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簡單收入決定理論
——收入—支出模型
基本假定需求不足,由此引起經濟低于充分就業;價格不變,從而經濟主要是數量調整;利率不變,從而貨幣市場狀況不影響商品市場;投資與國民收入無關。由于上述假定,本章關于國民收入決定的理論,實際上只是總需求理論,即收入只由需求一方來決定。第一節國民收入均衡公式國民收入恒等式為GDP≡C+I+G+(X-M)或S-I≡(G+TR-TA)+(X-M)從TA中減去轉移支付得到凈稅收,并以T代表,則有S+T≡I+G+(X-M)或C+S+T≡C+I+G+(X-M)如何把該式發展為國民收入均衡公式,從而過渡到國民收入決定的理論呢?為此,我們首先可以把國民收入核算看成是估計某一時期生產的既定國民收入總量,而需要進一步研究“下一時期”或“下幾個時期”的生產情況:在什么條件下將繼續生產同樣數量的國民收入?在什么情況下將生產更多的或更少的國民收入?于是,問題就從國民收入的核算轉化為國民收入的決定。要想繼續維持某一時期的既定生產規模,必須要總的需求恰好等于該期已經生產出來的國民收入。如果總需求小于既定的國民收入,則一部分產品就不能得到實現,于是,生產將縮小,國民收入將下降。如果總需求大于既定的國民收入,則一部分需求就不能得到滿足,于是,生產將擴大,國民收入將提高;或者在生產無法擴大時,價格水平將上漲。只有當總需求恰好等于既定的國民收入時,生產才既無擴大又無縮小的趨勢。此時,國民收入處于所謂“均衡”狀態。因此,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為:總需求=國民收入總需求可以定義為總的“意愿支出”或“意愿購買”。意愿支出反映了支出者的“計劃”或者“打算”,它不同于國民收入恒等式中的“實際支出”,即已經實現了的支出。實際支出包括意愿的和非意愿的兩種。例如,在企業的實際投資支出中,計劃的存貨增加屬于意愿支出,不是計劃中的存貨增加則屬于非意愿支出:它們是由于賣不出去而不得不由企業自己“購買”下來的部分。顯然,非意愿支出不能看成是需求。由此,國民收入均衡條件可以重新表述為:意愿支出=國民收入實際支出可以分解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四個部分。同樣地,意愿支出也可以分解為四個相應的部分:意愿消費、意愿投資、意愿政府購買和意愿凈出口。已經假定,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研究的是需求不足引起的低于充分就業經濟。在這種經濟中,由于需求不足,除了企業部門外,其余三個部門在“買”的方面都非常自由:愿意買就可以買,不愿意買就可以不買,從而其意愿購買即意愿支出就等于其各自相應的實際支出。于是有:意愿消費=實際消費=C意愿政府購買=實際政府購買=G意愿凈出口=實際凈出口=X-M企業部門之所以例外,是因為它固然能夠“愿意買就可以買”,但卻不能“不愿意買就可以不買”。它賣不出去的產品,不得不自己“買進來”,成為非計劃的存貨增加部分。因此,企業的意愿支出就不一定等于實際支出。由于意愿投資與實際投資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這又引起整個的意愿支出與實際支出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如果非計劃的存貨增加量等于零,則:意愿投資=實際投資,意愿支出=實際支出如果非計劃的存貨增加量小于零,則:意愿投資>實際投資,意愿支出>實際支出(這種情況常常出現于供不應求的時候)。如果非計劃的存貨增加量大于零,則:意愿投資<實際投資,意愿支出<實際支出(這種情況常常出現于供過于求,即需求不足的時候)。無論非計劃的存貨增加量如何,下列關系總能成立:意愿投資=實際投資–非計劃存貨增量=I-非計劃存貨增量意愿支出=實際支出-非計劃存貨增量=Y-非計劃存貨增量=C+(I-非計劃存貨增量)+G+(X–M)將意愿支出公式代入國民收入均衡公式并由國民收入恒等式得:
C+(I-非計劃存貨增量)+G+(X–M)≡Y≡C+S+T分解上式可以得到兩個具體的國民收入均衡公式:C+(I-非計劃存貨增量)+G+(X-M)=Y①C+(I-非計劃存貨增量)+G+(X-M)=C+S+T(I-非計劃存貨增量)+G+(X-M)=S+T②
為了方便應用,把意愿投資簡稱為投資,仍然用I來表示,則有:C+I+G+(X–M)=Y③I+G+(X–M)=S+T④第二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
在兩部門經濟中,總需求只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個部分,所以,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可以寫成:Y=C+II=S可以清楚地看出,決定國民收入大小的因素有三個:消費、投資和儲蓄。
