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產業發展現狀、煤炭產能情況及山西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發展分析_第1頁
山西煤炭產業發展現狀、煤炭產能情況及山西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發展分析_第2頁
山西煤炭產業發展現狀、煤炭產能情況及山西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發展分析_第3頁
山西煤炭產業發展現狀、煤炭產能情況及山西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發展分析_第4頁
山西煤炭產業發展現狀、煤炭產能情況及山西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發展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煤炭產業發展現狀、煤炭產能情況及山西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發展分析

山西煤炭資源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全、質量優,含煤面積6.2萬平方公里,占省國土面積的40.4%;119個縣(市、區)中94個有煤炭資源。全省2000米以淺煤炭預測資源儲量6652億噸;探明保有資源儲量2674.3億噸,約占全國的1/4。全省2000米以淺含氣面積35796.86平方公里,煤層氣資源總量83097.86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煤層氣資源總量的1/3。

全省從低級別的長焰煤至高級別的無煙煤均有分布,但以長焰煤、氣煤、肥煤、焦煤、瘦煤、貧煤、無煙煤所占比例較高,上述7種煤類的煤炭資源占全省煤炭資源的90%以上。煤炭種類的分布特征是:由北向南,煤的變質程度逐漸增高。山西北部,特別是大同煤田、寧武煤田東北部和河東煤田北部以弱粘結煤和氣煤為主,是重要的動力煤基地。河東煤田中部、霍西煤田、太原西山煤田和寧武煤田西南部多為煉焦煤,是重要的焦煤基地。我國焦煤儲量占煤炭總儲量的27.65%,山西、安徽、貴州、山東四省的焦煤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70.43%,其中,以山西最多,焦煤儲量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60%,主要分部在中南部。沁水煤田的東北部陽泉和晉東南晉城、陽城以無煙煤為主,是民用煤和化工用煤的重要產地。山西省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無煙煤年產量約占全國29%左右。

我國十四大煤炭基地中有晉北、晉東、晉中三大基地在山西,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煤電基地。其中晉中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基地,面向全國供應煉焦煤資源。山西三大煤炭基地

山西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調出和轉化區域,煤炭開發及利用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保障全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煤炭及相關產業在山西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國至2018年底,山西省累計生產原煤190億噸,占全國800億噸累計產量的1/4左右,外調量超過120億噸,占到全國外調量的70%。

煤炭行業是山西省最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之一,2006年到2011年,山西省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在2011年占到了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16.82%。由于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去產能推進,2012年后投資所下降,但2017年增速已由負轉正,隨著優質產能替代落后產能,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將維持高位。

在資源優勢的支撐下,山西地方經濟發展穩健,這與煤炭資源開發有著直接的聯系。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一半左右,2012和2013年占比超過60%。在山西轉型發展的趨勢下,煤炭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和GDP比重有所下降,但2016年占省工業增加值、GDP比重分別仍有48%、15%。

財政收入主要通過征收增值稅、資源稅和所得稅等獲得。山西煤炭行業的稅收對山西地區的財政也有著很大的貢獻,2010-2017年的采礦業稅收累計占到了地方總稅收收入的32%。自2015年起,山西采礦業的稅收收入比例開始上升,2017年甚至達到了總稅收收入的47.84%。

山西省作為煤炭的主要產地,其下游產業也獲得了較大發展。動力煤主要推動的下游行業是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現代煤化工行業,焦煤主要推動的下游行業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2018年,山西火電裝機6628萬千瓦(全國排名第六),焦炭產量9256萬噸(占全國21%)。傳統煤化工行業,擁有合成氨產能650萬噸、化肥產能約1200萬噸、甲醇產能約550萬噸、聚氯乙烯產能各160萬噸、煤焦油加工能力約300萬噸。

潞安集團、晉煤集團分別建成煤制油和甲醇制汽油(MTG)示范裝置,潞安集團建成1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陽煤集團年產百萬噸乙二醇項目(40萬噸投產)、陽煤集團(清徐)新材料工業園20萬噸/年已內酰胺、太鋼集團碳纖維二期工程已建成投產;山西焦化焦爐氣經甲醇制60萬噸/年烯烴項目和同煤集團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正在建設中;同煤集團年40億立方天然氣項目立項開展第一期工作;襄礦集團2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二醇項目等項目均在試運行過程中。

