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唑基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進展_第1頁
咔唑基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進展_第2頁
咔唑基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進展_第3頁
咔唑基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進展_第4頁
咔唑基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咔唑基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進展前言利用太陽能最有效的手段是光伏技術,即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便于儲存和運輸。基于無機硅或半導體的光伏電池生產成本非常高,且在制造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劇毒的物質;而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卻具有重量輕、可用濕法成膜(旋轉涂膜、噴墨打印以及絲網印刷)的廉價大面積制造技術,以及可制成柔性、特種形狀器件等優點。1.聚咔唑衍生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歷程咔唑類聚合物中,發現最早、研究最充分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是聚乙烯基咔唑(PVK),它的側基上帶有大的電子共軛體系,可吸收紫外光,激發出的電子可以通過相鄰咔唑環形成的電荷復合物自由遷移。1992年,N.S.Sariciftci等在Science上報道了以共軛聚合物為電子給體材料、C60為電子受體材料之間的光誘導電荷轉移現象。過程中,當電子給體材料與電子受體材料在復合光的照射下,光誘導產生的電子即轉移給受體,而光誘導產生的空穴則轉移給給體材料。經實驗證實,這一電子轉移過程要比光熒光輻射躍遷要快3~4個數量級。這樣光生電荷的發光復合就可以被有效地阻止,從而使電荷的分離效率大幅提高。2006年PCz2006年,Li等合成得到了一種新的聚咔唑衍生物(PCz,圖1-1),以苝四羧酸二酰亞胺(PDI,圖1-2)為受體基元,在太陽光譜激發下得到0.6%的光電轉化效率。2007年PCDTBT2007年,Blouin等通過2,7-咔唑與苯并噻二唑的衍生物通過Stille

或Suzuki

偶聯聚合得到一種新的聚咔唑衍生物(PCDTBT)。PCDTBT具有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良好的溶解性,相對高的分子量和較好的空氣穩定性。將PCDTBT與PC61BM—起用氯仿溶解制備傳統結構的太陽能電池,獲得的電池參數為短路電流ISC=6.92mA?cm-1,開路電壓VOC=890mV,填充因子

