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的地區沖突_第1頁
頻繁的地區沖突_第2頁
頻繁的地區沖突_第3頁
頻繁的地區沖突_第4頁
頻繁的地區沖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頻繁的地區沖突一、中東問題二、印巴沖突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

-----《塔木德》

地理位置:連接兩洋三洲五?!爸袞|”一般是指歐、亞、非三洲連接的地區,主要是亞洲西部一帶。包括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約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國家??偯娣e為七百萬平方千米,人口一億多。

一、中東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中東處于東半球大陸的中心和歐洲側翼,是亞非歐三大洲的匯合點和交通樞紐。……1869年通航的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聯系,使西歐到印度洋之間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至1萬公里。此外,這里還是溝通黑海、地中海、紅海和阿拉伯海的交通要道和從中東到歐洲的重要石油通道。因此,這里一向被西方帝國主義稱為“生命線”。

特殊的戰略位置“中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波斯灣及其周圍廣大地區蘊藏著石油資源,有“石油海洋”之稱。據統計,其蘊藏量約占全世界的2/3以上。近幾年來,中東地區石油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5,出口量約占世界出口量的2/3。”“除石油外,中東地區的天然氣資源也很豐富,已經探明的儲量有21300O億立方米,其中儲量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卡塔爾,這三個國家的儲量是178000多億立方米。”豐富的自然資源耶路撒冷市(Jerusalem)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猶地亞山的四座山丘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耶路撒冷舊城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圣地。猶太教認為:這是上帝賜給他們的土地,古代猶太王國的首都,城內錫安山上還有他們的宗教圣殿;

基督教認為:這是耶穌誕生、傳教、犧牲、復活的地方,當然是無可替代的圣地;伊斯蘭教說:這是穆罕默德夜游登宵聆聽真主安拉祝福和啟示的圣城,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清真寺。猶太人古時稱為希伯萊人。公元前1025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統一的希伯萊王國。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土耳其等外族輪番占領。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侵占了耶路撒冷和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并建立了統一的阿拉伯帝國。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帝國后,其居民、宗教、文化逐漸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300多年來,他們在這一地區勞動生息,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復雜的民族關系獨特的宗教信仰猶太教徒認為大衛王曾把耶路撒冷作為統一的以色列王國首都,歷史上是猶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浇掏秸J為耶穌是在耶路撒冷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伊斯蘭教徒認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遨游七重天,見過先知和天堂)。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內的麥加和麥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個圣地。

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城??迚Γíq)和薩赫萊清真寺(伊)基督教的圣地——苦路盤旋期間

據不完全統計,戰后50多年來,全球共爆發160多次局部戰爭和較大規模的武裝沖突,其中40余起發生在中東,占總數的四分之一。

——《當代世界知識200題》(1)為什么中東地區如此頻繁地發生武裝沖突和流血事件?

中東地區幾乎毗鄰接壤的國家都有邊界領土糾紛。除些之外,還有宗教和教派的斗爭,各國對石油資源、水源、交通要道的爭奪。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對中東國家的爭奪,促使中東各國之間舊矛盾激化和新矛盾叢生。所以戰亂頻繁。

——《當代世界知識200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

猶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但他們仍然固執地堅持著他們的猶太教義,保持著他們的文化,形成一支獨特的、沒有自己土地、沒有自己祖國的民族。因為猶太人無法融入西方基督教社會,被當作異教徒備受迫害和歧視。猶太人逐漸意識到,要改變猶太人的悲慘命運,只有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國家。在這種思想支配下,19世紀末20世紀初,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大批的猶太人遷到巴勒斯坦地區,想在這里恢復曾經的猶太國。大量猶太人滲入,勢必給當地的阿拉伯人的生活環境造成很大沖擊。

這就使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矛盾日益尖銳。聯大181號決議

猶太人在二戰中受盡迫害的經歷頗得世人同情,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1948年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國卻未能誕生。

猶太人占巴勒斯坦56%的土地,居民只占當地人口31%;相反占人口69%的阿拉伯人,土地只有44%。)使耶路撒冷市成為一個在國際政權下的獨立主體,有聯合國管理。(1)戰略位置的特殊性:連接兩洋三洲五海(2)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石油海洋”

(3)民族關系的復雜性:阿拉伯人猶太人(4)宗教關系的獨特性:(耶路撒冷)三教圣地(5)大國力量的對抗性:戰略利益的需要兩大矛盾:(1)阿拉伯國家與猶太國家的矛盾;(2)阿拉伯國家與西方大國的矛盾;沖突焦點:巴勒斯坦問題:分治沒有解決巴勒斯坦建國等問題一、中東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時間名稱起因參戰國結果第一次1948第二次1956第三次1967第四次1973第五次1982以色列建國

