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地理知識點(詳細精華)_第1頁
八下地理知識點(詳細精華)_第2頁
八下地理知識點(詳細精華)_第3頁
八下地理知識點(詳細精華)_第4頁
八下地理知識點(詳細精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復習資料第五章中國的區域差異第一節嶺—淮河線1、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地理差異性。★★2、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3、嶺一淮河一線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嶺—淮河以南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o°cvoc河流封凍狀況不封凍封凍溫度帶亞熱帶、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干濕狀況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800毫米v800毫米氣候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水系情況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河流水量的大小水量大水量小水文特征汛期長、流量大、沙少,水位變化小、無結冰期汛期短、流量小、沙多,水位變化大、結冰植被類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水田為主旱地為主作物熟制一年兩熟到三熟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主要經濟作物甘蔗、油菜、棉花甜菜、花生、棉花主要經濟林木柑橘、茶葉等蘋果、柿、棗主食大米面食主要運輸方式公路、鐵路、水運公路、鐵路民居特點墻體高、屋頂坡度大墻體厚、坡度小4、在中國地圖上根據嶺一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原邊緣線等這三理分界線可把我國分為四理區域。四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地理區域: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嶺一淮河(800毫米);劃分依據:氣候因素(氣溫、降水)。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北段):大興安嶺-陰山-賀南山-岡底斯山(季風區與非分季風區);劃分依據:降水因素(季風因素)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分界線:青藏高原邊緣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劃分依據:地形地勢因素第二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一、北方地區1、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嶺淮迥以北的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民族以漢族為主,有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區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2、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主要的地形區有東北、華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黃土高原。東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稱;華北平原有黃河、淮河、海河沖擊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其與黃土高原一起被稱為“黃土地”。山脈有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和太行山,丘陵和遼東丘陵成。3、氣候:位于溫帶,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間,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結冰期最長)松花江、黃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區由于缺水,對工農業生產不利。4、北方地區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建立了東北重工業區、京津唐工業區和半島工業區此外,、、、都是北方的重要的工業中心。5、北方地區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為主,油田、勝利油田、長慶油田等皆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產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的是我國新興能源礦產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很豐富。二、南方地區1、南方地區:指我國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區東臨黃海、東海,南鄰南海。面積約占全國的25%,人口約占全國的55%。民族以漢族為主,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2、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主要的地形區有長江中下游平原、盆地、云貴高原、東南丘陵等。3、、氣候:南方地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冬季溫暖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南部有小面積的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地區的河流,長江、珠江水量大、汛期長(珠江最長),含沙量小。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4、南方地區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南方地區物產豐饒,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生豬、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的產區。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是我國舉足輕重的商品糧基地。平原被稱為“天府之國”,長江中下游平原有“魚米之鄉”之稱。★★5、島南部、島南部、的雷州半島和南部是我國熱帶作物的主要產地基地),氣候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熱帶作物產區,主要的熱帶作物有天然橡膠、椰子、咖啡、胡椒、劍麻、油棕。海南島是國主要的產膠區,天然橡膠的產量要占到全國的六成左右。第三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一、西北地區1、西北地區大體位于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包括、和三個自治區及北部。面積約占全國的30%,人口約占全國總數的4%。全區漢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2、本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為主。氣候以干旱為主的氣候,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從東部的400mm,往西減到200mm,再到50mm以下。地表植被:由于降水的影響,從東到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西北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干旱,原因是它深居陸,距海遙遠,加上高大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所以這里降水稀少,氣候干旱。