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是什么_第1頁
考古學是什么_第2頁
考古學是什么_第3頁
考古學是什么_第4頁
考古學是什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考古學是什么?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譚玉華2一、考古學是怎樣一門學科?二、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及展望。

概要一、考古學是怎樣一門學科?中外關于考古學的定義大同小異,通過分析考古學的定義我們可以大體了解和認識考古學到底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定義一門學科通常要澄清三個要素:1.研究對象2.研究方法與手段3.研究目的夏鼐——“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研究對象遺跡——不可移動文化遺存,具體指房屋、村落、道路、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設施。遺物——可移動文化遺存,具體指古人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生產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等器物。古代人類的:①一般情況下,近現代的遺存不包括在內。歐洲大陸一般到文藝復興時止,美洲到前殖民地時期,中國“古不考三代以下”,到明代滅亡。②非人類的遺存不是考古學的研究對象。例如:古生物、古氣候和古地理等等內容不是考古學的研究內容。實物:并不是所有古代的東西,如文獻。但是隨著考古學實踐的發展,特別是現代科技手段的廣泛采用,考古學的研究對象呈不斷擴張的趨勢,開始出現了一些新內容:①非人類活動的遺存——與人類社會生活有關的自然物,包括動、植物遺骸、土壤、巖石等。例如:動物遺骸為研究和復原古代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提供有益的信息;文化層中的木炭為測年提供幫助,還有考古學家也參與發掘恐龍蛋化石。②非古代的遺存,近現代的遺跡遺物也成為考古學家關注的對象。英國出現了工業考古學。清代的遺存。2006年河南焦作博愛縣;沈陽考古所在東北大學也做過清代墓葬考古。考古學的倫理問題(流氓、謝閣蘭、戴季陶、安特生、夏縣西陰村)③人類本身的遺骸遺體也成為考古學的研究對象。牙齒、穿孔、人類骨骼成分分析:通過人骨中C、N同位素比值的測定,探討古代居民的飲食結構。

研究方法或手段夏鼐先生并沒有明確考古學的研究手段,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三個:地層學、類型學和文化因素分析法。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通常考古學在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資料獲取階段:調查、鉆探、發掘(試掘和正式發掘)、整理。資料解釋研究階段。方法多種多樣,無所不用。考古的學術目的和社會功能第一、學術目的。“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補史、證史、辨史(驗證歷史資料的真實性,又可以彌補歷史資料的不足)

今天,已經沒有人再“泱泱中華五千年”,“炎黃子孫”了,蘇秉琦把中國古史的框架、脈絡高度概括為“超百萬年的文化根糸,上萬年的文明啟步,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兩千年的中華一統實體”(《迎接中國考古學的新世紀——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教授訪談錄》。《中國通史》第二卷遠古時代《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二重證據法漢代陵寢昭穆之制,周代用鼎簋隨葬的鼎簋制,黃腸題湊等等舉不勝舉。證史的情況存在:證實、證偽、更復雜學術目的:三個遞進的層次。1.初級層次:考古學研究對象本身的研究,物質文化史重建。《漢代物質資料圖說》2.中級層次,古代社會組織的研究,家庭、氏族、部落、國家等組織形態,以及戰爭、貿易、婚姻等人群關系模式,表現遺物和遺跡的組群關系和空間結構上;3.高級層次,在大量個案社會研究基礎上,開展社會文化比較研究,探索社會文化發展規律。是否考古學只有一個學術目的——認識古代社會歷史?2011年3月,2011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下發了《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將考古學列為歷史學科大類的三個一級學科之一。為其他學科提供理論支撐,起到理論母機的作用。民族學理論和社會學理論中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理論”和“民族走廊理論”,直接來源于蘇公的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理論和童恩正先生半月形文化傳播帶理論。在國外考古學和民族學為其他社會科學提供了很多理論。第二、社會功能:推動社會建設。北宋晚期和南宋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慈善救助體系:包括:貧病慈善機構——福田院、居養院、安濟坊、養濟院,收養遺棄嬰兒的慈幼局,助葬的漏澤園。各種文獻對宋代的慈善事業多有記載,但是并沒有直觀的印象。但在河北的磁縣,河南的洛陽、南陽、三門峽市郊、盧氏縣、滑縣,山東的日照、兗州,山西的呂梁,陜西的岐山,四川的綿竹、郫縣,江蘇的丹陽,重慶的云陽發現了一批的叢葬墓地,磚銘記載這些即為漏澤園。四川江油市石元鄉八角形墓葬三門峽漏澤園銘文磚繁榮社會文化生活,滿足群眾的多種需求。大型的考古發現往往開發成了旅游景點,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內蒙古元上都遺址(2012)、河南安陽殷墟(2006)、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1987)、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滿城漢墓、琉璃河遺址、大葆臺漢墓、南越王墓博物館已經成為非常著名的旅游景點。以遺址和墓葬為主題的大遺址。為中華民族的合理性存在尋找依據,增強民族自信心。

