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漆栽培技術_第1頁
生漆栽培技術_第2頁
生漆栽培技術_第3頁
生漆栽培技術_第4頁
生漆栽培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漆樹栽培技術1概述我國栽培經營漆樹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早在4200多年前就用于食器、用具、祭器的涂料。

我國是世界上量大的產漆國和原漆出口國,產量和質量遙居世界之首,我國2000年產漆5279噸。陜西的牛王漆、湖北的毛壩漆、貴州的大方漆以其優(yōu)良品質譽滿國際市場。

生漆是一種優(yōu)質的天然涂料,漆膜堅硬富有光澤。且具有顯著的耐久、耐磨、耐油、耐溶劑、耐水、耐潮、絕緣等綜合優(yōu)良特性,歷來被人們譽為“涂料之王”。漆蠟是由漆籽皮提取得到的產品,主要用于制皂業(yè),也可用于提取甘油和脂肪酸。漆油是由漆籽仁壓榨得到的產品,其脂肪酸組成中亞油酸含量較高,是一種半干性或近干性油脂,可供工業(yè)和民用。1概述我國漆樹分布很廣,大體在北緯21030、/—41046’,東經95’30/—125025’。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300—2500m,以400—2000m分布為多。主要分布于陜西、貴州、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共21個省區(qū)500多個縣,其中陜西占全國產量的35%。漆樹中心區(qū)的主要生態(tài)條件為年降水量724—1076mm,年均溫14—150C,土壤為棕壤、黃棕壤和黃壤,中性微酸。這一區(qū)域的生漆總產量占全國生漆總產量的80%左右。2種類與品種漆樹通常分為大木漆與小木漆兩個類型,兩者在形態(tài)特征和經濟性狀等方面均不相同。大木漆:多為天然分布,樹形高大,樹高可達15—20m。當年生枝光滑無毛,果較小,圓形,表面無皺紋。主要分布在高、中山地區(qū),耐寒耐旱性強,壽命較長,一般可活50年以上,結籽量多,籽粒飽滿,主要靠種子繁殖,該樹的割漆周期較長,單株年產漆量較低,漆液漆酚含量較低,但燥性較好。小木漆:多為人工栽培,樹形較矮小,成年樹高5—12m。當年生枝密生柔毛,果較大,徑大于長,表面有皺紋。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區(qū),壽命較短,結籽較少或不結籽,主要靠無性繁殖,樹的割漆周期短,單株年產漆量的漆液的漆酚含量較高,但燥性較差。大木漆與小木漆經濟性狀比較:大木漆:投產晚,產期長,產量低,質量好。小木漆:投產早,產期短,產量高,質量不及大木漆。2種類與品種經過長期栽培,全國共有97個品種,其中初選出優(yōu)良品種46個,決選出14個全國優(yōu)良品種。全國漆樹選優(yōu)標準規(guī)定的單株產漆量為:大木漆類

大于0。25kg/年。株小木漆類

大于0。15kg/年。株栽培的優(yōu)良品種(優(yōu)良品種的樹皮一般褐色或灰褐色;自然裂口寬而帶紅色或紫紅色;樹皮厚而松軟):大紅袍,高八尺,貴州漆,火罐子

貴州漆:皮淺裂,裂口紅或杏黃。籽暗綠色。皮厚、軟,流漆多,質量較好,10年左右可割,產期25年左右。多分布于1200m以下。其中又分:貴州紅:流漆多,結籽少。貴州黃:流漆較少,結籽多。3特性與習性3.1生長特性4月萌芽,5—6月開花,9—10月果熟,10月底落葉。淺根性。萌蘗力強,可切根育苗或萌芽更新。3.2乳汁道漆樹各器官均有乳汁道。莖內乳汁道位于次生韌皮部,橢圓形或圓形。剝去周皮,浸入10%KOH,可見表層漆道迅速呈深褐色,若再用H2O2漂白,漆道更明顯。韌皮部中的篩管、伴胞、薄壁細胞的構造與產漆量無明顯關系。分泌細胞層數(shù)及韌皮部內石細胞群的層數(shù)與產漆無明顯關系。韌皮部的密度大、腔道大產漆量多。漆液的產生:生長季節(jié),維管細胞分裂——部分細胞層溶解——細胞消失——形成細胞間隙-擴大成孔道——昌盛漆液,充滿漆汁道。樹體內剛流出的漆液為乳白色膠狀液體,接觸空氣氧化變?yōu)楹稚⒆霞t色或黑色。3特性與習性3.3習性海拔:400—2000m,最高2700m。分布的海拔基本與杉木一致。溫度:年均溫10.9—19.30C,極值溫度—20.6——39.90C。水分:年降雨量700—1520mm,相對濕度65%以上。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相對濕度80%以上則生長快、割漆早、產量高、質量好。光照:喜光。陽坡漆樹生長好、樹皮厚、漆的產量高質量好。土壤:酸性土、鈣質土均能生長,PH4。5——7。5,以PH6最好。酸性土上生長慢、割漆晚、漆質好;鈣質土與之相反。風:風大、相對濕度低對漆液分泌不利,割口恢復慢,樹干彎曲,樹冠偏斜,不利于采割。4栽培4.1、育苗4.1.1種子育苗:種子處理:(1)開水燙種——堿水(或草木灰)退蠟——浸泡軟殼——溫水催芽。

