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5270-2005 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 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 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與《GB/T 5270-1985》相比,在內容上有若干重要變更。這些變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新版本標準對術語進行了更新和補充,以確保與國際標準更加一致,并且更好地反映當前技術狀態。例如,增加了對“粘結力”、“剝離測試”等概念的定義,使得描述更加準確。

其次,《GB/T 5270-2005》擴大了適用范圍,不僅包括傳統的電鍍層和化學鍍層,還涵蓋了更多類型的金屬涂層及其組合形式。此外,對于不同種類材料之間的結合強度測定也給予了更詳細的指導說明。

再者,新版標準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測試方法和技術要求,比如采用顯微硬度計測量法來評價薄層材料間的結合情況;同時提高了某些已有方法的操作精度要求,如劃格試驗的具體步驟被進一步細化。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T 5270-2024
  • 2005-06-23 頒布
  • 2005-12-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5270-2005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_第1頁
GB/T 5270-2005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_第2頁
GB/T 5270-2005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_第3頁
GB/T 5270-2005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5270-2005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25.220.20A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5270—2005/ISO2819:1980代替GB/T5270-1985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Metalliccoatingsonmetallicsubstrates-Electrodepositedandchemicallydepositedcoatings-Reyiewofmethodsayvailablefortestingadhesion(ISO2819:1980,IDT)2005-06-23發布2005-12-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愛布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5270-2005/ISO2819:1980三次前言范圍2試驗方法2.1摩擦拋光試驗2.2鋼球摩擦拋光試驗2.3噴丸試驗2.4剝離試驗2.5銼刀試驗2.6唐、鋸試驗……………2.7子試驗2.8劃線和劃格試驗2.9彎曲試驗2.10纏繞試驗·2.12熱震試驗·2.13深引試驗·2.14陰極試驗·附錄A(資料性附錄)噴丸法測定銀沉積層(100㎡m~600m)附著強度

GB/T5270-2005/ISO2819:1980前本標準是對GB/T5270一1985標準的修訂,本標準等同采用ISO2819:1980(E)《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英文版)。本標準按(B/T1.1的編輯要求根據ISO2819重新起草。本標準對ISO2819作了如下修改:-取消了ISO2819的前言,補充了目次;用"本標準"代替“本國際標準":為便于使用,引用了采用國際標準的我國標準本標準的附錄A是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金屬與非金屬覆蓋層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機械工業表面覆蓋層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宋智玲、鐘立暢、姜新華。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5270—1985。

GB/T5270-2005/ISO2819:1980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1范圍本標準敘述了檢查電沉積和化學沉積覆蓋層附著強度的幾種試驗方法。它們僅限于定性試驗表2說明了每種試驗對常用的一些金屬覆蓋層的適應性。其中大多數試驗都會破壞覆蓋層和零件,而一些試驗則只破壞覆蓋層,即使試驗試件在非破壞試驗中覆蓋層的附著強度是合格的,也不應認為該試件未受損傷。例如摩擦拋光試驗(見2.1)可能使試件不能再用.熱震試驗(見2.12)可能產生不允許的金相變化。本標準未述及各時期制訂的金屬覆蓋層與基體金屬附著強度的一些定量試驗方法。因為,這樣的試驗在實踐中需要特殊的儀器和相當熟練的技術,這使之不適用于作產品零件的質量控制試驗。然而.某些定量試驗方法對研究開發工作可能有用。把附著強度試驗的特殊方法規定于具體覆蓋層的國家標準中時,應優先采用本標準所述及的方法,并應征得供需雙方的事先同意。2試驗方法2.1摩擦拋光試驗如果鍍件局部進行擦光.則其沉積層傾向于加工硬化并吸收摩擦熱。如果覆蓋層較薄,則在這些試驗條件下,其附著強度差的區域的覆盞層與基體金屬間將呈起皮分離。在鍍件的形狀和尺寸許可時,可利用光滑的工具在已鍍覆的面積不大于6cm2的表面上摩擦大約15°。直徑為6mm、末端為光滑半球形的鋼棒是一種適宜的摩擦工具.摩擦時用的壓力應足以使得在每次行程中能擦去覆蓋層,而又要不能大到削割覆蓋層,隨著摩擦的繼續,鼓泡不斷增大,便說明該覆蓋層的附著強度較差。如果覆蓋層的機械性能較差,則鼓泡可能破裂,且從基體上剝離。此試驗應限于較薄的沉積層2.2鋼球摩擦拋光試驗鋼球磨光往往用于拋光。但是,也可以用于測試附著強度。采用直徑約為3mm的鋼球、用皂液作潤滑劑在滾筒或振動磨光器中進行。當覆蓋層的附著強度很差時,可能產生鼓泡。此方法適用于較薄的沉積層2.3噴丸試驗利用重力或壓縮空氣,把鐵球或鋼球噴于受試驗的表面上,鋼球的撞擊導致沉積層發生變形,如果覆蓋層的附著強度差,則會發生鼓泡。一般來講,引起非附著覆蓋層起皮的噴丸強度隨著覆蓋層的厚度變化而改變,薄覆蓋層比厚覆蓋層需要的噴丸強度小。用長度150mm、內徑為19mm的管子將噴嘴與發射鐵或鋼丸(直徑約0.75mm)的容器相連進行此試驗,把壓力為0.07MPa~0.21MPa的壓縮空氣送入上述裝置中,噴嘴和試樣之間的距離為3mm~12mm另一種方法最適用于檢查電鍍生產中厚度為100m~600m的電鍍層的附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