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香菇的病蟲害防治第一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香菇的病蟲害防治病蟲害是影響香菇產量和質量的一大因素,防治病蟲害是香菇栽培的重要內容。病蟲害防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主要是防。必須使用化學藥物防治病蟲害要選擇國家允許的農藥,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安全用藥標準施用。對病蟲害的防治,著重采用生物和物理的防治方法,改善栽培條件、滿足香菇生長、發育各個環節對外部環境條件的要求,使菌袋每個階段都處于旺盛生長態勢,讓病害無法侵染。選擇新鮮優質的原輔材料、優質菌種、保證滅菌徹底、點種操作規范、選擇適宜的栽培季節,就能極大限度地抑制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和漫延,就可以不用農藥。第二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一、香菇的病害防治
根據發病原因分為病原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兩種。病源性病害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也稱霉菌性病害。由環境因素引發的病害稱為生理性病害。香菇病害防治的特點:發菌階段以防治侵染性病害為主,出菇期間以防治生理性病害為主。第三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一)發菌階段的病害第四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木霉又稱為綠霉菌,主要有綠色木霉和康氏木霉,在危害香菇生長的所有雜菌中,木霉威脅最大。綠霉是在香菇生產過程中最易發生、危害極大的競爭性雜菌。如管理方法不當、防治不及時、會給香菇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甚至絕產絕收。(1)病癥木霉(綠霉)侵害香菇培養基時,發病初期菌絲呈白色斑塊逐漸變綠,后期為深綠色,菌落中央為墨綠色,向外逐漸變淺,嚴重的使菌袋培養基全部變成黑綠色并發臭松軟。(2)病因①菌種感染。②培養料滅菌不徹底,接種時沒有達到無菌操作,違反操作規程造成污染。③接菌工具、接菌室、發菌室消毒不徹底造成的感染綠霉。④菌袋封閉不嚴,袋子破損造成綠霉污染。⑤長期通風不良,空間相對濕度過高;高溫高濕易感染綠霉。木霉在4~42℃范圍內都能生長,發病適合溫度20~32℃、偏酸環境、高溫高濕利于綠霉菌的發生蔓延。在25攝氏度經2~3天菌落便長成綠色分生孢子。1、木霉(綠霉)第五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1、木霉(綠霉)
防治
(3)危害木霉廣泛分布于各種植物殘體、土壤和空氣中。木霉靠孢子傳播,常借助氣流、水滴、昆蟲、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員的手、衣服等為媒介,侵入培養基內,一旦條件適宜就萌發繁殖為害。尤其是多年的菇場和老菇棚,常是木霉猖獗為害的場所。木霉適應性強,繁殖速度快,它本身能分泌毒素,抑制香菇菌絲生長;木霉還能生長在生長勢減弱的香菇菌絲體上,使香菇組織細胞溶解死亡。
綠色木霉常發生在菌種和菌袋的培養基內及菌棒生長子實體階段,與香菇爭奪養分。受其污染后,養分受到破壞,嚴重的使培養基全部變成墨綠色,發臭松軟,導致腐爛。(4)防治木霉至今沒有理想的根治性藥物,常用的殺菌藥,對木霉只是抑制,而不是殺死,加大藥量,只能同時殺死木霉和香菇菌絲。因此,創造適合香菇菌絲生長而不利于木霉繁殖的生態環境,是控制危害的根本措施。
第六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1、木霉(綠霉)防治
①選擇未被感染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菌種。菌種如果被木霉危害,必須報廢,即使輕度感病的菌種也應棄之不惜。
②培養料滅菌一定要徹底,培養料預濕要均勻,才能徹底滅菌。當爐溫降至80℃時出爐進行檢查,如有破損及時用透明膠布貼好封嚴、以防感染及其它雜菌。③接種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15~20米2接種室在接種18小時前用38%的甲醛500克進行薰蒸消毒、接種工具放在密封的接種箱中用15~20克菇寶消毒30分鐘、15~20米2發菌室在前一天用硫磺薰蒸,然后再用500克甲醛進行薰蒸消毒。④使用甲醛等酸性消毒劑不要太過量,以免造成酸性環境。第七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⑤菌袋面發現綠霉,可用75%的酒精或2%甲醛和2%石碳酸混合液或l-2%來蘇兒液、0.1%甲基托布津、0.1-0.2%代森鋅等藥劑裝入針筒注入受害處。若在脫袋后菌筒上發現,第一天用0.2%多菌靈溶液涂抹于受害部位及四周,第二天再用5%石灰上清液重涂于患處,即可殺滅。如果菌棒1/3被侵害時,可用刀切除污染部分,切口用500倍波爾多液涂抹或浸泡消毒。⑥一旦發生木霉為害,要立即通風降濕,以抑制木霉菌的擴展,處于發菌階段的培養料感病以后,可采用注射藥液的方法抑制木霉擴張,常用的藥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1:200倍的50%多菌靈、75%甲基托布津、pH值為10的石灰水,此外,往污染處撒白灰面,防治效果也很好。第八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⑦甲醛防治,當前甲醛是防治香菇綠霉菌效果比較明顯的藥劑。當綠霉菌斑塊直徑1厘米大小時、用注射器抽取1.5毫升比例為1∶1的甲醛與酒的混合物沿菌斑注射5針;當綠霉菌斑塊直徑4厘米大小時,用注射器抽取4毫升比例為1∶1的甲醛與酒的混合物沿菌斑注射12針,這樣綠霉菌即可得到有效控制。⑧利用溫度防治綠霉:香菇菌絲生長最佳溫度為22~24℃、而綠霉菌超過23℃最易感染發生。所以我們根據香菇菌絲和綠霉菌所需最適溫度不同進行控制、避免高溫環境、采取措施如下:
a.室內著菌期。疏散菌袋降低堆疊層次。刺孔要分批進行、刺孔后香菇菌絲呼吸作用增強釋放熱量,當室溫達28℃時停止刺孔。第九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b.越夏期。越夏期間外界環境溫度高達30℃以上,必須做好通風降溫工作。若在出菇棚中度夏,棚高最好達2.8米,后墻每隔12~1.5米留60厘米×60厘米通風孔。棚膜前底腳全部揭起,棚膜上覆蓋草簾遮擋陽光、排放菌袋的架下挖50厘米寬20厘米深地溝,內襯塑料薄膜,如遇高溫溝內放水,向草簾棚周圍地面噴水降溫。棚內地面灑石灰降低濕度。
