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衛星通信系統23.1衛星通信基本概念3.2通信衛星與地球站3.3衛星通信體制3.4衛星通信線路的設計3.5軍事通信衛星網本章內容在計算和設計衛星通信線路時,首先必須給出自地球站A經由衛星至地球站B的衛星區間所要求的線路標準。由于衛星通信線路是國際通信網和國內通信網的組成部分,所以其線路性能標準必須具有國際和國內規定的普遍性。3.4.1衛星通信線路的模型及標準標準線路模型由地球站A->衛星->地球站B所組成。因為標準線路可能是國際電路的一部分,所以必須按可能有二次和三次“跳躍”串聯連接的情況來判定線路的標準。3.4.1.1標準線路模型標準線路模型
1.模擬制電話線路標準
CCIR對于衛星通信系統標準模擬電路在電話通路零相對電平點允許的噪聲做如下建議:(1)每小時的平均噪聲功率不超過10000pW;(2)1分鐘的平均噪聲功率,在一個月的20%以上的時間,不超過10000pW;(3)1分鐘的平均噪聲功率,在一個月的0.3%以上的時間,不超過50000pW;(4)
積分時間5ms的噪聲功率,在一個月的0.03%以上的時間,不超過1000000pW;
50000和1000000pW是針對降雨和強風等氣象條件引起線路質量下降的情況而定的線路設計的依據。3.4.1.2線路標準
2.數字線路標準
數字線路標準采用誤碼率Pe來表示的。在數字式的PCM-PSK線路中,產生誤碼的主要原因有熱噪聲、碼間干擾、比特失步和再生載波相位跳動等。目前國際衛星通信組織暫定誤碼率0.0001為臨界條件。這個FM模擬線路噪聲為50000pW的情況相對應。3.4.1.2線路標準設計一條衛星通信鏈路的主要目的是:盡量有效地在地球上兩個通信點之間提供可靠而又高質量的聯接手段。為此,發送站發出的信號到達接收站時,必須具有足夠高的電平,而且不管對通信質量的總噪聲影響如何,都要保證必需的業務質量。這就是說,接收到的射頻載波功率必須遠大于噪聲功率。鏈路的載波和噪聲功率比用dB表示。鏈路所需的載噪比隨特定的系統和該系統的用途不同而異。目前,國際上對各種不同系統均已制訂出了各自相應的建議值,而且這些規定有時會有所修訂,所以在設計衛星通信系統時要查閱有關的最新文本。3.4.2衛星通信線路的設計眾所周知,一條鏈路質量的優劣,對于模擬信號傳輸是以解調后的信噪比S/N來表示的,而對數字信號傳輸則用誤碼率Pe表示。但不論S/N還是Pe都取決于解調前的載波功率與等效噪聲溫度之比G/T、調制方式和設備的實際性能(解調器和濾波器等)。因此,實際上G/T值的計算是鏈路估算的主要內容。鏈路預算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問題:
(1)已知通信衛星和地球站的電參數,計算通信鏈路的傳輸能力。
(2)已知衛星的電參數,根據對傳輸容量和質量的要求,確定地球站的設備參數。3.4.2衛星通信線路的設計3.4.2.1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的計算
1.天線增益G
在衛星通信中,一般使用定向天線,把電磁波能量聚集在某個方向上輻射。設天線開口面積為A,天線效率為η,波長為λ,天線直徑為D,則天線增益為
2.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
通常把衛星和地球站發射天線在波束中心軸向上輻射的功率稱為發送設備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它是天線發射功率PT與天線增益GT的乘積,即EIRP=PTGT(W)
設發射機末級功放輸出功率為Po,饋線損耗為LFT(LFT>1),則上式還可寫為或用分貝表示,即[EIRP]=[Po]+[GT]-[LFT]dBW3.4.2.1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的計算
3.載波接收功率衛星或地球站接收機輸入端的載波功率一般稱為載波接收功率,記作C,[C]以dBW(以1W為零電平的分貝)為單位。設發射機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為[EIRP]dBW,接收天線增益為GRdB,接收饋線損耗為LFRdB,大氣損耗為LadB,自由空間損耗為LPdB,其它損耗為LrdB,則接收機輸入端的載波接收功率[C]dBW可以表示為:[C]=[EIRP]+[GR]-[La]-[LP]-[Lr]=[Po]-[LFT]+[GT]+[GR]-[La]-[LP]-[Lr]-[LFR]3.4.2.1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的計算
