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屈原列傳》教案【教學素養】1.積累重要的文言文詞句知識;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生平。2.把握課文將屈原的遭遇與國家生死存亡相聯系,表現其人格風采的獨特方法。3.正確評價屈原的人生選擇,學習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窘虒W重難點】積累重要的文言文詞句知識和學習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學過程】導入兩千多年前的夏歷五月,屈原抱石投江以身殉國。西漢時,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評價屈原的才華與品行“雖與日月爭光可也”。今天的我們,又如何來評價屈原呢?二、課前預習1.作者介紹司馬遷(約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對司馬遷后來所從事的事業有十分明顯的影響。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任太史令,開始在“金匱石室”(國家藏書處)閱讀整理歷史資料,為寫作《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元前99年,李陵率軍出擊匈奴,遭大軍伏擊,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司馬遷因替李陵辯護,觸怒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后遇赦出獄,為中書令,發憤著書,完成《史記》。2、題目解說《屈原列傳》實際上是一篇夾敘夾議的歷史人物評傳,相當于現在的“人物述評”?!皞鳌迸c“評”相結合,“傳”中寓“評”是本文的特色。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年輕時受到楚懷王信任,后因楚懷王聽信讒言被疏遠流放,最終悲憤交加,自投汨羅江而死。3、寫作背景本文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第一篇為屈原立傳的史傳名篇。屈原、賈誼都懷才不遇,而且賈誼又寫過《吊屈原賦》,所以司馬遷將二人合起來立傳。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彼抉R遷同屈原一樣,品格高潔,才華橫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千古忠賢,途竟一轍,所以作者在《屈原列傳》中著重指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以自況《史記》之成,是基于垢辱。4、資料鏈接屈原屈原是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楚國的貴族家庭,知識淵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懷王信任。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誹謗而被楚懷王疏遠。屈原鑒于在秦國威脅下的楚國的危機,主張改良內政,聯合齊國以求自存。但是,當權者靳尚和懷王的寵姬鄭袖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正確意見,和齊國絕交了。懷王甚至被秦國誘去做了三年的俘虜,囚死在秦國。楚懷王死后,頃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親還要糊涂,在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的挑撥和詆毀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歲時,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絕望,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跳進湖南省汨羅江自殺了。屈原詩作屈原的詩作,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寫真。他同腐朽沒落的貴族政治集團作斗爭的頑強精神,他堅持自己的理想而寧死不屈的堅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戀祖國,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主義思想,形成了他的詩作的基調。這便是屈原的作品傳頌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詩作打破了以《詩經》為代表的四言詩的格調,吸收民間形式,創造了一種句法參差多變的新詩體“楚辭”,它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學家,都從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營養。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1、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第一部分(1—3):敘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遠的坎坷經歷,介紹并高度評價《離騷》。第二部分(4—10):寫屈原由“黜”到“遷”和楚國,由強到衰的過程。第三部分(11--12):屈原憤而自殺的經過及他對后世的影響。2、讀課文,概括屈原一生的經歷。可概括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第1段):“王甚任之”階段第二部分(第2--7段):“王怒而疏”階段第三部分(第8段):“放流”階段第四階段(第9、10段):“王怒而遷”階段即:任-----疏-----放----遷三、探討屈原的人生經歷【第一階段】活動一:朗讀課文第一段,梳理文意,解釋加點字詞。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博聞強志:聞,動→名,見識,知識。志:記憶力。明于治亂:通曉嫻于辭令:熟悉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名→狀,對朝庭內。出則接遇賓客:名→狀,對外?;顒佣何谋狙辛暤谝欢问紫群喗榍男彰?、官職和杰出才能,說明“王甚任之”。王怎樣“甚任”之?為什么“甚任之”?“甚任”表現:“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兒子,受封于屈,因為屈為氏,是楚國王族中的一支。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第二階段】1、通讀文章第2--7小節,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2、初步了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原文:2段: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解釋加點詞列:朝列,班列害:嫉妒憲令:國家法令屬:shu撰寫奪:強取為己有伐:夸耀疏:疏遠內容研習: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原?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讒之”,根本原因在于“爭寵而心害其能”。3段: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秶L》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解釋加點詞疾:痛心聰:明察讒諂:用作名詞,說壞話,奉承獻媚的小人。