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即景抒情詩四首度荊門望楚陳子昂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夢來。【內容賞析】陳子昂這首詩寫于他二十一歲初次由蜀入楚之時。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故鄉四川梓州射洪縣,準備東入洛陽求取功名。年輕的詩人對前途充滿了信心和憧憬,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新奇之感。當他經荊門入楚時,寫下了這首豪壯的五言律詩。江霧迷茫,煙波浩渺。兩岸風光,極目遠望,楚天遼闊。眺望這奇妙而美好的風光,很自然地使人想到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活動過的人和事;想到當年孔夫子過楚的凄惶潦倒;想到屈原江畔行吟的悲憤抑郁;也想到項羽面對秦皇儀仗發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壯語。先賢先哲們已經逝去了,一代新人又舉步重來,于是詩人仰天長吟:“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狂歌客,指春秋末期楚國著名隱士陸通,字接輿。他才學很高,不肯入仕,有許多輕世蔑俗之舉。這里詩人用這個典故,是用接輿的才高自負比喻自己,但今天詩人狂歌、入楚,不是為了隱居不仕,卻是為了求取功名,施展抱負,風流少年的得意之情躍然紙上。登幽州臺歌[常識·速覽]eq\o([識作者])直言諫臣——陳子昂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年任俠,24歲舉進士,擢麟臺正字,故世或稱陳正字。遷右拾遺,故又稱陳拾遺。屢上書言事,辭多直切,頗中世病,但罕為所用。陳子昂所作詩論著作《修竹篇序》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六朝柔靡詩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對唐代詩歌及后代詩歌創作均有積極影響。所作詩歌以《登幽州臺歌》為代表,作品指斥時弊,有漢魏風骨,此詩作是他的詩歌理論的最好體現。eq\o([探背景])此詩寫于公元696年,當時陳子昂已三十五歲。那年契丹進犯,陳子昂隨武攸宜北征。武攸宜昏庸無能,但又剛愎自用,屢戰屢敗。建功心切的陳子昂屢獻奇策,屢遭拒絕。陳子昂懇請分兵一萬,自為前驅破敵,但武攸宜以其“素是書生,謝而不納”,也被拒絕。最后,陳子昂反因出謀獻策而被貶職。陳子昂郁悶地登上幽州臺,寫下了著名的《登幽州臺歌》。[文本·精析]1.首句中的“古人”“來者”分別指什么人?【答案】“古人”指古代求賢若渴、唯賢是用的燕昭王等賢明君主。“來者”指能夠禮賢下士的后賢。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詩人對此表達無限欽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2.試分析詩中“念”“獨”兩個字的作用。【答案】一個“念”字,表現了詩人包括宇宙古今、寬廣無垠的精神境界;一個“獨”字,又渲染了詩人心中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之感。3.如何理解詩中“之”“而”的作用?【答案】“之”“而”在這里表示音節的停頓,是虛字,它們的用處是使此詩的音節舒緩流暢,體現了作者無可奈何、長嘆的情景。4.這首詩有什么深刻的社會意義?試結合背景探究。【答案】這首詩通過抒發詩人登樓遠眺、憑古吊今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名句·鑒賞]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鑒賞】詩人想到宇宙寥廓與綿長,個人卻渺小與短暫,更何況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于是傷感無限,涕淚交橫。深刻表達了詩人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春江花月夜[常識·速覽]eq\o([識作者])孤篇壓全唐——張若虛張若虛(約660-720),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其詩僅存《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兩首,但張若虛憑借一首詩和一輪明月便成就了千古美名,“竟成大家”。eq\o([探背景])當時,作者也許是宦游在外,也許是羈留異鄉,在一個月朗風清、春暖花開的夜晚,作者漫游江邊,當他仰望一輪掛在天邊的皎月,沐浴濕潤的江風,面對著滾滾流去的江水,嗅著淡淡的花香時,這些景物讓作者沉醉了,于是他感慨萬千,詩興大發,臨江賦詩,從月升寫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來抒發孤舟野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樓中思婦的相思之苦。這首詩打破了六朝以來宮體詩的空洞庸俗,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影響深遠。[文本·精析]1.請展開想象與聯想,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前八句所展現的畫面。【答案】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著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2.讀“江天一色無纖塵,……但見長江送流水”這部分,分析詩人睹月思情,引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思考?【答案】江月總是以她“年年望相似”的姿容升起、江水還是年年川流不息,蒼天不老,然生命短暫,作者似乎頗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感觸,感嘆人生易老、感嘆人生苦短。