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學課程-古錢幣(一)_第1頁
文物學課程-古錢幣(一)_第2頁
文物學課程-古錢幣(一)_第3頁
文物學課程-古錢幣(一)_第4頁
文物學課程-古錢幣(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錢學研究之一——入門泉學之道深入淺出實踐之路別有洞天——戴志強古錢圖(一)古錢圖(二)古錢圖(三)一、古錢學的概念及相關問題

1、古錢學的概念“古錢學”是“金石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從這小小方寸之間的“錢”和“幣”中,可以追溯到物物交換的產生過程,貨幣本身的價值以及它的流通、調節與繁榮市場的作用,從而認識貨幣對占有者的財富意義。(1)何謂“金石學”?

朱劍心所著《金石學》中對此的解釋是:“然則‘金’者何?以鐘鼎彝器為大宗,旁及兵器、度量衡器、符璽、錢幣、鏡鑒等物,凡古銅器之有銘識或無銘識者皆屬之。‘石’者何?以碑碣墓志為大宗,旁及摩崖、造像、經幢、柱礎、石闕等物,凡石刻之有文字圖像者皆屬之。‘金石學’者何?研究中國歷代金石之名義、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之文字圖像之體例、作風,上自經史考訂、文章義例,下至藝術鑒賞之學也。”(2)“錢”:錢幣學界俗指圓形圓孔或圓形方孔的金屬鑄幣。(3)“幣”:錢幣學界俗指鏟形或刀型的金屬鑄幣。

2、貨幣的起源與發展在春秋戰國時期,“貨”和“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古人經常把“貨”和財富混在一起(如《商君書·仲虺之誥》中“不殖貨利”)。“幣”在戰國時指皮、帛,也不作貨幣解。至于“貨幣”作為專一的名詞,那是唐以后的事,之前都用錢幣一詞。春秋時,刀、布、圜、貝以及楚幣各成體系。秦以“半兩”統一幣制。漢元狩“五銖”誕生。王莽四次改幣,使二刀、六泉、十布名留千古。東晉以至六朝戰爭不斷,錢形縮小減重,殘存有四出、四決痕跡。南陳北魏鑄錢精整逸雋。唐“開元”取代“五銖”。五代十國鑄錢雄渾古拙,但惡錢增多,出現了典型的多頭貨幣制。后周集鑄錢大權于王室,毀天下佛寺三千三百六十所,收其佛像銅器鑄行工整的“周元通寶”,為趙宋的統一準備了條件。兩宋的錢幣形態和錢文書法出現了多樣性,鐵錢泛濫,交子、會子、錢引及地方紙幣產生,并出現年號錢的嚆矢。遼錢制作粗糙,所鑄都是年號錢。金國初期無獨立幣制,其后錢鈔并行,銀錢鈔并用,最終使財政經濟趨于全面崩潰。西夏錢幣質分銅鐵,仿“開元”鑄,十分精整,計有西夏文、漢文二類。元代將紙幣作為主要的貨幣形式,錢幣種類多,鑄額少,有蒙漢二文兼用,且有權鈔錢。明太祖頒行“洪武通寶錢制”,分大小五等,規定用成色近乎十足的銅質來鑄造。永樂、宣德、弘治三朝鑄額很少。嘉靖因寶鈔不能用,把稅收改銀而不收錢,錢法極亂。天啟、崇禎間官私多鑄惡錢,粗鑄濫造,謀取暴利,出現了“割裂錢”和“棗核錢”,白文不到一寸長,一兩白銀可換五六千文,造成財政經濟的全面崩潰。南明及三藩都其中“大明通寶”非年號;永歷鑄“御勅督部道府留粵輔明定國”十二字成套的“勅文錢”,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清代襲用明制,銀錢并行,未入關前鑄有滿文“天命通寶”,其后年號都用漢文。清錢形不一,順治分光幕、錢背一漢字、一厘錢、二滿文、滿漢文錢五類。咸豐朝軍用浩繁,錢法大亂,大小不一,輕重懸殊,變化之多無出其右。光緒已走向機器壓鑄,開銅元之先聲。另有“普兒錢”,系地方鑄幣,又稱“新疆紅錢”。總之,方孔圓錢,自周至清。迨民國紙鈔盛行,歷代金屬貨幣才退出流通市場,成為文物收藏了。3、貨幣的價值二、收集古錢的準備工作

