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1頁
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2頁
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3頁
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4頁
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5篇

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情節結構分析小說,并理解文中敘事有詳有略的寫作特點。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學習虛詞的用法,識別偏正短語。

4.了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2、景物描寫的作用。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童年是美好的,老師這兒有一首詩:“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床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飛翔,現在啊,童年卻是一枚小小的鈴鐺,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在我記憶深處,放聲歌唱”是啊,人們回憶童年,總是充滿了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象魯迅那樣的斗士,回憶起童年往事來,筆調也是溫馨的。這可以從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出來。還可以從我們今天要進一步學習的課文魯迅的小說《社戲》看出。

什么是社戲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同時,又是古代的一個地區單位。

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宗教、風俗的戲藝活動。在紹興,社日演戲是由來已久的了,南宋時,陸游的“社日”詩中就已經有“太平處處是優場,社日兒童喜欲狂”的題詠。至清代,社戲成為亂彈戲劇的主要演出形式。

二、走進作者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代表作:小說《吶喊》、《彷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墳》、《二心集》等。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21年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杰出的作品之一。

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期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1930年起,同國民黨_進行不懈斗爭,成了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

從1927年到1935年,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

1936年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三、小說知識介紹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情節的展開和環境的渲染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說的情節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體裁介紹(短篇小說)

四、朗讀課文,處理生字生詞

不憚dàn潺潺chán鳧水fú攛掇cuānduo踱duó頗pō怠慢dài吁氣xū宛轉wǎn絮叨xùdāo磕kē楫jí歸省xǐng行輩háng舀水yǎo蘊藻yùnzǎo伊yī篙gāo

五、認真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小說三要素

人物:“我”、母親、外祖母、雙喜、阿發、六一公公、陪我玩耍、看戲的小朋友

環境:平橋村、趙莊

情節:

1.你讀過后覺的作者在文中融入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寫作背景)短篇小說《社戲》寫于1922年10月,當時社會黑暗,農民痛苦,使他自然回憶起心中保留的一塊凈土—平橋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愛,也有純樸善良農民的撫愛,更有熱情能干的小伙伴們的友愛,那里還有一片可以擺脫封建教育和封建倫禮觀念的自由天地。他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農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這種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2.文中的“我”是不是魯迅

小說本身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小說中的人物、環境、故事情節等要素都是虛構的,即使是第一人稱的“我”也不例外。如本文就是一篇小說,其中的我雖有少年魯迅的影子,但絕不等同于他本人。

魯迅的外祖母住在浙江紹興魯鎮的安橋村,課文所寫的那段生活的背景也不是原原本本的安橋村,而是一個經藝術加工的平橋村?!拔摇彪m在文中稱“迅哥兒”,但也不能視為魯迅自己。

3.解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①說情節,多角度概括,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評人物,簡筆式速寫,體會文章中人物形象

③讀精段,層次式品析,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④抓文眼,深入式理解,明確文章的主旨意義

4.學生思考: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劃分課文結構。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第一部分(1—3)寫平橋村為什么成了“我”的樂土。(看戲前)

第二部分(4—30)寫我與小伙伴去趙莊看社戲的情景。(主體看戲)

第一層(4——9)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二層(10—13)寫小伙伴熟練搖船送“我”去趙莊看戲,途中優美的景色令“我”陶醉。

第三層(14—21)寫到趙莊后看社戲的情景。

第四層(22—30)寫看社成后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31—40)“我”對吃豆、看戲的懷念。(看戲后)

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靜穆、粲然、妥帖、嗔視、叱咤風云、盡態極妍、渾身解數”等詞語。

2.通過課文,從文學角度感知印度舞蹈藝術,豐富文化素養。

過程與方法

1.感受文章精妙的語言魅力,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2.感受舞蹈藝術“飛動的美”,提高藝術欣賞能力。

3.揣摩文章運用語言表現藝術形象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廣泛接觸吸收外國優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教學重點

欣賞優美生動的語言描寫。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語言優美,用詞豐富、比喻迭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給人以語言和舞蹈形象的雙重審美享受。課堂教學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深入品味,提高語言感悟能力。

2.聯想想象法。冰心以她高超的語言技巧,把卡拉瑪姐妹優美酌舞蹈轉化為生動可感的視覺形象。為深入理解、把握文意,應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深人體悟形體語言的內涵。

