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粵教版《傳記選讀》第一單元今朝風流 第一單元2鐵肩擔道義_第1頁
高中語文粵教版《傳記選讀》第一單元今朝風流 第一單元2鐵肩擔道義_第2頁
高中語文粵教版《傳記選讀》第一單元今朝風流 第一單元2鐵肩擔道義_第3頁
高中語文粵教版《傳記選讀》第一單元今朝風流 第一單元2鐵肩擔道義_第4頁
高中語文粵教版《傳記選讀》第一單元今朝風流 第一單元2鐵肩擔道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鐵肩擔道義有的人,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他們的精神永存。李大釗在“紅樓”中為“振興國群”發出的聲聲吶喊,有如晨鐘之聲,回蕩在祖國的天空;他點播的革命種子已經在祖國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eq\a\vs4\al(美字體)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賞美文“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節選)李大釗我們的理想,是在創造一個“少年中國”。“少年中國”能不能創造成立,全看我們的“少年運動”如何。我們“少年中國”的理想,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創造;不是鑄定的偶像,是活動的生活。我想我們“少年中國”的少年,人人理想中必定都有一個他自己所欲創造而且正在創造的“少年中國”。你理想中的“少年中國”,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國”不必相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國”,又和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國”未必一致。可是我們的同志,我們的朋友,畢竟都在攜手同行,沿著那一線清新的曙光,向光明方面走。那光明里一定有我們的“少年中國”在。我們各個不同的“少年中國”的理想,一定都集中在那光明里成一個結晶,那就是我們共同創造的“少年中國”。仿佛像一部潔白未曾寫過的歷史空頁,我們大家你寫一頁,我寫一頁,才完成了這一部“少年中國”史。我現在只說我自己理想中的“少年中國”。我所理想的“少年中國”,是由物質和精神兩面改造而成的“少年中國”,是靈肉一致的“少年中國”。為創造我們理想的“少年中國”,我很希望這一班與我們理想相同的少年好友,大家都反悔少年精神拿出來,努力去作我們的“少年運動”。我們“少年運動”的第一步,就是要作兩種的文化運動:一個是精神改造的運動,一個是物質的改造運動。精神的改造運動,就是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宣傳“互助”“博愛”的道理,改造現代墮落的人心,使人都把“人”的面目拿出來對他的同胞;所侵奪的習慣,變為同勞的習慣;把那私營的心理,變為公善的心理。這個精神的改造,實在是要與物質改造一致進行,而在物質發行開始時期,更是要緊。因為人類在馬克思所謂“前史”的期間,習染惡性很深,物質的發行雖然,人心內部的惡,若不剔除凈盡,他在新生活里依然還要復萌,這改造的社會組織,于受他的害,保持不住。物質的改造運動,就是本著勤工主義的精神,創造一種“勞工神圣”的組織,改造現代游惰本性、掠奪主義的經濟制度,把勞工的生活,從這種制度下解放出來,使人人都須作工,作工的人都能吃飯。因為經濟組織沒有改變,精神的改造很難成功。在從前的經濟組織里,何嘗沒有講過“博愛”“互助”的道理,不過這表面構造(就是一切文化的構造)的力量,到底比不上基礎構造(就是經濟構造)的力量大。你只管講你的道理,他時時從根本上破壞你的道理,使你永遠不能實現。“少年中國”的少年好友啊!我們的一生生涯,是向“少年中國”進行的一條長路程。我們為達到這條路程的終點,應該把這兩種文化運動,當作車的兩輪,鳥的雙翼,用全生涯的鼓舞著向前進行,向前飛躍。【課內挖掘】1.李大釗同志作為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創始人之一,在白色恐怖的“已是懸崖百丈冰”的北京仍堅持工作,面對敵人的窮兇極惡、嚴刑拷打沉著冷靜,堅貞不屈,猶如一株凌寒怒放的梅花,永遠“俏”立在人們的心中。2.1927年,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率兵進關,占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正在勝利北伐的國民革命軍,還下令通緝在北京堅持革命斗爭的李大釗同志,但李大釗同志毫不畏懼,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然留在北京從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張作霖搜查蘇聯大使館,逮捕了在這里避難的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和國民李大釗在獄中寫下《獄中自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其中寫道:“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獲罪戾,則釗實當負其全責。