——陳洪波《考古學目標的在思考》肢解中國:二戰之后,民族自覺,地區戰爭的原因,使得民族分離主義成為世界潮流,世界上的國家數由51個國家組成,今天變成了190幾個。歐美民眾從意識上就不接受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不接受把眾多的民族統一于一個國家。第一步,分離中國的盟國,孤立中國;第二步,肢解中國,鼓勵民族分離主義。日本:異民族統治中國,王朝征服論。何以中國——文化上“早期中國”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回擊。許宏《何以中國》。1944年,東亞研究所《異民族統治中國史》探索文化演變的奧秘,為民族文化的復興尋找希望。

——陳洪波《考古學目標的在思考》中國歷史上既有宋代那樣擁有有限的國土,一個積貧積弱的小國,也有像漢唐明清一樣的領土廣袤世界帝國。我們要研究和認識這其中的原因,為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道路和發展方向提供咨詢。爭取恢復漢唐帝國的雄風。1979年4月10日,西安全國考古學規劃會議、中國考古學會成立大會上,蘇秉琦談到考古學應該恢復被歪曲了的歷史面貌,回答諸如中國文化起源,中華民族的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有可能對“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做出自己的更多貢獻,為我們實現新時期總任務所不可缺少的國際和平環境和增進我國和世界人民、特別是鄰境國家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做出更多的貢獻。1981年中國開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對于考古事業如何與時代發展脈搏相結合,蘇秉琦指出:“文物考古工作是能夠為四化做出貢獻的。考古這門學科的任務,就是要復原歷史的本來面貌,利用考古新材料來復原歷史的本來面貌,如果我們能恢復它的本來面貌,就會起到團結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安定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大家同心同德奔向四化。同年,他還指出:“從考古學角度,探索中國文化起源,從原始社會到階級國家產生、到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等課題,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為實現‘新時期總任務’做出貢獻。”要以真實為前提。考古學是一個有著不斷擴大的研究對象,有著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有理論,有追求,承擔著崇高的歷史使命的學科,從事考古學的人要有崇高的使命感。戒除對考古學的庸俗化認識,比如:考古就是挖東西;把田野考古理解為考古的全部,技工是考古學家(除田野考古外,還有實驗室考古和理論考古);考古是一個技術活,經驗的東西,不需要推理、邏輯思辨和深厚的學養。那么,我們今天的考古學到底處在一種什么階段?是一個新興的學科,還是一個沒落的學科?從事考古學能不能實現個人價值,有沒有希望?二、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及展望1.發現的黃金時代。2.40-50年代的考古學文化研究。3.80年代以后的區系類型研究和四大起源研究。4.當今重大研究主題和研究的碎片化趨勢。5.未來考古學的“三化”問題。上個世紀中期,英國著名的考古學家格林·丹尼爾(GlynDaniel)在撰寫世界考古史時,根據中國層出不窮的考古發現,斷言中國考古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新中國成立后,與全面的大規模的基本建設相伴,中國考古學進入了發現的黃金時代。1954—1957年全面揭露陜西西安半坡聚落

(大規模全面揭露之始)1958年發掘北京昌平明定陵(開了很不好的頭——考古=挖寶)

萬歷皇帝的陵墓,由五個石筑殿堂聯結組成。出土皇冠、龍鳳冠、金銀器、玉器珠寶、絲織品以及謚冊等。1972年湖南省博物館與科學院考古所等發掘長沙馬王堆西漢早期3座墓葬,發現保存完好的女尸、絲織衣物、帛書、帛畫和漆器等。“文化大革命”的豐碩成果1974年3月陵園東側西楊村農民挖井,發現陶俑碎片。1974年7月秦俑考古隊進駐西楊村考古工地兵馬俑——讓世界感到震撼!1980年四川省文管會發掘廣漢三星堆遺址,有驚世駭俗的發現。