教材上的表述如果考慮價格變動的因素,即分析實際國民收入的均衡條件,則有:
y=c+i
i=s上述公式中小寫的字母分別表示相應的實際變量。一、消費和儲蓄的決定1、消費函數(Consumptionfunction)
影響消費的因素很多,但這些因素中最有決定意義的是個人可支配收入。在兩部門經濟中,個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國民收入,故消費函數可以寫成:C=C(Y)消費與收入之間函數關系的特點第一,無論收入多少,消費總為正數,即消費大于零。如果消費等于零,則社會無法繼續存在下去。特別地,當收入為零時,消費仍然大于零。此時,消費基金來源于過去的儲蓄或借債。第二,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即邊際消費傾向存在著遞減趨勢。
根據上述消費與收入之間的函數關系的分析,又可以把消費函數寫成C=a+bY其中a代表自發消費。b代表邊際消費傾向(MPC),它等于消費增加量與收入增加量之比。即b=△C/△Y,并且0<b<1。消費與收入之比稱為平均消費傾向(APC),即APC=C/Y。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如果假定消費函數是線性的,則它可以很方便地用圖形把它表示出來。YO450EaCC收支相抵線消費函數曲線2、儲蓄函數(Savingfunction)由于儲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費的部分,故有S=Y-C已知消費函數為:C=a+bY所以:S=Y–a+(1-b)Y=-a+(1-b)Y其中,-a為自發儲蓄,1-b為邊際儲蓄傾向。已知a>0,0<b<1,從而有-a<0,0<1-b<1儲蓄與收入之間的函數關系為:第一,當收入為零時,儲蓄小于零,為負數;第二,隨著收入的增加,儲蓄也增加,但儲蓄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如果把儲蓄函數看作是線性的,則很容易把它用圖形來表示出來。OSYS=-a+(1-b)Y儲蓄函數曲線3、家戶消費函數和社會消費函數以上分析的是家戶消費函數社會消費函數是家戶消費函數的總和,但不是簡單的加總。需要考慮以下限制條件:(1)國民收入的分配;(2)政府的稅收政策;(3)公司未分配利潤在總利潤中所占的比重。4、其他消費函數理論(1)消費函數之謎消費函數為:C=a+bY(a>0,0<b<1)上式說明,消費是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函數。在實際可支配收入為零時,仍然有自發消費,也就是人們用儲蓄和借債來進行消費。如果把上述消費函數除以實際可支配收入,就可得出平均消費傾向APC:APC=C/Y=a/Y+b該式說明,平均消費傾向大于邊際消費傾向。隨著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邊際消費傾向是遞減的,平均消費傾向也有遞減的趨勢。以上消費函數被稱為凱恩斯絕對收入消費理論。但是,美國經濟學家庫茨涅茲通過研究美國1869—1933年間的消費資料,卻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第一,長期平均消費傾向是穩定的,而不是下降的。例如,1869——1889年間和1884——1913年間的APC均為0.867,1904——933年間的APC為0.879第二,邊際消費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后來的一些經濟學家根據美國1929——1941年的逐年資料,得出的消費函數是:C=47.6+0.73Y根據美國1948——1985年的每年資料,得出的消費函數是:C=13.3+0.90Y比較這兩個時期的消費函數同樣可以發現:邊際消費傾向并不是遞減,而是遞增了。另外,短期邊際消費傾向是波動的,而不是穩定的。以上結論與標準消費函數的不一致,以及理論與實際的矛盾,就是著名的“消費函數之謎”。正是為了解開這一謎底,經濟學家們又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消費函數理論。(2)相對收入消費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杜森貝利發現并提出的。其基本觀點是: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主要不是取決于其絕對收入的大小,而是與其相對收入水平有關。所謂相對收入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消費者本人的現期收入和消費與其周圍人的收入和消費相比較,二是消費者本人的現期收入和消費與自己過去的收入和消費相比較。