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果諾貝爾獎在中國的古代已經設立,各項獎金的得主,就會毫無爭議地全都屬于中國人。”
—美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
“中國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著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英國學者李約瑟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課程標準】
1、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2、概述漢字和繪畫起源及其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
3、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4、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并說明其藝術成就。第8課古代中國的發明與發現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一、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明代以前)的原因政治:經濟:政策:教育:主觀因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府的重視(良好的社會環境)農耕經濟繁榮(物質保障)國內民族間交流和對外交往的發展(吸收來自外部的先進成果發展自身)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古代科學家的個人努力和不懈探索(積累豐富的生產經驗)二、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的表現(一)四大發明(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影響外傳發明過程項目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12世紀經阿拉伯人傳到非洲和歐洲西漢:植物纖維紙東漢:“蔡侯紙”魏晉南北朝:成為主要書寫材料隋唐發明雕版印刷術唐《金剛經》是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由波斯傳到西方,15世紀傳入歐洲唐發明唐末:應用于軍事宋朝:火藥武器廣泛運用13世紀傳入阿拉伯,后經阿拉伯傳入西歐戰國:司南;北宋:發明指南針并用于航海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發展。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促使騎士階層日益衰落,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創造了條件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促進近代歐洲社會進步和社會轉型2008北京奧運會上活字印刷術的再現①北宋時期封建經濟進一步發展,使偉大發明在當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濟繁榮→根因)②北宋文化的繁榮對印刷術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③唐以來海上貿易和造船業得到了很大發展,促使指南針在北宋時期用于航海。④北宋時,民族政權并立,戰爭不斷,這促進了火器的發展。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其《中國:發明與發現的搖籃》一書中說:“古代中國在1500年內科技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現代世界科技賴以存在的發明一半來自中國的北宋……”探究一:三大發明在北宋得以獲得發展的社會條件有哪些?2.我國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對密切世界各地的聯系影響最大的是
A.指南針B.造紙術C.印刷術D.火藥3.在西方,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對于推翻封建統治、開拓世界市場、推動科學革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們在明清時期的中國卻未能推進社會變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當時的中國
A.社會環境的影響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國侵擾
C.國家分裂、國力衰弱
D.經濟停滯倒退4.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上書漢武帝,所用竹簡需兩人抬進宮,后來這種情況得到極大改變,是主要得益于A.造紙技術B.雕版印刷C.制墨技術D.活字印刷AAA5、四位學生在作研究性學習時,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西方歷史影響為題,各命制了一個小題,你覺得最適宜的是①大漢文明的傳承---紙改變了西歐的文化進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針③蕩平歐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銳器---火藥④印刷術與古希臘的智者運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6、四大發明之所以是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重要標志,是因為四大發明A.是西方早期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B.在推動人類進步的過程中作用巨大C.發明時間長,技術含量高D.領先西方時間長,足以令中華民族驕傲至今AB7.(09浙江)中國古代生產和科技在不斷進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頻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耕作技術大體經歷了從“刀耕火種”到耦犁、一牛挽犁的發展過程B.紡織原料使用的先后順序是麻和葛、家蠶絲、棉花C.指南針在明清時期經由海路傳入阿拉伯D.印刷術經由波斯傳到西方C成就影響《九章算術》計算工具東漢時期成書,采用十進位值制計數法,匯集了許多算術命題。采用當時最先進的運算方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運用數學著作。