【例3.1】已知IS-Ⅳ號衛星作點波束1872路運用時,其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S=34.2dBW,接收天線增益GRS=16.7dB。又知某地球站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E=98.6dBW,接收天線增益GRE=60.0dB,接收饋線損耗LFRE=0.05dB。試計算衛星接收機輸入端的載波接收功率CS和地球站接收機輸入端的載波接收功率CE。
解若上行線路工作頻率為6GHz,下行線路工作頻率為4GHz,距離d=40000km,則)可求得上行線路傳輸損耗LU為[LU]=92.44+20lgd+20lgf=200.04dB3.4.2.1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的計算下行線路傳輸損耗LD為[LD]=196.52dB忽略La、Lr和LFRS求得衛星接收機輸入端的載波接收功率CS為:[CS]≈[EIRP]E+[GRS]-[LU]=-84.74dBW地球站接收機輸入端的載波接收功率CE(忽略La和Lr)為[CE]=[EIRP]S+[GRE]-[LD]-[LFRE]
=-102.37dBW3.4.2.1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的計算3.4.2.2衛星通信線路噪聲功率的計算地球站接收系統的噪聲主要來源于如下幾個方面:
(1)天線噪聲。天線噪聲包括宇宙噪聲、大氣噪聲、降雨噪聲、太陽噪聲、天電噪聲、天線損耗噪聲、天線罩噪聲以及天線從副瓣進入的地面噪聲等等。
(2)干擾噪聲。干擾噪聲主要來源于其它通信系統。
(3)上行鏈路噪聲與轉發器交調噪聲。這些噪聲是伴隨信號一起從衛星發送下來的,包括發射地球站、上行鏈路、衛星接收系統的熱噪聲,以及多載波工作時衛星和發射地球站的非線性器件產生的交調噪聲等。
(4)無源器件(如饋線、定向耦合器、波導開關)的噪聲。
(5)接收機的內部噪聲。3.4.2.2衛星通信線路噪聲功率的計算噪聲的大小可直接用噪聲功率來度量。眾所周知,對于具有熱噪聲性質的噪聲,噪聲功率可表示為:N=KTB式中,K=1.38×10-23J/K為波爾茲曼常數,B為等效噪聲帶寬,T為等效噪聲溫度。若單邊功率譜密度用n0來表示,則n0=KT,因此噪聲的大小也可以用等效噪聲溫度T間接來表示。3.4.2.2衛星通信線路噪聲功率的計算為了便于計算,通常把上述噪聲都折算到地球站低噪聲接收機的輸入端,并分為三部分,即上行鏈路噪聲、轉發器互調噪聲和下行鏈路噪聲。因此,整個系統的噪聲溫度可表示為:Tt=TU+TI+TD=(r+1)TD
式中,TU為上行鏈路噪聲,TI為轉發器互調噪聲溫度,TD為下行鏈路噪聲溫度,r=(TU+TI)/TD。3.4.2.2衛星通信線路噪聲功率的計算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單向空間鏈路一般示意圖
1.上行線路載噪比與衛星接收機性能指數在計算上行線路載噪比時,地球站為發射系統,衛星為接收系統。設地球站有效全向輻射功率為[EIRP]E,上行線路傳播損耗為LU,衛星轉發器接收天線增益為GRS,衛星轉發器接收系統饋線損耗為LFRS,大氣損耗為La,則可求得衛星轉發器接收機輸入端的載噪比為式中,TS為衛星轉發器輸入端等效噪聲溫度;BS為衛星轉發器接收機帶寬。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如果將LFRS計入GRS之內,則稱之為有效天線增益;將La計入LU之內,則式(3.8)可寫成由于載噪比C/N是帶寬B的函數,因此這種表示方法缺乏一般性,對不同帶寬的系統不便于比較。若將噪聲改用每赫帶寬的噪聲功率(即單邊噪聲功率譜密度n0)表示,則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即(3.12)將式(3.12)代入式(3.9)可得(3.13)(3.14)由式(3.9)、式(3.13)和式(3.14)可以看出,GRS/TS值的大小直接關系到衛星接收性能的好壞,故把它稱為衛星接收機性能指數,也稱為衛星接收機的品質因數,通常簡寫為G/T。G/T值越大,C/N越大,接收性能越好。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為了說明上行線路[C/T]U值與轉發器輸入信號功率的關系,引入了轉發器靈敏度的概念。當使衛星轉發器達到最大飽和輸出時,其輸入端所需要的信號功率就是轉發器靈敏度,通常用功率密度WS表示,即以單位面積上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表示,有或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以上是衛星轉發器只放大一個載波的情況。但是在頻分多址系統中,一個轉發器要同時放大多個載波。為了抑制因交調干擾所引起的噪聲,需要使總輸入信號功率從飽和點減少一定數值,如圖3.2所示。