1983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牛河梁遺址,打開中國文明起源研究的新視野。

198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余姚縣瑤山良渚文化祭壇,出土大批精美玉器。再現中國的酋邦社會。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1991年起開始評選活動.從年度國家文物局正式批準的300-400項考古發掘項目中選出十個.由最著名的考古學家和相關政府官員組成組成評委會.沒有商業元素介入.以科學水平為唯一標準.評選活動成為了人們觀察中國考古新進展的標尺和窗口.2.從考古發現到考古研究上世紀50—60年代中國考古學的研究,面對積累日豐的考古材料進行的考古學文化的研究。受史學背景影響進行的社會發展史的研究元君廟墓地M417合葬墓后崗H10人祭坑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益積累的考古資料和對外交流的擴大,使得對考古學上的重大課題研究成為可能:考古學文化的譜系研究人類起源與舊石器時代考古農業起源與早期新石器文明起源與發展聚落考古與城市起源當前,在四大起源之外,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主題:外國考古、科技考古、大遺址保護、文化互動、環境變化與人類生活方式的關系、手工業的專業化與早期國家的關系、資源與王權、貴重物品的生產與流通。形成了一些分支學科:生業考古學(經濟形態考古學)研究人類社會經濟形態變化及其規律;社會考古學主要有墓葬研究、聚落研究、禮制研究;認知考古學主要研究宗教、圖騰、符號等與人類精神活動有關的現象;環境考古學;民族考古學;農業考古學;實驗考古學除了一些巨大的主題,還出現了一些個性化研究,考古學研究呈現出某種碎片化。在眾多的研究主題和研究碎片化背后,考古學呈現出以下三個趨勢。在諸多重大主題之外,出現了一些個性化的研究,考古研究呈現某種程度上的碎片化。目前,考古學處在一個膨脹階段或者發展階段,考古學的未來發展趨勢可能會表現在考古學技術的日益進步、考古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和考古研究理論與方法的更加多樣等方面。概括一下,可以用“三化”表示。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化研究主題國際化迫不得已(利用外國材料研究中國問題,利用中國材料研究外國問題,利用外國材料研究外國問題,利用外國的理論方法研究中國問題,openair河南龔營);開始走出去(西北大學中亞、內蒙所的外蒙古調查、中山大學)考古人員的學術背景國際化。青年人有著特有的優勢,現在掌權的考古學家基本上不具備這方面的優勢。中國考古學的科學化

科學化有兩重意思:科技化——在田野工作中盡量標準化,使用新手段和新技術;在資料編寫和研究過程中,考古研究是由實驗室,科技檢測說了算),理論化(考古學經驗到理性的飛躍,引入一些或者發明一些理論,理論化就是不能使考古研究和解釋太簡單,太直白或者常識化)。貴族墓-貧富分化,出現了舶來品就說是文化交流的產物、稍微復雜精致的建筑或器物就說是祭祀的。青年人在這個方面有著特有的優勢。中國考古學的大眾化

滿足公眾的需要,保證公眾的文化權利;考古學者希望公眾了解考古學,為自己的工作尋求更多的社會支持。目前,公眾對考古學非常感興趣,但是往往受影視作品的和文學作品的影響,大家對考古學存在著很多誤解,這些誤解往往會造成誤會。問的最多的就是干考古的,你們一定很有錢吧?我們到地方上搞考古總認為你在剝奪他們。

誤解一:考古就是挖寶。考寶隊。既是挖寶又不是挖寶。說我們挖的是寶蘊含著大量的歷史信息,能夠從中探索過往的歷史;說不是挖寶,是因為我們挖的東西絕大多數是破銅爛鐵、碎磚爛瓦,垃圾坑,沒有什么價值,有價值的東西不流通。誤解二、考古就是挖墓,跟死人打交道。除了墓葬,各類垃圾坑、房子、河道、道路、各類文物等。把考古理解成和死人打交道,地礦勘探專業。誤解三、考古就是鑒定文物。考古:只見真東西不見假東西,一般不鑒定,但是考古人也參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