它的問世,標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籌和算盤;珠算運算法歌訣。人們可以用珠算法解決加減乘除和開平方、開立方等運算問題。明朝時,珠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二)數學成就及影響1、原因:①我們祖先為了采集、狩獵和農牧業活動的需要,通過觀天象、明方向、知季節、告農時,逐漸積累天文知識,萌生和發展了古代天文學。②封建王朝的重視,設置專門的天文觀測機構。2、表現:①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陽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記錄;②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戰國《石氏星表》;唐《甘石星經》是我國最早天文著作;③創制了許多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渾儀和簡儀等。(三)天文學成就(四)歷法、農學及醫學成就1.歷法發達的原因:①古代農業發達,農業發展。②封建王朝政府的重視。領域成就地位及影響歷法夏《夏小正》元《授時歷》農學西漢《氾勝之書》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元朝王禎《農書》元代《農桑輯要》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醫學西漢《黃帝內經》東漢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商朝改進為殷歷(干支紀年月日)古代最優秀歷法,比現行公歷頒行早三百年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業科學著作
我國現存的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一部農書(記錄農牧業的成就)重點在于生產工具的改革介紹歐洲水利技術,“中國近代科學先驅者”中醫學奠基之作中醫臨床學理論基礎,“萬世寶典”東方藥物巨典2.殷歷(干支紀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計算方法:天干:(時間-3)÷10的余數就是十天干的順序排列。例如2012年余數是9那么十天干第六位是辛地支:(時間-3÷12的余數就是十二地支的順序排列。例如2012年余數是3,地支中的的第六位就是卯。那么2012年就是辛卯年8.中國古代由個人撰寫的四大農書中,其中三部出自山東,即西漢末年汜勝之(今山東曹縣人)的《汜勝之書》、南北朝賈思勰(今山東壽光人)的《齊民要術》、元代王禎(今山東東平人)的《農書》,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啟撰寫的《農政全書》,合稱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農書”,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A、山東在我國古代曾是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B、山東發達的文化影響C、山東地方官員重視農業D、山東在古代始終是中國的經濟重心9.近期以來,部分學者提出取消中醫,引起了軒然大波,遭到了醫學界的強烈譴責。中醫以完整的體系獨立于世幾千年,它博大精深,名醫輩出,著述甚多。其中奠定理論基礎的是A、《黃帝內經》B、《傷寒雜病論》C、《本草綱目》D、《神農本草經》10.一醫學院的一名學生其專業是中藥藥劑專業,那么,他的必修課程最主要的可能是①《黃帝內經》②《傷寒雜病論》③《本草綱目》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AAD小結: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產生時間、重要影響)數學記數法:十進位置制(人類最美妙的發明之一)計算工具:算籌——算盤(計算機之前最先進的運算工具)著作:東漢《九章算術》(標志中國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完整體系)天文學原因:古代農業文明發展的需要世界最悠久最系統的天文記錄(日食、月食、太陽黑子、哈雷彗星)最早的星表:戰國《甘石星經》→唐《石氏星表》(現存最古老星表)天文觀測儀器:渾儀(西漢)、簡儀(元,郭守敬)成就
夏朝《夏小正》→殷歷(干支紀年月日)元朝《授時歷》(最優秀歷法)
四大農書(其中《齊民要術》是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農業著作。涉及種植耕作技術、畜牧養殖、園藝手工、農產品加工技術等
西漢《黃帝內經》中醫奠基之作;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醫臨床學理論基礎“萬世寶典”;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醫藥學的體系總結,“東方藥物巨典”;針灸療法。四大發明:歷法:農學:醫學:項目中國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內容
方法目的發展趨勢是對生產經驗的總結和對自然現象的直接描述,缺乏理論探索(屬應用科學)注重觀察和實驗與嚴密邏輯體系相結合(屬理論科學)重視整理與經驗總結注重理論研究與觀察實驗服務于農業生產和統治需要服務于工業生產和經濟的發展逐漸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學興起和發展探究2
10世紀~19世紀中葉中西方科技發展上的差異英國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中國曾保持令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技術水平,那時中國的發明和發現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這一點可以毫不費力地加以證明。……但16世紀以后,歐洲誕生了近代科學,中國的文明卻沒有能夠產生與歐洲相似的近代科學。”科學史上把這個問題稱為“李約瑟難題”。探究3“李約瑟難題”中國古代發達科技為什么沒有轉化為近代科學技術?①政治: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礙了中國現代科技的產生---根本原因②經濟:封建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對科技的發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動力③科技結構自身的缺陷制約著中國科技的發展探究4、明清時期科技衰落的原因⑴、經濟:封建小農經濟限制了對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使科技的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⑵、政治:君主專制的加強;根本原因⑶、中國“重道輕器”的文化傳統輕視科技發展