FF=63%,電池轉化效率為3.6%,成為當時最好光電轉化材料之一。2.聚咔唑/PCBM聚合物太陽能電池1.咔唑基窄帶隙共軛聚合物電子給體的窄帶隙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光子、產生激子,確保較大的光電流。將富電子的給體基元和缺電子的受體基元交替連接起來形成D-A結構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獲得窄帶隙共軛聚合物的方法。這種D-A結構能夠產生分子內電荷轉移(ICT),有效地降低共軛聚合物的帶隙2.1咔唑基窄帶隙共軛聚合物富電子的2,7-功能化的咔唑基被認為是一種優異的給體基元,而基于咔唑的共軛聚合物具有較低的HOMO能級,導致具有較好的開路電壓。因此,咔唑衍生物被廣泛地用來和不同的吸電子基元共聚。喹喔啉衍生物被認為是眾多吸電子基元中比較優異的一個。2.2喹喔啉衍生物將喹喔啉結構引入到咔唑主鏈中會增加對陽光的吸收,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喹喔啉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紫外-可見(UV-vis)最大吸收峰發生紅移,提高了電池器件的轉換效率。最高占有分子軌道(HOMO)和最低未占據軌道(LUMO)能通過共聚物中的給體基元的給電子能力和受體基元的吸電子能力的變化來進行調節。Lee等[8]通過Suzuki聚合方法合成了新型的一系列由咔唑和喹喔啉交替構成的聚合物。考慮到聚合物的溶解性、易于表征、光伏設備的制造以及空穴遷移率,設計了主干相同但側鏈不同的聚合物。共聚物的空穴遷移率、膜形貌以及加工性能受他們的大小/形狀的影響。在沒有任何特殊處理的情況下,基于P2(R=辛基)和PC71BM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為4.0%,若通過進一步修改聚合物結構或電池結構(例如引入氧化鈦),將會實現更好的性能。2.3PCDTBT/PCBM聚合物太陽能電池PCDTBT全稱 聚[[9-(1-辛基壬基)-9H-咔唑-2,7-二基]-2,5-噻吩二基-2,1,3-苯并噻二唑-4,7-二基-2,5-噻吩二基],是一種聚咔唑衍生物。PCBM富勒烯衍生物。2.3.1熱處理工藝P3HT/PCBM太陽能電池裝置中,熱處理工藝十分關鍵。通過適當的熱處理工藝,太陽能電池薄膜的形態和性能可以得到改善,P3HT/PCBM劇烈分層,從而提高了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但在PCDTBT/PCBM太陽能電池中,熱處理會降低光電轉化效率。Gusain等研究了9個以PCDTBT/PCBM作為活性層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在九個設備中,最好的設備表現出的光電轉化效率為5%,標準偏差為20%。由于活性層/陰極界面的改變,熱處理導致所有設備的光伏性能降低。Synooka等研究了基于PCDTBT/PC71BM薄膜的設備在熱退火下的穩定性。熱退火后,溫度高于140℃時,太陽能電池性能大幅下降。富勒烯相互作用導致聚合物潤濕層的形成。當設備產生的潤濕層靠近金屬電極時,導致重組的增加和電荷載體的減少。Zhao等研究了基于PCDTBT/PC71BM的電池在不同退火溫度(50℃、60℃、80℃、100℃)下的電池效率,不進行退火的Fresh組作為對照。不進行熱處理的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最高。2.3.2活性層的狀態、材料組成的比重增加PCNTBT和PCBM混合物活性層的厚度,使吸收光強增大、活性層膜的凝固時間增加、聚合物排列較好,可以提高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相同材料組成比重下,轉化效率最高不總對應于最大活性層厚度。Zhao等通過調節PCDTBT和PCBM混合物活性層厚度和PCDTBT對PC71BM的重量比設計出了轉化效率達5.19%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JSC=10.36mA?cm-1,VOC=910mV,FF=55.06%)。3聚咔唑衍生物-無機納米晶電子受體材料Cd基化合物是第一類應用在有機/無機電池上的納米晶,是很好的電子受體。CdSe是窄禁帶半導體,對太陽光的吸收隨著能級的變化而變化,在可見光范圍內能很好的吸收,可獲得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Wang等報道了使用CdSe-聚咔唑(CdSe-PVK)納米復合材料為電子受體,并與羥基包覆的CdSe納米晶體(CdSe-OH)相比較。二者都以P3HT為電子給體材料,分別組成以P3HT/CdSe-OH體系和P3HT/CdSe-PVK體系為基礎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為0.02%vs.0.001%。AFM圖像顯示,P3HT與CdSe-PVK之間在活性層上更平滑、均勻的膜形態導致設備效率更高。Wang等還報道了熱退火對于以CdSe-PVK為電子受體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影響。在最佳退火條件(150℃/30分鐘)、白光(100mW?cm?2)照射下,光伏設備的光電轉化效率顯著提高至0.235%。熱退火通過優化異質結活躍層的供體/受體形態有助于增強光伏電池性能。退火處理在活躍層、光吸收和載流子遷移率方面增強了光伏設備3d滲透網絡的性能,導致設備性能的提高。4.存在的問題光電轉化率低(最高為6.1%)最大吸收波長(420nm、574nm)小于太陽光輻射最大處波長(700nm)窄帶隙共軛聚合物的帶隙達不到0.1eV(最小為0.7eV)等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1)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吸收范圍,使其吸收光譜與太陽發射光譜相匹配,以更好地吸收可利用光子。2)合成在空穴遷移率、穩定性、溶解性、工業化成本等方面具有優勢的給體材料。3)合成在溶解性、成膜性、與給體的混溶性、電子遷移率、穩定性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受體材料。4)選擇最佳的金屬作為電極,使之與活性層有良好的歐姆接觸,不斷提高其光電轉換效率。5.結語咔唑基共軛聚合物具有較窄帶隙,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光子、產生激子,確保較大的光電流。提高了材料的性能,使聚合物電池有一定的光電轉化效率,仍然需要繼續提高材料的性能以投入應用;以咔唑衍生物-無機納米晶為電子受體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很低,但是研究時間不長,同樣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創新點1)咔唑基-無機納米晶作為電子受體材料,而不是只有咔唑基衍生物作為電子給體材料的部分2)對PCDTBT/PCBM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性能進行了部分影響因素的比較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黎立桂,魯廣昊,楊小牛,周恩樂.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J].科學通報,2006,21:2457-2468.[2]蘇雪花,夏德強,王守偉.咔唑基窄帶隙共軛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進展[J].廣州化工,2012,24:38-39.[3]Sariciftci,N.S.,L.Smilowitz,etal.(1992)."Photoinducedelectrontransferfromaconductingpolymertobuckminsterfullerene."Science(NewYork,N.Y.)258(5087):1474-1476.[4]Li,J.L.,F.Dierschke,etal.(2006)."Poly(2,7-carbazole)andperylenetetracarboxydiimide:apromisingdonor/acceptorpairforpolymersolarcells."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16(1):96-100.[5]Blouin,N.,A.Michaud,etal.(2007)."Alow-bandgappoly(2,7-carbazole)derivativeforuseinhigh-performancesolarcells."AdvancedMaterials19(17):2295-2300.[6]陳木青.基于咔唑的新型共軛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質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7]Peng,Q.,X.J.Liu,etal.(2011)."Pyrazino2,3-gquinoxaline-basedconjugatedcopolymerswithindolocarbazolecoplanarmoietiesdesignedforefficientphotovoltaicapplications."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

21(21):7714-7722.[8]Lee,S.K.,W.H.Lee,etal.(2011)."SynthesisandPhotovoltaicPropertiesofQuinoxaline-BasedAlternatingCopolymersforHigh-EfficiencyBulk-HeterojunctionPolymerSolarCells."Macromolecules44(15):5994-6001.[9]周立弟,胡小丹,王少洪,侯朝霞,王美涵.基于聚噻吩衍生物的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13,06:114-119.[10]Gusain,A.,V.Saxena,etal.(2013).InvestigationontheEffectsofThermalAnnealingonPCDTBT:PCBMBulk-HeterojunctionPolymerSolarCells.SolidStatePhysics,Vol57.A.K.Chauhan,C.MurliandS.C.Gadkari.1512:776-777.[11]Synooka,O.,K.R.Eberhardt,etal.(2014)."InfluenceofThermalAnnealingonPCDTBT:PCBMCompositionProfiles."AdvancedEnergyMaterials4(5).[12]Zhao,L.,S.L.Zhao,etal.(2014)."InfluenceofmorphologyofPCDTBT:PC71BMontheperformanceofsolarcells."AppliedPhysicsa-MaterialsScience&Processing114(4):1361-1368.[13]Wang,T.L.,C.H.Yang,etal.(2010)."Synthesisofnewnanocrystal-polymernanocompos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