c.個別菌袋感染綠霉時,初期應及時處理,置感染菌袋于24℃以下通風良好的地方,或把菌袋感染綠霉的一面貼近陰涼地面或放在有水的地溝上,這樣香菇菌絲會迅速生長吃掉綠霉菌。綠霉發病后期,香菇菌袋部分變成墨綠色且松軟腐爛變質沒有保存價值的、用刀齊面切除后用黃泥封嚴、這樣處理后未被感染部分可正常生長,效果很好。第十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2、青霉(1)癥狀菌絲前期為白色,與香菇菌絲相似,難以辯認,后期轉為青綠色、藍灰綠色。在培養料的表面出現,形狀不規則,呈現大小不同的青色斑塊,不斷蔓延。能看到薄薄的一層青色或綠色的霉層。(2)危害在20℃~25℃的溫度范圍、空氣相對濕度在80~90%和酸性環境中生長繁殖迅速。作為一種雜菌,青霉菌可在香菇發菌階段發生侵染。破壞香菇菌絲生長;但在出菇階段又作為一種病原菌形成危害,菇體染病后,霉層覆蓋的菌肉組織腐爛,繼之迅速向四周蔓延,導致其它子實體及菌袋被感染。(3)防治①加強菇房通風,降低濕度,減輕危害。②局部發生可用40%甲醛溶液或5%~10%石灰水沖洗擦拭受害處。③防治措施參考木霉。
第十一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3、鏈孢霉(1)癥狀鏈孢霉生長初期呈絨毛狀,白色或灰色,生長后期呈粉紅色或桔紅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團時,外觀與猴頭菌子實體相似。(2)病因鏈孢霉,俗稱紅色面包霉。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雜菌,適于高溫高濕季節繁殖,由于菇房濕度過大或培養料滅菌不徹底而常發生,在25攝氏度時生長極快,2~3天可形成橙紅色分生孢子。(3)危害鏈孢霉主要以分生孢子傳播為害,是高溫季節發生的最重要雜菌。鏈孢霉菌絲頑強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性,傳播速度極快,一旦大發生,便是滅頂之災,其后果是菌種、培養袋或培養塊成批報廢。常產生大量成團成塊桔紅色孢子,因菌袋受其污染出現“滿堂紅”。木屑袋栽香菇多受此菌為害,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
第十二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防治①配制培養料可用1∶800多菌靈溶液拌料能有效控制鏈孢霉。
配制培養料時,加入50%多菌靈,按0.1-0.2%配量摻入料中拌勻,能有效地控制鏈孢霉;培養基滅菌要徹底,未達標不輕易卸袋。②接種時嚴格無菌操作。③應盡量避免在高溫季節生產。在香菇發菌階段溫度最好控制在20℃以下,這樣鏈孢霉生長緩慢,可減少污染。④香菇發菌場所潮濕有助于鏈孢霉的發生,所以控制發菌場所的濕度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鏈孢霉發生。⑤菌袋生產時發現有鏈孢霉污染,在分生孢子團上滴柴油,可以防止鏈孢霉擴散。脫袋轉色出菇期,噴水防過量,注意通風,更新空氣。第十三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⑥菌袋發菌后期受害,一般不要輕意報廢,可將受害菌袋埋入深30-40厘米透氣差的土壤中,經10-20天缺氧處理后,可有效減輕病害,菌袋仍可出菇。⑦菇房內菌袋排疊環境要干燥,防潮,防高溫。⑧一旦發現可用石灰粉蓋在要害處,并用浸過0.1%高錳酸鉀溶液的濕布包上拿到遠處深埋,以免污染空間。⑨鏈孢霉的藥物防治可參照木霉的防治。⑩
在菌袋料面發現時,速將菌袋排稀,疏袋散熱,用石灰粉撒于袋面,起到降溫抑制雜菌的作用。同時用500倍液可濕性托布津或500倍液甲醛,注射入污染部位,用手按摩使藥液滲透料內,然后用膠布封針眼。鏈孢霉極易擴散,當香菇菌袋受其污染時,最好采用塑料袋裹住,控制蔓延。若在袋外已發現分生孢子時,可用柴油或煤油涂擦,迫使萎縮致死,切不可到處亂扔,以免污染空間。第十四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4、毛霉(1)癥狀毛霉又叫黑霉、長毛霉,菌絲生長初期為白色,蓬松發達,后為灰白色或黑色。此菌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消耗培養料養分。
(2)病因發生毛霉的原因,主要是基質中使用了霉變的原料,接種環境含毛霉孢子多,培養室、栽培場所通風不良,濕度過大,菌袋內培養基含水量過多,在悶濕環境中進行菌絲培養等等。多在16~23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85%時發生。(3)危害該菌在土壤、糞便、禾草及空氣中到處存在。在溫度較高、濕度大、通風不良的條件下發生率高。生長速度明顯高于香菇菌絲,毛霉菌絲體每日可延伸3厘米左右。毛霉第十五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在香菇菌絲體培養期間浸染時,蔓延速度快,數日內便能布滿基質,而受害的香菇菌絲則生長緩慢,盡管最終仍能伸達基質各處,但香菇菌絲不會呈正常的濃白色,而是呈灰黃色。(4)防治①加大接種量,造成香菇菌種優勢。②加強室內通風換氣,并降低空氣相對濕度,以控制其發生。③一旦在培養基內發現污染時,可用75%酒精注射患處,也可用(pH8.5)的石灰水上清液涂刷患處,以控制擴散。④可采用注射藥液的方法抑制毛霉擴張。常用的藥物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1:200倍50%的多菌靈、75%的甲基托市津、PH值為10的石灰水。
第十六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5、曲霉常見的有黃曲霉、黑曲霉、煙典霉。初期菌絲白色,短而粗。以后逐漸演變成黑、黃、棕、紅、褐等顏色。感染嚴重的到后期有一股刺鼻的臭味。溫度高,濕度大,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中容易發生。在25~30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85%時大量發生。該霉菌除直接與食用菌菌絲爭奪營養和水分以及生存空間外,還可分泌毒素嚴重危害食用菌菌絲,致萎縮死亡并發出臭氣;同時,其毒素還是一種致癌物質,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是雜菌中抗性最高的品種之一。培養室(棚)使用百病傻及賽百09藥物進行嚴格消毒殺菌處理,發現初期污染時,隨即移出培養室,對栽培袋采取切開塑膜、直接撒施賽百09藥粉或百病傻溶液浸洗等措施;對污染較重者,應予以深埋或焚燒處理,以防造成二次污染。第十七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6、根霉