當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無窮已”的自我安慰。3.“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搖情滿江樹”中,哪些表達思婦相思?哪些表達游子思歸?【答案】“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最后八句寫游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4.詩中是如何用“月”來烘托思婦思念之情的?【答案】月光無處不在,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卷不去”“拂還來”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婦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5.詩題中的“春、江、花、月、夜”五個意象,哪個是詩歌表現的重點?【答案】詩題中的五個字:春、江、花、月、夜,全都點到了,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其他四個字都是陪襯。詩人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婦反復抒寫,最后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詩歌意境。[名句·鑒賞]1.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鑒賞】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唐時代之音的回響。2.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鑒賞】在此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不知能有幾人乘月回鄉;情人間的離情,伴著將落的殘月,灑落在江邊的樹林之上。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月華柔情、詩人之情相互交織,裊裊不絕,搖曳生姿,引人深思。望月懷遠[常識·速覽]eq\o([識作者])一代名相——張九齡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張九齡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開元二十五年(737)被貶為荊州長史。他在用人方面主張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選擇州縣官。對安祿山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覺察,并建議唐玄宗及早誅滅,但未被采納。他在執政時敢于諫諍,注意援引一些有為之人,當時被稱為“賢相”。謚號文獻。張九齡七歲能文,終以詩名。他的詩,有不少是應制之作。但一些贈答、寫景、抒情的詩篇,感情真摯、辭藻清麗,晚年遭讒言被貶后所作的《感遇》詩十二首,風格轉向樸實而且遒勁,寄興諷喻,與陳子昂的《感遇》詩相近,對扭轉初唐以來形式主義詩風有所貢獻。后人評論唐詩的轉變,多以陳、張并稱。清朝人士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道:陳子昂、張九齡“獨能超出一格,為李、杜開先”。有《曲江集》20卷傳世。eq\o([探背景])詩人與情人相隔千里,在一個風清月圓的夜晚,詩人因望一輪明月而想起了與自己千里共嬋娟的情人,于是將這種相思寄予明月。[文本·精析]1.“海上生明月”中“生”字好在哪里?【答案】“生”寫出明月從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動感,而且賦予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和活力。2.“天涯共此時”: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共此時”的是誰?怎樣理解“共此時”?【答案】“此時”,“我”在翹首望月,思念著遠方的伊人,而伊人“此時”也在翹首望月,思念著“我”吧。通過明月寄托相思。“共此時”有兩層含義:一是詩人與遠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輪明月;二是融融月光灑滿人間,天下離人此時都在望月懷遠。3.頷聯中的“情人”為何有“怨”?【答案】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怨”字表現了情人間的相思之苦。4.頸聯中的“憐”“露滋”各有何意味?【答案】“憐”應有愛惜之意。詩人憐愛美好月華,披衣踱出房間,凝神望月,因長久佇立,以至露水沾濕了衣服才知夜深。“露滋”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難抑的情形。5.“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懷?【答案】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靜,非常可愛。“我”生發出希望捧一縷月色獻給伊人的愿望。然而皎潔的月光“照之有余暉,攬之不盈手”(陸機《擬明月何皎皎》)。既然現實中不能與伊人相見,那就回到臥榻上睡覺吧,在夢里也能與伊人相會啊,表達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名句·鑒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鑒賞】前句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伊人,此時此刻她也和我望著同一輪明月。這與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卻脫口而出、自然渾成,意境也更加雄渾壯闊。前句寫“望月”,后句寫“懷遠”,緊扣詩題,但卻絲毫不露痕跡。