1、古錢術語面——古錢的正面。這些錢面上的文字,不計字數的多少,統統稱之為面文;背——古錢的背面,又稱“幕”。古錢的背面,只要有文字、有花飾的,就統統稱之為“背文”或“背飾”;平背:背面無輪廓而平者;夷漫:背面無輪郭而高低不平者;輪——外圓圈及外圓圈的側面,可以滾動處;重輪:輪郭四周有陰璇輪或陽璇輪者;額輪:外郭外高內低;邊——外圓圈最外的一弧形面,又叫外緣、外郭;璇邊:輪外邊有極細而凸起的加工線;削邊:外郭向外斜削,與額輪相反;邊道:指錢邊可以滾動之處;緣——輪的平面外緣:輪的外邊,即外郭;內緣:輪之靠近文字的邊;闊緣:緣較寬闊;狹緣:緣較狹窄;好——眼門(同“穿”、“孔”、“函”)好郭:好的四周凸處,又叫內郭、好緣;重郭:雙重的內郭,又叫重好;肉——好郭至外郭間的實體(底張)部分薄肉:底張較尋常者薄;厚肉:底張較尋常者厚;穿——(同“好”、“孔”)有穿:錢中間有眼的;無穿:錢中間沒有眼的;圓穿:錢中間的眼是圓的;菱穿:錢眼由方孔斜成或由兩方孔重成,又叫華穿;梅穿:錢眼成五角形者;反郭穿:錢眼成四弧線合并者;廣穿:穿特別闊大;狹穿:穿特別細狹;穿上:文字在孔上方;穿左:文字在孔左;文——文字面文:正面的文字;正文:文字正立的面文;背文:背面的文字;倒文:正面文字正向,背面文字倒向;側文:文字左向或右向;反文:文字相反的;左文:文字從左到右讀的,又叫左讀、回讀、左回讀;同文:面背文字相同者;異文:內容相同,版別不同的文字;重文:文字錯位重疊,又稱重筑;搖頭:文字旁另有錯范的文字;陰文:文字凹入肉者;字——字文小字:字形較小;大字:字形較大;細字:字形筆劃較細;肥字:字形筆劃較肥;增筆:文字多筆者;減筆:文字少筆者;懸針:篆文纖細瘦長者;玉箸:篆文粗肥,又曰“柳葉”;瘦金:文字精美而雋秀者,所謂“鐵畫銀鉤”,如徽宗御書的“宣和”背“陜”、“大觀”;九疊:文字方棱折疊若符箓者;

傳形:錢的文字左右易位,反書;倒書:面文文字顛倒者;隱起:文字高低不平而筆劃不深者;聚頭:文字頭部向好緣者,亦稱隔輪;并腳:文字頭部向外緣者,亦稱靠輪;錯范:在錢幣鑄造過程中,由于合范不準,造成內外郭或面、背文字錯位者;借范:又稱“改范”,即通過改刻舊錢中的一兩個字,再重新做范所鑄者;漏范:銅液走范流出,不成文,卻凝成云塊狀者;順讀:橫書,自右而左(順時針);

