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長征主要原因參考范本_第1頁
《紅星照耀中國》長征主要原因參考范本_第2頁
《紅星照耀中國》長征主要原因參考范本_第3頁
《紅星照耀中國》長征主要原因參考范本_第4頁
《紅星照耀中國》長征主要原因參考范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下載本文檔,可以自由復制內容或自由編輯修改內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評和關注, 我將一如既往為您服務】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保存革命力量。2避開敵人主力,擇機再殺回來。 3尋找新的立足之地。4為輕國民黨對紅軍的壓力。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紅軍長征的原因主要是: 1.保存革命力量,進行戰略轉移。在第四、五次反圍剿時期,由于執行錯誤的反圍剿戰略, 放棄毛澤東倡導的誘敵深入、 殲滅敵人的游擊戰術,而與敵人打陣地戰、消耗戰,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 紅軍節節敗退最后不得不退出根據地。 2.長征初期,準備作暫時的戰略轉移,避開敵人主力,擇機然后再殺回來。由于舍不得“瓶瓶罐罐”,行動緩慢,損失慘重,特別是過湘江一役,中央紅軍主力損失近半,元氣大傷,加上國民黨軍隊大兵追堵,迫使紅軍遠走他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西南地區轉移。 3.遵義會議重新確定了毛澤東對軍隊的領導權,從此開始了長征的新篇章, 由原來的單純轉移、保存自己轉為消滅敵人,尋找新的立足之地。 4.最后,在得知陜北尚存根據地后,以北上抗日為號召,減輕國民黨軍隊對紅軍的壓力, 成功保存了革命火種。 在某種意義說,長征是紅軍不得不進行的戰略撤退, 但其間經歷的艱難困苦, 及英雄主義神,成為中國革命的寶貴遺產。所以,毛澤東說長征是宣傳車、播種機是有道理的。紅軍長征路線紅軍長征二萬五千余里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總里程。 各路紅軍長征路線:紅一方面軍從 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PAGE.PAGE6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肅、陜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 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歷時12個月零5天,途經湖南、貴州、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陜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 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藏、青海、甘肅 4省,行程八千余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陜西 4省,行程萬余里。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從贛縣王母渡至信豐縣新田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沿粵贛邊、湘粵邊、湘桂邊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 三道封鎖線。然而博古、李德等領導人一退卻,消極避戰,使紅軍繼續處于不利地位。中央軍委決定從興安、全州之間搶渡湘江,經浴血奮戰,于12月1日渡過湘江(即第四道封鎖線),由于連續苦戰,紅軍銳減。12月中旬,抵達湘黔邊時,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進入湘西與第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開會,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使紅軍避免了覆亡的危險。 1935年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鑒于川敵布防嚴密,中央紅軍確定撤離遵義后,在川黔滇邊迂回穿插。特別是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中央紅軍靈活機動地創造戰機,運動作戰,各個殲敵,以少勝多,從而變被動為主動。隨后出敵不意,主力南渡烏江,直逼貴陽,迅即西進,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側策應。 5月初,巧渡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由于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順利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接著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通過沓無人煙、一望無際的草原,進入甘肅。 6月中旬,與紅四面軍在懋功會師。紅四方面軍原在川陜根據地,為向川甘邊發展,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等擅自決定放棄川陜根據地(亦稱川陜蘇區)向西轉移。 5月初,共八萬余人開始征,中旬占領了茂縣(今茂汶)、理番 (今理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紅軍以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為戰略方針,中共中央決定將兩個方面軍混合編為左、 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抵達班佑、巴西地區。 8月底,右路軍一部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約五千余人,打開了向甘南前進的門戶。9月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后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并要挾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澤東等于 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后組成陜甘支隊)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于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今吳起縣城),先期結束了長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和紅軍扎根在陜北奠定了基礎。在國民黨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圍攻的情況下, 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從河南羅山縣開始西移,在鄂豫陜邊建立根據地粉碎國民黨軍兩次“圍剿”。次年 7月過隴東,9月與陜甘根據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為第十五軍團。第一、三軍團到達后,與之合編為紅一方面軍。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軍二、 六軍團,于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戰湖南、貴州、云南三省,擊潰國民黨軍的攔截,渡過金沙江,經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與張國燾率領的南下受挫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二、六軍團合組為二方面軍。 