題李凝幽居[常識·速覽]eq\o([識作者])苦吟詩人——賈島賈島(779-843),字閬仙,范陽人。早年出家為僧,法名無本,后還俗,屢試不第,被譏為科場“十惡”。文宗開成二年被謗,謫為遂州長江主簿,后遷普州司倉參軍,卒于任所。曾以詩投韓愈,與孟郊、張籍等詩友唱酬,詩名大振。其為詩多描摹風物,抒寫閑情,詩境平淡,而造語費力,是苦吟派詩人。eq\o([探背景])賈島還俗后仕途不順,曾屢舉進士不第,一直做一些如長江主簿、普州司倉等小官,懷才不遇,內心獨幽,對世俗生活產生厭倦,因此常常向往隱居生活,結交一些隱士。他尋訪朋友李凝卻不遇,于是在這位隱士門前寫了這首詩。[文本·精析]1.首聯“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在詩中有什么作用?【答案】首聯描寫了友人李凝幽居的環境。詩人沿著一條雜草叢生的小徑走去,尋訪友人幽居之處;小徑通向荒蕪的小園,周圍很少有人居住。既暗示了李凝的隱士身份,又照應了題目中的“幽居”。2.第二聯是如何體現“幽居”之“幽”的?【答案】頷聯寫詩人月夜來訪,到門之時,池邊樹上的鳥兒已入夢鄉。“僧”于萬籟俱寂之時來“敲”月下之門,驚動“宿鳥”,以喧襯寂,以動襯靜,更顯寂靜。而“幽居”之“幽”,也得到進一步表現。3.試賞析頸聯“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的意境。【答案】詩人走過一座小橋,視野開闊起來,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斕的色彩;夜風輕拂,云腳飄移,讓人覺得仿佛山石在移動。“石”是不會“移”的,詩人用反說,別具神韻。這一切,又都籠罩著一層潔白如銀的月色,更顯出環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4.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答案】尾聯的意思是:我暫時離去,不久當重來,不負共同歸隱的約期。詩的前三聯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后一聯點出詩人心中幽情,托出詩的主旨。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閑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名句·鑒賞]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鑒賞】這兩句詩是歷來傳誦的名句。“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一天,賈島騎在驢上,忽然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擬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字,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便將作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這樣,兩人竟做起朋友來。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難道詩人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嗎?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躁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素材·應用]1.課內素材望月問天的張若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其純美的意境、迥絕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升華過的純美的情感而成為詩壇的絕唱,被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聞一多語)。“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僅憑一首詩,即名留文史,可見張若虛橫溢才華之一斑。但是回顧這位詩人和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運,卻是坎坷的。從唐到元,被冷落了幾百年。明代以后,一些評論家對這篇杰作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才使這顆美玉散發出驕人的光輝。1.望月問天的張若虛,他的孤獨的超脫及超脫了的孤獨,他的不為人知的身世,他的散佚不聞的作品,他和《春江花月夜》歷經的冷落與坎坷,讓我們嘆他昔日之榮耀,又嘆歷史傳名之艱難。【應用角度】這則素材可用于與“盛名與其實”“公平與現實”“天才與埋沒”“是金子總會發光”“寂寞”“幸運”“歷史的考驗”“孤獨與超越”等話題相關的作文中。2.張若虛說“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王勃也說過“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這些有哲理的詩句都表明時光飛逝,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卻一代傳一代,沒有窮盡。【應用角度】這則素材可用于與“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珍惜時間”“傳遞”“物是人非”等話題相關的作文中。2.熱點素材張九齡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新編成粵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一出自唐朝詩人張九齡的名句家喻戶曉,日前被寫進了一部新編歷史粵劇,牽引出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12月28日,粵劇《海上生明月》作為“廣州市公共服務廉潔化文化惠民演出”在江南大戲院首度亮相,雖是一部反腐倡廉的主旋律作品,卻深得觀眾喜愛,歐凱明、崔玉梅兩位梅花獎得主演繹的多個唱段頻頻博得掌聲。