★4、西北地區的地表景觀:受氣候的影響,西北地區的地表景觀表現為以上四個方面:★★★①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②由東向西,植被呈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的變化(因為自西向東,距海洋越來越遠,降水量逐漸減少)③河流稀少,且多為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流河。④農田、村鎮、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帶狀或點狀分布。5、以牧業為主的地區★★★★(一)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①本區是我國主要的畜牧業區: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場是重要的牧業區基地。主要牲畜有三河馬、三河牛、細毛羊。②在全國的地位:肉、奶、皮、毛等占據突出的地位。③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4、西北地區的灌溉農業★★★★在有水源的地區可以發展灌溉農業。主要的農作物:小麥,水稻,甜菜,棉花,瓜果①灌溉農業區:平原和的河套平原,的河西走廊引黃河水和祁連山冰雪融水進行灌溉,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②綠洲農業區: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綠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也成為當地主要的糧綿基地之一。南部的綠洲盛產長絨棉,是我國的重要的商品棉基地。③瓜果特別甜,顏色鮮艷,主要原因是:夏季熱量多,降水少,白天光照強,利于瓜果著色,白天光和作用強,晝夜溫差大,利于糖分的積累,所以瓜果特別甜。二、青藏地區:1、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自治區、省和省的西部,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占全國總數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2、青藏地區的重要農業區是湟水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主要農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麥、油菜。本區又是全國重要的牧區,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綿羊,藏山羊等,這三種,也是高原分布最廣的三大牲畜,其中素有“高原之舟”的是牦牛。★★3、青藏地區擁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驢等,保護本區的自然環境,防止和控制生態破壞和草場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青藏地區除省東北部漢族人較多外,大部分人口以藏族為主,該族多信奉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位于市中部的布達拉宮和市的塔爾寺都是著名的藏傳佛教圣地。5、地勢:山岳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解放前無公路和現代化橋梁,1951年起,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地區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構成了一個以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吐魯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遜,年降水量僅5.9毫米,是全國降水最少地區。北部因受西北氣流影響,降水略多一些。6、“西氣東輸”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西氣東輸的起點是: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田,終點是。“西氣東輸”工程是拉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標志性建設工程。目的是解決能源結構不合理,發展清潔能源。★★★★7、青藏地區有兩個顯著的自然特征:“高”和“寒”。★★★★①“高”: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屬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是許多大江、大河的源頭,我國著名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于青藏高原。植被稀疏,草原荒漠廣布。②“寒”:青藏地區因“高”生“寒”,海拔高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原因。由于氣候寒冷,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第六章認識區域:位置與分布第一節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1、東北地區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地區包括黑、吉、遼三省,東、北兩面與朝鮮、俄羅斯為鄰,南連省,西接自治區,與半島隔海相望,戰略地位十分重要。2、東北地區地理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地區陸上與朝鮮、俄羅斯接壤,有利于開展對外貿易;通過南面渤海、黃海海域可與國、日本等眾多海外國家進行經濟交流,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3、地形特征:東北地區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地表結構大致呈半環狀的三帶:外圍是、烏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中間是山地和丘陵,部則是廣闊的平原。(山環水繞,平原居中),東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4、氣候類型及特點:東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溫暖短暫,冬季寒冷漫長。(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東北地區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長東嚴寒。5、東北地區的地形區山脈:長白山、小興安嶺、大興安嶺河流:烏里江、圖們江、鴨綠江、松花江、平原:東北平原(三江、松嫩、遼河)丘陵:遼東丘陵高原:高原第二節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1、東北地區人口分布不均勻。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區人口多,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人口較為稠密。平原地區人口多,山地地區人口偏少。2、東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區之一,主要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鄂溫克族、赫哲族等。滿族在東北地區分布較廣,是東北地區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赫哲族是我國北方長期以漁獵為生的民族,有吃生魚的飲食習慣。旗袍是中國女性特色服飾之一,源于滿族女性傳統的旗裝。3、在東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網中鐵路占主要地位,縱橫交錯的鐵路連接著全區各主要城市和工礦中心。4、東北地區是我國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區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線沿線地區,特別是哈大線(-)、濱綏線(-綏芬河)、濱洲線(-滿洲里)。5、市東北地區北部的中心城市,是東北地區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東北最大的綜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樞紐。1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港口,是東北地區重要的出海門戶,素有“北方”的美譽。