由于進行輸入補償,因此由各地球站所發射的總和EIRP,將比單波工作使轉發器飽和時地球站所發射的EIRP要小一個輸入補償值。假設以[EIRP]ES表示轉發器在單波工作時地球站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那么多波工作時地球站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的總和應為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圖3.2行波管輸入、輸出特性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EIRP]EM=[EIRP]ES-[BO]I
(3.17)式中,[BO]I為輸入補償值。將式(3.16)代入式(3.17),得(3.18)與之相應的(C/T)U值用(C/T)UM表示,即(3.19)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
2.下行線路載噪比與地球站性能指數這時,衛星轉發器為發射系統,地球站為接收系統。與上行線路類似,可得其基本關系式為式中,TE為地球站接收機輸入端等效噪聲溫度;BE為地球站接收機的頻帶寬度;GRE為地球站接收天線有效天線增益。同樣,可以寫成另外兩種表達形式,即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式中,[GRE/TE]稱為地球站性能指數(品質因數),常用[GR/TD]表示,其中TD為下行線路噪聲溫度,它關系著地球站接收性能的好壞。因此,在國際衛星通信系統中,為了保證一定的通信質量并能有效地利用衛星功率,對標準地球站的性能指數有明確規定。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當考慮到衛星轉發器要同時放大多個載波時,為了減小互調噪聲,行波管放大器進行輸入補償的同時,輸出功率也應有一定補償值。因此,多載波工作時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為[EIRP]SM=[EIRP]SS-[BO]O
(3.23)式中,[EIRP]SS為衛星轉發器在單波飽和工作時的[EIRP]。將式(3.23)代入式(3.22),得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
3.衛星轉發器載波功率與交調噪聲功率比當衛星轉發器同時放大多個信號載波時,由于行波管的幅度非線性和相位非線性的作用,會產生一系列交調產物。其中,落入信號頻帶內的那部分就稱為交調噪聲。如果近似認為交調噪聲是均勻分布的話,可采用和熱噪聲類似的處理辦法,求得載波互調噪聲比,也可用[C/N]I、[C/n0]I或[C/T]I來表示,且(3.25)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一般規律是,越遠離行波管飽和點(即輸入補償越大),[C/T]I越大;越接近飽和點(即輸入補償越小),[C/T]I越小。而[C/T]U和[C/T]D情況卻相反。例如,當輸入補償越小時,[EIRP]S要增大,這時可使[C/T]D得到相應的改善。可是[C/T]I會因行波管非線性而降低,如圖3.3所示。因此,為了使衛星鏈路得到最佳的傳輸特性,必須適當選擇補償值。顯然,選擇最佳工作點的問題,在衛星通信系統設計中是個極其重要的問題。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圖3.3[C/T]與[BO]I的關系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
4.衛星通信線路的總載噪比前面研究的上行和下行線路載噪比都是單程線路的載噪比。所謂單程,就是指地球站到衛星或衛星到地球站。實際上,進行衛星通信是雙程的,即由地球站→衛星→地球站。因此,接收地球站收到的總載噪比[C/N]t與下行線路的載噪比[C/N]D是有區別的。整個衛星線路噪聲由上行線路噪聲、下行線路噪聲和交調噪聲三部分組成。雖然這三部分噪聲到達接收站接收機輸入端時,已混合在一起,但因各部分噪聲之間彼此獨立,所以計算噪聲功率時,可以將三部分相加,即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Nt=NU+NI+ND=k(TU+TI+TD)B=kTtB (3.26)Tt=TU+TI+TD
(3.27)式中,NU、NI、ND和TU、TI、TD分別代表上行線路、轉發器、下行線路的噪聲功率和噪聲溫度。于是可以寫出整個衛星線路的總載噪比為(3.28)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3.29)因此或(3.30)(3.31)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