7月,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在紅一方面軍接應下, 10月先后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寧夏西吉縣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至此,紅軍征結束。紅軍長征中遇到的困難指使國民黨軍隊,對中央紅軍進行圍追堵截。紅軍長征初期,蔣介石連續布置了四道封鎖線,由于紅軍英勇作戰,突破四道封鎖線后,根據毛澤東的建議,放棄在湘江以西消滅紅軍的罪惡計劃化為泡影。內部錯誤造成的困難——中央紅軍長征以來,來自領導層內部的錯誤路線干斗爭,無情打擊”致使紅軍遭受極大的損失,幾乎陷入絕境。部隊生存發展遇到的困難——紅軍長征開始時擁有八萬六千人, 湘江戰役后剩下3萬多人。沿途民眾戰時受騙帶來的困難——在國民黨的重兵包圍下, 紅軍長征期間,終處于不斷轉戰行軍之中。 紅軍途經地區,絕大多數屬于國民黨統治區, 不是革命根據地,由于受國民黨反動派造謠欺騙的影響, 當地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部隊缺乏了解,一度對紅軍存在懷疑和恐懼情緒。自然界不利因素帶來的困難——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翻過的高山峻嶺, 主要有嶺山地的越城嶺,云貴高原的苗嶺,等等,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中央紅軍長期徒步行軍作戰,人體機能與意志力受到極大挑戰,有的紅軍將士并非戰死沙場,而是餓死凍死,累死,在長征路上,非戰斗減員比較嚴重。長征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強渡湘江,突破四道封鎖線遵義會議,確定黨和紅軍的正確領導四渡赤水,將敵人甩開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鉆出敵人的牢籠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中央紅軍壯大張國燾叛變,紅軍分裂翻雪山,過草地陜北三大主力會師,長征結束長征的歷史價值1,保留了黨和紅軍,保留和鍛煉了紅軍的精銳部隊 2,糾正了左傾錯誤,避了黨被國軍滅亡的危險 3,沿途傳播了黨的思想 ,擴大了影響 4,創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 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 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 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 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從1934年開始到 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 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強大隊伍, 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長征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 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的航船終于有了一位能駕馭其進程的舵手!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為代表的一批黨的領袖人物。1 總則1.1 為了加強公司的環境衛生管理,創造一個整潔、文明、溫馨的購物、辦公環境,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1.2 集團公司的衛生管理部門設在企管部,并負責將集團公司的衛生區域詳細劃分到各部室,各分公司所轄區域衛生由分公司客服部負責劃分,確保無遺漏。2 衛生標準2.1 室內衛生標準2.1.1 地面、墻面:無灰塵、無紙屑、無痰跡、無泡泡糖等粘合物、無積水,墻角無灰吊、無蜘蛛網。2.1.2 門、窗、玻璃、鏡子、柱子、電梯、樓梯、燈具等,做到明亮、無灰塵、無污跡、無粘合物,特別是玻璃,要求兩面明亮。2.1.3 柜臺、貨架:清潔干凈,貨架、柜臺底層及周圍無亂堆亂放現象、無灰塵、無粘合物,貨架頂部、背部和底部干凈,不存放雜物和私人物品。2.1.4 購物車(筐)、直接接觸食品的售貨工具(包括刀、叉等):做到內外潔凈,無污垢和粘合物等。購物車(筐)要求每天營業前簡單清理,周五全面清理消毒;售貨工具要求每天消毒,并做好記錄。2.1.5 商品及包裝:商品及外包裝清潔無灰塵(外包裝破損的或破舊的不得陳列)。2.1.6 收款臺、服務臺、辦公櫥、存包柜:保持清潔、無灰塵,臺面和側面無灰塵、無灰吊和蜘蛛網。桌面上不得亂貼、亂畫、亂堆放物品,用具擺放有序且干凈,除當班的購物小票收款聯外,其它單據不得存放在桌面上。2.1.7 垃圾桶:桶內外干凈,要求營業時間隨時清理,不得溢出,每天下班前徹底清理,不得留有垃圾過夜。【下載本文檔,可以自由復制內容或自由編輯修改內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評和關注, 我將一如既往為您服務】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保存革命力量。2避開敵人主力,擇機再殺回來。 3尋找新的立足之地。4為輕國民黨對紅軍的壓力。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紅軍長征的原因主要是: 1.保存革命力量,進行戰略轉移。在第四、五次反圍剿時期,由于執行錯誤的反圍剿戰略, 放棄毛澤東倡導的誘敵深入、 殲滅敵人的游擊戰術,而與敵人打陣地戰、消耗戰,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 紅軍節節敗退最后不得不退出根據地。 2.長征初期,準備作暫時的戰略轉移,避開敵人主力,擇機然后再殺回來。由于舍不得“瓶瓶罐罐”,行動緩慢,損失慘重,特別是過湘江一役,中央紅軍主力損失近半,元氣大傷,加上國民黨軍隊大兵追堵,迫使紅軍遠走他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西南地區轉移。 3.遵義會議重新確定了毛澤東對軍隊的領導權,從此開始了長征的新篇章, 由原來的單純轉移、保存自己轉為消滅敵人,尋找新的立足之地。 4.最后,在得知陜北尚存根據地后,以北上抗日為號召,減輕國民黨軍隊對紅軍的壓力, 成功保存了革命火種。 在某種意義說,長征是紅軍不得不進行的戰略撤退, 但其間經歷的艱難困苦, 及英雄主義神,成為中國革命的寶貴遺產。所以,毛澤東說長征是宣傳車、播種機是有道理的。紅軍長征路線紅軍長征二萬五千余里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總里程。 各路紅軍長征路線:紅一方面軍從 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PAGE.PAGE6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肅、陜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 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歷時12個月零5天,途經湖南、貴州、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陜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 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藏、青海、甘肅 4省,行程八千余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陜西 4省,行程萬余里。