第三節東北地區產業分布1、東北地區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溫和濕潤,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歷史上以盛產大豆、高梁、谷子著稱。新中國成立后,被玉米、水稻、春小麥所取代。其中玉米種植發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相對集中。東北地區廣泛分布著黑土、黑鈣土等土壤。:2、東北地區自然條件適合種植大豆,單位面積產量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3,總產量占全國的2/5.東北地區糖類作物是甜菜。省是我國甜菜主產區之一,甜菜生產總量占全國的1/3強,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平原。3、重工業是東北地區的支柱產業。依托豐富的煤鐵資源,發展鋼鐵、機械、汽車等工業部門,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進入21世紀以來,高新技術產業產業和輕紡工業也有長足發展4、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是中國重要的動力機械基地,、形成了冶金設備、礦山設備生產基地,、形成了運輸機械制造基地。5、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國家在2003年明確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提升,實現了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第七章認識區域:聯系與差異第一節特別行政區的國際樞紐功能1、位于南海之濱,珠江口東側,北與省市相連,西隔珠江口與澳門相望。由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1104平方千米。2、的海岸線曲折,港灣島嶼較多,境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平原狹窄,僅占全區面積的1/6.島面積80平方千米,隔維多利亞港與九龍島相望。3、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9°,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夏季溫和少雨。4、原屬省,1840年鴉片戰爭中被英國侵占。我國從1997年7月1日,恢復對的行使主權,對的政策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在保持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5、海洋運輸:港口自然條件優越,擁有寬廣作業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設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之一。6、陸上運輸:與祖國地聯系相當便利,有京九、廣深鐵路和高速公路與地相連。境有高速公路、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陸上交通非常便捷。7、旅游業發達:是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十分發達。有亞洲最大的海洋公園、根據《清明上河圖》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坐佛、迪士尼樂園等等。8、教育發達:教育發達,著名大學有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等。9、發展經貿的有利條件:地處西太平洋地區的樞紐位置;背倚祖國地和面向國際市場;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因而成為了著名的國際經濟貿易中心,被公認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10、的產業結構:形成了以國際貿易為基礎,以金融業、房地產業、加工制造業和旅游業為支柱的多元化經濟結構。現代服務業已成為主要的支柱產業。11、的金融業: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地理位置上,與紐約、倫敦“三分全球”,讓全球保持24小時運作。現有銀行180多家,已形成比較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還有規模龐大的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和黃金市場。還是全球證券交易中心,由亞洲第二大股票交易市場和世界第六大外匯市場。第二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旅游文化特色1、澳門特別行政區位于珠江口西南,北回歸線以南,背靠珠江三角洲,毗鄰市。澳門特別行政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環路島組成,陸地面積在不斷變化,2010年陸地面積約29.7千米2。2、澳門的主體是澳門半島,地形以平原為主,這里集中了澳門的大部分人口,澳門原屬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3、經濟結構:經濟發展表現出明顯的多樣化特征,主要經濟支柱有博彩、旅游、工業、房地產和服務業。澳門的工業部門以服裝、玩具、彩瓷和造船為主。澳門的旅游業相當發達,被稱為“海上花園”,著名的旅游景點有媽閣廟、唐城和被稱為澳門象征的大三巴牌坊。第三節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經濟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國南部沿海地區,是由珠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的三角洲的總稱,簡稱“珠三角”。2、珠江三角洲周圍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這里土地肥沃,河網縱橫,水熱豐足,擁有良好的農業生產和水運條件。3、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區域成為中國吸引外商投資和外企落戶的重要區域。通過從境外引進資金、技術、設備與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外向型經濟得到迅猛發展,成為中國外向型產業密集的區域。據統計,珠江三角洲區域生產總值的一半左右是通過國際貿易來實現的,外貿出口總額占全國的10%以上。4、別名羊城,是珠江三角洲區域的中心城市。是著名僑鄉,華僑人數居全國首位。港是華南地區的國際貿易港,白云機場是新興的國際航空樞紐。5、毗鄰,是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之一。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里,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貿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城市中名列前茅。6、珠江三角洲區域總體上形成了以電子、家電、機械、汽車、服飾、食品等部門為主體的產業格局,商貿金融、交通、物流、會展、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獲得了長足發展。7、港珠澳大橋以公路橋的形式連接、和澳門,于2009年12月動工興建,預計2015年建成通車。在大橋建后,從到的車程將由目前的3個多小時縮短為半個小時左右。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加強了珠江口東岸與西岸的聯系,有利于形成、廣佛、珠澳核心都市圈。第四節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外1、三角洲的圍:長江三角洲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角洲的頂點在附近,往東抵海濱,往南達灣,往北到通揚運河,包括東南部、市及省杭嘉湖地區,土地面積約5萬千米2。2、長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長江三角洲由長江及錢塘江的泥沙淤積形成的濱海平原。自然特征:地勢低平,氣候濕潤,土壤肥沃,河網縱橫。人文特征:農業歷史悠久,農業生產水平高,有“魚米之鄉”和“絲綢之鄉”之稱。人口和城鎮密集,工商業發達,經濟基礎雄厚。3、的核心地位:是中國高水平的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譽世界的國際化大都市。