⑷、思想:明清時期的教育專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缺乏必要的人才;⑸、對外:封建統治者推行的“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對外交流,阻礙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探究5、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實用性;經驗性;封閉性;片面性。探究6: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原因國家的統一;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文化傳播的需要;教育的進步;個人對科技的探究等。感謝同學們的配合第9課輝煌燦爛的文學“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課標要求:一、中國古代文學的主要形式是什么?1、漢——2、唐——2、宋——3、元——4、明清——詩詞曲小說賦1、詩歌的產生:語言歌謠詩歌2、《詩經》:(1)概況①地位:《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成熟詩歌形成的重要標志。②時限:匯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詩歌③名稱:《詩經》《詩》、《詩三百》一、先秦文學與漢賦(風)(2)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國風”)——是《詩經》的精粹,民間歌謠:反映社會下層勞動群眾的生活,語言生動活潑,其中也揭露了階級壓迫和剝削。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碩鼠》等。雅——貴族宴飲時演唱的樂歌,分為《小雅》和《大雅》兩部分,主要反映貴族階級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劉》、《綿》等。頌——貴族宗廟祭祀時演唱的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三部分,主要是對祖先和當權者功德的歌頌。(3)特點:四言為主;重章疊句;現實感強(4)地位: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奠定了古代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詩經·周南·關睢》關關雎鳩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參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輾轉反側⑩。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3、楚辭(騷),1、創造者:
,戰國時期____的一位偉大愛國詩人詩人。創出新的詩歌體裁-“楚辭”(騷體),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屈原楚國屈原者,名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於是懷石遂自汨羅以死。—《史記·屈原列傳》3、楚辭1、創造者:
,戰國時期(公元前4世紀
)____
的偉大詩人。2、特點:句式
,易于表達
。采用楚國的方言以
基礎創造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具有浪漫主義風格。3、代表作:《
》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
詩。屈原楚國靈活感情南方民歌離騷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4、漢賦1、概念:在
的基礎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種
的綜合文體。2、特點:辭藻華麗,手法夸張,內容豐富,表現出大一統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①
漢武帝時西漢司馬相如的《
》和
》。西漢后期,最著名的賦作家是揚雄。②東漢的張衡的《
》。楚辭半詩半文子虛賦上林賦二京賦1.《詩經》保存了我國古代哪個時期的詩歌?A、商朝到春秋初期B、西周初到春秋中期C、西周初到春秋初期D、東周初期到春秋初期2.下列文獻中,有較多反映西周時期平民社會生活內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辭C《楚辭》D《詩經》3.(2004上海)
就論證端午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證據應當最具有說服力?A、古籍的記載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聲明
D、學者的解釋4.(2006年上海)早在先秦時期,中國文化的地域性差異已十分明顯。就文學而論,北方注重說理,南方傾向抒情。比如大量運用神話材料,描繪神奇瑰麗境界,給人強烈審美愉悅的詩人屈原就生活于A、中原
B、齊魯C、楚地
D、巴蜀BDAC1、特點:作品內容豐富,風格多樣。2、原因:國家統一和國力強盛;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開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舉“以詩取士”直接刺激了詩歌創作的迅猛發展。3、概況:①初唐的著名詩人有
、
等②盛唐詩壇進一步發展,高適、岑參的
詩;孟浩然、王維的
詩;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被后人稱為“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后人稱為“
”、詩稱“
”。③中唐:白居易(現實主義)平實淺近,針砭時弊④晚唐:杜牧、李商隱(傷時感世,歷史滄桑)
王勃陳子昂邊塞山水詩詩仙詩圣詩史二、唐詩——詩歌的黃金時期①初唐詩人及代表作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②盛唐詩人及代表作邊塞詩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水詩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仙”李白——浪漫主義詩人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