菌絲白色、蓬松發達、孢子囊黑色,生長適溫為28~30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95~100%。此菌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有時也侵害子實體,消耗培養料養分。第十八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7、霉菌病害的綜合防治(1)選擇優良菌種菌種老化、菌種培養料含水量過低,以及制種去雜不嚴等都容易引起大面積的菌棒污染雜菌。因此,生產中一定要選擇技術等級高、信譽好的制種單位生產的菌種,同時還要根據生產安排,搭配選用不同菌齡的菌種。一般要求接種時控制菌齡在40~60d之間,這樣的菌種萌發力和抗雜菌侵染力都比較強。在確定生產用的優良品種以后,菌種是否被雜菌污染則是優質菌種最基本的條件。優質菌種可采用目測和培養的方法來確定。凡菌絲粗壯,打開瓶塞具特有香味,可視為優質菌種。有條件的,還應抽樣培養,同時還可檢查菌絲生活力。第十九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2)選用優質原輔材料木屑、麩皮霉變和塑料菌袋抗拉、抗壓強度不夠導致破袋,以及使用假劣多菌靈、酒精、福爾馬林等消毒藥品是造成香菇菌棒污染雜菌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備料時要把好關,嚴格選用優質新鮮的無霉變的原輔材料。同時,原輔材料在貯藏期間,應妥善保存,防止霉爛變質。(3)適時制棒香菇是低溫變溫性結實菌類,應根據香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生對溫度的要求,科學安排接種季節。盲目提早制棒,在高溫的影響下,極易感染鏈孢霉、綠霉、青霉和曲霉等雜菌。所以,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安排制棒適宜季節。一般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8℃以下,即可開始制棒(接種以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5℃左右時為最好)。同時,在確定制棒時間后,實際生產中還應注意避開高溫和陰雨等惡劣天氣,夏季氣溫偏高時,接種時間應安排在午夜至次日清晨。因為在高溫、陰雨天氣制棒,極易造成雜菌污染,其感染率一般要比晴天高出1倍以上。第二十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4)嚴格把好菌袋加工關塑料袋應選擇厚薄均勻、無沙眼、彈性強、耐高溫、高壓的聚丙烯塑料袋;培養料切忌太濕,料水比掌握在1∶1.1~1.2;裝料松緊適中,上下表內一致;兩端袋口應扎緊,并用火焰熔結,在高溫季節制菌袋時,可用1∶800倍多菌靈溶液拌料,防治雜菌。培養料偏干會導致菌絲生長緩慢,且會明顯影響菌棒轉色菇和脫袋菇產量;偏濕,菌棒又極易污染雜菌。故制棒時要嚴格控制培養料的含水量。據多年實踐證明,一般培養料的料水比掌握在1:(0.90—0.95)為宜。培養料先經堆制發酵,利用多種高溫型微生物所產生的生物熱殺死害蟲和中低溫菌類,減少污染源。配制后的培養偏酸性,適于各種微生物生長與繁殖,所以應盡量在
5小時內裝完畢。第二十一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5)高溫徹底滅菌滅菌要徹底,杜絕夾生料。許多常壓滅菌灶,因不使用格層,菌棒緊密排放,加上菌棒受熱后變軟,菌棒間更為致密,造成棒堆中部熱力難于穿透,以致滅菌往往不徹底。有的灶體漏氣或設計不合理,也常導致滅菌不徹底。因此,滅菌灶結構要合理,灶體內應設置格層,同時,在擺放菌棒時,要有意識地留有間隙,使蒸氣順達、壓力均勻,以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此外滅菌灶第1次啟用之前,應先行升火試灶,檢查灶體是否漏氣,并注意盡可能縮短從制棒到進灶滅菌、點火至上升到100℃的時間,以提高滅菌效果。第二十二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6)嚴格接種的無菌操作接種室應嚴格消毒;做好接種前菌種預處理;接種過程中菌種瓶用酒精燈火焰封口;接種工具要堅持火焰消毒;菌種盡量保持整塊;接種時要避免人員走動和交談;及時清理接種室的廢物,保持室內清潔。接種消毒不當以及接種的時機和接種程序等安排不妥,都極易造成雜菌的污染。許多菇農在進行接種室消毒時,往往都使用超量的福爾馬林,這一方面會明顯地提高接種室的濕度,另一方面也使接種室內空氣中福爾馬林濃度過高,接種人員因難以忍受而敞開門窗,極易引起雜菌污染。因此,進行接種室消毒,應按空間體積嚴格控制消毒劑用量(每立方米空間使用10ml福爾馬林和5g高錳酸鉀),并可在接種前15min,用濃氨水中和空氣中的福爾馬林。同時,接種時應避開高溫陰雨天氣盡量選在晴天晚上氣溫較低時進行。此外,接種時還應根據接種室大小和菌棒數量多寡,合理安排接種人數及接種程序,方可保證接種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因為接種人員多、時間長會使接種室內溫濕度急劇上升,從而大大增加雜菌侵染的機會。第二十三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7)提供良好的發菌條件許多菇農在進行香菇發菌培養時,往往采用蘑菇前期密閉發菌方法,以致造成嚴重的雜菌污染。香菇菌絲體培養階段要求室內光線弱并陰涼通風,因此,生產菌棒數量應根據培養室面積大小決定,一般生產1000筒菌棒要求培養室面積15m2左右。培養室過小,必然造成菌棒堆疊過緊過高,棒堆中因菌絲生長釋放出的熱量和水汽不易散失,從而極易引發大面積感染雜菌。在菌棒堆疊時,宜按“#”或“△”型堆疊,同時,更應注意的是,不管接種洞口有否粘貼膠布(紙),堆放菌棒時都要避免接種洞口被堆壓。否則,必有大量的水汽在洞口凝聚,這樣極易滋生雜菌。培養室通風條件較差的可安裝排氣扇,以加強通風。
第二十四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8)改善環境因子、控制雜菌生長雜菌發生快慢和輕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種環境因子,特別是香菇栽培塊或菌筒上的霉菌發生時應通風換氣。溫度、濕度等環境因子有利于香菇生長發育時,香菇菌絲生活力旺盛,抗性強,雜菌就不易發生,反之,雜菌便會乘虛而入,迅速發生。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盡可能創造適宜于香菇菌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也是一項很重要的預防措施。如要防止木霉的污染,可把接種后的菌袋先在16℃下培養,這時香菇菌絲可以生長,而木霉的孢子難以萌發,菌絲生長緩慢(木霉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5—30℃),
待香菇菌絲體在培養料表面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提高溫度,最后在25℃下培養到菌絲體長滿全袋。如一開始就在25℃下培養,有利木霉菌絲的生長,則雜菌污染率就高。減少菌絲未愈合時發生霉菌,采取將門窗關好(定量開窗通風幾次),除去覆蓋的薄膜,待控制霉菌后再蓋上的措施。若個別栽培塊發生霉菌,不要急于處理,待菌絲愈合后再作處理,但需增加掀動薄膜的次數,并加強栽培室通風換氣和降溫減濕。霉菌發生在栽培塊或菌筒表面,尚未入料,一般可以采用pH8~10的石灰清水洗凈其上的霉菌,改變酸堿度,抑制霉菌生長。若霉菌嚴重,已伸入料內,可把霉菌挖干凈,然后補上栽培種。霉菌特別嚴重的栽培塊或菌筒,可拿到室外,用清水把霉菌沖洗干凈,晾干2~3天后,再噴灑0.5%過氧乙酸(CH3COOH)可收到顯著的防治效果。