教具準備

PPT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誦讀感知文意,研讀精彩句段。知識遷移課堂延伸,豐富素養。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印度舞蹈視頻)請大家用心欣賞這兩張圖片和一段舞蹈,觀后試著說一說你的感受。(學生試說)可當要我們用語言文字來描述這種美好的享受時,許多同學為難了。那么,如何將這種藝術享受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呢)同學們不用著急。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篇散文──《觀舞記》。相信大家會有許多收獲。

(板書文題、作者)

二、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全班齊讀)

1、積累字詞,了解印度舞蹈的特點

2、品味文中描寫舞蹈的語句,感受舞蹈藝術“飛動的美”

3、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魅力,學習用優美的語言,巧妙的修辭手法表現視覺形象,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語文實際運用能力。

三、預習檢測(方法:小組展示,由小組長安排本組成員分工展示;)

1、走近作者(請學生介紹,不足之處老師補充。)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福建長樂人,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五四”時,她開始寫小說、詩歌。她的散文語言清新秀麗,自成一體,稱為“冰心體”,影響很大。許多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等多種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詩歌《春水》《繁星》等。

2、給加粗字注音

顰蹙粲然嗔視叱咤風云

盡態極妍雛鳳花鬘

斗藪渾身解數妥帖褶裙

(2)釋義(建議:可采用競答的形式)

本色當行:做本行的事,成績十分顯著。

解數:舊指武術的架勢,泛指手段、本事。

叱咤風云:形容威力極大。

靜穆:安靜莊嚴。

盡態極妍:使儀態和麗質最充分地顯示出來。

驚鴻:驚飛的鴻雁,形容美人體態輕盈。

顰蹙:皺著眉頭,形容憂愁的樣子。

妥貼:恰當;十分合適。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進入文本,大聲地自由地讀課文1——10自然段,探討以下問題(先獨立思考,再對學)

(1).作者無法說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2.)作者不得不說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3.)作者努力說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2、這“飛動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如此震撼作者的心靈。你認為兩姐妹的舞蹈美在哪里(小組展示:1、.由一人確定角度——我們發現“美”在上;2.用自己小組喜歡的方式讀句子;3.由一人對所找句子進行簡單地品析。)

五、精講延伸

她們為什么能表演出這么優美的舞蹈

六、達標檢測(課堂部分學生展示;課下以200到300字的小作文體現在作業本上)

欣賞楊麗萍的《雀之靈》,學習課文的寫法,運用優美的詞語,巧妙的修辭把欣賞到的美描繪出來。(詞、句子、片段都可以)

七、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不斷的感受著美的文字,美的舞蹈。最后,讓我們將我們一顆顆贊嘆感謝的心,像一朵朵的紅花似的穿成花串,獻給在座的同學們,獻給聽課的老師們,獻給卡拉瑪姐妹,獻給冰心奶奶。感謝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蹈,感謝冰心奶奶高超的語言文字,感謝楊麗萍老師,感謝這世上美好的一切。祝愿各位的每一天都能像舞蹈一樣精彩!

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3

教學目的

1.學習本篇順敘故事波瀾起伏、運用插敘表明原委和間接描寫物的寫作方法。

2.體會本篇巧妙標題的深刻含意。

3.學習優秀人物的向雷鋒學習。

教學設想

本篇不是從解放軍蓋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寫起順敘出十多年的時間跨度、直接描寫解放軍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個夜晚和早晨,按“我們”宿在小屋的得解饑疲和見聞順序,組織材料,結構篇章,間接描寫解放軍和梨花姑娘,敘中融情,敘后抒情,抒情結尾;其中兩段具有插敘作用的人物語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敘寫所見所聞當中,先設置出一個懸念,穿插兩個誤會,步步深化懸念,最后徹底解開懸念;從而體現出了作者構思謀篇的匠心,構成了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和回環遞進的結構形式,有力地表達了贊美青年一代學習雷鋒、心靈純美的主題。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藝術形式的表現力量,達到教學目的。

本篇以“驛路梨花”為題,一語雙關,譬喻恰切,形象鮮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引導學生在分析作品基礎上體會標題含意,培養鑒賞能力。

本篇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結構,分析梨樹林中發現小屋。

教學過程

1.由新單元教學的開始,引出《驛路梨花》(板書課題)。

2.要求學生閱讀預習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參看注釋閱讀課文,理解詞義、句意、全文大意。

