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一、選擇題1.有人把中國1979年所做的追趕世界、融入世界的決策稱為打開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A.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B.在廣東和福建設立經濟特區C.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解析:窗戶意味著對外開放與交流。1979年春,鄧小平在與廣東省領導談話時指出可以在廣東劃出一地方來,建立特區。幾個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華僑多、資源比較豐富,可以對兩省的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這個重大決策對加速我國現代化建設有重要意義。答案:B2.中央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我國的對外開放開始于()A.經濟特區的創辦B.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C.沿海開放城市的設立D.內地的開放解析:對外開放是從點到線再到面,從沿海到內陸,首先是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1984年開發14個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沿海開放區,所以答案選A項。B、C、D三項均晚于A項,故排除。答案:A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內地省會開放城市”的開放體系。此體系的形成標志著()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C.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達到一個新階段D.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解析:題干形成的開放體系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答案:D4.1984年鄧小平同志說,“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決策是()A.設立海南島經濟特區B.開放天津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C.開發開放浦東地區D.環渤海灣被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解析:由材料中“1984年”“開放幾個港口城市”“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等信息可知,是指1984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開放天津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答案:B5.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初步形成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廈漳泉三角地區屬于這一格局中的()A.經濟特區 B.沿海開放城市C.沿海經濟開放區 D.經濟技術開發區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廈漳泉三角地區屬于對外開放格局中的沿海經濟開放區,故本題選C項。A、B、D三項不符合題干,排除。答案:C6.過去上海有句諺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種情形在浦東開發后得到徹底改觀,浦東新區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浦東的崛起主要得益()A.上海獨特的地理優勢 B.民族區域自治政策C.改革開放政策 D.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解析:199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長遠戰略著眼,做出開放上海浦東地區的決策。浦東的開發開放,成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答案:C7.(2023·吉林長春十一中高一期末)被海內外人士譽為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經濟大門,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橋梁”的是()A.深圳特區 B.海南特區C.港澳特別行政區 D.上海浦東解析: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從時間上來看本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上海浦東開發是在20世紀90年代,并且上海浦東的確也是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橋梁,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D項。答案:D二、非選擇題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79年2月國務院批準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國大陸第一個出口加工工業區。7月8日,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建設正式破土動工。材料二1984年,深圳對糧食、棉布等商品敞開供應,價格放開。取消糧票剛開始時,深圳不少人發慌……由于發揮了價格機制和供求平衡機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糧票后,原先預料中的風波并未發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開價格的商品比例達95%,成功闖過了價格改革關。材料三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等地,發表南方談話,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正確方向。深圳特區報為此發表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在海內外產生了重大反響。(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創建蛇口工業區的背景和意義。(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深圳價格體制改革能夠實現平穩過渡的條件有哪些?深圳價格體制改革對其經濟體制改革進程有何影響?(3)“南方談話”促進了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請分別從“改革”和“開放”兩個方面闡述“南方談話”帶來的深刻變化。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過程。第(1)問,蛇口工業區的建立得益于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的改革開放政策,邁出了對外開放的第一步。第(2)問,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有機結合。第(3)問,注意從“改革”和“開放”兩個角度回答問題,要緊扣題意。答案:(1)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意義:引進外資和技術;邁出了對外開放的第一步。(2)條件:改革開放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商品供應日趨充足;體制創新,發揮了價格機制和供求平衡機制的作用。影響:進一步沖擊了計劃經濟體制,有利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3)改革:推動了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中共十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