5.門限富裕量和降雨富裕量在FM中存在門限效應,即當鑒頻器的輸入信噪比Ci/Ni大于門限值(C/N)th時,其輸出信噪比會得到改善。反之,當Ci/Ni
<(C/N)th時,其輸出信噪比會急劇惡化。對于不同的調制指數βFM,門限值大致在(C/N)th=8~11dB,且與調制信號類型幾乎無關。因此,通常取(C/N)th=10dB。為了更一般化起見,如果對通信系統的傳輸質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則可以規定滿足該質量標準要求所容許的最小C/N或C/T值稱為門限,設計系統時必須使C/T值大于[C/T]th值。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但是,任何一條線路建立后,其參數不可能始終不變。而且會經常受到氣象條件、轉發器和地球站設備某些不穩定因素及天線指向誤差等方面的影響。為了在這些因素變化后仍能使質量滿足要求,它必須留有一定的余量(儲備量),這個余量叫“門限富裕量”。在氣象條件變化中,特別是雨雪引起的線路質量下降,在線路設計時必須留有一定的余量,以保證降雨時仍能滿足對線路質量的要求,這個余量叫“降雨富裕量”。降雨主要對下行線路影響顯著。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已知不降雨時Tt=TU+TI+TD=(1+r)TD此時有(3.32)用分貝表示,有(3.33)假設由于降雨影響,使下行線路噪聲增加到原有噪聲的m倍,地球站接收系統(C/T)值正好降到門限值,則T’t=TU+TI+mTD=(m+r)TD(3.34)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3.35)用分貝表示,有(3.36)式(3.36)說明,降雨影響使總噪聲比不降雨時降低。因此,為了保證通信可靠、質量符合要求,設計通信線路時,應留有門限余量E:(3.37)
E代表正常氣候條件下[C/T]超過門限值的分貝數,m為降雨富裕量。用分貝表示時,寫為M=10lgmdB在衛星通信中,一般取M=4~6dB。3.4.2.3衛星通信線路載波功率與噪聲功率比TDMA數字衛星通信線路的設計1)數字衛星通信線路標準參數誤碼率 Pe=10-4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
2)主要通信參數的確定
(1)歸一化信噪比Eb/n0。接收數字信號時,載波接收功率與噪聲功率之比C/N可以寫成(3.50)式中,Eb為每單位比特信息能量;Es為每個數字波形能量,對于M進制,則Es=EblbM;R′為碼元傳輸速率(波特速率);R為比特傳輸速率,且R=R′lbM;B為接收系統等效帶寬;n0為單位頻帶噪聲功率(單邊噪聲功率譜密度)。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2)誤碼率與歸一化信噪比的關系(對于2PSK或QPSK):(3.51)當Pe=10-4時,得歸一化理想門限信噪比為(3.52)當取理想帶寬(B=R′)時,則由式(3.50)可求得2PSK時理想門限載波接收功率與噪聲功率比[C/N]th2為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而QPSK時,[C/N]th4為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
(3)門限余量。當僅考慮熱噪聲影響時,為保證誤碼率Pe=10-4,必需的理想門限歸一化信噪比為8.4dB,則門限余量E可由下式確定:(3.53)門限余量是為了考慮TDMA地球站接收系統和衛星轉發器等設備特性不完善所引起的惡化而采取的保證措施。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
(4)接收系統最佳頻帶寬度B的確定。接收系統的頻帶特性是根據誤碼率最小的原則確定的。根據奈奎斯特速率準則,在頻帶寬度為B的理想信道中,無碼間串擾時,碼字的極限傳輸速率為2B波特。由于PSK信號具有對稱的兩個邊帶,其頻帶寬度為基帶信號頻帶寬度的2倍,因此,為了實現對PSK信號的理想解調,系統理想帶寬應等于波形傳輸速率(波特速率)R′。但從減小碼間干擾的角度考慮,一般要求選取較大的頻帶寬度。因此,取最佳帶寬為:(3.54)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
(5)地球站接收系統載波接收功率與系統總噪聲溫度比(C/T)t的確定。將式(3.50)中(C/N)t用(C/T)t表示,則可寫成(3.55)用分貝表示(3.56)當采用TDMA方式時,接收系統總噪聲為上行線路熱噪聲和下行線路熱噪聲之和。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