3.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驛:yi蔑miè陋lòu攆niǎn麂jǐ葺qì

4.指定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讀音準確,緩急得當。

5.引導學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結構。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寫并貫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寫并貫穿全篇的人物是“我們”。

(2)依據“我們”的行止和見聞,本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主要寫出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寫“我們”在梨樹林中發現小屋;第二部分從“老余打著電筒走過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主要寫小屋幫助“我們”解除了饑餓疲勞;第三部分,從“正說著”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主要寫瑤族老人述說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從“第二天早上”到“常來照管這小茅屋”’,主要寫梨花之妹講出小屋的來歷;第五部分,從“我望著這群”到篇末,熱情贊美,結束全篇。

6.引導學生分析第一部分(板書:梨樹林中發現小屋)。

(l)本篇開篇怎樣寫出了什么寫這些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開篇從“我們”的視覺,用一個感嘆句振起,描寫山巒。“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個動詞,由近及遠,描寫出山巒層疊,一望無際?!懊悦5哪荷?,又表明、我們”行進山中已經到了傍晚時候。這樣描寫山巒,表明時間,襯托出“我們”的焦急心情,為小屋的出現作好鋪墊(板書:山巒層疊日暮作好鋪墊)。

(2)“我們”在發現梨樹林中小屋前的情況怎樣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么陡峭的山,這么茂密的樹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難得遇見幾個人”,“我們”在發現梨樹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跡很少的深山密林當中,天色已晚,擔心“只有在這深山中露宿”(板書:山陡人稀天晚擔心露宿)。

(3)“我們”看到梨花時的心情怎樣

一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余“突然指著前面叫了起來:“看,梨花!”表現出意外看到梨花的驚起動情?!斑@里有梨樹,前邊就會有人家”,梨花使“我們”產生了希望。“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

暗的梨樹林里走著……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進一步描寫出梨樹林中的如畫境界,表現了“我們”滿懷希望在林中尋找人家的心情(板書:意外看到梨花產生希望)。

(4)“我們”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況產生了什么疑問這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們”首先看到小屋“沒有燈也沒有人聲”,不禁產生了“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問,設置出了一個懸念(板書:小屋無燈無人設出懸念)。

布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第一部分的表現作用,預習后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小屋的幫助解決饑餓疲勞,懸念的步步深化,兩個誤會的穿插和最后徹底解開懸念,抒情結尾的作用。

教學過程

1.由分析過的第一部分,引到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

(板書:小屋助解饑餓疲勞)。

(1)“我們”接著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況寫這些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們”看到:“門是從外面扣著的”,屋內“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沒人住過了”;門板上寫著“請進”,屋內大竹筒里裝滿了水,并且用幾行“粗大的字”告訴來人“屋后邊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鹽巴,有辣子”,表現出小屋主人專誠熱情地幫助行路的人,準備得非常周到(板書:屋主專誠熱情準備周到)。

(2)小說寫出“我們”在小屋中的什么情況寫這些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小說寫出“我們”在小屋中燒火做飯,“溫暖的火,噴香的米飯和滾熱的洗腳水,把我們身上的疲勞、饑餓都攆走了”,表現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幫助素不相識的“我們”解除了旅途當中的疲勞和饑餓,幫助了深山行路的人(板書:助解旅途饑疲幫助路人)。

(3)飽暖以后,“我們”都非常感激屋主,哦”和老余的對話有什么表現力量這在行文上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問老余:‘你猜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說:‘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眱扇瞬聹y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現出對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應前文設出的懸念;“可能”,語氣并不肯定,實又深化了前設的懸念(板書:猜測屋主職業深化懸念)。

2.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板書:老人述說屋主名叫梨花)。

(l)瑤族老人進屋后,“我”和老余的反應具有什么表現力量老人的反應表明了什么這在行文上起著什么樣的作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和老余在老人進屋后的反應:“主人”回來了、我和老余同時抓住老人的手,搶著說感謝的話,一心以為老人就是主人,“同時抓住”、“搶著說”,表現出急切要向主人道謝的感激心情。老人說“我不是主人,也是過路人呢”,表明了把他當作主人是個誤會。寫出這個誤會,既構成了曲折生動的情節,又在行文上再次照應前設的懸念。