埃等國

VS

以以獲勝埃及收回運河

埃及VS

英法以埃及勝利以色列襲擊埃敘VS

以以占埃敘領土埃敘收復失地埃敘VS

以埃敘奪回部分土地以打擊巴解總部巴解黎敘VS以以勝利二、五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六日戰爭十月戰爭黎巴嫩戰爭四次中東戰爭后的局面說明:地圖中綠色為巴勒斯坦國土,白色為以色列國土。中東戰爭據不完全統計,約三萬以色列人在戰爭中傷亡,十多萬阿拉伯人傷亡,數百萬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戰爭使阿拉伯國家背上了沉重的軍費負擔,債臺高筑,民生凋敝,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國防支出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更為嚴重的是威脅了中東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在加沙北部杰巴利耶難民營,一名巴勒斯坦男子摟著兒子坐在一片廢墟中以色列性感女兵逛街

M16步槍不離身

全民皆兵2.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的大部和其它阿拉伯國家的部分領土,卻無法使阿拉伯鄰國承認它的合法地位;3.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無法通過戰爭收得失地。五次中東戰爭的后果1.嚴重阻礙了中東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給人民帶來嚴重災難;面對現實,阿拉法特開始考慮改變斗爭策略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

和平之歌“……抬起你的頭

滿懷希望注視前方

唱一支愛的歌

拒絕戰爭

不要說和平之日就要來臨

讓它此刻就變成現實

當四面八方響起和平的祝福

那不再是虛幻的夢

來吧,唱一支和平之歌

不要低聲私語

應該抬頭高唱

唱一支和平之歌”

和平之路“以土地換和平”原則1993年,巴以雙方和談

“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1998年,巴以雙方達成

“臨時和平協議”2000年,布什提出中東和平“路線圖”……拉賓說“我們今天用響亮而又清楚的聲音對你們說:血和淚已經流夠了,夠了!我們無意報仇,我們對你們不懷怨恨。我們和你們一樣,是正常的人,是想建造房屋、種植樹木、談情說愛以及與你們一起生活的人。今天,我們有和平一個機會……

1993年,在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斡旋下,拉賓同阿拉法特簽署了《奧斯陸協定》,中東和平出現了曙光。經典瞬間阿拉法特說,“今天我們在這里達成的協議是一個需要用巨大的勇氣去達成的協議?!卑⒗ㄌ?、佩雷斯與拉賓同獲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3、中東問題的復雜性、艱難性的體現1、最難的是耶路撒冷歸屬問題;2、400萬阿拉伯難民問題;3、猶太人定居點問題;4、水資源問題;5、還有領土爭端:未來巴勒斯坦國國土面積6、巴勒斯坦內部“以暴抗暴”的活動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軍事鎮壓而造成雙方仇視;7、還有大國插手中東事務,希望中東局勢朝著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發展2003年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第一階段(從2003年公布之日至5月):以巴雙方將實現?;?;巴方將打擊恐怖活動,并在安全問題上與以色列合作;以方則應撤離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領的巴方領土,凍結定居點的建設,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點。第二階段(2003年5月至2003年底):以色列軍隊最大程度撤出巴勒斯坦被占領土;巴方出臺第一部憲法;建立具有臨時邊界的巴勒斯坦國;推動國際社會和聯合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第三階段(2003年底至2005年):對巴以最終地位問題進行談判,內容包括邊界、耶路撒冷地位、難民回歸權、猶太人定居點等,最終建立正式的巴勒斯坦國。國際漫畫——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的障礙手中拿著的地圖是“中東和平路線圖”,擋在路上的房子門前樹立的標示為:以色列定居點.原載美國《費城每日新聞》1995年拉賓被刺殺

“我夢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崩e身上所帶的被鮮血染紅的《和平之歌》歌詞我是一名巴勒斯坦士兵……我不僅要用槍保護自己,還要保護每個巴勒斯坦兒童、婦女與男人,保證巴勒斯坦人能生存?!?004年11月11日夜,大批巴勒斯坦人在東耶路撒冷游行,悼念當天在巴黎病逝的阿拉法特。哈瑪斯聲明外國人撤出以色列保命以巴流血沖突再起

兩萬多名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舉行大規模示威集會,抗議總理沙龍領導的聯合政府接受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蒙面的哈馬斯激進分子哈馬斯是巴勒斯坦兩大主要政治派別之一。和平之路——任重道遠……和平的路——拉賓

一百多年了,我們在尋找家園一百多年了,我們試圖平靜地生活,種下一棵樹,鋪好一條路一百多年了,我們試圖和鄰居修好,過免于恐懼的生活一百多年了,我們一邊夢想一邊作戰……在這片苦難的土地上,我們和炮火、地雷、手榴彈生活在一起。

……

一百年的戰爭和恐怖使我們傷痕累累,

但并不會毀掉我們的夢想

——我們百年來對和平的夢想?!?/p>

南亞次大陸1、“蒙巴頓方案”與印巴分立㈠印巴分立的原因(2)英國“分而治之”的政策(3)印度存在兩大教派和兩大政黨間的沖突分歧兩大教派:印度教VS

伊斯蘭教國大黨:兩大政黨政見分歧穆盟:國大黨不同意與穆斯林聯盟分享權利堅持“分治”,要求單獨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巴基斯坦(1)二戰后印度人民進行獨立斗爭印度宗教沖突(印度教VS

