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詩歌概述(簡史)(周水濤)_第1頁
十七年詩歌概述(簡史)(周水濤)_第2頁
十七年詩歌概述(簡史)(周水濤)_第3頁
十七年詩歌概述(簡史)(周水濤)_第4頁
十七年詩歌概述(簡史)(周水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十七年詩歌第一節十七年詩歌的創作特點1.頌歌和戰歌為主導潮流。2.抒情主人公變異:詩人“自我”與階級、人民、時代的“大我”相結合。3.詩歌流派貧乏,風格單一,個性化特征喪失。

4.詩歌體式畸形化,極端推崇民歌體。

5.詩歌審美內涵貧乏單一,竭力推崇所謂的崇高美和詩歌的社會功能。一、頌歌和戰歌為主導潮流(一)頌歌

由衷的感激、政治氛圍、時代的需要等因素決定了頌歌的涌現。主要出現在50年代。歌頌新時代:郭沫若的《新華頌》:人民中國,屹立亞東。光芒萬丈,輻射寰空。艱難締造慶成功,五星紅旗遍地紅。生者眾,物產豐,工農長作主人翁。使我光榮祖國,穩步走向大同。歌唱黨和新的社會制度李光天《一滴蜜》:共產黨把我們團結在一起共產黨教我們穿暖吃飽今天的生活正如一滴新蜜明天的滋味比蜜還要美好。歌頌領袖:艾青《在毛主席那里作客》一封信吹起了一陣猛烈的風,每一顆心像鳴報喜訊的一口洪鐘,這封信,它的分量抵得上千斤重,觸動它一下,也要把手放得很輕,很輕,它來了,它終于來了,寫它的那只大手呵,寫下了多少輝煌的大作,成了真理的星座,永恒地照耀在人類的上空。

歌頌社會主義建設大躍進:一個谷穗不算長,黃河上面架橋梁,十輛卡車并排走,火車駛過不搖晃。麥秸粗粗像大缸,麥芒尖尖到天上,一片麥殼一片瓦,一粒麥子三天糧。玉米稻子密又濃,遮天蓋地不透風,就是衛星掉下來,也要彈回半空中。豬王豬王,體壯身長,氣死大象,嚇倒金剛。李季的“石油詩”詩集:《玉門詩抄》、《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禮》、《玉門詩抄二集》邵燕祥詩集:《到遠方去》和《給同志們》記錄了建設者的英雄業績,也歌唱了他們的滿腔豪情。賀敬之的《十年頌歌》其他內容:聞捷的《天山牧歌》田間的詩集:《馬頭琴歌集》(二)戰歌1、表達戰斗激情的軍旅戰歌:表現抗美援朝題材的詩作邊疆詩人的詩作:公劉、白燁、李瑛、張永枚2、表達政治激情的政治抒情詩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詩:

《望星空》、《青紗帳甘蔗林》——熱情向上,勇于斗爭,在困難面前百折不回,充滿理想,為自己獻身的偉大事業自豪。二、特殊的抒情主人公詩人“自我”與階級、人民、時代的“大我”相結合,以“階級”或“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現。

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即一種情感的載體,一種虛擬存在。郭小川《青紗帳甘蔗林》——看見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紗帳!

北方的青紗帳啊,你至今還這樣令人神往;

想起了青紗帳,我怎能不迷戀甘蔗林的風光!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動戰士的衷腸。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夢想……

無不在北方的青紗帳里染上戰斗的火光!“我”,是“戰士群體”的代言人…

三、詩歌體式單一(一)兩種基本體式:政治抒情詩:一般較長,用排比、階梯式等修辭手法,增強詩的氣勢和感染力。(政治)敘事詩:詩人一般在情感、心理層面表現時代與革命精神。代表詩人是李季、聞捷和張志民。民間風:主要是指敘事詩對民歌民謠及唱本俗曲等民間文藝樣式的吸取和借鑒,代表作有田間的《趕車傳》、張志民的《死不著》等。大敘事:主要是指敘事詩對戰爭與革命、解放與勝利等宏大的題材和主題的宣敘。規模宏大的敘事詩參與了民族與國家形象的打造,它以粗糲的現實置換了纖巧的情感,以直白的陳述替代了晦澀的象征。代表作有李季的《楊高傳》三部曲(《五月端陽》、《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玉門兒女出征記》)等。(二)“民歌體”受到極度推崇1、新民歌運動的發生:是民眾愿望、領導意志和知識分子心態的奇妙混合,而催化這一混合的則是1958年“大躍進”造成的時代氛圍。基本形式是“民歌”+主流話語。2、主題:歌頌黨和領袖、贊美英雄主義、暢想美好的未來,是基本主題,但空想浮夸的共產主義理想使這些主題發生變異。