惟望當局對于此等愛國青年寬大處理,不事株連,則釗感且不盡矣!”[寫作運用]適合“堅強不屈”“精神的力量”“愛國”“奮斗”等話題。【課外運用】示例: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堅貞和無私。它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2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他,就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先生。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人們,是真正的“為人類而活”。他是一位進步的知識分子。早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就參加過抗議斗爭,極力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在回國期間也曾與陳獨秀、胡適等人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向封建禮教提出全面挑戰……試問現在的人們,有誰可以像李大釗一樣,年紀輕輕,卻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和為人民著想的一顆真心?有誰不是永遠把自己排在第一位,永遠為自己的切身利益作斗爭?相比之下,我們是多么的慚愧呀!那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學習他呢?他,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三一八”慘案后,北京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在這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他沒有退縮,仍堅持為黨工作。仍繼續為黨工作,仍繼續為人民服務。被捕后的他在獄中受盡了非人的折磨,狠毒的敵人們甚至用竹簽釘他的手指,但他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堅貞不屈。這是多么的大義凜然啊!“十指連心”,平時,被針不小心扎一下手指的我們就會大喊大叫,誰又會想到用竹簽釘自己的手指呢?然而李大釗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沒有向敵人屈服過,這是多么偉大的壯舉啊?他,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大英雄。當劊子手把絞繩套在他脖子上的時候,面對十九位即將遇難的同志,面對死神,他不但沒有畏懼,而且還慷慨激昂地說:“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我們已經培養了很多同志,如同紅花的種子,散遍各地。我深信共產主義在中國、在世界,必然得到最終的勝利。”他死得是那么悲壯,那么坦然。因為他是為人民而死,為共產主義而死的。他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虧欠,是真正的“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的大英雄,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這就是李大釗,一位進步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典范,一位活在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一顆在中國歷史上永遠璀璨的明珠!——《永不失落的精神》一、基礎鞏固1.下列各組中的加點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A.卷帙/櫛比豁口/豁亮模棱兩可/盛氣凌人B.窠臼/沉疴碑帖/喜帖未雨綢繆/謬以千里C.閬苑/魍魎蹊徑/蹊蹺良莠不齊/秀色可餐D.讖語/桿秤供認/供職掎角之勢/風光綺麗解析:C項,lànɡ/liǎnɡ,xī/qī,yǒu/xiù;A項,zhì,huō/huò,lénɡ/línɡ;B項,kē,tiè/tiě,móu/miù;D項,chèn/chènɡ,ɡònɡ,jǐ/qǐ。答案:C2.下面一段文字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鄉愁”是一種很美好的東西。詩人諾瓦利斯說過:“哲學就是一種懷著鄉愁尋找家園的沖動。”毋庸諱言,隨著農耕時代的漸漸逝去,工業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一些城鎮尤其是古城鎮歷經數百年風雨飄搖,多已破敗,重修無力;有的在匆匆忙忙開發旅游;更有的借新農村建設之名,而實施“推倒重來”之策。殊不知,被任何新建筑新景觀喚起的一時興奮,終彌補不了城鎮應有的“鄉愁”的失去。A.毋庸諱言 B.尤其C.風雨飄搖 D.