4、的輻射帶動作用: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城市,對整個長江三角洲區域,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發展,在交通運輸、商貿流通、資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術協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5、南部的、、、、、、、等城市構成長江三角洲的北翼,其中是北翼的中心城市。有“六朝古都”的美譽,現為中國東部地區主要的電子、汽車、化工基地,是最大的交通樞紐和教育科研基地。港是中國河航運第一大港。6、北部的、、、、、、等城市,其中是長江三角洲區域南翼的中心城市。加工制造業發達,以機械、電子、紡織、食品為支柱產業。號稱“中國絲都”。旅游業發達,西湖與眾多的名勝古跡而享譽中外。第五節長株潭城市群部的差異與聯系1、、株洲和位于省東部,湘江流經這三個城市的中心城區。、株洲和三市市區彼此相距約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勢,其間有鐵路、公路和湘江相連,通常稱其為長株潭城市群。區現有500多萬人口,是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2、湘江為長江支流,是省最大河流。發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湘江干流全長844公里,流域面積94660平方公里。在下游依次流經株洲、和,在注入洞庭湖。干支流大部可通航,舊時是兩湖與兩廣重要交通運輸線路。3、、株洲和位于湘中丘陵地區,城區大多在湘江河谷平原區。、株洲和三市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降水多集中在4、5、6月。是制造業和旅游業相對發達的城市,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電、農產品加工等。所轄的韶山市是同志的故鄉。株洲是中國南方重要的鐵路樞紐,京廣、滬昆等鐵路在此交會。4、、株洲、三市構成了一個相對緊湊的城市群,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更是加強了三市之間的聯系。近些年來,這三個城市加強一體建設,注重避免特大城市常見的“城市病”,把各自的長處整合成城市群的發展優勢。5、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家批準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近些年來,長株潭城市群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領域開展了大量工作,制定了高水平的發展規劃,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環境污染整治,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第八章認識區域:環境與發展第一節市的城市特征與建設成就1、的地理位置:①海陸位置:位于中國東部北方地區(華北北部地區),離海洋較近。②經緯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時區為東八區。③相對位置:東南與相臨,其它方位與省相臨。④東南部屬于華北平原北緣,北部是燕山山脈,西部是太行山脈余脈西山。2、的地形特征:以平原與山地為主,的河流特征: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屬海河水系。3、的氣候特征:的氣候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其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常有暴雨。4、歷史文化名城: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目前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5、是中國政治、文化和對外交流中心。是中華人民國的首都,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國務院所在地,設有眾多國家機關。有100多個外國大使館和許多國際組織駐華機構,是全國對外交流的中心。的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所在地,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所在地。6、是全國的文化,教育、科研中心。教育、科技和文化發達。集中了眾多科學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還有規模宏大的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諸多文化場所。科研機構有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高校有大學,清華大學等百余所,7、城市形態面貌的變化:現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城市面積不斷擴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注意保持舊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風貌,重要的古建筑、園林和特色街區得到了保護和修繕。8、天安門廣場布局嚴整,氣勢宏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廣場東側為國家博物館,西側為人民大會堂,北側屹立著天安門,天安門前的大街叫作長安街。廣場中設有升國旗的基座,廣場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碑,碑南為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城樓是中國的重要象征。9、城市道路、地鐵、輕軌鐵路組成了市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西站的改建,首都國際機場和南站的擴建,城市環線,高速公路個高速鐵路大規模建設,使首都的外交通更加便捷,現已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10、是全國的交通中心,是我國最大的鐵路樞紐和重要的航空中心。多條高速公路、鐵路、高速鐵路在交匯,對外陸上交通便利。首都國際機場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對外航空運輸發達。京哈、京、京津塘等多條高速公路流經。京哈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滬高鐵等多條鐵路干線匯集于此。11、積極發展新興產業部門,以電子、信息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獲得了迅猛發展。中關村是著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它依托清華大學和眾多的科研機構,成為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源。第二節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1、地理位置:省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海峽與省相望。北回歸線穿過南部,省位于北半球低緯度,位于東半球。2、地理圍:省的主體是島,還包括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蘭嶼、綠島等200多個島嶼,陸地面積約3.6萬千米彳。3、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明末1662年,民族英雄成功驅逐侵略者,收復。1887年,清朝正式設省。中日甲午戰爭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回到祖國懷抱。近年來,與祖國大陸的交往聯系日益頻繁。4、地形特征: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2/3),平原多分布在島的西部沿海地區,面積約約占1/3(臺原面積最大,屏東平原次之)。地勢大致東高西低;山脈集中分布在島的中部和東部,為東北-西南走向。中央山脈縱貫南北,其最高峰玉山,海拔3952米。5、島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C(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島中東部山地平均氣溫較低,西南部氣溫最高;島東部夏季風迎風坡降水較多,西部降水較少。每年6~10月常受臺風侵襲。6、河流特征:島獨流入海的河流達600多條。濁水溪是最長的河流,全長186千米。受山地地形、面積狹小和降水豐富的影響,島的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中部的日月潭是最大的天然湖泊。