劇中歐凱明演活了為民請命的一代名相張九齡,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主旋律大戲還有細膩的感情戲,崔玉梅演繹的張九齡夫人宜芳為救夫犧牲,張九齡思念夫人而在梅關古道寫下“海上生明月”的千古名句。【媒評文摘】1.常常引張九齡為鄉黨自豪,常常徜徉在粵北故鄉張九齡“風度路”上,吟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千古名句,感慨仰慕張九齡的高遠見識剛直品格。——南方日報2.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主題音樂響起,座無虛席的現場霎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粵劇表演藝術家表演細膩傳神,將劇中主人公——張九齡清正廉潔、報國、愛鄉和一身浩然正氣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深打動了觀眾。——廣州日報[佳作·領悟]唐詩里的中國可心也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一個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裝才重回我們的衣柜,中國結又重系我們的裙衫,唐時的歌曲包上了搖滾的外殼,又一遍遍回響在我們耳畔……愛中國,可以有一千一萬種理由,選一個最浪漫的理由來愛她吧——唐詩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國,中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唐詩!愛唐詩,更愛中國。站在世紀的長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終不渝地遙指著一個永恒的詩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詩書,精魂萬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詩句,字字珠璣,筆筆生花。無論是沙場壯士征夫一去不還的悲壯,還是深閨佳人思婦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詩之美,或痛徹心扉,或曾經滄海,或振奮人心,或凄涼滄桑,都是絕倫美奐,久而彌篤。翻開《唐詩三百首》,讀一首唐詩,便如拔出了一支銹跡斑駁的古劍。精光黯淡中,閃爍著一尊尊成敗英雄不滅的精魂:死生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夢一場,仰天長嘯歸去來……都在滾滾大浪中灰飛煙滅。多么豪邁的唐詩呵!讀一首唐詩,宛如打開一個古老的胭脂盒,氤氳香氣中,升騰起一個個薄命佳人哀婉的嘆息。思君君不知,一簾幽怨寒。美人卷簾,淚眼觀花,多少個寂寞的春夜襟染紅粉淚!多么凄美的唐詩呵!淺斟低吟,拭淚掩卷。寒山寺的鐘聲余音裊裊,穿越時空,飛越紅塵,似雁鳴如笛音,聲聲譜回腸。世事更迭,歲月無常,更換了多少個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嘆嗟。唐朝的江楓漁火,就這樣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詩句里,敲打世人淺愁的無眠。唐朝的月明。不知誰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個望見了月亮,從此月的千里嬋娟,夜夜照亮未眠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鄉,月是思婦的牽掛。月是孤獨人的酒友,徘徊著與舉杯者對影成三人。唐朝的詩人清高。一壺酒,一把劍,一輪殘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飲。舞出一顆盛唐的劍膽,飲出一位詩壇的謫仙。醉臥長安,天子難尋,不是粉飾,不為虛名。滄海一聲笑,散發弄扁舟,踏遍故國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唐朝的紅顏多薄命。在刀刃上廣舒長袖輕歌曼舞,云鬢花顏,淚光瀲滟。都羨一騎紅塵妃子笑,誰憐馬嵬坡下一抔黃土掩風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嬌,不知誰舍誰收。長生殿里,悠悠生死別,此恨綿綿。萬卷古今消永晝,一窗昏曉送流年。三百篇詩句在千年的落花風里塵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詩三百首》,聽一聽巴山夜雨的傾訴、子夜琵琶的宮商角徴羽,窗外有風透過湘簾,驀然間忘了今夕何夕。(有刪改)【精要賞析】詩歌是最本原而且最本真的藝術,它銘刻著人類的理性與情感,睿智與思索,坎坷與坦途。唐詩更是展現了“詩歌的國度”的絢爛與輝煌。本文對唐詩進行了詩意的檢閱和解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可讀性。eq\o([基礎鞏固層])1.改正下列加點字中有誤的注音。愴然(chuànɡ) 似霰(xiàn) 砧上(zhēn)汀上(tīnɡ) 涕下(tì) 碣石(jié)扁舟(biǎn) 芳甸(diàn) 青楓浦(pǔ)【答案】“扁”應讀piān。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但見長江送流水 但:只是B.誰家今夜扁舟子 扁舟:孤舟,小船C.昨夜閑潭夢落花 閑:安靜D.滅燭憐光滿 憐:可憐【解析】憐:愛惜。【答案】D3.對《春江花月夜》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B.“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句寫出了詩人對人生短暫的感傷,體現了詩人的頹廢與絕望。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D.“落月搖情滿江樹”,這“搖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情韻裊裊。【解析】“體現了詩人的頹廢與絕望”不正確。