早發白帝城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蜀道難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詩圣”杜甫——現實主義詩人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代表作:“三吏”、“三別”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
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③中唐著名詩人及代表作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詩語言通俗,強調詩歌要反映民生的疾苦。代表作:諷喻詩-《秦中吟》《新樂府》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紅線毯白居易……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④晚唐著名詩人及代表作這一時期成就較高的詩人是杜牧和李商隱,后人把他倆稱為“小李杜”。這兩位詩人的詠史詩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現實,但也都流露出個人失意的頹喪情緒。《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江南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提示:唐朝社會變遷對詩歌風格的影響盛唐時詩風開朗奔放、剛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國力強盛、文化開放的社會背景;晚唐時詩風凝重濃郁,反映了唐帝國的由盛轉衰。中唐時詩風平實淺近、諷喻詩作大量涌現,反映了唐朝的社會弊端日益暴露;三、宋詞和元曲詩的另一種形式,起源于唐代。①經濟:隨著商業發展、城市的繁榮(物質基礎)②政治:兩宋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銳,詞便于抒發感情③社會:市民階層的擴大,市井文化生活的需要(通俗化)句子長短不齊,更便于抒發感情婉約派:柳永(北)《雨霖鈴》李清照(南)《聲聲慢》
豪放派:蘇軾(北)辛棄疾(南)1、宋詞:(1)起源:(2)繁榮原因:(3)特點:
(4)宋詞派別及代表:婉約派詞人的思想內容和風格特點(風格委婉含蓄,細膩感人,內容以詠嘆個人身世、寫景抒情為主;)。豪放派詞人的思想內容和風格特點(風格豪放激憤,氣勢雄偉,內容以記事、說理為主,表達內心感慨)。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屬福建)人。北宋詞人。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柳永不管你怎樣看待,也得承認他是中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風流才子。李白有才氣,蘇軾也風流。若要也才子,也風流,且把才氣與風流玩得出云入畫,游刃有余。恐怕李白與蘇軾是難以望及柳永的項背。
柳永流傳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李清照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后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婉約派:李清照(兩宋之交)《一剪梅》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蘇軾蘇軾(1037~1101年),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父親蘇洵,“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軾深受其父影響。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豪邁奔放念奴驕·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宋·蘇軾)辛棄疾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斗傳統,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擴大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又創造性地融匯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各種文學形式的優點,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作品表達渴望恢復中原的雄心和壯志未酬的悲憤。青玉案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學習延伸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詩反映什么樣的歷史狀況?辛棄疾生活在南宋,當時南宋偏安一隅。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如金與南宋戰爭不斷,一些有骨氣的士大夫非常渴望收復中原。這首詩反映了這種心情。豪放派:陸游(南宋)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元曲:(1)含義到元代,散曲的創作進入繁榮階段,與元雜劇合稱為元曲。(2)發展階段及特點(散曲)興起:宋代特點:可雅可俗,抒情敘事兼長,更為生動活潑繁榮:元代特點:通俗生動,豪放飄逸(元代前期)(4)代表人物關漢卿、馬致遠(3)演出場所:“瓦肆”和“勾欄”。關漢卿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彌漫著昂揚的戰斗精神,關漢卿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蕩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兇橫殘暴,“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又有童養媳竇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人民的反抗斗爭。慨慷悲歌,樂觀奮爭,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
沉醉東風關漢卿夜月青樓鳳簫,春風翠髻金翹。
雨云濃,心腸俏,俊龐兒玉軟香嬌。