第二十五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9)加強檢查在氣溫較高季節,培養室內菌袋排放不宜過高過密,以免因高溫菌絲停止生長或燙傷,影響成品率。發菌5~6天后,結合翻堆要逐袋認真檢查,發現污染菌袋隨即取出。對污染輕的菌袋,可用20%甲醛或5%石碳酸或95%酒精注射于污染部位,再貼上消毒膠布。對青霉、木霉污染嚴重的菌袋,添加適量新料后重新滅菌接種;污染鏈孢霉的菌袋,及時深埋。此外,要防鼠滅鼠,避免老鼠間接污染,對污染廢棄的菌袋要集中處理,千萬不能到處亂扔,以免造成重復感染。
第二十六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10)搞好環境衛生環境中廣泛存在著雜菌孢子,且隨著食用菌生產的發展,雜菌種群數量和孢子密度都相應激增。因此在進行袋栽香菇生產時,不但要抓好原輔材料的貯藏,還應搞好制種制棒場所及冷卻室、接種室、培養室等場所的內外衛生,以減少雜菌侵染的機會。使空氣中雜菌孢子的密度降得最低,是減少雜菌污染最積極有效的一種方法。裝瓶消毒冷卻,接種、培養室等場所,均需做好日常的清潔衛生。暴雨后要進行集中打掃。堅持每天在空中、地面用0.2%肥皂水或3%~4%石碳酸水溶液,5%甲醛,1∶500倍50%的多菌靈水溶液及5%~20%石灰清水等交叉噴霧或噴灑,將廢棄物和污染物及時燒毀或浸入藥水缸,以防污染環境和空氣。同時,還要加強對廣大菇農群防意識教育,禁止隨地亂扔已污染雜菌的廢菌棒,對已污染的廢菌棒應及時深埋或焚燒,防止雜菌污染環境。第二十七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8、香菇菌袋常見雜菌及出現原因(1)點狀污染型:手摸菌袋微有發熱,袋內散布看見形狀不規則的淺綠色霉點,是滅菌不徹底造成的,滅菌過程中漏氣嚴重、滅菌溫度未達到100℃、滅菌時間過短,鍋內料袋排放過緊、過密,使袋內受熱不均勻等,均會引起這種污染。
(2)種穴連續污染型:連續數袋接種穴均出現色斑,是選用了污染的原種所致,如再擴接,將造成連續污染。第二十八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3)孔穴偶爾發現污染型:個別孔穴出現污染,是接種前接種箱(室)消毒不徹底,膠布未貼緊或菌種接種時,接種口有空隙造成。
(4)種穴根霉污染型:如接種穴污染大多數是根霉或鏈孢霉,可能是接種箱(室)濕、溫度高,防治可放置吸濕劑(如石灰、木炭等)吸濕及降溫等措施。
(5)端頭污染型:菌袋兩端或一端污染,是因袋口未系緊,密封不好,或木屑過粗,裝袋時擠壓,顆粒棱角刺破薄膜造成污染。
(6)非接種穴出現零星污染型:是制作菌袋搬運中被硬東西刺碰所引起。
(7)燒菌型:由于氣溫過高,氣溫超過30℃,菌絲發黃,不再蔓延。第二十九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二)出菇階段的病害
第三十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1、香菇黑斑病
防治措施:強化轉色管理,剔除感病菌袋,杜絕傳染機會;控溫控濕,加強通風管理;調低空氣濕度。發生病害后,將病袋移出棚外,連續噴灑百病傻藥液,或浸洗30分鐘以上,殺死菌袋表面病菌。第三十一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2、香菇片菇病
防治措施:徹底清理接種、培養及出菇棚周圍環境,周圍噴灑400倍多菌靈及200倍苯酚混合溶液;病菌基數偏高時,菇棚內噴灑100倍苯酚溶液,密閉2天后方可啟用。嚴格接種的無菌操作,培養室每5天噴一次藥物殺菌,可交替使用百病傻和200倍苯酚。發生病害后,將病袋移出,焚燒或深埋,也可堆酵處理。第三十二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3、香菇褶腐病加強清潔、殺菌等預防性措施。加強菇棚的通風,必要時降低濕度至75%以下,對病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發生病害后,及時將病菇及病袋移出棚外,噴灑或浸泡500倍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后,予以堆酵處理。第三十三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4、香菇褐斑病褐斑病是由熒光假單孢桿菌引起子實體產生褐色斑、腐爛、發臭、產生粘稠物。此病多在20攝氏度、高溫的環境發生。防治措施:采取預防措施,進行菇棚處理。菇棚外使用500倍多菌靈噴灑殺菌。采菇盆、周轉箱、割菇刀以及其它工具使用消霉王溶液浸泡或擦洗,然后再帶入棚內使用。加強菇房通風換氣。防止菇蠅、螨進入菇房。局部發病時,可噴灑2%福爾馬林或波爾多液。第三十四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5、香菇褐腐病
防治措施:參考前述,對菇棚進行徹底消殺,出菇期間,保濕和補水用水要清潔,同時要加強通風換氣。出現病菇后,及時摘下、銷毀,然后停止噴水,加大通風量,并噴灑賽百09溶液進行殺菌。第三十五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三)香菇的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又稱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生長條件不適宜或環境中有害物質的影響而造成的生長不良現象。這種病害雖無病原物,不會相互傳染,但一旦發生則會造成重大損失。第三十六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1、菌絲淡化(1)癥狀菌絲生長稀少,菌棒軟綿無彈性。(2)病因
①滅菌前培養料已經發生霉變,雜菌釋放的抗菌素濃度過高或雜菌的活動改變了培養料的ph值;②培養料選用不合適,如選用未經脫脂處理的針葉樹木屑而導致油脂及萜烯類物質濃度過高,抑制香菇菌絲生長;③過量添加硫酸鎂等化學物質;④缺少某些必需的營養元素。(3)預防選用新鮮優質的培養料,采用合理配方,不隨意添加化學物質;拌料后及時嚴格滅菌,防止酵母菌發酵而改變培養料的ph值。
第三十七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2、菌絲徒長(1)癥狀袋栽香菇筒表面,不斷長出濃密白色絨毛狀菌絲,有的長后倒伏,倒伏了又長,菌皮逐漸變厚,有的甚至不倒伏,轉色不能進行,這就是菌絲徒長現象。(2)病因①香菇房的設置不妥,如窗戶太少,室內光線太暗。②培養料含水量高或空氣濕度大。③通氣太少,換氣太輕,特別是當菌絲開始濃白要加大通氣量時卻缺少通氣。④掀動薄膜太輕,或掀動薄膜時間太短,或配料中加入玉米粉之類的營養物太多等,碳氮比例失調。第三十八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3)菌絲徒長的危害①消耗浪費養分。②菌皮層層加厚,使菌絲體正常的呼吸受到抑制,堅韌的菌皮還會妨礙子實體原基的形成和生長,不利香菇生長。(4)防治出菇期間,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子實體生長的環境條件.當香菇的菌絲濃白,已達2厘米仍不倒伏,并出現參差不齊菌絲時,必須掀開薄膜通氣一至數天,直至栽培塊(袋)及四周不粘手時再蓋上,第二天不必掀動,讓料面水汽迫使菌絲倒伏而轉色.