殊不知解析:A項,“毋庸諱言”指用不著忌諱,可以坦率地說。B項,“尤其”更加,特別,表示更進一步。C項,“風雨飄搖”形容局勢動蕩不安,地位不穩。可用“風吹雨打”或“風雨滄桑”,風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嚴峻的考驗。“風雨滄桑”指經歷了很多困難和艱苦。D項,“殊不知”指竟不知道(強調后面所述情況,糾正別人的意見)。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義務植樹運動極大地推動了國土綠化,尤其是城市綠化的進程,對增強國民保護環境、重視綠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B.雖然互聯網金融火熱,但據調查顯示,仍有超過六成的用戶因擔心安全問題而減少對互聯網金融產品以及服務的使用。C.“嬰兒安全島”試點工作暫停后,市福利院將集中精力認真做好已接收的患病棄嬰的救治、康復和教育等服務工作。D.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既是弘揚傳統美德、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解析:A項,成分殘缺,增強……的意識。B項,結構混亂,“據調查”或“調查顯示”。D項,語序不當,應將“弘揚傳統美德、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舉措”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調換位置。答案:C4.在文中橫線處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荷蘭研究人員表示,Wi-Fi產生的輻射可能成為樹木的新敵人。一項在荷蘭進行的研究發現,______,______。研究指出,______,______,相比之下,茂密森林地區的樹木并未出現這種現象。______,______。①研究人員同樣發現,Wi-Fi輻射還會延緩玉米棒生長②荷蘭城市內有多達70%的樹木出現同樣癥狀③這一發現將加劇人們對Wi-Fi輻射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擔憂④5年前的這一比例只有10%⑤同時也能夠支持家長呼吁停止在學校安裝無線路由器的做法⑥栽種在無線路由器附近樹木的樹皮好似在流血以及大量的葉子瀕于死亡A.②④⑥①③⑤ B.⑥②③⑤④①C.②③⑥①⑤④ D.⑥①②④③⑤解析:⑥承接上文“研究發現”,具體說明研究發現的內容;①“同樣發現”與前文“發現”呼應,“同樣”暗示①須排在⑥之后,保持語意的連貫性;②“同樣癥狀”呼應⑥所指的樹木出現的癥狀,④中的“10%”與②中的“70%”形成數據比例上的對比;最后強調研究發現對人們認識及活動的影響,⑤中的“同時也能”暗示⑤必須接在③的后面。答案:D二、遷移發散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5~6題。晚步①厲鶚斜景忽已暝,流鶯時一鳴。水光知月出,花落見風行。僻地非遺世,新畦欲耦耕。孤吟少儔侶,發興②自江城。[注]①此詩寫于厲鶚因家貧租屋東園讀書時,兩年后,他考中舉人。②發興:激發意興。5.簡析頷聯是怎樣寫出詩人散步時的環境的特點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詩歌頷聯描寫的水、月、花、風等意象,均是動態描寫,但體現的卻是環境的幽靜,因為只有如此幽靜,作者才能感知如此細微的變化。答案:詩人采用了反襯(襯托)的手法寫出了環境的幽靜。水面上泛起了粼粼波光,原來是月亮慢慢升了上來;花朵悠悠飄墜,是因為有風兒在輕輕拂過。詩人通過對景物細微變化的感知來突出了環境的幽靜。6.請結合后兩聯簡析詩人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后兩聯明確地表明了詩人積極入世的態度,流露出居“僻地”“少儔侶”卻對生活充滿熱愛且志向遠大的思想感情。在這黃昏的寧靜中,詩人的心情反而不平靜,“發興自江城。”詩人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詩人的思想正在從這里騰飛,向著外面的廣闊世界。答案:詩人并沒有因身處僻地而消極避世,依然是熱愛生活,甚至饒有興味地想享受農耕生活的快樂;盡管缺少知己,無人賞識,但在黃昏的寧靜中心情反而不平靜,并激發了他的意興,他志向遠大,思想飛向了外面的廣闊世界。三、創新語用7.現在很多電視臺都開設了新聞評點類的欄目,請你做一回這個欄目的主持人,對下面這則新聞進行點評,要求觀點鮮明,不少于50字。發泄餐廳北京首家“發泄”餐廳正式開業。只要顧客愿意,餐具、瓷器、家具,甚至餐廳里的一切東西,都可以盡情砸,懸掛在屋頂下的沙袋可以隨時擊打,“發泄墻”上可以貼上所有讓你痛恨或厭惡的人的照片。(7月30日《法制晚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好好的東西砸了真讓人心痛。現在誰沒有心理壓力,“巴士阿叔”早就說過了,“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有錢就可以去砸東西發泄,那些沒錢的呢?還是省省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