六幅湘裙一搦腰,間別來十分瘦了。代表作:《竇娥冤》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語言精練格調高雅音律和美千古流傳提示:詩、詞、曲有何區別?詩(主要指絕句和律詩):講究嚴格的格律,句式整齊,對仗工整,用韻規范。詞:句子長短參差,便于抒發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為生動活潑。四、明清小說1、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①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②手工業,商業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③市民階層擴大2、小說由來:興起: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與“軼事小說”初發:唐朝—短篇小說,稱為“傳奇”,大體為神怪故事、戀愛故事和俠義故事等三類新階段:宋朝—話本,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嶄新階段,蓬勃發展:明清---長短篇小說中國的小說發展的主要階段
四、明清小說3、代表作:短篇小說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清代的蒲松齡以《聊齋志異》將中國文言小說推至高峰。長篇歷史小說的四大名著:羅貫中《三國演義》、吳承恩《西游記》、施耐庵《水滸傳》和曹雪芹《紅樓夢》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老殘游記》、《孽海花》。4、特征①數量繁多,體裁多樣,表現手法豐富②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揭露和批判深刻③制作的藝術水平高超,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細節的描繪,語言的運用等各個方面4、明清小說的代表作以描寫農民起義為題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爭:以諷刺的手法揭露科舉制:以貴族青年的愛情悲劇和貴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會:以神話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爭精神: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借寫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會:《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聊齋志異》《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這部小說最閃光的思想在于:它將封建統治者視為“盜賊草寇”的起義農民給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這樣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橫行霸道、昏庸無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銳的階級矛盾逐漸加深。施耐庵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長篇小說,寫成于清中期,《紅樓夢》書內提及的書名還有《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在此之前,此書一般都題為《石頭記》。《紅樓夢》曾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被認為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在現代產生了一門以研究紅樓夢為主題的學科“紅學”。
曹雪芹《西游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西游記》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反映天不怕地不怕,不屈的反抗精神。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但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吳承恩思考:為何在明清時期,小說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1)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場腐朽,為明清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文學題材.(2)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民階層隊伍的擴大,人們的社會生活日益豐富,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對文化作品的需求進一步通俗化,這是小說在明清時期繁榮的物質和社會基礎.
(3)小說體例,在經歷了唐代傳奇,宋元話本這一過程后,到明清時期已非常成熟,(4)印刷術的的進步促進小說繁榮。理解古代各階段文學的特點四言為主,重章疊句,具有現實主義精神
句子參差不齊,采用自由靈活的句式,比較自由活潑,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在楚辭的基礎上,吸收散文成分而形成的,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前期的詩歌開朗奔放、剛健清新;后期詩歌反映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句子長短參差,又稱“長短句”,便于更加靈活自如地抒發感情,并可配樂演唱。散曲通俗生動,豪放飄逸。數量多,體裁多樣,表現手法豐富;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大大超過前代,對現實提出深刻的批判。
