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啟蒙文學_第1頁
十八世紀啟蒙文學_第2頁
十八世紀啟蒙文學_第3頁
十八世紀啟蒙文學_第4頁
十八世紀啟蒙文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18世紀啟蒙文學第一節概述把窗戶打開,讓陽光多照進一些!——歌德一啟蒙運動“啟蒙”一詞,原意為“照明”和“照耀”。啟蒙運動是18世紀歐洲思想的主潮,歐洲資產階級學者往往把這個思潮稱為“光明觀念”運動。18世紀也被稱作“光明世紀”啟蒙運動是西方資產階級繼文藝復興之后進行的第二次反對教會神權和封建專制的文化運動,它是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展。由于它是以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啟迪民眾,破除封建的和宗教的蒙昧主義,因而叫做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追求政治和學術思想上的自由,它有兩大特點,一是反對宗教蒙昧主義,宣揚理性與科學;二是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宣揚民主與法制。啟蒙思想家的“理性”,以天賦人權為理論核心,主張自由、平等、博愛,提倡教育和科學,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繁榮昌盛、人人幸福的“理性王國”。啟蒙運動建立了新的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為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準備。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繼承和新發展,“新發展”體現在哪里?①文藝復興主要反對教會對人的束縛;啟蒙運動批判天主教會和封建專制制度。②文藝復興借助了古希臘、羅馬的文化披著宗教的外衣;啟蒙運動用無神論完全否定任何宗教與神學。③啟蒙運動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④文藝復興集中于文學藝術領域,啟蒙運動還集中在政治思想領域中進行。二、啟蒙文學啟蒙文學廣泛而有效地宣傳了啟蒙思想,啟蒙運動所以這樣轟轟烈烈,深入人心,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啟蒙文學。特征:1、鮮明的政治傾向性,評論生活、干預生活,反對封建專制2、平民精神:將資產階級及平民作為主要對象。3、現實性,在創作中堅持現實主義美學原則。4、創新性,摒棄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尋求新的文學形式,如哲理小說、書信體小說、教育小說等。缺點: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成為作者思想的代言人,成為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因而藝術感染力較差。

三、英國文學英國啟蒙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現實主義長篇小說1、丹尼爾·笛福

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第一個長篇小說家,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魯濱遜漂流記》(1719)是笛福在59歲出版的第一部小說。一炮走紅。 小說受到斯梯爾主辦的一份期刊《英國人》刊載的特寫“水手亞歷山大?塞爾克的軼事”的啟發,以此為原型創造了魯濱遜。原型水手在荒島上居住了4年,笛福改為28年。魯濱遜在荒島依靠火藥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了一個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業英雄。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魯濱遜漂流記》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和18世紀的殖民精神。

貝爺貝爾·格里爾斯,英國探險家、主持人、作家、演講家,空手道黑帶、前英軍特種兵。2006年加入《發現》頻道,并因其在發現頻道主持節目《荒野求生》中所食用的東西太過驚人,而被冠以“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的稱號。英國有位批評家說,“人們如果要重新抓住資產階級在它的年輕的、革命的上升時期旺盛而自信的精神,那么最好的導引無過于笛福與《魯濱遜漂流記》了。”《摩爾?弗蘭德斯》

笛福的另一部重要小說是《摩爾?弗蘭德斯》(1722),它是英國文學第一部流浪漢小說,描寫女流浪者摩爾·弗蘭德斯的冒險傳奇。摩爾·弗蘭德斯的母親曾經是囚犯,因此她出生在監獄。她在市長家做伴女,被主人家誘騙失身,淪為流浪者。她用各種辦法勾引男人,從情夫那里騙錢。有了錢她就過正常的規矩生活,沒有錢了又去行騙。待到年老色衰時,她就偷盜。最后流浪到美洲定居。