仍不倒伏時,可再掀開薄膜,打開門和窗,待料面干燥后,用新排筆輕輕刷一下,驚擾表面菌絲,迫使倒伏轉色,或者晾干后用5%石灰澄清水噴一遍,晾一晾,蓋好薄膜,即可倒伏轉,效果甚佳色。第三十九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3、燒菌(悶堆)(1)癥狀培養料發熱、發酸、菌絲死亡。發菌初期和刺孔增氧期間容易發生。(2)病因香菇菌絲的呼吸過程消耗氧氣并釋放熱量,在菌棒高密度堆疊和通風不暢的條件下,積累了釋放的熱量,料溫升高,溫度的升高又促進代謝加速,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過程,刺孔增氧加速了這個循環過程。當料溫升到33℃以上,氧氣供不應求時,菌種塊表面或內部原有的弱勢菌類一酵母菌在厭氧狀態下,上升為優勢菌類,培養料很快發酵并酸化,香菇菌絲加速死亡。(3)預防及時散堆,疏排菌棒,分批刺孔,加強通風。第四十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4、菌棒黃水(1)癥狀菌瘤不能正常干縮成菌皮,而是溶解成棕黃色的醬水,黃汁流溢之處由表向內腐爛,最后受害部位各種雜菌混發。(2)病因菌瘤內菌絲在高溫或機械損傷等不良環境條件下,自溶成醬液。黃汁的濕度和營養物質有利于青霉或細菌的繁殖為害,引發傳染性病害。(3)預防
①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如v26、v29。②菌棒應堆放在陰涼、通風之處。③刺孔增氧氣溫掌握在20~25℃,輕拿、輕刺、輕放,避免刺傷菌瘤。④用注射器抽去黃汁,減少筒袋內濕度。⑤為害嚴重者,應剝除筒袋,剔除腐殖質,將菌棒在0.05%的撲霉靈溶液中浸泡1min(分鐘),瀝干后重新套袋,重新刺孔。第四十一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5、菌棒衰敗(1)癥狀菌皮堅硬,菌棒內部菌絲殘短無光澤,培養料遇水松散。第1潮菇后,菌棒不能正常收縮,以后無產量。此癥狀在脫袋管理的香菇菌棒中更易發生。(2)病因劣質培養料、不良氣候或管理不善造成后期菌絲生長不良,菌絲殘短,失去粘聯培養料和扭結成菌索、形成原基的能力。(3)預防
①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②選用優質培養料,尤其要堅持使用石膏而不應以碳酸鈣代替,更要避免使用以碳酸鈣摻假的劣質麩皮。③加強后期管理,菌棒入棚后,在較熱的天氣還需加強遮陰、通風散熱,防止后期燒菌。第四十二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6、黃花菇(1)癥狀菇體生長緩慢,提前開傘,菇色逐漸變黃,嚴重時枯死或小菇成批死亡。(2)病因溫度高,通風不良,空氣不新鮮,袋內水分過高。(3)防治①通風、降溫。②頭茬菇不補水或少量補水。③若補水太多,可刺深孑L,繼續培養,使水分散失,菌絲恢復。第四十三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7、畸形菇香菇子實體在生長過程中常常因生產條件的調控不到位而產生畸形菇,影響菇品的商品質量及其價值,使生產效益大打折扣。(1)癥狀①出菇密,叢生,菇蓋不圓整,菇柄著生位置不規則。②菌絲集結成團,分劃不出柄和菇蓋。③菇柄過粗或菇蓋畸形,蓋小或無蓋。(2)發生的原因①品種選擇不當。如海拔高的山區,應選中、低溫菌種為宜。若誤用高溫型菌種,冬季菇蕾一出現,遇低溫便萎縮不長,形成"松果菇"。香菇菌株已生理成熟,在不適宜的季節環境下勉強出菇,常長出與種性不相符的子實體;有的菌株如原為椴木栽培菌株,適應在含氮量很低的椴木中出菇,在木屑、麥皮等含氮量高的培養基中造成生理障礙常出畸形菇。
②發菌管理不當。在菌絲體培育期間,如果發菌室光照過強,靠近窗口的菌袋原基提早形成,袋內菇蕾早現,受袋壁擠壓,無法正常伸展。因此,脫袋后第1批菇容易出現畸形。
第四十四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②發菌管理不當。在菌絲體培育期間,如果發菌室光照過強,靠近窗口的菌袋原基提早形成,袋內菇蕾早現,受袋壁擠壓,無法正常伸展。因此,脫袋后第1批菇容易出現畸形。
③脫袋轉色不合標準。有的菇農單憑菌齡,而未掌握菌絲成熟的條件。因此,脫袋轉色差,菇態畸形。
④菌筒浸水不適宜。早熟品種一般出菇2-3批后,菌筒水分下降,需浸水補液。但有的菇農采用的是晚熟品種,也跟著浸水(此時正是晚熟品種處于形成原基時期),一遇水分刺激,迫使原基提早分化,只長菌柄,便形成了"蠟燭菇"。
⑤控濕保溫不合理。冬季氣溫低,菇床上薄膜罩不嚴,受寒風襲擊,正在生長的菇蕾就萎縮干枯成畸形;相對濕度低于70%時,則會出現菇柄柔軟或空心。
⑥除部分遺傳原因外,假菇主要由原基形成部位過深,大量養分消耗于菇柄生長或者脫袋時氣溫過高所致。⑦割袋不及時。用不脫袋出菇栽培方法,容易因菇蕾產生后,割袋不及時,使菌袋壓迫菇蕾,造成菇蕾畸形。⑧環境不適。在香菇原基分化的過程中,出菇場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光線太弱;空氣相對濕度過高;菇蕾產生后遇到菌袋壓迫;機械碰傷等因素都容易出現畸形菇。⑨生理不成熟,配方不合理,氮素含量過高,通風不良,品種不好,棚內長期處于低溫。
第四十五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3)防止措施
①了解菌性,防止引種失誤。栽種前,首先需弄清菌種特性,選用經嚴格出菇試驗、保持優良種性的菌種,以此安排接種季節,推算預定的接種時間。不要使用不明種性的菌株,而應選用已馴化成熟或選育成功的香菇菌株。根據菌株的溫型特性和栽培地的氣候條件,合理準確地安排好生產季節。
②了解菌絲成熟特征,防止盲目脫袋。脫袋過早,菌絲未達到生理成熟,變異菇就多。菌絲生理成熟應掌握"一個菌齡、三條標準"。"一個菌齡"即從接種之日起,經過60天左右;"三條標準"是,袋內瘤狀突起的泡沫菌絲占整個袋面的2/3,局部出現棕褐色;手握菌袋有松軟彈性感,此時脫袋才適宜。常規菇脫袋時間宜在氣溫連續3d(天)低于16℃時進行。
③掌握轉色規律,防止溫度失控。轉色期間要注意氣溫變化,頭3天在25℃以內,菇床上的蓋膜不必揭開通風。在正常情況下,12天轉色結束,3天后出現第一潮菇。轉色時,要求溫度不能低于12℃,不能高于25℃,出菇期的最佳溫度為15℃。
④掌握變溫原理,防止溫差刺激不夠。變溫適當,出菇多,形態好,無畸形菇。正確的變溫法是白天用薄膜罩住菇床,晚上12時后揭開薄膜1小時,使日夜溫差在10℃以上,菇蕾大量發生。要求在轉色后連續變溫3-4天。
⑤及時適量浸水,防止水分過高過低。菌筒含水量低于40%時,出菇難,小形菇多。一般以菌筒的重量比原來下降30%時,可進行浸水,以吸水后達到制袋時重量的95%就足夠了。若吸水過飽,易造成菌絲呼吸困難,影響正常長菇。第四十六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⑥菌絲生理成熟后再催菇。催菇方法要適當,防止偏干偏濕。每采完一批菇后,必須揭膜通風6-7天,使菌絲吸足氧氣,以恢復生長能力,然后轉入噴水保濕,干濕交替,催促下一潮菇蕾發生。不要在菌絲尚未成熟的時候,采用如“驚蕈”等辦法強迫菌筒出菇,搬運發好菌、生理成熟即將出菇的菌棒時應減少震動。