1《詩經》2、楚辭3、漢賦4、唐詩5、宋詞6、元曲7、明清小說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趨勢:逐漸平民化(通俗化)5、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詞是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句子有長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雜劇,是一種在詩、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包括說唱、音樂、舞蹈和完整故事情節的歌劇藝術。推動唐詩到宋詞再到元曲發展的主要因素是A.統治政策的調整B.中央集權強化C.城市經濟的發展D.主流思想的演變6、“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和“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詩人的詩句。這位詩人最有可能是A.陳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7.“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北宋詞人柳永的詞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主要是因為他的詞A.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激情B.善于描繪雄渾壯觀的景物,表達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C.蘊涵著對國家興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CCD8.(09浙江)明清時代.大量記敘日常生活瑣事和平民百姓見聞為主的章回形式的長篇和短篇白話小說蓬勃興起和長足發展。這主要是因為
A.白話文開始興起B.文學素材日益豐富
C.市民階層逐漸壯大D.思想控制放松9.從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雜劇再到明清的小說,說明我國古代文學: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要求C、有利于白話文的推廣D、在發展中,高雅文化消失10.從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主流文學表達形式的變化看,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趨勢是A.逐漸平民化B.逐漸貴族化C.逐漸神秘化D.逐漸宗教化CBA11.下列文學形式按照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賦—詩—詞—話本—小說B、詩—賦—詞—話本—小說C、賦——詞——詩——話本——小說D、詞——詩——賦——話本——小說12、(09四川)明末文人袁宏道說,江南地區出版業繁榮,不少書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因素是當時①商品經濟繁榮②市民文學興盛③印刷工藝提高④專制政治強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紅樓夢》中賈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別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諧音為“原應嘆息”;第五回中有茶名為“千紅一窟”、有酒名為“萬艷同杯”,其諧音為“千紅一哭”“萬艷同悲”。這反映了該書的創作風格為A.愛國主義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BAC感謝同學們的配合第10課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王羲之行書作品《蘭亭序》清明上河圖一、漢字與書法藝術㈠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1、起源:6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文字圖畫”。2、成熟:商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已成完整的體系。3、統一:秦朝統一小篆為官方統一文字(秦后期使用隸書)4、發展脈絡: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其中,隸書和楷書是正式書體,行書和草書是輔助字體。5、演變總趨勢:由繁到簡甲骨文特點:2,由于處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過渡,所以字形變化非常大,常常一個字就有很多種寫法且象形意味比較大,帶有較明顯的圖畫意味。1,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線條多方折,勁直為主,同時字體的結構,長短,大小都沒有定勢。
金文在甲骨文之后,出現了新的字體,這種字體多是鑄在青銅器上,故稱為銘文或鐘鼎文,也叫金文。這種字體盛行于西周,其產生時代和甲骨文相差無幾。但與甲骨文相比,它的成熟度已大大提高。
篆書(大篆)
又稱籀文,相傳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創,是一種較為統一的文字,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小篆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前221年),向全國頒布的官定文字。緣于當時六國的文字過于混亂而決定“書同文”。秦李斯嶧山石刻
文字發展到小篆已經是相當規范,特點:字體略長,筆畫圓勻,富于圖案美
隸書的出現始于秦朝的獄吏程邈所改進,成熟并通行于漢魏時。特點:字形結構平衡對稱,整齊安定。這個變化使得書寫速度提高,后這種字體在公文中廣泛使用。隸書楷書形成于漢末,盛行于隋唐。特點:字形方正,筆畫平穩,結構均勻,具有較強的書寫規范,可作楷模,故名楷書。魏晉楷書(具有定鼎之功)鐘繇、王羲之貢獻最大唐代楷書(楷書進入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為代表楷書筆畫詳備,結構嚴整,具有其他書體不可比擬的實用價值。柳公權《玄秘塔碑》顏真卿的楷書王羲之草書王獻之草書
草書起源于漢初,成熟于東晉,特點是筆畫簡約,鉤連不斷;線條流暢縱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但不容易識別.實用性不強。東晉以王羲之、王獻之,唐以張旭、懷素為代表。懷素《論書帖》
張旭《古詩四帖》
顏真卿《祭侄文稿》此幅字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為后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蘭亭序》之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被歷代書家都推為“天下第一行書”
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既有審美價值,又具實用價值,雅俗共賞。以東晉王羲之、唐顏真卿、北宋蘇軾、元趙孟頫、明文征明為代表。1.(07上海)結合下圖信息,“文字圖畫”的準確含義是 A.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的符號,漸漸演變成為漢字B.因為“書畫同源”,故漢字可以用圖畫出來C.漢字起源于圖畫,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讀出來的圖畫D.象形字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漢字C2.(09廣東)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現在秦朝官方文獻中的是