“我不是主人”,誰是主人呢再次深化了懸念(板書:誤認小屋主人再深懸念)。

(2)老人述說了自己曾經打擾小屋,終于打聽出小屋主人是對面山頭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這段語言在敘述故事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表現力量在行文上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段語言具有插敘故事的作用,表現出小屋幫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義重大;終于打聽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現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再次照應前設的懸念,似乎已經解開了這個懸念(板書:說出屋主名字似解懸念)。

(3)小說寫出“我”在這天夜里什么樣的夢境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出“我”在梨樹中看到梨花姑娘的夢境?!跋銡馑囊绲睦婊掷铩保h境是多么美好;“一個身穿著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美好的環境烘托出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襯托著梨花姑娘,表現出梨花姑娘的無限美麗。情深才會成夢,這看到梨花姑娘的夢境描寫,表現了“我”對她的衷心贊美(板書:夢見梨花姑娘衷心贊美)

3.引導學生分析第四部分(板書:梨花之妹說明小屋來歷)。

(1)小說怎樣寫出梨花之妹的出現和什么樣的出現情景寫這些在行文上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結合著“我”和瑤族老人的誤認,寫出梨花之妹的出現的?!拔覀冋趧趧樱蝗粡睦鏄鋮仓虚W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邊的約莫十四五歲……”;聽這老人述說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馬上想到“她一定是梨花”;老人更“立即走到她們面前”,彎腰行禮致謝,感謝她們蓋了這間小屋;“嚇得小姑娘們像小雀似的蹦開了”,為頭的那個小姑娘趕緊搖手說:“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哈尼小姑娘的出現,再次發生了一個誤會(板書:哈尼姑娘出現再生誤會)。寫出這個誤會的發生和解開,又在行文再次照應前設的懸念。小姑娘講出蓋房人是解放軍,但解放軍為什么在這里蓋房子為什么傳說梨花姑娘是小屋主人為頭的小姑娘是否就是梨花這就在講出了蓋房的是什么人的同時,又生出了新的懸念(板書:講出蓋房之人又生懸念)。

(Z)小說怎樣徹底解開了懸念這樣安排具有什么樣的表現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由小姑娘說明原委的語言,徹底解開思念的。這段具有插敘作用的人物語言表明:原來是一隊解放軍路過這里,林中過夜淋了雨,“為了方便過路人”,次晨砍樹割草蓋起了小屋;梨花看到很受感動,就經常照料小屋;梨花出嫁以后,她的妹妹繼續照料小屋。這就沏底解開了懸念,蓋造小屋的解放軍,照料小屋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都是小屋的主人(板書:姑娘說明原委解開懸念)。

這樣幾經曲折,最后解開懸念,并由梨花之間引出解放軍“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之答,既表現出解放軍在學習雷鋒,又表現出哈尼小姑娘在解放軍的影響下也在學習雷鋒;更在文中寫出“梨樹叢中閃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梨花之妹在講述小屋的來歷時,又先說明那是“十多年前”發生的事;這就表明了學習雷鋒的人甚多,而且經久不衰。

4引導學生分析第五部分(板書:熱情贊美結束全篇)。小說怎樣結束全篇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從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詩句結束全篇的?!斑@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潔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輝映,以梨花襯托小姑娘,贊美學習雷鋒、照料小屋、幫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潔白的梨花,心靈純真美好(板書:梨花襯托姑娘心靈純美)。引用陸游“驛路梨花處處開”的詩句結尾,既照應題目,更表明“處處”都有這樣美如梨花、助人為樂的小姑娘,學習雷鋒之花開遍了神州大地,大大開拓了作品

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板書:引句開拓境界深化主題)。

5.引導學生分析本篇敘述故事、結構篇章的特點和表現作用。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體會到本篇敘述故事、結構篇章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和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不是按事件發生的順序從解放軍蓋起、梨花照料小屋寫起,順敘出十多年的時間跨度,而是集中在現在的一個夜晚和早晨,在順敘“我們”宿在小屋的得解饑疲和所見所聞當中,運用兩段插敘文字表明過去的蓋起和照料小屋。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這個故事核心,先設懸念,穿插兩個誤會,三次深化懸念,最后才徹底解開懸念。從而構成了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回環遞進的結構形式,突出了贊美青年一代學習雷鋒、心靈純美的主題(板書:故事情節波瀾起

伏結構形式回環遞進突出主題)。

6.引導學生分析本篇間接描寫人物的效果。

本篇中的解放軍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場,而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語言寫出他們的行動。這運用了什么寫人方法本篇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樣的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對解放軍和梨花姑娘,運用了間接描寫人物的方法。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把作品的現在時間集中在一個夜晚和早晨,插敘過去的事件,大大節省了篇幅,構成了曲折生動、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有利于表達作品的主題。