⑦適時采收。防止過熟。可在菇蓋有卷邊、菇柄適中時采收。一般每天采菇1次,但春季產菇高峰期,有時每天要采菇2次。⑧第1潮菇的催菇應視品種和菌棒含水量而定,容易出菇的品種提倡自然出菇,不需催蕾。不易出菇的品種或含水量不足的菌棒,通過浸水軟化菌皮,以利出菇,而不應采用注水的辦法。不易出菇但含水充分的菌棒,可結合最后一次刺孔增氧達到催蕾的效果。⑨培養基配方嚴格按照合理比例,切勿含氮量過高,碳氮比要合理。增大碳素比例。出菇階段一般是60:1。⑩出菇場所的環境條件盡量滿足香菇子實體生長發育的需要,尤其是光線、通氣、空氣相對濕度等條件。加強通風,增加光照,保證適宜的溫度。
第四十七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4)常見畸形菇的主要表現及防治措施①菌蓋小而薄:表現為菌蓋既薄又小,即使菇齡較長也無法長大,鮮食時沒有香菇的特殊香味;其發生原因一是沒有完成轉色,花菌袋或白菌袋即進行出菇;二是基料營養明顯不足;三是生長的溫度偏高。防治辦法:沒有轉色的菌袋,一定要調控條件進行轉色;如果基料營養不足,則可在浸泡菌袋時予以適當補充,也可采取“葉面施肥”的辦法,比如噴灑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即可有效加厚菌蓋厚度;夏季氣溫較高,應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如果采用“水冷空調”,效果較好。②菌蓋燈罩形:菌蓋呈尖頭的燈罩形狀,并且明顯薄,商品質量嚴重下降。主要原因與上述相同,因此,可參照上述進行防治。③菌蓋波浪形:菌蓋邊緣呈較規則的波浪形狀,亦明顯較薄、較脆。發生波浪形主要與幼菇發育階段接受了較大溫差的時候,同時環境的濕度變化亦很大,尤其當大水直接噴淋于菌蓋時,很快就有較大風流吹過,而使得菌蓋組織發育不正常。防治辦法是發生菇蕾后,應保持較平和的溫度和濕度,尤其夏季反季節栽培時,菇棚的溫度往往是決定子實體能否正常發育的基本條件。④菌蓋不周正:具體表現為菌蓋別三扭四,或狹長、或三角等等,總之,不圓整是其主要特征。發生原因主要是幼蕾階段沒有及時切開塑膜,使其菌蓋直接頂到塑膜上接受了一定的摩擦,或者菇蕾發生比較多,沒有及時疏蕾處理,待長至幼蕾階段,菌蓋分化后擠在一起,只要幼時菌蓋受擠壓,則永遠不會再重新圓整。防治:及時割膜,并進行疏蕾處理,一般只選1~2個幼蕾,勿使過多。
第四十八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⑤菌柄空心:菌柄細長、空心,導致菌蓋也很小,主要是基料含水率過低以及空間濕度太小等原因所致。防治措施:每采收一潮后,即應進行泡袋處理,一般浸泡24小時即可使之恢復原重,保持菇棚空氣濕度在85%以上。⑥菌柄從裂縫中長出:菌袋含水率過低時,基料開裂,形成狹長的裂口后,即可有子實體從裂口內長出,有的甚至沒有完全鉆出來,菌蓋就在裂口內長大,最終也無法實現其商品價值。防止辦法是堅持菌袋浸泡處理,不使其形成裂口。⑦菌柄扭曲:菇棚空氣濕度偏低、光照較強或光線角度變換過頻時,易發生該現象。防止辦法是保持相對穩定的空氣濕度,并保持較穩定的光照,一般要求有1000勒克司的散射光即可滿足。⑧蠟燭菇:蠟燭菇的特征就是光禿禿的菌柄上,沒有正常的菌蓋組織,形似蠟燭。發生原因,一是菇蕾階段菌蓋組織受損,二是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防止措施:及時割膜;疏蕾時注意不要傷及欲留蕾;堅持較好的通風,保持棚內較清新的空氣條件。⑨香菇團塊菇:自原基階段即為小團塊狀,單生,不能分化,近無柄,至成熟時整個團塊較松軟,沒有正常的香菇香味,無商品價值。防治措施:徹底解決種源問題。尤其分離菌種和外引菌種時,一定要做出菇及品比試驗,否則,不得用于生產。有技術條件的應對菌種進行脫毒處理,或引進脫毒菌種后進行擴繁。⑩香菇連體菇:如同連體動植物一樣,或是兩個菌蓋相連,或是兩個菌柄相連,屬典型的畸形菇,嚴重影響產菇數量及其商品價值。防治措施:對菌種進行脫毒處理,徹底解決種源問題,以保證生產效果。嚴格配料,不過多使用某些輔料,尤其某些不明成份的輔料,應禁止應用于生產。管理工具如噴霧器等,最好能采取專用設備,尤其噴霧器如用作大田噴藥后再用于菇棚時,必須嚴格清洗,并使用堿性溶液如肥皂液、洗衣粉之類沖刷2遍,再用清水充分清洗后才能用于生產。第四十九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11)大腳菇:對于高溫型品種如果制筒較遲,出菇時遇低溫影響而形成。防治方法是根據選用的品種對溫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節。(12)空心軟柄菇:菌筒失水嚴重,空氣濕度偏低,氣溫偏高,幼菇脫水而形成。防治方法是每采完一潮菇后應及時浸水處理。(13)螺蓋菇荔枝菇:高溫型品種生理尚未成熟而又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催蕾出菇、低溫型品種在生理尚未成熟時又在高溫環境下催蕾出菇、培養基中氮源添加過多等都易產生畸形菇。預防方法是嚴格掌握品種的溫型特點,安排好接種和出菇期,摘掉螺蓋菇,養護好菌絲體,待氣溫、菌齡等條件適宜時立即進行催蕾出菇。(14)葡萄菇:對于小葉品種,若麩皮添加過多或因拌料不均勻使麩皮等偏于袋的某一局部而形成。防治方法:配料合理,拌料均勻。(15)拳狀菇:裝袋料松緊不一,料內供氧不均勻,打穴接種太深等而形成。防治方法是改裝、修理裝袋機,使之吐料均勻,裝袋手握袋時要用力均勻,促使裝料松緊一致,打接種穴不要過深,一般為1~1.5厘米。(16)長柄菇、偏角菇:當菇棚內過分潮濕,出菇時遇高溫氣候,菌筒排放過密,光線太弱,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等而形成。克服辦法是菇棚內挖溝排水,菌筒適當擺稀,加強通風。第五十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8、幼蕾死菇幼蕾對外界適應性差,如果管理上失控,就會發生菇蕾萎死。防止幼蕾死亡的措施主要做好:"五控制、五防止"。
(1)控制溫度,防止凍死
秋栽香菇進入冬季,多遇寒流。當氣溫降至5°C以下,并持續幾天時就會把幼蕾凍死,表現菇蕾發軟。冬季幼蕾發生后,要注意天氣預報,以防凍死幼蕾,遇5°C以下天氣時,采取火道加溫。
(2)控制溫度,防止干死
冬季氣候干燥,一般空氣相對濕度在40%左右。這樣的環境條件幼蕾易干死。干死的幼蕾變"硬釘"。防止幼蕾干死,可向菇棚內地面灑水或將水蒸氣通入菇棚來提高空氣相對濕度。
第五十一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3)控制通風,防止菇死
幼蕾期不能讓風直接吹幼蕾,以免菇體表面水分蒸發過快,造成菇體失水時間過長、過多而枯死。在幼蕾生長期蓋好棚膜,需要通風時可在無風天氣,短時間揭膜通風,并及時覆膜保濕。
(4)控制氣害,防止毒死
冬季棚內升溫,其燃燒的氣體,易造成幼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中毒而死。菇棚內加溫時,要采取火道通過煙囪,把廢煙排出菇棚內;棚內要定期通風,排出有害氣體。
(5)控制溫標,防止烤死
催花時加溫過高,往往會將整批幼菇全部烤死。菇蕾生長的最高溫度為20°C,催花時溫度不宜升得太高,且時間要短。同時加強通風排濕。