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從贛縣王母渡至信豐縣新田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沿粵贛邊、湘粵邊、湘桂邊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 三道封鎖線。然而博古、李德等領導人一退卻,消極避戰,使紅軍繼續處于不利地位。中央軍委決定從興安、全州之間搶渡湘江,經浴血奮戰,于12月1日渡過湘江(即第四道封鎖線),由于連續苦戰,紅軍銳減。12月中旬,抵達湘黔邊時,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進入湘西與第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開會,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使紅軍避免了覆亡的危險。 1935年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鑒于川敵布防嚴密,中央紅軍確定撤離遵義后,在川黔滇邊迂回穿插。特別是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中央紅軍靈活機動地創造戰機,運動作戰,各個殲敵,以少勝多,從而變被動為主動。隨后出敵不意,主力南渡烏江,直逼貴陽,迅即西進,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側策應。 5月初,巧渡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由于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順利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接著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通過沓無人煙、一望無際的草原,進入甘肅。 6月中旬,與紅四面軍在懋功會師。紅四方面軍原在川陜根據地,為向川甘邊發展,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等擅自決定放棄川陜根據地(亦稱川陜蘇區)向西轉移。 5月初,共八萬余人開始征,中旬占領了茂縣(今茂汶)、理番 (今理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紅軍以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為戰略方針,中共中央決定將兩個方面軍混合編為左、 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抵達班佑、巴西地區。 8月底,右路軍一部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約五千余人,打開了向甘南前進的門戶。9月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后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并要挾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澤東等于 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后組成陜甘支隊)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于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今吳起縣城),先期結束了長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和紅軍扎根在陜北奠定了基礎。在國民黨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圍攻的情況下, 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從河南羅山縣開始西移,在鄂豫陜邊建立根據地粉碎國民黨軍兩次“圍剿”。次年 7月過隴東,9月與陜甘根據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為第十五軍團。第一、三軍團到達后,與之合編為紅一方面軍。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軍二、 六軍團,于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戰湖南、貴州、云南三省,擊潰國民黨軍的攔截,渡過金沙江,經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與張國燾率領的南下受挫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二、六軍團合組為二方面軍。 7月,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在紅一方面軍接應下, 10月先后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寧夏西吉縣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至此,紅軍征結束。紅軍長征中遇到的困難指使國民黨軍隊,對中央紅軍進行圍追堵截。紅軍長征初期,蔣介石連續布置了四道封鎖線,由于紅軍英勇作戰,突破四道封鎖線后,根據毛澤東的建議,放棄在湘江以西消滅紅軍的罪惡計劃化為泡影。內部錯誤造成的困難——中央紅軍長征以來,來自領導層內部的錯誤路線干斗爭,無情打擊”致使紅軍遭受極大的損失,幾乎陷入絕境。部隊生存發展遇到的困難——紅軍長征開始時擁有八萬六千人, 湘江戰役后剩下3萬多人。沿途民眾戰時受騙帶來的困難——在國民黨的重兵包圍下, 紅軍長征期間,終處于不斷轉戰行軍之中。 紅軍途經地區,絕大多數屬于國民黨統治區, 不是革命根據地,由于受國民黨反動派造謠欺騙的影響, 當地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部隊缺乏了解,一度對紅軍存在懷疑和恐懼情緒。自然界不利因素帶來的困難——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翻過的高山峻嶺, 主要有嶺山地的越城嶺,云貴高原的苗嶺,等等,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中央紅軍長期徒步行軍作戰,人體機能與意志力受到極大挑戰,有的紅軍將士并非戰死沙場,而是餓死凍死,累死,在長征路上,非戰斗減員比較嚴重。長征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強渡湘江,突破四道封鎖線遵義會議,確定黨和紅軍的正確領導四渡赤水,將敵人甩開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鉆出敵人的牢籠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中央紅軍壯大張國燾叛變,紅軍分裂翻雪山,過草地陜北三大主力會師,長征結束長征的歷史價值1,保留了黨和紅軍,保留和鍛煉了紅軍的精銳部隊 2,糾正了左傾錯誤,避了黨被國軍滅亡的危險 3,沿途傳播了黨的思想 ,擴大了影響 4,創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 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 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 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 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