ABCD3、(09山東)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書籍的發展,下列左側是繁體“書”字,其活字應該是DD魏晉以前自發階段注重書法的實用功能,很少追求書法的審美功能(小篆——富于圖案美;隸書——字型結構平衡對稱)魏晉時期自覺階段兼具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楷書魏晉--定鼎鐘繇、王羲之唐代--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草書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唐朝張旭、懷素行書筆畫詳備結構嚴整實用價值筆畫簡約線條流暢審美價值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晉王羲之、唐顏真卿、宋蘇軾、元趙孟頫、明文征明㈡書法藝術柳公權楷書作品歐陽詢楷書作品顏真卿楷書作品王羲之楷書作品王羲之草書作品張旭草書作品懷素草書作品王羲之行書作品《蘭亭序》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片中的書法作品分別是什么字體?最具有審美價值?最具有實用價值?楷書
隸書
行書
草書4.觀察圖片,回答問題:5.在殷墟貴族墓葬中發現了許多隨葬的貝殼,甲骨文中也有如圖1所示的帶“貝”的文字。這說明A、貝用于占卜B、貝用于祭祀C、貝是裝飾品D、貝是貨幣D草書楷書
7、右圖是2008年奧運會場館的部分標識,其構思取材于A.楷書B.草書C.小篆D.行書8.(08江蘇)“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杜甫的這句詩描述了當時一位書法家的創作情景,這位書法家是A、王羲之B、張旭C、顏真卿D、柳公權6.從商朝甲骨文演變到現今使用的漢字經歷了三千多年,下圖所示說明了文字演變的主要規律是由繁到簡、從難到易。決定其如此演變的因素有①古代帝王所創造②受書寫工具影響③有利于交流傳播 ④摒棄文化傳統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DCB二、筆墨丹青中國畫(點擊看圖)遠古:起源,彩陶畫《鸛魚石斧圖》戰國:成熟(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
,帛畫、
《人物龍鳳圖》、
《人物馭龍圖》秦漢:繪畫門類豐富(人物、山水、花鳥)《夫婦宴飲圖》魏晉:繪畫理論推動繪畫發展;個性的人物畫,“以形寫神”。
(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隋唐:吸收外來風格,題材多樣。隋,展子虔《游春圖》(現存中國最早的山水畫)初唐閻立本《步輦圖》、盛唐“畫圣”吳道《送子天王圖》、敦煌莫高窟壁畫盛極一時。兩宋:注重寫實的宮廷畫、風俗畫盛行;代表: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明清:文人畫(寫意畫: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藝術為一體)最為突出。強調個性,借物抒情,寫意。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圖》、清代鄭板橋的《墨蘭圖》
起源早在六七千年前,黃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繪制圖案,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彩陶畫《鸛魚石斧圖》。除彩陶畫外,遠古人類還在巖石上刻畫或描繪了史前人類的生產方式、民族、戰爭、宗教等內容,稱為巖畫,此外還有壁畫、地畫等.《人物龍鳳帛畫》
《人物馭龍帛畫》戰國時期,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這兩幅出土的戰國楚國帛畫,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反映出畫家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秦漢進一步發展這時期,繪畫門類已很豐富,有壁畫、帛畫、木刻畫、木版畫、畫像石、畫像磚等。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線條挺拔流暢,色彩絢麗多彩。河南洛陽東漢墓出土的壁畫《夫婦宴飲圖》等,細膩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活動,既富有生活氣息,又十分傳神,堪稱工筆重彩畫的杰作。4、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士大夫畫家活躍于畫壇,他們文化修養很高,總結了許多精辟的繪畫理論,有力地推動了繪畫藝術的提高。此時人物肖像畫是主要創作主題,代表作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他還潛心研究繪畫理論,提出“以形寫神”,畫人物要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質。5、隋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繪畫,在繼承魏晉以來的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來美術風格,產生了大批杰出的畫家和作品,成為中國繪畫的一個高峰。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圖》(是現存中國最早的山水畫)、閻立本的《步輦圖》、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他畫的人物衣帶如風吹波動,人稱“吳帶當風”,后人稱他為“畫圣”),
此外,隋唐時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更是盛極一時,題材廣闊、場面宏大、人物造型生動、色彩瑰麗。展子虔的《游春圖》是我國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義上的山水畫,它以描繪貴族游春情景為主要表現內容。
《步輦圖》是閻立本的原作,現藏北京歷史博物館,是祖國文化遺產中的一件珍寶。《步輦圖》畫的是1300多年前漢藏兩族團結友好的重大事件