幼蕾發生死亡的五種現象,有些是互相聯系的。因此,在管理中要調控好溫、光、濕、氣等環境因素,使幼蕾健壯生長。第五十二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9、香菇采收后期菇肉薄、蓋小柄長現象香菇出菇時間長,前期由于菌塊內養分充足,氣溫較低,子實體生長緩慢,菇體蓋大、肉厚、柄短,質地密實;而后期由于菌塊養分消耗較多,加之氣溫高,子實體生長速度快,菇體蓋小、肉薄、柄長、質地疏松,其商品價值和出菇量都顯著降低。實踐證明,采用降低菌塊含水量和環境濕度的方法,使子實體在較為不利的環境中生長成熟,可以使后期香菇質量得到改善。具體做法:第五十三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二、香菇的蟲害防治
常見的蟲害有螨類、線蟲、跳蟲、蛞蝓、菇蚊、菇蠅等,害蟲的特點是繁殖快,危害嚴重咬食菌絲或子實體,造成了實體死亡或葬失商品價值。第五十四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1、螨類
螨類俗稱菌虱,分粉螨和蒲螨兩種。蒲螨體小,肉眼不易看到,它們多在培養料表面上集中成團;粉螨體較大,白色發亮,不成團,量多時呈粉狀。螨類非常微小,發生初期常被忽視,一旦爆發易釀成大災。螨類在香菇生產的各個階段均可能造成為害,取食香菇菌絲體及子實體。培養基發螨害后,接種部位的菌種塊不萌發或萌發后菌絲外觀稀疏暗淡,并逐漸萎縮,嚴重時培養料中的菌絲會被全部吃光,造成栽培失敗。
防治方法:搞好香菇培育場所的環境衛生,可有效地杜絕害螨發生。舊發菌室使用前用敵敵畏等藥熏蒸殺螨。菌絲體培養期間噴灑2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73%炔螨特乳油500倍液防治效果好。子實體培育期間不宜用藥,否則易對菇體造成藥害,食用后危害人體健康。第五十五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菌種中發生螨蟲,可用棉塞蘸50%的敵敵畏塞上熏殺。發菌期間出現螨蟲,可用0.5%的敵敵畏噴殺,1∶1200~1500倍的特殺螨,也可噴灑25%的菊樂合酯2000倍液。出菇期間有螨蟲發生,可用菊樂合酯噴殺,但要在噴灑藥3天以后才能采菇。局部發生用25%敵敵畏50倍滴注,室內電噴一遍,以徹底消除。如果菌袋發現人量螨類時,可用20%殺螨醇,500倍濃浸泡5—8小時,輔以寨內消毒。第五十六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2、菇蚊黑葵蚊、眼蕈蚊等雙翅目昆蟲統稱為“菇蚊”。菇蚊的危害可使香菇減產30%左右。因此,有效防治“菇蚊”,可使香菇栽培增產30%左右。
(1)生活習性和發生規律
菇蚊喜歡在潮濕、骯臟的環境繁衍,體積小繁殖快,幼蟲喜潮濕,有趨光性,喜群居。真菌的菌絲是這類蟲子最好釣食料之一,其危害方式主要是咬食菌絲,破壞菌絲正常生長,導致菌絲衰弱或死亡,同時還給雜菌的侵染創造了條件,使一些競爭性雜菌在菇蚊的為害斑上大量繁殖并產生抗菌素,引發病害而進一步破壞香菇菌絲,造成惡性循環。此外,跳蟲、螨蟲、線蟲等也會趁機在咬斑內大量繁殖為害,加重危害程度。蟲、病的綜合作用結果造成菌絲自溶,培養基松散,黑水橫流。
菇蚊的幼蟲在人造菇木內為害2~3周后,變硬化蛹,經3~7天蛹期,羽化為成蟲飛出,成蟲飛出的當日便進行交尾,并很快產卵。每只雌蟲能產卵數十粒至300粒不等。菇段受害后,病斑產生特殊美味,對菇蟲有很強的引誘性。因此,菇蚊往往會回到病斑上產卵,引起下一個世代的為害。
第五十七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2)綜合防治措施
1)及時清理廢舊培養料。香菇采收過程,應及時將廢棄的菇木挑出集中堆放,采收一結束,應馬上將全部菇木離架脫袋集中堆放,并徹底打掃菇棚。廢料堆應遠離下一批菇木的發菌場所,堆內潑灑5%的石灰水,然后在堆面噴200倍敵敵畏液,加蓋塑料膜,這樣既可促進發酵腐熟,又可殺蟲滅菌。廢料堆放40天后,可以作有機肥使用;同時應提倡辦沼氣池,以減少林木資源消耗,凈化環境污染,減少蟲害。
2)保持發菌場所和出菇場地清潔。堆放前發菌場所和菇棚包括人造菇木堆放地及周邊環境要進行清掃,并用石灰粉或漂白粉消毒,殺蟲滅菌。栽培前,菇房、菇場要噴藥殺蟲,可用40%的敵敵畏1000―1500倍液噴灑。菇林要疏排,及時翻堆,及時刺孔通氣,加強管理,提高蕈菌自身抗病蟲能力。老舊菇棚及時拆遷,推廣使用遮陽網;菇棚或堆放場所周邊環境要求保持清潔,及時清理生活垃圾、動物糞便、污泥濁水或廢棄菌棒等。
第五十八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3)正確掌握防除菇蚊的方法。防除菇蚊主要有噴霧、注射、挖除、誘殺等四種方法:
①噴霧。噴霧是殺死菇蚊成蟲的關鍵措施。通過噴霧殺蟲可及時殺死成蟲,大大降低成蟲產卵量。殺成蟲可用菇類專用殺蟲劑菇蟲凈。該藥具有觸殺和胃毒雙重作用,且藥效持久,一般在刺孔通氣前噴一次,到剝袋時(花菇除外)再噴一次即可有效杜絕成蟲再產卵。
②注射。對在筒袋內為害的菇蚊幼蟲,可選用300倍敵敵畏液注射病斑,每厘米直徑注射0.5~1毫升,不可過量。
③挖除。就是挖除病斑,剔盡黑色木屑,然后涂上石灰水,同時及時燒毀或深埋剔除下來的病斑木屑。
④誘殺。根據菇蚊對病斑的趨性,在人造菇木堆放場所選留部分菇蚊為害較重的菇木作誘餌,筒內施少量呋喃丹,誘其菇蚊產卵將其殺滅。
4)保護接種口。接種口是病蟲染菌最容易侵染的部位之一,這幾年接種期間,菇蚊為害猖獗。因此,要求全部封蠟或貼紙膠保護,也可套袋保護。
第五十九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5)出菇期間發生眼菌蚊,可用40%的敵敵畏1000―1500倍液噴殺,也可用25%的菊樂合酯2000倍液噴料面防治。噴灑1000倍敵百蟲或敵殺死溶液殺滅。
6)在刺孔前一天及刺孔后一周內,選用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制的“農用蚊香”。殺滅堆放場所的菇蚊成蟲,降低蟲口密度。
7)非居室堆放場所也可用殺蟲劑兌水噴霧。可選用3斤裝的手持噴霧器,與居室相連的堆放場所,可選菊脂類低毒農藥,如殺滅菊脂、溴腈菊脂、甲腈菊脂等,最好用一次性衛生殺蟲劑,如雷達、槍手、滅害靈等。要注意人畜安全。
8)為害斑的治療。早期受害的菌棒,為害斑將以菌蟲混發的形成不斷擴展,往往造成整段毀壞。因此,早檢查、早治療是降低損失的重要措施。具體方法如下:結合翻堆或平時操作,認真檢查菌棒,接種口或刺孔單位如果發現局部變黑色,應及時選出處理。處理方法是將變黑部分(即為害斑)徹底挖除,用相同品種的菌塊填補,再用塑料寬膠帶封綁。用于填補的菌塊,可從廢棄的菌筒中選取,但要求菌塊完好、無感染。第六十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3、線蟲體長lcm左右,粉紅色線狀蠕蟲,寄生或腐生于香菇菌絲內或培養料中,主要危害子實體,并帶進細菌,造成子實體腐爛,致使小菇逐漸萎縮而死亡。受線蟲危害的培養料表層或全部會變濕、變黑、發粘、菌絲萎縮或消失,幼菇死亡。死亡的幼菇表面發粘,有腥臭味。在潮濕、悶熱、不通風的條件下,易發生線蟲危害。防治方法:注意環境清潔衛生,清除垃圾。用1%生石灰與1%食鹽水泡菌袋12小時。可用2%的甲醛溶液噴霧殺滅。局部培養料上發生線蟲危害時,可將受害的部分營養料挖掉,并用甲醛噴殺。1∶50倍的殺蟲乳劑和1∶500倍的馬拉松乳劑防治線蟲可收到良好效果。第六十一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4、跳蟲又叫彈尾蟲、香灰蟲、煙灰蟲,幼蟲白色,成蟲灰蘭色,喜跳善躍,動作極快。繁殖迅速,咬食香菇菌絲和子實體,發病后子實體,尤其是菇蕾枯萎而死。防治方法:培養室內外和菇場要用40%的敵敵畏500倍液噴灑。發菌期間發生跳蟲危害,可用敵敵畏加蜜糖誘殺,即用40%的敵敵畏500倍液噴于紙上,再滴數滴蜜糖,將藥紙分散鋪于培養料面上誘殺。出菇期間發生跳蟲危害,可用0.1%的魚藤精或500倍稀釋除蟲菊酯藥液殺滅。