直讀:文字先上下而后右左讀,又曰對讀;旋讀:文字自右而左圜讀的;回讀:文字自左而右圜讀的,又曰左旋讀;星——肉上有圓點者上星:星在穿上方;下星:星在穿下方;右星:星在穿右;左星:星在穿左;雙星:一星在穿上,一星在穿下,又曰上下星或雙柱;四星:上下右左各有一星,或面上下星,背左右星;月抱星:星在月抱內,又叫孕星。一般在穿上,偶有上下右左各有月抱星者;半星:有在穿上、穿下者;流星:位置不定,數量不一者;月——肉上有眉月者仰月:弧形向上;俯月:弧形向下,又稱偃月;上月:月在穿上,不論仰月與俯月;下月:月在穿下,不論仰月與俯月;側月:月在穿左或穿右;雙月:一月在穿上,一月在穿下,又曰上下月,或月在穿的左右各一;四月:上下左右各有一月;星月:月在穿上,星在穿下,或星在穿上,月在穿下;日——肉上有空心點○或⊙者,在穿上或穿下直——肉上有∣者,又曰豎(“開元”、“周元”、“宋元”居多)橫——肉上有—者,又曰檻,有上下之分(五銖居多)眉——比月長而稍不規則的乳——星(細)、柱(粗)平面,而乳微尖隆起合背——兩面皆正面者合面——兩面皆背面者雞目——極小,又曰鵝眼、榆莢蛇目——錢之面文拓圖形狀呈陰陽半圓者剪邊——外輪被剪去者,又稱對文剜心——內穿被鑿去者決文——好郭四角有向外突出的短斜線,不連外緣者四出——好角有決文連外緣者四道——四角有粗直之四出文四栗角——好角有四點者四曲文——錢面有曲尺形文錢樣——用木、玉、牙、錫、鉛、銅所制,用以進呈鑄錢部門審定的錢,又名祖錢,也叫雕母樣錢——按錢樣而用銅質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清代歷朝各省進呈錢樣,經戶、工兩部審定后,再行頒發的錢幣樣品,叫部頒樣錢。母錢——由雕母直接翻出,作為子錢,鑄模的錢鐵母——(試范錢)用鐵范銅鑄的錢子母錢——正面是大錢,背附有小錢權錢——以供權銀鈔之用餅錢——厚于常錢數倍者連錢——兩個錢連綴在一起錢樹——錢附枝端未加剪切,連串成樹枝形者試鑄錢——僅試鑄而沒大量頒行的鑄幣后鑄錢——指后代采用前代年號補鑄或再鑄者開爐錢——每朝代之最先一爐開鑄者,面文為年號,背有龍鳳紋或吉語壓勝錢——面年號,背彩繪,或面吉語,背彩繪,或兩面皆彩繪,又名彩錢壓勝錢圖面:乾隆通寶;背:彩繪鎮庫錢——非行用品,錢特大,用以鎮庫吉語錢——一面或兩面都是美辭的錢打馬格錢——一面馬形,一面馬名,形似錢幣,實屬弈子官錢——官局頒行的錢奸錢(慳錢)——民間私鑄、盜鑄的錢傳世古——未經入土的錢,經過長期使用或捏摩產生的一種天然色澤生坑——新出土品,故紅綠堆積,十分顯眼熟坑——多系傳世品,把玩已久,故多潤澤可愛吉語錢圖水銀古——錢幣顏色銀白而泛光點者黑漆古——錢幣顏色墨黑如漆,光亮耀目者三、古錢的鑒定

1、定義:古錢鑒定的定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廣義來說,它是一種以辨別真偽、推斷年代、評定價值等為目的的特殊技能。狹義單指辨別真偽。

2、鑒定的內容:一是真偽的鑒定,二是年代的鑒定,三是國度的鑒定。

3、真、偽錢在古錢學中的理解本處所說的“真”,是從文物的角度來判斷的,即要求年份相當、出于當時人制作、能說明歷史問題的是“真”,后世偽造品稱之為“偽”。

(1)偽錢的不同含義和不分真偽的錢與官府相對而言的“偽錢”(系民間私鑄、盜鑄),實質不偽;與正統的“正品”相對立的“偽錢”(對立政權所鑄),也不是偽錢。舊時學者把打馬錢、吉語錢等都歸入厭勝一類。這類錢不論其時代早晚、鑄造精粗,都有人收集,也沒有偽錢之說,是不分真偽的錢。(2)作偽錢的時間上限

偽錢是以謀利為前提,從而仿制偽造的錢,又不以特殊商品——貨幣的資格,參與貨幣流通,而是以普通商品的面貌進入商品交換,用以欺騙古錢收藏者的錢,可以設想,偽錢的出現,是以有無市場為前提的。據推斷,我國偽造古錢開始的時間應在乾隆早年。(3)作偽的手段偽錢都是出于謀利的目的而制造,所以,與真錢相比,偽錢質量一定次于真錢。仿舊不易像真,文字不易符合時代風格,銅質成分難與古同,顏色不同,重量偏沉或偏輕,有銅臭味。歸納起來,以下幾種:

A.翻砂(不易逼真,錢體上有砂眼,文字圓棱,不成平面)

B.改刻(所改之處與舊錢本身有明顯新舊不同)

C.貼補(禁不起投擲的檢驗,聲音清濁之別)

D.拼合(禁不起投擲的檢驗,聲音清濁之別)

E.打制(要害在于輕飄,文字呆板無神,邊郭不類,聲音渾濁)

F.腐蝕(文字徒有點畫,不能傳神)

G.鐵胎石膏仿(比較晚的新法)

H.鏟掉背文

4、鑒別古錢幣真偽的方法(1)辨之于其字一般來說,錢幣之有文字,先秦用古文,秦、西漢用小篆,王莽懸針,東漢、兩晉隸書,唐八分,南北朝玉箸,宋蘇、米、瘦金、九疊篆,元八思巴文,明清真書,太平天國仿宋楷體。(2)辨之于其形清錢中,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的鑄錢大小、厚薄、輕重接近,乾隆、嘉慶的微小,道光的更小,咸豐、同治、光緒的愈小。大如“折十”、“五十”、“當百”、“五百”、“五千”,系咸豐各局所鑄,而且大小參差。各式大小的紅銅錢,時稱“新疆紅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