3、藝術特征:以理想主義的豪情壯志為主導精神內涵,以想象和夸張為基本藝術手段。極度推崇“革命浪漫主義”。“神話”傾向:集中體現在反自然和超現實,無節制地拔高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無限度地虛擬“美好的”現實與未來。領袖:“我看中國詩的出路恐怕是兩條:第一條是民歌,第二條是古典,這兩方面都要提倡學習,結果要產生一個新詩。……將來我看是古典同民歌這兩個東西結婚,產生第三個東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內容應該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立統一。”(1958年3月,毛澤東于成都會議)文化干部:1959年由郭沫若、周揚署名編選的《紅旗歌謠》由《紅旗》雜志社出版,其“編者的話”稱:“新民歌可以說是群眾共產主義文藝的萌芽。這是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國風。”“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我來了》)——“人定勝天”的主題和“古今同臺”、“神人同臺”的模式揉為一體,成為新民歌的典型標志。社里麥穗插云間,麥芒刺破玉皇殿,麥根扎到龍王府,嚇得東海波浪翻。鐵鋤頭,二斤半,一下挖到水晶殿,龍王見了就打顫,就作揖,就許愿,“繳水,繳水,我照辦!”開渠開到龍王廟,氣得龍王胡子翹。挖的挖來挑的挑,大水沖到龍王廟。不是大水不認自己人,是我要在旱田種早稻。合理的想象與夸張畸變為吹牛皮、說大話:一個谷穗不算長,黃河上面架橋梁,十輛卡車并排走,火車駛過不搖晃。麥秸粗粗像大缸,麥芒尖尖到天上,一片麥殼一片瓦,一粒麥子三天糧。玉米稻子密又濃,遮天蓋地不透風,就是衛星掉下來,也要彈回半空中。豬王豬王,體壯身長,氣死大象,嚇倒金剛。四、風格單一熱烈而豪邁的情緒鏗鏘而激昂的音調鋪排而直白的用語宏大而崇高的意象詩歌體式大致分類

頌歌:

《新華頌》《在毛主席那里做客》

抒情詩戰歌:

《望星空》《青紗帳甘蔗林》

民間風:田間的《趕車傳》

敘事詩

大敘事:李季的《生活之歌》《楊高傳》——敘事詩的數量在十七年階段所占比例不大!

民間風:主要是指敘事詩對民歌民謠及唱本俗曲(包括鼓詞、彈詞、蓮花落、道情)等民間文藝樣式的吸取和借鑒,代表作有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阮章競的《漳河水》、田間的《趕車傳》、張志民的《死不著》均被收入“中國人民文藝叢書”。大敘事:主要是指敘事詩對戰爭與革命、解放與勝利等宏大的題材和主題的宣敘。規模宏大的敘事詩參與了民族與國家形象的打造,它以粗糲的現實置換了纖巧的情感,以直白的陳述替代了晦澀的象征……

第二節代表作家

與代表作

賀敬之的政治抒情詩一、主要詩作《回延安》《放聲歌唱》《桂林山水歌》《十年頌歌》《雷鋒之歌》將政治抒情詩打造成足以展示時代精神與國家形象的平臺。詩歌可分為兩類:抒情短詩:一般是表現他對新時代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摯,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詩韻味濃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門峽》、《梳妝臺》等。長篇政治抒情詩:主要表現我國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聲歌唱》、《十年頌歌》、《雷鋒之歌》、《中國的十月》等。二、總體特征(一)抒情主體的“大我”化詩人或抒情主人公是自我與階級、人民的“大我”的結合體。“對于一個真正屬于人民和時代的詩人來說,他是通過屬于人民的這個‘我’,去表現‘我’所屬于的人民和時代的。”賀敬之以更徹底的“去我化”完成了抒情主體或“抒情主人公”的塑造。“我們——中國!/我們六億五千萬人的革命大軍”(《放聲歌唱》);“我們六萬萬個胸膛/我們六萬萬顆心臟”(《東風萬里》);“我們社會主義的躍進的戰馬/我們共和國的歷史的車輪”(《十年頌歌》);“我們階級大軍的震天號角/我們革命人生的路上這嘹亮的晨鐘”(《雷鋒之歌》)等。抒情主人公特征:一個置身革命隊伍、站穩階級立場、觀察斗爭風云、肩負歷史使命的“大我”。(二)以宏大的共同體或意象為抒情對象抒情對象多為非人格化群體,如國家、階級、政黨、大型工廠、集體化的農村、革命隊伍等。抒情對象的兩個特征:一是這個群體不是由個體人格和個人意志所能代表和體現的,而是“想象的共同體”;二是這個群體是依賴于某種集體性原則而建立起來的。《放聲歌唱》:

呵,我們共和國的/萬丈高樓/站起來!/它,加高了/一層——/又一層!