笛福小說特點

笛福小說繼承了文藝復興西班牙流浪漢小說的傳統,往往寫一個出身低微的人,靠機智和個人奮斗致富,獲得成功。社會不容許底層人出頭,他們就不擇一切手段,進行一系列欺騙、盜竊以至出賣肉體的活動。作者出于清教徒的道德觀,總讓他的主人公懺悔,但環境又不斷使他們違背誓言。笛福善于描寫個人在不利環境中克服困難,主人公聰明能干,充滿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識。故事采取第一人稱敘事,由主人公自述自己的冒險經歷,故事講得津津有味,讀者感到親切自然。魯濱孫和莫爾·弗蘭德斯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2、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是他唯一的小說,以幻想游記的形式深刻批判諷刺了英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并表現了作家的正面理想。小人國的宮廷實際上是英國朝廷的縮影:低跟黨和高跟黨小端派和大端派

小人國小人國小人國在格列佛幫助下打敗了同樣是小人國的布萊富斯卡,但是格列佛不愿滅掉布萊富斯卡,使皇帝很不高興。小人國一次,皇后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后大為惱火。于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準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鄰國布萊富斯卡,并且平安回到英國大人國大人國格列佛在小人國人民心目中是個寵然大物,但一到大人國,他就像田間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當作小玩藝裝入手提箱里,帶到各城鎮表演展覽。大人國后來,國王召見他,他慷慨陳辭,夸耀自己的祖國的偉大,政治的賢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國王的抨擊與駁斥。大人國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于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只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后,乘船回到英國。飛島、魔法島飛島、魔法島格列佛在飛島和魔法島的游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在科學院里,設計家們正在從事研究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飛島、魔法島在魔法島上,島主精通巫術,擅長招魂,讓格列佛見到了一些偉大的歷史人物,如亞歷山大、漢尼拔等等,格列佛和他們談話,從他們那里了解到共和政體是人類最好的政體。飛島、魔法島格列佛又游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后,格列佛來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國。智馬國智馬國格列佛簽約當了一名船長,在一次航行過程中,船員發生叛變,將他遺棄在一個奇怪的海島上,他見到了一些半人、半猿的動物,他們見到馬靠近就會嚇得飛奔而去。智馬國后來,他知道這里叫智馬國,那些馬叫智馬,這些馬富于理智,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那些半人半猿的動物叫亞狐,是一種非理性的人類,是被統治者。智馬國格列佛向智馬講述了英國的情況,他所講的情況讓正直而坦率的智馬迷惑不解。在智馬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智馬國.然而智馬國決議要消滅那里的亞狐,所以格列佛的愿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智馬國的向往,一輩子與馬為友.并且厭棄了世俗,決心不與他人同流合污。3、理查遜—英國家庭小說開創者拋棄了流浪漢小說的傳統,拋棄了寫冒險發家的題材,開始寫日常生活,進行道德勸說。書信體小說《帕美拉》和《克萊麗莎》《克萊麗莎》克萊麗莎的家庭為了經濟利益,強迫她嫁給一個她所厭惡的富人。她在危急中逃出,落入花花公子勒甫雷斯的手中。她發現勒甫雷斯的自私面目,但已無法逃走,終于因長期受到肉體上、精神上的折磨而死。小說揭露了當時普遍存在的婦女婚姻不能自主的現象,批判了貴族、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4、亨利·菲爾丁英國18世紀的戲劇家和杰出的小說家。他的小說被稱為“散文滑稽史詩”。《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把幽默和諷刺作為向虛偽、謊言、暴虐和罪惡進行斗爭的有力武器

5、感傷主義文學

因勞倫斯·斯泰恩(1713——1768)的《感傷旅行》而得名。感傷主義作品不注重外部環境和事件的描寫,而是把筆端指向人物的心靈,描寫主人公因生活小事、季節變化、物是人非、花開花落等而觸發的傷感情緒,使作品彌漫著憂郁、浪漫的情調。盧梭的書信體小說《新愛洛綺絲》,歌德的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被視為此類文學的代表。感傷主義文學對浪漫主義文學有直接的影響。《項狄傳》