一、煤炭產業發展優勢

我國經濟發展和煤炭消費的區域差異顯著,在煤炭消費集中的中東部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中東部地區,以占全國37.70%的國土面積,產生了近71.28%的經濟總量,消費了66.84%的煤炭。

山西省位于黃河中游東岸,華北平原西面的黃土高原上,相對于陜西、內蒙等煤炭主產區,距離更接近華北、華東、華南等煤炭消費地。建國至2018年底,山西省累煤炭外調量超過120億噸,占到全國外調量的70%。

山西省目前已經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為主的綜合煤炭運輸體系。隨著省內鐵路網的完善,通過鐵路外運的煤炭占到外運總數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煤炭運輸產業的發展對山西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山西的鐵路煤炭運輸通道大體分為南部、中部、北部運輸通道及縱貫山西全省的同蒲線幾大部分。南部通道主要運輸無煙煤、肥煤和焦煤,由太焦線、侯月線等組成。中部通道由石太、邯長兩條干線為主。北部通道由大秦線、神朔黃線、豐沙大線等干線構成。上述的三大通道由南、北同蒲線聯通,煤炭集運的功能由其擔負。

在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的過程中,水路運輸能力僅次于鐵路。山西主要通過秦皇島港、黃驊港、天津港和日照港下水,再運往上海、江蘇、浙江等沿海省市。以山西為中心的運煤鐵路已經形成成熟的運輸網絡,煤炭外運能力達到7億噸/年。“西煤東運、北煤南調”的運輸體系

二、煤炭產能概況

按所有制分:山西省煤炭企業中共有71家國有煤炭企業,占全省煤炭企業總數的42.01%,煤炭產能11.6億噸;民營煤礦企業91家,占全省煤炭企業總數的53.85%;其他所有制企業7家,占全省煤炭企業總數的4.14%。

按規模劃分,億噸級以上煤炭企業共4家,分別為同煤集團、焦煤集團、晉能集團、中煤平朔集團,均為國有企業;5000萬噸級3家,分別為陽煤集團、潞安集團、晉煤集團;1000萬噸級10家,1000萬噸以下152家。

截至2018年底,全省生產煤礦616座,能力9.64億噸/年,其中1000萬噸及以上煤礦7座,500-1000萬噸煤礦20座,120-500萬噸煤礦328座。120萬噸及以上煤炭產能占比74%。在建煤礦有8座500萬噸及以上煤礦。山西煤炭國有企業占42%山西千萬噸級煤炭企業有17家山西有27座500萬噸及以上生產煤礦

三、山西供給側改革

堅定不移去產能,是煤炭行業脫困轉型的關鍵。供給側改革以來,2016年至2018年,山西累計關閉88座、退出產能6920萬噸,煤炭去產能規模全國第一。

近兩年來,山西深入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全省25座煤礦31個綜采工作面開展了自動化和電液控升級改造試點,已有75座礦井的153個井下變電所、62個水泵房實現了自動化無人值守,原有的11座“千人礦井”單班入井人數控制在900人以內。

2017年底,全省煤炭先進產能達到39614.4萬噸,占到生產總能力的42%,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2018年底,山西煤炭先進產能為5.82億噸,比上年底增加1.86億噸,占全省煤炭生產總能力的57%,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從煤炭的源頭開始,推行煤基礦產的綜合勘查、精準勘查與煤炭的綠色開采。優先釋放煤炭“科學產能”與“綠色資源量”。加大推廣和普及綠色開采技術。

多元利用,提高煤炭綜合利用效率。提高煤炭的分類、分級、分質利用與煤基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水平;提高煤層氣開發利用水平;提高礦井水處理利用水平。延長產業鏈條,建設煤基循環經濟園。對現有煤炭企業進行綠色化改造。提高煤基產業集中度,建設煤基循環經濟園與生態工業園,延長煤炭全產業鏈和深加工,實現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開發和綜合利用。

近兩年,山西煤炭工業投資持續下降,用于煤炭綠色低碳轉化、清潔高效利用的投資則持續增長,部分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一批重大項目陸續投產。2017年,山西燃煤電廠節能改造1800萬千瓦;36個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技改項目投入試運行,年可消納粉煤灰17.4萬噸、煤矸石34.1萬噸。2018年,山西煤電去產能完成192.8萬千瓦,超額完成92.8萬千瓦。

2019年4月,山西省政府出臺《2019年國資國企改革行動方案》,在煤炭國企改革方面,提出要推進重點領域深度重組,重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