(6)衛星轉發器有效全向輻射功率的確定。根據式(3.22)可求得(3.62)將式(3.61)代入式(3.62),求得衛星轉發器必需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為(3.63)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
(7)地球站有效全向輻射功率的確定。根據式(3.14),地球站有效全向輻射功率為(3.64)(3.65)式中,gS為衛星轉發器功率增益(dB);[GTS]、[GRS]分別為衛星轉發器發射和接收天線增益(dB)。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當采用TDMA時,則有(3.66)將式(3.56)代入式(3.66),得(3.67)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將式(3.67)式代入式(3.64),得將式(3.53)代入式(3.68),得(3.68)(3.69)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
3.計算實例
【例3.5】已知工作頻率為6/4GHz,利用IS-Ⅳ號衛星,衛星轉發器[G/T]S=-17.6dBW,線路標準取誤碼率Pe=10-4,門限余量E=6dB,標準地球站[GR/TD]=40.7dB,取d=40000km,信息傳輸速率R=60Mb/s的數字信號,試計算IS-Ⅳ號衛星QPSK-TDMA數字線路的主要通信參數。
解
(1)數字調制方式及門限歸一化信噪比。當門限余量E為6dB時,根據式(3.52),為保證誤碼率Pe=10-4,門限歸一化信噪比為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2)門限余量及歸一化信噪比。當E=6dB時,根據式(3.53),可得(3)接收系統最佳帶寬B。根據式(3.54),得取B=35MHz。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
(4)地球站接收系統載波接收功率與系統總噪聲溫度比[C/T]t的確定。根據式(3.56)可得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5)下行線路[C/T]D的確定。根據式(3.59)可得對于TDMA,r取決于上行線路與下行線路噪聲之比,通常取r=0.4,則有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6)上行線路[C/T]U的確定。根據式(3.66)可得
(7)上行線路損耗:[LU]=200.04dB
(8)下行線路損耗:[LD]=196.52dB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
(9)衛星轉發器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S的確定。根據式(3.62)可得(10)地球站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E的確定。由式(3.64)可得3.4.2.4衛星通信線路設計573.1衛星通信基本概念3.2通信衛星與地球站3.3衛星通信體制3.4衛星通信線路的設計3.5軍事通信衛星網本章內容3.5.1軍事通信的分類(一)按通信手段分1.無線電2.有線電3.光通信4.運動通信和簡易信號通信(二)按通信任務分1.指揮通信2.協同通信3.報知通信4.后方通信3.5.1軍事通信的分類(三)按通信保障的范圍分1.戰略通信2.戰役通信3.戰術通信4.通信樞紐(1)固定通信樞紐(2)野戰通信樞紐(3)干線通信樞紐3.5.1軍事通信的分類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3.5.2典型軍事通信衛星系統簡介1.軍事星2.國防衛星通信系統3.特高頻后繼星衛星通信系統4.全球廣播業務系統3.5.2典型軍事通信衛星系統簡介
1.軍事星
軍事星是美國軍事戰略戰術中繼衛星系統的簡稱,是一種極高頻(44/20GHz)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特點:具有抗核加固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在發生核戰爭,地面控制系統無法工作的情況下,軍事星仍可工作長達6個月。
其抗干擾能力強,安全性和頑存性好,代表了當前軍事通信的世界最高水平,能夠滿足戰略和戰術通信的需要。3.5.2典型軍事通信衛星系統簡介發展:20世紀80年代啟動,共有兩代,即軍事星1(第一代軍事星)和軍事星2(第二代軍事星)。軍事星星座由5顆衛星組成,其中有2顆軍事星1和3顆軍事星2,2003年該星座全部部署完畢。兩代軍事星都服務于戰略和戰術通信,但軍事星1有抗核加固能力,以戰略通信為主;軍事星2沒有抗核加固能力,以戰術通信為主。軍事星(MILSTAR)