伊斯蘭教)

⑴來源不同:⑵世界觀和生活方式不同①印度教是多神教,崇拜千萬個神,伊斯蘭教是一神教,只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②印度教強調個人的解脫,伊斯蘭教則宣稱,拯救來自先知(穆罕默德)的啟示,個人應服從真主的意志;③印度教以牛為圣物,伊斯蘭教徒則有吃牛羊肉的習慣。⑶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同

伊斯蘭教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于印度教,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體現在政治上就形成了兩大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的政黨

印度教是土著宗教,起源于BC2000年左右,主要教義是因果輪回。主要特點是種姓制度

伊斯蘭教是外來宗教。AD10C前后,居住在阿富汗的伊斯蘭教徒入侵印度,占領印度西北部和北部地區。在入侵過程中,穆斯林統治者讓當地的居民在“伊斯蘭教和劍之間作出選擇”,強迫他們改姓伊斯蘭教,這樣,伊斯蘭教便在這些地區流行起來。印度政黨分歧(國大黨VS穆盟)國大黨:

穆盟:堅持“分治”,要求單獨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巴基斯坦國大黨不同意與穆斯林聯盟分享權利1885年由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地主組成的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國民大會黨。初期是英國殖民統治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后來成為領導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力量。1906年在英國政府鼓勵下,成立的一個穆斯林政黨。㈡印巴分立的過程1、英印總督蒙巴頓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頓方案”根據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英國分別向兩者移交政權。2、1947年7月英國議會參照“蒙巴頓方案”制定并通過了《印度獨立法案》3、1947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實行分治,分別獨立。1、“蒙巴頓方案”與印巴分立㈠印巴分立的原因3、內容:以宗教為劃分國家的主要依據4、結果:印巴分治,種下了印巴長達半個多世紀沖突的根源5、特點:人為地分裂“蒙巴頓方案”2、目的:使印度仍留在英帝國范圍內,以便保持其影響力1、提出背景①印度人民要求獨立②英國實力下降,想從印度“脫身”③兩大政黨在立國問題上存在分歧路易斯·蒙巴頓㈡印巴分立的過程1、印巴的獨立標志著英國對印度長達190年的殖民統治終結2、給印巴兩國帶來嚴重后果:①難民問題:引發一股強大的居民遷徙浪潮②宗教沖突:帶來空前的教派大屠殺,加劇宗教的排斥和對立③領土爭端:雙方對土邦歸屬展開爭奪戰,克什米爾問題④其它遺留問題:印度河及其支流的河水分配問題、東、西巴基斯坦“飛地”問題㈢印巴分立的影響1、“蒙巴頓方案”與印巴分立㈠印巴分立的原因2008年6月,印度政府把查謨以北250公里處的一片穆斯林擁有的山林和土地批準劃歸成為印度教朝拜圣地。這個非法事件引起當地基思特瓦鎮的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的新沖突,雙方發生對抗,政府出動軍警“維護社會治安”,槍殺了二十二名示威游行的穆斯林民眾,數百人身受重傷。

8月16日舉行大規模集會,為最近被打死的一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領袖送葬。游行隊伍高舉黑色旗幟和標語口號,“每個靈魂都要求自由”、“我們要自由”、“血債要用血來還”、“克什米爾屬于我們”、“印度人滾回家去!”克什米爾

水源充沛、風景宜人的克什米爾地區

“蒙巴頓方案”中規定,克什米爾地區可以自由選擇歸并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500萬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但是,由于英國為在印巴兩國間制造矛盾,將克什米爾的主權交給了信奉印度教的查謨土邦王公。

克什米爾地區1.克什米爾地區重要性

地理上:與中、印、巴、阿交界

戰略上:在冷戰格局中有重要政治、軍事價值

(軍事價值:建立機場可對亞洲大陸其他國家構成戰略威脅;政治價值:與克什米爾聯系在一起的南亞次大陸在東西方集團中的歸屬將對冷戰格局的穩定與變化產生重要影響)2.印巴對克什米爾的認識角度不同

印度:從整個亞洲政治格局、戰略位置的角度認識→反映了印度想通過控制克什米爾,推行地區霸權主義

巴基斯坦:從民族榮譽、民族獨立的角度認識材料:印度總理尼赫魯的祖籍應在克什米爾。他曾說,“沒有克什米爾,印度就不會在中亞的政治舞臺上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笨耸裁谞柺恰皝喼薜男呐K”。

巴基斯坦總督真納也說過:“克什米爾就像是巴基斯坦頭上的一頂帽子。如果我們允許印度取走我們頭上的這頂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擺布?!?/p>

結合課文想一想,造成印巴之間長期對立和戰爭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對印巴沖突的回顧,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啟示?、3、引發印巴沖突的主要原因時間目的結果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