第六十二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5、蛞蝓又稱鼻涕蟲,它是一種軟體動物,形似剝去外殼的蝸牛,大小不等,長短不一,統體柔軟,爬過的地方留粘液的痕跡。白天潛伏在陰暗潮濕處,夜間出來活動,它咬食香菇等食用菌的子實體,在夜間9―10時,可在蛞蝓出來活動時進行人工捕捉,或在其游動的場所和路線上噴灑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5%的食鹽溶液或生石灰粉或白堿防治。第六十三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6、白蟻
主要咬食菇木或子實體。防治方法:用80%的亞砷酸、15%的水楊酸、5%的氯化鐵,配成毒劑,噴灑蟻路、蟻巢,每巢噴灑6―16毫升;或用50%的升汞、35%的亞砷酸、10%的水楊酸、5%的氯化鐵,配制成白蟻粉,噴灑蟻巢,只要部分白蟻蘸藥便可全巢覆滅。第六十四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7、預防蟲類危害(1)基料堆酵階段:首先,使用防蟲網來預防蟲類近料產卵,是經濟有效、方法簡便的上佳措施,同時又有效解決了藥物殘留問題。選用一般蔬菜育種上用的防蟲網即可,即使微小的菇蠅也無法鉆進。其次,經常噴灑高效、低殘藥物于料表驅避蟲類,但使用濃度應低,噴灑量要少,以免產生藥殘。再次,有條件時盡量采用熟料栽培方法,防蟲的同時又兼滅雜菌、病菌,一舉多得。最后,在雙孢菇、姬松茸菇類栽培時,推廣應用二次發酵技術,高達60℃以上的溫度,持續2天左右,將使蟲類活體包括卵、幼蟲以及成蟲全部被殺滅,盡管生產成本稍有提高,但卻換來了既殺蟲、又殺(抑)菌、而且基料腐熟均勻、祛除異味等諸多效應,可謂一舉多得。第六十五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2)播種發菌階段:相當數量的蟲害就是在該階段侵入的,一般持續約3周~5周的發菌階段,平菇、雞腿菇等菌袋均扎有微孔,可完全滿足菇蚊類、螨類蟲的進出而基本不受限制。首先,高密度窗紗(如防蟲網)封裝發菌室門窗及通風口等,并堅持閉光培養,以免成蟲趨光進入。其次,經常檢查室內有否成蟲,一經發現,立即噴灑菊酯類低濃度藥物予以殺滅,即使單純噴灑清水,使菇蚊類翅膀上沾有水珠,成蟲即可墜地并不能再度飛起,亦可致死。最后,培養室周圍環境較差時,例如靠近垃圾、廄廁、糞堆等,除盡可能的予以清理防范外,室內需經常噴灑殺蟲藥物于空間、墻壁上,也是非常有力的防范措施之一。第六十六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3)出菇管理階段:第一,菇棚門窗及通風口封裝高密度窗紗(防蟲網即可),防成蟲進入。第二,盡量降低棚內光線。第三,管理用水堅持用井水或自來水,不用溝、灣、塘中的“死水”。第四,進出口地面撒1米~2米寬的石灰帶,以防螨類、鼠婦等害蟲及小動物進入。最后,在出菇間歇,適量噴灑菊酯類藥物,并配合施用甲醛、漂白粉類藥物,具有蟲、菌兼防的雙重作用,但在子實體生長其內,應禁用任何藥物,以防藥殘影響質量。第六十七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8、殺滅害蟲的方法及時發現蟲害并采取措施予以殺滅,應嚴格選擇藥物品種,既注意藥殘問題,又防止發生藥害。
初發蟲害密度極小時,使用高效低殘的菊酯類藥物,空中或料表覆土噴霧即可予以殺滅。
中等發生時,將有部分產卵于料內,可將子實體一次性采光,對菇蚊及跳蟲類采用800倍DDV對料表、覆土層噴施,并覆膜3小時~5小時;對螨類蟲害可噴灑1000倍殺螨類藥物,如掃螨特、殺螨醇等,亦經覆膜數小時;對線蟲類采用0.5%甲醛溶液予以重噴,亦須覆膜2小時~4小時。
第六十八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8、殺滅害蟲的方法當料表出現褐色斑塊、菌柄有蟲蛀現象時,已屬重度發生。此時,幼蟲多在料內,噴灑藥物一般無效,可采用磷化鋁“通殺”的措施予以一次性全部殺滅。方法是:將子實體全部采光,菌墻栽培時,使用塑膜覆蓋菌墻,兩邊間隔1米放置一片磷化鋁,快速將塑膜四周用土壓實,約8小時~10小時即可。菌畦栽培方式的殺蟲,參考上述。注意要點:操作要快;覆膜要壓實;撤膜時,應先打開菇棚門、窗及通風口。然后將塑膜掀開,待1小時~2小時后,再將塑膜移出棚外,將磷化鋁廢料小心撿出,予以深埋處理。第六十九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
9、蟲害防治措施(1)徹底清理蟲源
應對菇棚周圍的廁所、雞舍、豬牛羊圈以及垃圾堆等進行徹底清理。最好能將其遷移。如無法遷移的,可予以定期噴藥殺蟲處理。使用藥物主要是敵敵畏等。尤其應注意大型糞堆中的蟲卵,其中菌蚊、糞蠅類蟲卵可通過高溫發酵、表面噴藥等措施進行殺滅,以杜絕蟲源。(2)棚外定期用藥
連片棚區,可采取聯合或集中用藥的方式。對棚外50米的范圍,每周集中用藥一次。藥物為800倍敵敵畏溶液。對獨立菇棚,可在菇棚四周定期用藥。尤其是雨后的1-2天內用藥效果最理想。第七十頁,共八十頁,2022年,8月28日9、蟲害防治措施(3)菇棚設置防護
對菇棚的通風口、門口等與外界相通的地方,應加封高密度防蟲網;或采用普通窗紗加一層棉質口罩布的方式。有條件的,最好修建緩沖間,以杜絕菇蚊、菇蠅類成蟲飛入。(4)棚內藥物驅蟲
對制200-300倍高效驅蟲靈溶液,根據害蟲密度每隔2-4天噴灑一遍。噴灑重點是門口及通風口等處。在出菇期間,也可對子實體直接噴灑無毒、無殘留、符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辦公智能化與遠程醫療的結合模式
- 二零二五公司副總聘用合同范例
- 三高疾病預防和治療
- 牙周病激光治療相關
- 2025至2030中國鉛鋅冶煉市場供應渠道及銷售規模研究報告
- 人工智能在醫療設備中的發展趨勢
- 幼兒教師教育育教學總結(14篇)
- 骨干教師培養工作總結(15篇)
- 休克治療臨床指南解讀
- 從基礎到應用解析區塊鏈技術在零售業的變革
- 電子商務物流教學課件
- 排水工程(下)重點
- 聲音與情緒管理
- 直播中控轉正述職報告
- 史寧中:義務教育數學課標(2022年版)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 基于Simulink+DSP代碼生成的永磁電機控制 課件 第1-4章 DSP各模塊介紹-永磁同步電機的磁場定向控制技術
- 中國石油吉林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鑒定經管員操作試題
- 軍事AI模型優化
- 第六章-主成分分析法
- 合同代簽聲明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