻繩錢山漾絲織殘片漢代素紗禪衣唐代花鳥紋錦元代棉上衣明代龍袍料清代面料感知歷史:宋代棉毯原始社會的陶器
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宋·定窯龍泉窯元·青花瓷
粉彩瓷明.五彩感知歷史:絲織業養蠶繅絲上古創,漢絲唐緙名遠揚;棉織業小結:宋元棉紡成新興,元黃推廣促松江;明朝后期棉代麻,衣被天下屬第一。陶瓷業陶器共有瓷獨創,東漢青瓷南北白,唐獨用常宋瓷都,青花元后都是彩。金屬冶煉技術商周青銅,春秋生鋼;(漢煤冶鐵,北宋普遍;南宋焦炭,明朝流行);小結:簡單的口訣記憶商周漢代唐代元代宋代明代材料一:棉,xx之間始傳其種于中國,關陜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陜通西域故也。”材料二: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或坐而論道;或作而行之;……或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材料三:"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有他故,則喚無主之匠代之,曰’換代’。無主者,黎明立橋頭以待……若機房工作減,此輩衣食無所矣。"材料四:今棉之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殘無不賴之。其衣被天下后世,為功殆過于蠶桑矣,而皆開自黃婆一人。材料五:少府監役使的“技能工匠”達19850人,將作監所屬工匠也有15000人,作坊的規模很大,分工細密?!灿凶鞣?5個:“凡織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絹,三曰絁,四曰紗,五日綾,六曰羅,七曰錦,八曰綺,……。材料六:據說羅馬執政官凱撒大帝穿著一件中國絲袍去看戲,艷麗華貴的中國絲綢吸引了戲場觀眾。而后中國絲綢不斷輸入西方,成為上層社會人士得之為榮的稀世之寶。經營形態民間手工業管理方式民間私人經營以家庭為單位自主經營特點或目的流通方式不在市場上流通僅極小部分在市場上流通地位長期占主導地位,素稱發達,世界領先作為農戶的副業二、古代手工業的經營形態官府管理(工匠原料產品等)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很少進入市場在市場上流通明中葉后占據主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主要供給官府,規模大,分工細密,技藝高超,不計成本主要生產供民間消費的產品1.(2013·上海單科·3)商代青銅冶鑄技術日臻完善,留下了眾多青銅禮器。這表明商朝人已將其用于他們最看重的()A.經濟生產B.政治活動C.藝術審美D.日常交往課堂練習解析商代,中國的青銅冶煉技術日臻完善,商周時期也被稱為青銅時代,由于青銅器比較珍貴,很少用于農業生產,生產出的大量青銅器主要是供給奴隸主貴族日常生活使用或者在祭祀等政治活動中使用,且從材料看主要是做禮器用。故選B。答案B2.(2013·四川文綜·2)紡織業在商代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選項中可以支持這一判斷的是()A.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襌衣B.紡織家黃道婆創立的新式紡車C.甲骨文中關于祭祀蠶神的內容D.《說文解字》中有關紡織產品的字解析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運用能力。題干給出的限制性條件信息是時間“商代”。湖南長沙馬王堆墓屬于西漢墓,黃道婆是元朝人,《說文解字》成書于東漢,因此A、B、D三項應該分別反映了西漢、元朝和東漢紡織業的發展水平。故答案為D。答案C3.((2012·江蘇單科·1)《周禮·考工記》載:“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摶埴之工二?!辈牧纤从车漠敃r官營手工業生產的顯著特點是()A.技術先進,生產標準化B.產品豐富,生產多樣化C.分工細致,生產專業化D.產量龐大,生產規?;窘馕觥俊肮ツ尽薄肮ソ稹薄肮テぁ薄霸O色”“刮摩”“摶埴”的細致分工,有利于提高手工業者的熟練程度和技術,說明當時官營手工業生產的顯著特點是分工細致,生產專業化。【答案】C材料一棉花種植技術傳入中國后,自漢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區有零星種植。南宋末,長江流域植棉漸廣。元初,“置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建木棉提舉司,民歲輸木棉十萬匹”。黃道婆在松江傳授學自海南島的技術,改造織機,使這里迅速成為棉紡織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時,各種農書都積極推廣植棉和棉紡織技術。棉花種植迅速發展并超過桑麻,棉花成為我國紡織業的主要原料?!幾园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罚?)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元明時期棉花成為中國紡織業主要原料的原因。(10分)原因:1.棉花種植面積擴大;2.棉紡織技術的改進與推廣;3.國家政策的推動;4.農書的推介。綜合探究材料二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沖擊。江南城鎮附近農戶不事農耕,“盡逐綾綢之利”,漸成風尚,城鎮中“絡瑋機杼之聲通宵徹夜”的情形亦載于史籍。明萬歷年間,僅蘇州絲織業中受雇于私營機房的職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清初在蘇州復置官局,設機800張,織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機170張,機匠補充困難,而同一時期蘇州民機不少于3400張?!凹诣梯S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已?!薄栽S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發展的特點。(8分)特點:1.官營手工業衰落;2.家庭手工業開始面向市場;3.私營手工業發展迅速;4.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作坊產生材料三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在18世紀珍妮紡紗機發明以前,“要想找出一個能夠同時紡出兩根紗的紡織工人并不比找一個雙頭人容易”。戴維·蘭得斯在《國富國窮》中說:“棉織品……是一種銷售范圍很廣、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帶動一場工業革命。”(3)18世紀中期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始于紡織技術工具的革新。但中國作為紡織業發達的大國,并未發生像英國的狀況。請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中國未發生工業革命的主要原因?經濟——
政治——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