有效載荷:軍事星的有效載荷主要有低數據率(LDR)有效載荷、中數據率(MDR)有效載荷和星間交叉鏈路有效載荷。其中,軍事星1攜帶了低數據率和交叉鏈路有效載荷,而軍事星2攜帶了低數據率、中數據率和交叉鏈路有效載荷(見表1和表2)。軍事星1和軍事星2在低數據率通信和交叉鏈路上能夠充分實現互操作。軍事星(MILSTAR)軍事星(MILSTAR)
軍事星攜帶了交叉鏈路有效載荷,衛星無需經過地面站中轉就可直接互連。這樣,地面終端發送和接收的信息可以由系統中其它衛星中繼,并且有可能重選路由。其后續計劃是先進極高頻(AEHF)衛星系統。軍事星(MILSTAR)先進極高頻(AEHF)衛星系統先進極高頻(AEHF)衛星系統這是被美國軍方命名為先進極高頻(AEHF)的系統,為了擴大與別國技術差距。這個系統將為美國國防部的所有作戰人員提供全球性、高安全性、受保護和持久的通信,還具備監視別國衛星運行的功能。
首顆AEHF衛星于2010年8月14日用“宇宙神”-5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單顆AEHF衛星將能夠提供比目前在軌的整個“軍事星”系統還要大的容量。更快的數據速度將允許戰術軍事通信的傳輸,如高質量實時視頻,和快速訪問戰區地圖及目標數據。作為美軍第三代軍事通訊衛星,“先進極高頻通訊衛星”(AEHF)采用星間鏈路(不同在軌衛星間的互聯)技術、星上處理技術等,能根據用戶優先級別來提供點對點通信以及網絡服務。該系統有非常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即便在地面控制站被破壞后,整個系統仍能自主工作半年以上。先進極高頻(AEHF)衛星系統國防衛星通信系統(DSCS)
國防衛星通信系統(DSCS)是一個提供超高頻(SHF)寬帶和抗干擾通信的通信系統。
國防衛星通信系統共發展了3代,現在在軌運行的是國防衛星通信系統3。該星座由14顆國防衛星通信系統3衛星組成,12顆為工作星,2顆為備份星,已部署完畢。星座位于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覆蓋范圍為南北緯75度之間。星座在東太平洋、西大西洋、東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等五個區域提供通信服務。每顆衛星的設計壽命為10年。其后續計劃是寬帶填隙衛星(WGS)。
國防衛星通信系統3是通用的軍事衛星通信系統,為美國的陸、海、空三軍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全球通信服務,是美國軍事超高頻通信衛星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典型的應用包括全球軍事指揮和控制、危機管理、情報和早期預警數據的中繼、條約監控及監視信息、外交通信等。國防衛星通信系統可以承載國防部所有衛星通信80%的業務以及45%的戰地寬帶通信業務。
國防衛星通信系統(DSCS)
國防衛星通信系統3以超高頻通信為主,前10顆衛星每顆星的通信總容量為100兆比/秒,在最后4顆衛星上增加了特高頻(UHF)通信的比重。后4顆衛星屬于軍方壽命延長(SLEP)改進項目,使用超高頻進行通信,每顆星的通信總容量為200兆比/秒。國防衛星通信系統(DSCS)
特高頻后繼星衛星通信系統(UF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床護理導尿操作規范教程
- 2025年健康管理師三級健康監測與評估理論模擬試題匯編
- 發燒兒童的護理指南
- 2025年考研中國古代文學名校真題匯編+作品分析題易錯題庫
- 安徽省泗縣雙語中學11-1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
- 肺葉切除心理護理
- 廉政風險防控管理
- 車輛物流合作協議
- 高考英語一輪復習高分突破練習專題37應用文寫作之提綱類(含解析)
- 企業財務戰略制定試題及答案
- 宏定義與跨平臺開發
- 腰椎病護理措施
- 社保費扣費協議書范文范本下載
- 2024年全國寄生蟲病防治技能競賽備賽試題庫-上(血吸蟲病、瘧疾)
- 【一等獎課件】《刑事攝像技術》比賽課題:現場照相內容及方法
- 手術室環境清潔與消毒課件
- DB23T 3844-2024 煤礦地區地震(礦震)監測臺網技術要求
- 工商企業管理畢業論文范文(4篇)
- 卷紙有多長(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
- 浙江省寧波市2024年小升初英語試卷(含答案)2
- VDA6.3 2023 過程審核檢查表-參考表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