敦煌壁畫敦煌彩塑6、兩宋時期,宮廷畫進入最為活躍階段,畫學興起,為適應民間需要,繪畫成為商品,使繪畫藝術得以全面發展.各畫種全面發展名家輩出,其中,風俗畫是當時最大的亮點,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最高的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是了解北宋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生活的史料。作品充分展示畫家的寫實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關、人群、虹橋、樓觀、店鋪、市街、駝隊,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畫得入微傳神。7、元明清時期
這一時期,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文人畫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強調表現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畫風貌的是寫意畫。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圖》、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圖》、清代鄭板橋的《墨竹圖》
《墨蘭圖》等
中國畫又稱國畫,注重寫意傳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漢以后的歷代畫家們,用筆、墨、和礦物顏料,在紙、絹等材料上創造出大量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中國畫的特點?二、筆墨丹青中國畫遠古:起源,彩陶畫《鸛魚石斧圖》戰國:成熟(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
,帛畫、
《人物龍鳳圖》、
《人物馭龍圖》秦漢:繪畫門類豐富(人物、山水、花鳥)《夫婦宴飲圖》魏晉:繪畫理論推動繪畫發展;個性的人物畫,“以形寫神”。
(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隋唐:吸收外來風格,題材多樣。隋,展子虔《游春圖》(現存中國最早的山水畫)初唐閻立本《步輦圖》、盛唐“畫圣”吳道《送子天王圖》、敦煌莫高窟壁畫盛極一時。兩宋:注重寫實的宮廷畫、風俗畫盛行;代表: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明清:文人畫(寫意畫: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藝術為一體)最為突出。強調個性,借物抒情,寫意。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圖》、清代鄭板橋的《墨蘭圖》9.鄭燮的《墨竹圖》,修竹數竿,顧盼有情,疏爽飛動,濃淡相映,虛實相照,傲氣風骨,讓人感慨。這種借物抒情、表現自我、追求神韻意趣的繪畫特點符合 A.原始巖畫B.中國文人畫 C.漢代帛畫 D.民間繪畫10、《清明上河圖》A、是明朝張擇端的代表作B、以表現社會風俗為主題C、反映了兩宋時期宮廷畫院的活躍D、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民間風情11、反映民間風情的風俗畫是宋朝以后繪畫藝術的突出特點,產生這一特點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出現。B、民間文化的發展。C、畫家的性格。D、統治者的提倡BBA三、京劇的出現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戰國優伶----出現專業藝人
宋代雜劇元雜劇----推向成熟明朝—地方戲曲---昆曲(百戲之祖)流傳甚廣清朝—京劇---國粹1、中國戲曲的發展歷程2、京劇形成的原因:①北京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戲曲躍②各種地方戲曲進京相互融合③廣大藝人的努力④符合統治者和廣大市民階層的口味昆曲:《牡丹亭》劇照3、京劇的形成與發展:⑴形成:⑵發展:①乾隆末年,徽劇進京,風行一時②道光年間,“徽漢合流”,形成新劇種—京劇①同治、光緒年間走向成熟,涌現程長庚、譚鑫培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著名藝人.②清末明初,成為全國流行劇種③民國以來,走向世界
老生、武生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蓮芬、時小福、余紫云,老旦郝蘭田,丑角楊鳴玉、劉趕三。(2)特點:①以表演歷史故事為主;②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③將唱、念、做、打有機結合;④多采用虛擬性、抽象性的動作(3)影響:京劇的藝術成就比較全面和集中地體現了這個戲曲的精華,是中國文化的精粹。
國粹京劇常識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凈(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胡子(髯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考前沖刺2025年稅務師試題及答案
- 老年藥物治療考點試題及答案
- 藥劑類各科目連接性試題及答案
- 護師考試沖刺試題及答案
- 短文考試題目及答案
- 關注2024年文化產業管理證書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體能教練面試題及答案
- 職位分析與2025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的相關性試題及答案
- 激光技術工程師復習要點聚焦
- 自我監督面試題及答案大全
- 【政治】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2024-2030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規劃研究報告
- 通信工程安全知識培訓
- 中建臨時用電施工方案范本
- 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制度模版(2篇)
- 養老院消防預案和應急預案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考試試卷附答案
- 2024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發展趨勢
- 2024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180題
-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現代測試方法》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學中培訓結業匯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