邪曲:品行不正的小人害:損害離:同“罹”遭受窮:處于困境慘怛:憂傷、悲痛間:離間見:被蓋:大概淫:過度、無節制刺:譏諷明:闡明靡:無、沒有約:簡約微:含蓄指:同“旨”意旨類:事物濯淖:污濁獲:辱、被辱滋:黑滓:污染推:推許內容研習:1、屈原為什么作《離騷》?①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②不滿國君的昏庸和朝廷的黑暗?!凹餐趼犞宦斠?,讒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2、第3小段包括幾層?作者是怎樣對《離騷》進行記敘和議論的?兩層:第一層從本段開頭至“蓋自怨生也’,第一句記敘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下幾句就“憂”“怨”展開議論,分析產生憂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對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層第一、二句“上稱帝嚳……靡不畢見”記敘(概述)《離騷》的主要內容,以下幾句就其文、辭、志、行進行評論,評介其藝術成就,贊揚屈原的“泥而不滓”“與日月爭光”的高貴品質。4段: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加點詞解釋:絀:同“黜”指官職被罷免。伐:攻打患:擔憂佯:假裝幣:禮物委:呈獻質:同“贄”見面禮從:同“縱”,合縱,聯合抗秦絕:斷絕如:到、往內容概括:楚懷王第一次受騙:秦國巧設騙局,楚懷王自毀與齊的聯盟,孤立了楚國,軍敗地失,最后陷入腹背受敵的艱難處境。5段: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比绯忠蚝駧庞檬抡叱冀校O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解釋加點詞:明年:第二年當:抵擋如:前往、到因:趁機幣:禮物用事:當權反:同“返”內容概括:第二層被騙:楚懷王聽信鄭袖之言,放走張儀,屈原堅決反對,懷王悔之已晚6段: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眛。7段: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解釋加點詞:毋:不要稚子:小兒子絕:斷絕亡:逃亡內:同“納”,接納內容概括:第三次受騙。楚懷王聽信子蘭之言而入秦,秦設騙局絕其后援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最終客死于秦,為天下恥笑。第二階段整體研習1、第4—7自然段記敘了哪些事實?概括:①受騙絕齊②兵敗丹淅③藍田退兵④復釋張儀⑤諸侯擊楚⑥赴秦身死2、作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這些事發生在“屈平既絀”以后,說明罷黜屈平是錯誤的。懷王復釋張儀、赴秦身死,都與未聽屈原的勸諫有關。3、屈原被黜以后寫了楚懷王三次受騙其用意何在?(1)揭露楚王的昏聵和用人不當造成國家的衰敗(2)用楚國外交上的一系列失敗印證屈原外交上的遠見卓識說明屈原被排斥給楚國造成的巨大影響(3)既呼應前面《離騷》創作自怨生”也為后面的議論抒情及對話作鋪墊【第三階段】讀第8段,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原文: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顒右弧⒔忉尲狱c字詞咎:怪罪嫉:痛恨冀幸:希望,同義復用之:主謂之間,不譯一:副詞,全部,徹底存:念反覆:古義,覆轉,恢復,動詞;今義,①一遍又一遍,副詞②顛來倒去,動詞③重復的情況,名詞之:代楚國的困境致:表達然:轉折連詞無:無論自為:為自己圣君:圣,形容詞,具有最高智慧的道德的治國:治,形容詞,太平的以:連詞,因為內、外:名詞作狀語于:被挫、削:被動亡:喪失為:被之:代“屈平既嫉之”活動二:研習文本1、國家危難之際,屈原的態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現了什么精神?態度:嫉之信念: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存君興國精神: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2、這一部分作者議論的觀點是什么?對表現屈原有什么作用?這一部分作者指出楚國的危難在于“懷王之終不悟”,“此不知人之禍也”。通過議論,突出了屈原對楚國(興盛衰亡)舉足輕重的作用?!镜谒碾A段】讀第9、10段,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原文: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顒右?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短:詆毀遷;放逐被Pī:同“披”顏色:古義,面色;今義:物體光波通過視覺產生的印象,名詞。形容:古義,形體容貌;今義:描述,動詞舉:全見放:“見”表被動,被動句。不凝滯于物:“于”表被動放為:“為”句末反問語氣詞新:剛剛,副詞沐:洗頭人:指上文的圣人者乎:復合語氣助詞乃:于是,副詞活動二:研習文本1、“頃襄王怒而遷之”說明了什么?頃襄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已見糊涂,“怒而遷”屈原,更見其昏憒。2、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有什么作用?第一次對話揭示了屈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舉世混濁”“眾人皆醉”,“清”者“醒”者必然遭到厄運!第二次對話突出了屈原的高貴品質:寧愿以死堅持真理,保持高潔直行也決不同流合污茍且偷生。這段對話實際上是關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議論,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3、探討:屈原為何選擇“自沉”的解脫方式?楚懷王屢次疏遠及小人使奸是屈原自沉的客觀原因,他實在幽憤難解,所以自沉以求解脫。其次,屈原自沉也有他主觀上的原因。他太熱愛楚國,所以他不能像孔子那樣周游列國以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他留戀生命,但當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時,惟有死亡。死亡是對無意義生命的強烈否定,是對無聊生存的冷漠與藐視,惟有“自沉”才可以實現人生價值的肯定,達到對生存意義的高揚。四、探討屈原對后世的影響和作者的評價。原文: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活動一:解釋加點字詞徒:同類人辭:文辭這里指文學以:憑,介詞見稱:“見”表被動。祖:效法從容: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形容詞。今義,鎮定沉著的樣子,形容詞日:一天天,名詞作狀語為……所:固定結構,表被動適:到某地去吊:悼念去就:指離官去職和在朝廷任職?;顒佣貉辛曃谋?、從幾個方面來敘述屈原對后世的影響?影響包括文學和政治兩個方面=1\*GB3①屈原楚辭詩體后繼有人,繼承了他的文學主張,但“終莫敢直諫”,無人繼承他的政治主張。=2\*GB3②將楚之滅亡與屈原生死相聯系,寫出了屈原無可比擬的崇高偉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凸顯屈原對于楚國的價值。