7、種植業過去主要生產水稻,現在亞熱帶和熱帶水果、茶葉、甘蔗成為的主要農產品,當地高溫多雨的氣候適合這些農產品的種植。的主要農產品集中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和低緩丘陵區。的畜牧業、漁業和林業也較發達。因干著產量大,有“甜島”的美稱8、工業是省經濟的重要支柱。省基本建立了以加工制造業為主體、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部門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門類有電子、家電、食品、服裝、機械等。9、省旅游業發達,現已成為其重要的經濟支柱。著名的景點有日月潭、玉山、阿里山。日月潭是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日月潭群山環抱,碧波晶瑩,青峰倒映,景色甚美。阿里山山勢雄偉,氣候涼爽,夏季平均氣溫14C左右,是著名的觀光避暑勝地。阿里山鐵路是世界著名的高山鐵路。玉山位于中國省中部。不僅為島最高山峰,也為中國東部最高峰。10、的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原因是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著名的海港,開發歷史悠久。11、省的主要居民以漢族為主,約占總人口的97%,全省80%的人口祖籍為省,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高山族總人數約40萬,主要分布在島的山區和東部沿海地區。12、比較大的城市有臺北、高雄、臺南。臺北市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省最大的城市。高雄位于島西南沿海,是新興的重工業基地,也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第三節維吾爾族自治區的地理概況與區域開發1、地理位置:①海陸位置:位于中國西北邊陲,深居陸。②經緯度位置: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中緯度。③相對位置:邊境線長,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土地面積約166萬千米彳,占中國的陸地總面積的1/6。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2、地形特征: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侖山脈,構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大勢。3、天山山脈橫亙中部,把分分成為兩部分,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4、的土地和礦產資源:幅員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土地類型多樣,人均土地擁有量多。草地資源豐富,耕地數量有限,但仍有一些可墾荒地。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石油、天然氣、煤、金、鉻、鐵、銅、鎳、石棉、石灰石、鈉硝石都很豐富,還擁有軟玉、水晶、瑪瑙等特色礦產。5、絕大部分河流為流河,湖泊數量較多,多為流湖和咸水湖。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河流稀少,水量不大,多時令河。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流河,額爾齊斯河為中國唯一注入北冰洋外流河。7、農業特征: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麥、甜菜、瓜果和畜牧等優勢產業,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長絨棉、啤酒花和甜瓜生產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業和甜菜生產基地。8、工業特征:工業發展很快,建成了以礦產資源開發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化學、鋼鐵、煤炭、紡織、建材、食品等。9、交通運輸:的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和航空為主,的交通發展迅速,公路通車里程不斷增長,鐵路連通全區主要地州。現為中國機場最多、航線最長的省區。管道線路長,發展很快。新亞歐大陸橋是連接亞洲與歐洲的鐵路大動脈,中國境由隴海、蘭新、北疆鐵路組成,在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的鐵路對接。第四節省的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1、地形特征:地處云貴高原東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崎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濕潤多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的主要河流有烏江、北盤江、赤水河等,水能資源開發具有顯著優勢。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資源較缺乏。2、主要自然災害:影響的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和干旱、冰凍、冰雹等氣象災害。3、生態恢復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種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生態工程措施: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態工程4、水資源利用,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建設了一個大批水利基礎設施,使當地人民的用水狀況得到改善,還擴大了農田灌溉面積。5、能源資源利用,加大煤炭基地建設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一批大型煤電基地。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水火互濟”優勢,優先發展火電,深度開發水電。是長江以南最大煤炭生產基地,有江南煤海之稱。第五節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1、地理位置:黃土高原地區位于中北地區西部,居于陸。北半球中緯度,東半球。北臨高原、西臨青藏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南臨嶺。2、地理圍:黃土高原地區位于長城以南、嶺以北、烏鞘嶺以東、太行山以西,包括、、、等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一部分。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黃土覆蓋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過200米。黃土高原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氣溫年較差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3、生態環境:黃土該院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松,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形成獨特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地貌類型。4、黃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黃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黃土丘陵,其中溝谷縱橫,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離破碎,不利于農業生產,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5、治理措施:(1)宏觀措施(大的方面):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態移民。②壓縮農業用地,建設基本農田。③擴大林草種植面積,建設防護林。④改善天然草場植被。⑤搞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