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_第1頁
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_第2頁
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_第3頁
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_第4頁
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經典法學案例解析主講人李蔚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羅得島州最早出來公開暴力抵抗英國第一個宣布不再效忠英王最早領悟宗教寬容獨立戰爭時期開始逐步廢奴最早出來呼吁召開聯合會議,抵御英國的殖民地政策超前民主,更容易選出代表底層農夫意愿的州議會致命傷:殖民時期的政府結構沒有什么變化全名---羅得島與普洛威頓斯莊園州---美國最小的州---位于美國東北海岸(TheStateofRhodeIslandandProvidencePlantations)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立法不接受紙幣,罰款100磅第二次違法,剝奪選擇權債權人拒收紙幣,喪失債權RhodeIslandRoguesIsland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1786年的“特萊維特訴威頓案(Trevettv.Weeden)”宣布議會的立法無效只要違背了英國傳統的普通法,就是違憲。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普通法衡平法制定法公元1至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受羅馬帝國統治。后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相繼入侵。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蘭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建立諾曼底王朝。巴約掛毯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議會質詢蒙弗德霍威爾助理法官迪林哈斯哈查德支持發行紙幣,反對立法分支干擾司法。

司法分支的判決只對上帝和對法官的良知負責。

判斷法庭的規則是否合適,已經超出了立法分支的權限。議會揚言要彈劾這五名法官。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特萊維特訴威頓”一案的第二年夏天拒絕參加費城制憲會議三年拒絕通過憲法拒絕加入聯邦“特萊維特訴威頓”一案過去57年之后的1843年羅得島有了成文憲法終結年年選法官狀態議會仍然干預司法“特萊維特訴威頓”一案70年之后的1856年羅得島的最高法院從立法機構的手心中真正掙脫出來“第一個參戰,最后一個得到安寧”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民主的起源:希俄斯島早在前575-前550年之間就出現了公民的議會和大會。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20歲的雅典男子父母都是雅典公民公民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把“公民”定義為“有權參加議事和審判職能的人”。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雅典的政治體制公民大會民眾法庭陶片放逐法議事會油畫《蘇格拉底之死》路易·達維特,1787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雅典民主與現代民主沒有選舉產生的政府沒有政黨沒有代議制機構

民主Democracy(Δημοκρατ?α)一詞來源于希臘語的?νθρωποι(人民)和Δ?ναμη(強權)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蘇格拉底:“雅典民主制度的權力就集中在那些沒有主見的群氓之中,而不是由賢人操控。”伯拉圖:只有哲學家才能充當統治者,普通民眾沒有能力也不適于管理國家。亞里士多德:厭惡民主,反對民眾參與政治,討厭那些積極參與政治的商人和工匠。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提供了雅典民主導致敗壞、墮落、濫權、不講法治、壓制富人的大量事實。波里比阿:民主是建立在不講原則的平等和自由之上。西賽羅:正是民主帶來的無序與混亂,才使雅典失去了昔日的輝煌與繁榮。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反對民主巴基雅弗利彌爾頓洛克貝爾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康德阿奎那盧梭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約瑟夫·熊彼特民主的概念被偷換了:從人民行使主權的政體變為人民作為權力來源的政體;政治平等的概念也被偷換了,從公職分布的平等變為了選舉權的平等。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民主烈馬自由憲政代議選舉多元綿羊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拿破侖·波拿巴“真正的治國之道是利用民主的形式來行使貴族統治。”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

他于1831年前往美國考察9個月后,寫下了名著的《論美國的民主》。

他指出,“我最挑剔于美國所建立的民主政府的,并不像大多數的歐洲人所指責的那樣在于它的軟弱無力,而是恰恰相反,在于它擁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多數人的暴政民主制下的納粹罪行民主制下美國對黑人的欺壓羅德島的故事第七章

特萊維特訴威頓案

——托克維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沒有一種制度能保證惡行完全不可能發生。把民主制作為最高合法性所在,是當條件具備時,我們在現實中所能實行的最好程序性規范。堅持民主程序的最高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不正義和社會弊端。結語我們的目的是要尋求確立最好的社會組織規范。

它能帶來最大的凝聚力,

它將使所有社會成員投身到社會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