詩中雖有對人生短暫的傷感,但這只是緣于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詩人并沒有因此而頹廢和絕望,所以其基調是“哀而不傷”。【答案】B4.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導學號:18980011】(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2)春江潮水連海平,______________。(3)江天一色無纖塵,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何處相思明月樓?(5)不知乘月幾人歸,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時。(7)情人怨遙夜,______________。(8)鳥宿池邊樹,______________。【答案】(1)獨愴然而涕下(2)海上明月共潮生(3)皎皎空中孤月輪(4)誰家今夜扁舟子(5)落月搖情滿江樹(6)海上生明月(7)竟夕起相思(8)僧敲月下門eq\o([閱讀提升層])5.閱讀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回答后面的問題。(1)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認為是“升”之誤。請就此談談你的看法。【答案】“生”不是誤用,恰恰妙在此處。“升”僅寫出了升起之狀。而一個“生”字,賦予海水與明月以鮮活的生命,也象征著詩人的情愫隨海潮與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寫活了景物,又表達了情感的產生。首聯緊扣詩題,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遠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渾闊大,感情深切,致思高遠,創造了一幅寧靜空靈、清新淡雅的畫面,為后面的描寫抒情做好了鋪墊,烘托了一個有情人的高大形象。(2)試分析“可憐樓上月徘徊”中“徘徊”一詞的運用之妙。【答案】這句詩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月的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6.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導學號:18980012】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陳子昂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1)首聯最精練傳神的是哪兩個字?簡要分析。【答案】是“吐”“對”兩字,用了擬人的手法。“吐”“對”分別寫出了離別的筵席將結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吐”字使人想到親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凝滯對青煙出神的神情,“對”字寫出了舉杯勸酒之外沒有什么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于沉寂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2)頸聯兩句寫的是什么時間的情景?“隱”“沒”兩字有何作用?【答案】頸聯兩句寫的是黎明時分。這兩句承上文寫把杯送行,從室內轉到戶外的所見。“隱”“沒”兩字表明時間過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從而傳達出依依惜別之情。7.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導學號:18980013】畫菊[南宋]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不第后賦菊[唐]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1)概括兩首詩中所描繪的菊花特點有何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醫院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藝術設計專業入學考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臺州學院《大眾健身操》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養老服務體系與2025年相關考試題目及答案
- 三穗縣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西班牙文學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培黎職業學院《設計材料與工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外貿電商入職培訓課件教學
- 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合作協議范本(適用于金融控股集團)
- 2025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學語文理論考核試題
- 上海市律師事務所內部管理制度大全【2017完整版】
- MAM860螺桿式空壓機控制器
- 六年級上冊英語課件-Unit4 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 Lesson 19 人教精通版(共31張PPT)
- 項目積分制績效管理辦法優秀資料
- 認識分式 課件
- 大商業結構拆改加固專項施工方案(44頁)
- 給排水專業ppt課件
- 四年級數學家長會ppt
- 應急預案演練記錄表范例
- 安裝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