2、聯系屈原生平,說說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屈原的志表現為以下方面:=1\*GB3①忠君愛國:疾王聽之不聰……方正之不容竭忠盡智以事其君君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現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冀幸……其存一篇之中三致志焉=2\*GB3②堅持真理: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舉世混濁……眾人皆醉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悲其“志”原因:=1\*GB3①對屈原才能、品格的崇敬=2\*GB3②對腐敗的政治(君昏、臣佞)的控訴(讒人間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懷王不知忠臣之分,此不知人之禍也爽然自失……)=3\*GB3③對屈原遭遇的同情(可謂窮矣,能無怨乎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怪其自令若是……)司馬遷與屈原有相似的身世:一樣的懷才、正直、忠君愛國、有志向;一樣的受讒被疏、面臨生死抉擇。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志”,司馬遷是以生踐“志”。所以司馬遷是借寫屈原的身世在抒發自己的感憤。五、課外延伸1、司馬遷是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的?我們又如何看待司馬遷的觀點?司馬遷既崇敬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的忠君愛國品格,又希望他“游諸侯”,不贊同他去死。司馬遷的這一思想矛盾反映了寫史和評史的不同出發點。寫史,他是從人物的客觀實際出發。屈原所處的歷史條件及他在楚國的地位決定。他不可能離開楚國,司馬遷肯定這一點,是尊重客觀事實。而評史則是從作者所處時代的思想高度出發。司馬遷從漢初“大一統”的觀點看待戰國歷史,便覺得屈原事秦事楚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要讓賢才發揮作用。也是對楚國政治黑暗的控訴和對屈原這遇同情的一種憤懣的說法。2、我們應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屈原在那“舉世混濁”、“眾人皆醉”的惡劣環境中,“寧赴常流”“葬身魚腹”決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決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溫蠖”地去死,他是以死明志”。1、歌頌了他潔身自好的高尚節操和寧折不彎的斗爭精神。2、表現了他對理想和正義的執著追求,對卑劣、腐朽的切齒痛恨,是對邪惡勢力的強烈控訴。3、也是對渾渾噩噩的人們的呼喚和激勵。但是我們應該看到:1、屈原的這種反抗終究是消極的2、同時他這種孤芳自賞,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輕視群眾,脫離人民的階級局限和時代局限,表現了他的“國無人莫我知”(《離騷》)的孤獨感。六、寫作特色①選材上,《屈原列傳》不具備曲折、生動、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是根據文獻記載,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跡;②寫法上,記敘和義論相結合。全文四個部分都有“傳”有“評”,因“傳”而“評”,以“評”點“傳”。議論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為評介式,第二部分為結語式,第三部分為陳述式,第四部分為比照式。③語言上,本文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敘中有情、傾向鮮明;議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運用對偶、對比、排比、反復、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本文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七、思想內容課文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為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任、疏、絀、遷、沉”為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矢志不渝的信念。八.當堂檢測(一)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離騷者,猶離憂也(“離”通“罹”)(2)、人窮則反本(“反”通“返(3)、糜不畢見(“見”通“現”)(5)、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指”通“旨”)(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濁”)(7)、屈平既絀(“絀”通“黜”)(8)、齊與楚從親(“從”通“縱”)(9)、亡走趙,趙不內(“內”通“納”)(10)、乃令張儀詳去秦(“詳”通“佯”)(11)、使于齊顧反(“反”通“返)(12)、厚幣委質事楚(“質”通“贄”)(二)解釋加點詞語(1)、爭寵而心害其能(嫉妒)(2)、屈平屬草稿(寫作)(3)、平伐其功(自夸、炫耀)(4)、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恨)(5)、可謂窮矣(處境困難)(6)、齊與楚從親(合縱)(7)、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議和(第二年)(8)、臣請往如楚(往、到)(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1)、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聰:動詞做名詞,識別力)(2)、厚幣委質事楚(幣: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心臟彩超疾病試題及答案
- 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2024-2025學年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有機反應機制解析試題及答案
- 吉林省四平市重點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沖刺(四)生物試題含解析
- 電商在農產品市場中的角色與機遇試題及答案
-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反思對教師發展影響分析試題及答案
- 民法學試題及答案
- 紡織服裝行業2025年智能化生產智能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市場拓展策略優化策略報告
-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市級名校2025屆初三質量普查調研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天津市部分區五區縣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第二次診斷性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GB/T 22720.1-2017旋轉電機電壓型變頻器供電的旋轉電機無局部放電(Ⅰ型)電氣絕緣結構的鑒別和質量控制試驗
- 機柜間主體施工方案
- 福格行為模型
- 2021年四川綿竹高發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銀級考試題目p43測試題
- 有限空間作業及應急物資清單
-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案第一章:領悟人生真諦把握人生方向
- 61850報文解析-深瑞版-131016
- 0-6歲兒童隨訪表
- 江西新定額2017土建定額說明及解釋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訂版)-2018版(word文檔良心出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