杜森貝里認為:第一,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自己收入的影響,而且受其他人消費支出與收入的影響。這就是所謂“消費的示范效應”。由于存在著消費的示范效應,存在著趕上別人家的壓力,因此,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費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不一定是遞減的。第二,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響,而且受自己過去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的影響,特別是受過去“高峰”時的收入的影響,消費者已經形成的某種消費水平,會對他目前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即使在消費者可支配收入下降的情況下,他也希望保持過去所達到的那種較高的消費水平,這一點通常被叫做消費的“習慣效應”。由于存在著消費的示范效應和習慣作用,因此消費支出的變化往往落后于收入的變化。消費者在收入減少時寧肯運用儲蓄來維持已經達到的水平,而不愿意改變消費習慣并減少消費。(3)生命周期消費理論
由美國經濟學家莫迪利安尼提出。基本觀點是:消費者是理性的,從而可以根據效用最大化的原則來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費與儲蓄,使其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費。因此,消費就不是取決于現期收入,而是取決于一生中的收入。生命周期消費函數的基本形式:C=b1?WR+b2?YL式中,WR是財產的收入(或稱為非勞動收入),b1是財產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YL是勞動收入,b2是勞動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該式說明,人的消費取決于財產收入和勞動收入,即總收入。但這種收入不是現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4)持久收入消費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其基本觀點是:支配人們消費行為的不是現期收入,而是長期持久性收入。持久性收入是指消費者根據其過去和現在的收入情況所預測的未來一個長時期的穩定收入。弗里德曼將家庭的現期可預測收入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持久性收入,另一部分是暫時性收入。比如工資及經常性的補貼和資金屬于持久性收入,而購買獎券中獎所得收入則屬于暫時性收入。與收入的這種分解相對應,消費也可分為持久消費和暫時消費。持久消費是指消費者根據長期穩定收入而安排的計劃內消費;而暫時性消費是指計劃外的消費支出。一般家庭總希望自己的消費水平穩中有升。在收入突然減少時,要力爭消費水平不降低,而在收入突然增加時,也不會使消費水平陡然提高,往往要驗證此收入的增加是不是穩定的和長期的。如果這種收入的增加被證明是持久的,也就是說以后的收入與同現在的收入相同,則會適當地將其消費水平調高,但是調高的過程要慢于收入增長過程。(5)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A、利率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利率是影響儲蓄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從而也就影響消費。利率的變動與儲蓄同方向變動,從而也就與消費反方向變動。現代經濟學家認為,人們進行儲蓄是為了用于未來消費。由于一般人都有正的時間偏好,即對現期一元的消費大于對未來一元的消費,所以,只有在增加未來一元加利息的消費所帶來的邊際效用大于或至少等于減少現期一元的消費所帶來的邊際效用時,人們才會把現期的一元儲蓄起來。這表明利率上升會導致儲蓄增加或消費減少,這就是利率變動的替代效應。但是,利率會使未來的收入增加,從而也會減少人們現在為未來消費而進行的儲蓄。這種利率變動引起的未來收入的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消費的增加被稱為收入效應。替代效應使儲蓄增加,消費減少;收入效應使儲蓄減少,消費增加。利率對儲蓄和消費的影響要取決于哪種效應作用更大。