黨,/正揮汗如雨!/工作著——/在共和國大廈的/建筑架上!呵,我們——/共和國的建設者/……呵,我們——/共和國的保衛者/……——三個宏大的共同體!《放聲歌唱》五月——麥浪。八月——海浪。桃花——南方。雪花——北方。我走遍了我廣大祖國的每一個地方——呵,每一個地方的我的每一個故鄉!——即使是“我”,也被“大我化”或“共同體化”!這種“大型非人格化群體”的抒情對象又是通過“非人格化”的方式建構起來的——《雷鋒之歌》:呵,雷鋒!/你白天的/每一個思念,你夜晚的/每一個夢境,/都是:人民……/人民……/人民……/你的每一聲腳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革命……/革命……/革命……——雷鋒已經不是具體的個體,而是一種時代精神的化身,是“革命戰士”群體,這個群體的共性是階級性的、時代性的,而不是個人化的……(三)風格莊重、恢弘;馬雅可夫斯基的“樓梯詩”為骨架,輔之以中國傳統詩歌中的賦、比、興手法。賀敬之詩歌是“詩化的政論”,完善了民族國家想象的詩語構型,把謳歌時代的政治抒情詩推向巔峰。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水幾重呵,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懷,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此來關山千萬重。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呵!是夢境呵,是仙境?此時身在獨秀峰!心是醉呵,還是醒?水迎山接入畫屏!畫中畫——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招手相問老人山,云罩江山幾萬年?——伏波山下還珠洞,室珠久等叩門聲……雞籠山一唱屏風開,綠水白帆紅旗來!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請看穿山明鏡里——呵!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祖國的笑容這樣美!

桂林山水入襟,此景此情戰士的心——

江山多嬌人多情,使我白發永不生!

對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巖去赴神仙會,招呼劉三姐呵打從天上回……

人間天上大路開,要唱新歌隨我來!三姐的山歌十萬八千籮,戰士呵,指點江山唱祖國……

紅旗萬梭織錦繡,海北天南一望收!塞外的風沙呵黃河的浪,春光萬里到故鄉。紅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望不盡:千姿萬態“獨秀峰”!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詩一、作者及創作概況簡介(一)生平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河北豐寧人。1937年赴延安,1949年隨軍南下。建國后,先后擔任《天津日報》社編委、《詩刊》編委,《人民日報》特約記者;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作家協會等部門的領導職務。是在革命戰爭生活中成長起來的戰士詩人,有著較高的政治理論和文藝理論素養。新中國成立后,詩人立即以強烈的革命責任感和火一般的戰斗激情,為新中國剛剛開始的社會主義事業高唱頌歌和戰歌。(二)創作簡介1、兩大類創作政治抒情詩:《致青年公民》、《向困難進軍》、《望星空》等。長篇敘事詩:《甘蔗林——青紗帳》、《團泊洼的秋天》等。2、三個階段:①1955-1956(宣傳鼓動):《致青年公民》組詩。②1956-1965(思考和發現):《白雪的贊歌》、《將軍三部曲》、《致大海》、《望星空》、《甘蔗林——青紗帳》。③1966-文革(抵觸和思考:《團泊洼的秋天》、《秋歌》等。代表作:《投入火熱的斗爭》《向困難進軍》《白雪的贊歌》《深深的山谷》《將軍三部曲》《甘蔗林—青紗帳》《林區三唱》《望星空》三、藝術特色(一)飽含革命激情歌頌祖國與人民:《廈門風姿》抒發公民建設祖國的激情:《投入火熱的斗爭》抒寫戰士永葆青春的豪情:《甘蔗林——青紗帳》展示革命者寧折不彎的正氣:《團泊洼的秋天》《投入火熱的斗爭》:斗爭這就是生命,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甘蔗林——青紗帳》:我年青時代的戰友啊,青紗帳里的親人!讓我們到甘蔗林里集合吧,得新會會昔日的風云;我戰爭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長大的弟兄們!讓我們到青紗帳去吧,喝令時間退回我們的青春。………………可記得?我們曾經有過一個堅定的信念:即使死了化為糞土,也能叫高粱長得稈粗粒圓;可記得?我們曾經有過一個細致的計算:只要青紗帳不倒,共產主義肯定要在下一代實現。……我戰爭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長大的弟兄們!你們有的當了工人、教授,有的作了書記、農民,能再回到青紗帳去嗎?——生活已經全新,我知道,你們有勇氣喚回自己的戰斗青春。《團泊洼的秋天》:團泊洼,團泊洼,你真是這樣靜靜的嗎?全世界都在喧騰,哪里沒有雷霆怒吼,風云變化!

……至于戰士的深情,你小小的團泊洼怎能包容得下!不能用聲音,只能用沒有聲音的“聲音”加以表達:……戰士自有戰士的抱負:永遠改造,從零出發;一切可恥的衰退,只能使人視若仇敵,踏成泥沙。……戰士的歌聲,可以休止一時,卻永遠不會沙啞;戰士的明眼,可以關閉一時,卻永遠不會昏瞎。請聽聽吧,這就是戰士一句句從心中掏出的話。團泊洼,團泊洼,你真是那樣靜靜的嗎?(二)不拘一格的詩體樓梯式、自由體、新辭賦體郭小川:“讀者可以看到我在努力嘗試各種體裁。民歌體、新格律體、半自由體、樓梯式以及其他各種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