《項狄傳》(TristramShaudy,1759—1767)描寫項狄弟兄的生平故事,但主人公的故事只在書中占很小篇幅。該書的最大成就是敘述手法標新立異。全書沒有情節,充滿隨意性的插話、插曲、顛倒時序、心理描寫、考證、論辯和滑稽場面。成段引用拉丁文,喜用破折號、斷句,大量的星號、白頁、黑頁、虎皮紋頁、圖解等。作品基本情調是幽默、善意的戲謔、感傷暗示。它對英國文學的重要貢獻是使小說開始具有新的內容,描寫人物極為豐富復雜的印象和感情。它的獨特的寫作技巧預示了20世紀現代派小說的創作技巧,喬伊斯十分推崇斯特恩,意識流小說的很多創作手法源于《項狄傳》。

伏爾泰孟德斯鳩

盧梭狄德羅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馬克思恩格斯第三卷》第467頁)法國文學

法國四大啟蒙思想家1、孟德斯鳩:法國第一個啟蒙作家。歷時20年寫出政治理論史和法律史專著《論法的精神》,主張三權分立。文學代表作《波斯人信札》

《波斯人信札》是一部書信體的文學創作。兩個波斯青年郁斯貝克和黎伽,在路易十四統治的最后五年和奧爾良公爵攝政的頭五年旅居巴黎。他們把所見所聞寫信報告在波斯的朋友和家人,后者也寫信給他們,向他們報道波斯消息。

《波斯人信札》是一部諷刺作品。它揭露法國統治階級庸俗墮落、荒淫無恥,批判上流社會的種種惡習和生活方式,指出決斗和財博等的危害性。它嘲笑資產階級羨慕貴族地位,出錢雇人替自己偽造家譜,“清洗祖先的名聲”。有四、五封信是直接攻擊法國暴君路易十四的。2、伏爾泰(1694-1778)。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聲望最高的啟蒙思想家。“他教導我們走向自由”---墓碑

他主張言論自由: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保衛你說話的權利。”

雨果:

“伏爾泰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個時代”。哲理小說:《查第格》《老實人》《天真漢》

《老實人》《老實人》又名《樂觀主義》(1759)的主人公是個心地善良、頭腦簡單的青年。他是一個男爵的養子。男爵家里的家庭教師邦葛羅斯教導他說,這個世界安排得很好,“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但生活告訴他,世界并不是這么一回事。他愛上男爵的女兒,被男爵驅逐。他流浪到歐洲許多地方,也去過美洲,處處受到折磨。他耳聞目睹的一切都證明邦葛羅斯的哲學思想是錯誤的。就是邦葛羅斯自己,也受盡種種災難,當過奴隸,染上惡疾,幾乎死于宗教裁判所的火刑。《老實人》小說無情地嘲笑了為神權和王權辯護的哲學,并以高度的諷刺藝術,對腐朽的社會力量——貴族、教士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其結論為:“工作可以使我們免除三大害處:煩悶、縱欲、饑寒”,因此,“種我們的園地要緊”。3、狄德羅(1713-1784):無神論和唯物主義者,百科全書派的中堅,在哲學、美學、戲劇理論和小說創作方面都有杰出貢獻。

首創正劇理論。正劇,又稱市民劇或啟蒙劇或悲喜劇,它把第三等級的市民和平民當作主人公來歌頌,強調戲劇的教育作用,主張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宣傳啟蒙思想。劇本在形式上打破悲喜劇的界限,狄德羅的百科全書.

文學成就是三部哲理小說:

《修女》(1760),書信體,獨白體。《拉摩的侄兒》(1762),對話體哲理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博馬舍18世紀法國最著名的戲劇作家。代表作:《費加羅的婚禮》喜劇《費加羅的婚禮》的上演其“后果將同破壞巴士底獄一樣嚴重”。作品結尾:

“人民受著壓迫,他們就會詛咒,會怒吼,會行動起來。”

五德國文學德國啟蒙文學的主要任務:創建民族文學、為消滅封建割據、實現民族的統一而奮斗代表人物:萊辛、席勒、歌德萊辛:美學著作《拉奧孔,論繪畫和詩的界限》,時空劃分,文學與美術的比較。拉奧孔詩畫一律與詩畫對立

自此西方美學史上有兩種對立的理論,一種主張“詩畫一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是能言的畫,畫是無言的詩。代表者是亞里士多德、賀拉斯、培根等。一種主張“詩畫對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