據一些美國經濟學家的研究,對于低收入者來說替代效應要大于收入效應,對于高收入者來說收入效應可能大于替代效應。但對整個社會來說,哪種效應更大卻難以確定。因此,利率對儲蓄和消費的影響是難以確定的,總的來說是利率上升引起儲蓄增加和減少的作用是相互抵消的,最終的影響微不足道。B、價格水平研究價格水平與消費的關系時要注意兩點:第一,這里是指價格水平對整個消費水平的影響,即價格變動對可支配收入中消費與儲蓄劃分的影響,而不是指對個別商品或某些商品消費的影響。第二,價格變動對實際收入所發生的影響。如果價格水平的變動與實際收入的變動是同步的,即價格水平變動基本不影響實際收入,那么,消費也就不會由于價格變動而變動。價格變動而實際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還要考慮貨幣幻覺對消費的影響。此外,在研究價格與消費的關系時,還應該考慮到價格預期與相對價格變動問題。在價格變動較為正常的情況下,價格預期對消費的影響并不大,一般而言,預期價格上升會使消費提前,預期價格下降會使消費推遲。但影響到底有多大不易于確定。相對價格變動可能會有影響,但會發生什么影響也不易于確定。C、收入分配消費取決于可支配收入,但各收入集團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并不一樣。一般來說,高收入集團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低,低收入集團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高。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則會提高整個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即在其他條件與總收入不變的條件下,收入分配越平等,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就越高,反之則相反。二、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1、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國民收入決定的模型:均衡公式Y=C+I①消費函數C=a+bY②投資函數I=I0③把②③代入①并求解可得:Y=[1/(1-b)]×(a+I0)④
450YC,IOEI=I0CC+IY0均衡收入的決定:Y=C+I
2、使用儲蓄函數決定收入國民收入決定的模型:均衡公式I=S①投資函數I=I0②儲蓄函數S=-a+(1-b)Y③把②③代入①并求解可得:Y=[1/(1-b)]×(a+I0)I,SYOI=I0Y0S=-a+(1-b)Y均衡收入決定:I=S三、國民收入的變動與乘數原理
國民收入決定的基本點是:均衡收入水平由總支出曲線與450線的交點決定(或投資與儲蓄曲線的交點決定)。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引起總支出曲線的上下移動,從而使得交點的位置向右或向左移動,則均衡收入將會提高或下降。
一般認為,消費函數通常比較穩定,表現在圖形上就是消費曲線不會移動。因此,總支出曲線主要隨著投資曲線的移動而移動。由于投資曲線是水平的,所以,當投資的增加△I個單位,意味著總支出曲線將平行地向上移動△I個單位,從而使得總支出曲線與450線的交點向右移動,最終導致均衡收入的增加。
但是,投資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量通常大于最初的投資量。國民收入的增加量與投資增加量之間的比率就叫做乘數。如果以K表示乘數,以ΔY表示收入增量,以ΔI表示投資增量,則有K=ΔY/ΔI顯然,乘數的值越大,則投資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量就越大。450C,IC+IOYE0E1Y0Y1C+I+ΔI投資乘數
已知:K=ΔY/ΔI①設ΔC代表消費增量,則有:ΔY=ΔC+ΔI移項后有:ΔI=ΔY-ΔC②
把②代入①中,有K=ΔY/(ΔY-ΔC)=1/(1-ΔC/ΔY)
=1/(1-b)③從公式③可以看出,乘數是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而與邊際消費傾向成正比。邊際消費傾向越大,乘數的值越大;反之則越小。乘數也可以直接由國民收入均衡模型推導出來。由國民收入的均衡解Y=[1/(1-b)]×(a+I0)得:Y+△Y=[1/(1-b)]×(a+I0+△I)兩式相減有:△Y=[1/(1-b)]×△I從而:△Y/△I=1/(1-b)四、節儉的反論