(2)機械去蠟——加入20—30%谷殼,打米機處理2—3次至黃色。定苗6000—10000/畝。4.2.2埋根育苗:適用于不結籽或種子少的品種,對母樹影響大。以驚蟄節(jié)前后10天采根為宜。插根粗0.5—1.0cm,長10—15cm,成活率可達100%。4.2、造林管理根據(jù)立地條件選擇造林地常規(guī)管理(略)去彎留直進行間伐5采割5.1采割時期與時間任何漆樹的采割,都只有到一定年齡,到樹皮增厚,漆汁道發(fā)育完全時才能采割。具體采割時間因品種、生境、管理而異。高海拔山區(qū)野生漆樹需13—15年才能采割。低海拔地區(qū)在立地條件好出的人工林,7—9年可采割,火罐子4—5年可采割,高八尺8—10年可采割。采割的時間多按胸徑確定:大木漆大于或等于17cm;小木漆13cm;火罐子7cm我國具有悠久的割漆歷史,民間流傳:——“谷雨”上山看漆源,“立夏”動手把架栓,“夏至”刮皮與放水,葉茂圓頭即大干。割漆的時期——因氣候而異。“夏至”前10天—“霜降”共130天;“小暑”—“寒露”共90天。割漆的天氣——以高溫陰天最好,晴天應在日出前割完。避免烈日及雨天割漆。5采割5.2采割強度初采樹1—3個割口。一般樹割1次/4—7天。小木漆每年小于或等于20刀次;大木漆小于或等于8刀次。每刀切皮寬度小于或等于3mm,深至韌皮部。割口長度小于或等于圍徑40%,上下兩口距離50—60cm,根據(jù)樹干粗細分為2—4縱列割面,忌“黃龍纏腰”。最低割口位于干基20cm左右處。“四不割”——優(yōu)樹胸徑小于12cm;枝椏下:干的上部小于10cm以的上部份;主根一側。5采割5.3.采割方法有“V”字形、“牛鼻”形、“畫眉”形、“柳葉”形等。5.4.注意事項產漆與養(yǎng)數(shù):有利于愈合,產漆多。割口的深度、長度、密度、擴口寬度(每刀擴口寬度與總寬度)、輪次。采漆“兩適”:“適樹”:因品種和樹勢而異。“適時”:“葉茂開刀,葉黃收刀,伏天不停,寒露后不割”。5采割5.5刺激增產

利用化學藥品增加產量、延長分泌時間。常用的有乙烯利、電石、中草藥。5.5.1乙烯利:

涂抹法——在割口以下30cm處,刮去高3cm寬10cm的粗皮,用藥濃度8%。

洞注法——在割口下的干基,以450下扎1—2個孔,1%水劑1—2ml/孔。

根灌法——基干下作10—15cm土洞,施2%水劑100ml。

以7月中旬—8月下旬為宜,共施2次,第三刀后施第一次,第八刀后施第二次。要求施后24H內無雨。5.5.2電石(碳化鈣CaC2):

電石遇水產生乙炔C2H2,在樹體內生乙烯。

在干基周圍50cm掏深20cm的環(huán)狀溝,施入小塊電石50g,覆土踏實,2次/年,有雨水才有效。6漆的質量生漆呈一種由漆樹韌皮部漆汁道采割收集到的乳白色粘稠液體,其主要組成成分:漆酚55%—80%,漆酶約l%,樹膠質4%—7%,水分15%—30%。新采割收集到的漆液,靜置數(shù)天后,會逐漸形成外觀上有明顯差異的3層,民間素有“油面、腰黃、粉底”之稱,3層中的化學成分差異較大,自上而下,漆酚的含量明顯遞減,而漆酶的含量和活性、水分、樹膠質、灰分等含量呈遞增趨勢。由此引起生漆各層溶液成膜性能的差異。6漆的質量品質漆酚水分含氮物膠質上58.3832.601.947.08中55.5733.182.059.29下39.0334.952.3223.64“好漆清如油,寶光照人頭,搖起虎斑色,提起釣魚鉤”。含水量的測定:定性——毛邊紙浸漆,跑邊走油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