傳統經濟學崇尚節儉,鼓勵儲蓄。而現代經濟學根據乘數理論認為,消費增加會使銷售量增加,銷售量增加會使投資增加,而投資增加又會使收入增加;相反,儲蓄增加會使銷售量減少,銷售量減少會使投資減少,而投資減少又會使收入減少。因此,在現代經濟學家看來,消費即浪費是一種“美德”,而儲蓄即節儉卻是一種“罪惡”。傳統的“美德”之所以變成了現代的“罪惡”,原因在于:第一,對個人有益的事情對社會來說可能是愚蠢的事情。節儉即消費對個人來說是好事,但對整個社會來說卻是壞事,因為它會減少投資,從而使國民收入收縮;相反,消費即浪費,對個人來說是壞事,但對整個社會來說卻是好事,因為它會推動投資,從而使國民收入擴張。
第二,傳統經濟學認為經濟一般處于充分就業的條件下,因此,節儉或較少的浪費意味著較多的投資。這時無論從個人還是從社會來看,節儉都是美德。而現代經濟學認為經濟一般處于小于充分就業的條件下存在著資源過剩現象。因此,消費或較多浪費意味著可以刺激較多的投資,這時從個人來看節儉是美德,但從社會來看節儉卻是一種罪惡。第三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
的決定與變動
三部門模型的國民收入均衡條件是:C+I+G=Y①I+G=S+T②本節分析以①式為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使用①式,仍然不僅要討論政府購買支出G,而且要討論稅收T。這是因為T通過影響可支配收入而影響消費,進入消費函數之中。一、政府購買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為了單獨考察政府購買對國民收入的影響,暫時假定稅收等于零。另外,假定政府購買支出與收入水平沒有關系,即它是所謂自發變量,于是可以得到:T=0G=G0
據此,可以建立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均衡條件Y=C+I+G①消費函數C=a+bY②投資函數I=I0③政府購買函數G=G0④將②③④代入①式,并求解得Y=1/(1-b)×(a+I0+G0)
EC,I,GOYG=G0C+IC+I+GY0均衡收入的決定:政府購買
政府購買乘數由國民收入均衡解Y=1/(1-b)×(a+I0+G0)可得:Y+△Y=1/(1-b)×(a+I0+G0+△G)兩式相減有:△Y=1/(1-b)×△G移項則得:△Y/△G=1/(1-b)可見,政府購買乘數與投資乘數是相同的。二、政府稅收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現在假定政府購買支出為零,而稅收為自發變量,即:G=0;T=T0
由于稅收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稅收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并不完全相同,盡管基本效果是一致的,為了明確起見,假定這里的稅收是個人所得稅。
考慮稅收后的消費函數為C’=a+b(Y-T)由此可見,現在的消費比兩部門模型中的消費減少了。減少的數量等于C-C’=a+bY-[a+b(Y-T)]=bT因此,新的消費函數可寫成C’=C-bT450C’+IOYC+IC’+IY0Y’國民收入決定:政府稅收
包括稅收在內的國民收入均衡模型:均衡條件Y=C’+I①消費函數C’=a+b(Y-T)②投資函數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Web考試相關知識點試題及答案匯編
- 2025年嵌入式系統考試指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四級考試新穎試題及答案
- C語言常見問題解答試題及答案
- 風險管理框架與實戰案例試題及答案
- 2025年C語言考試臨考計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C語言考試復習心理調適試題及答案
- 邏輯考試中的應試技巧與心態調整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模擬考試試題及答案
- 財務成本管理中的邏輯應用與實際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衛生監督鄉村醫生培訓課件
- 醫院保安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 《檳榔的危害》課件
- 高考前家長會課件
- 外陰及陰道炎癥護理課件
- 2024年中國智慧港口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未來投資趨勢預測報告(智研咨詢)
- 圍產期奶牛的飼養管理(內訓)
- 音視頻系統培訓資料-(內部)
- 隧道截水溝施工
- 錨桿施工方案
- 專業方向證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