7.引導學生體會本篇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聯系作品來體會,本篇標題具有什么特點和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標題為“驛路梨花”:一語雙關,既寫小屋外邊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寫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潔白美麗的梨花喻寫出梨花姑娘的鮮明形象、純美心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環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幫助路人。

8指定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緩急輕重得當,讀出感情色彩。

布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本篇敘述故事、結構篇章的特點和作用。

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4

一、情景激趣:

由小學時學過的葉圣陶先生的兩篇文章《荷花》《記金華的雙龍洞》導入。

二、目標引趣:(PPT展示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情感。

2.掌握本文對人物以小見大的刻畫方法。

三、識人入趣:(PPT展示兩位大師簡介)

1、初識葉老。生讀注釋①內容以及屏幕上相關內容,初識葉圣陶先生。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主席。

2、認識張老。生讀PPT內容,了解張中行先生。

張中行,河北香河河北屯人,學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隨筆集《負暄瑣話》等。

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贊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四、字詞知趣:

1.指生讀PPT字詞,教師評價。

2.生齊讀PPT字詞。

修潤生疏商酌譬如朦朧別扭

拖沓妥帖誨人不倦不恥下問

顛沛流離

五、感知存趣:

1、請學生速讀文章,思考文中寫了葉圣陶先生哪些事情

2、生讀文章,師巡視。

3、生回答,師點評總結。

4、師預設:

六、品讀悟趣:

這篇文章語言平易,蘊藏的情感卻極為深厚。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能夠打動你們的段落,然后想一想這段文字應該怎樣讀,體現了什么樣的情感可以小組齊讀這段文字,也可以個人朗讀這段文字,讀完后,再派代表分析蘊含的情感。

1.生小組討論,試讀,分析。

2.生展示讀,師評價。

3.師總結。

4.師展示讀。

七、小結存趣

202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感受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

3、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安塞人的粗獷、豪放的性格和他們身上那種活躍和強盛的生命力。

4、感受文本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觀看錄像,再次感受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場面

1、先請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這段視頻展示了什么(安塞腰鼓,)怎樣的安塞腰鼓(豪放、火烈)

2、是啊,好一個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讓我們翻開課本,再一起來感受一下那豪放、火烈的舞蹈場面。(感情朗讀第6節,引讀第7、8小節)

二、感受鼓聲的氣壯山河

1、現在讓我們把攝像機的鏡頭再次對準安塞腰鼓的表演。

出示句子: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默讀)這部分內容寫了什么(鼓聲,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你覺得這鼓聲怎么樣()從哪句話中看出來的(學生讀句子、說理解)

4、小結:這是一種能讓高山挺拔,讓大河咆哮的聲音,這聲音氣壯山河。(板書:氣壯山河)

這是一種能讓觀眾心情激蕩、熱血沸騰的聲音。

5、讓我們的心也隨著這激越的鼓點響起來吧!(感情朗讀第9、10小節)

6、引讀:難怪作者發自內心的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感受后生的生命強盛和黃土高原的廣袤堅實

1、同學們,讓我們再睜大眼睛仔細看看這些捶鼓的后生吧,這些黃土高原的后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請放聲自讀第12、13小節,嘗試用文中的詞語來

概括這些后生的特點(元氣淋漓、奇偉磅礴、生命強盛、活躍)

2、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他們身上有著強盛的生命力(板書:人生命強盛)

①學生讀文找出句子:出示(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急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②這“有力的搏擊”如同斗虎一樣,有著強健的風姿,這“急速地搏擊”如同驟雨一樣,這“大起大落的搏擊”同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面前,一種強盛的生命力正從這搏擊中噴薄而出。

③你們還想讓自己的視覺和聽覺再獲得一次享受嗎(觀看視頻片段)④這種搏擊猶如奔騰的駿馬在原野上馳騁,又如洶涌的巨浪撞擊著海岸!這種搏擊力度強勁,令人有震撼之感,這種搏擊燃燒著激情,令人有燒灼之感,這種搏擊氣勢磅礴,令人有威逼之感。

2、把這種活躍和強盛的生命力讀出來。指名讀→評價→指名讀→齊讀

(評價:你已經把那種活躍、強盛的生命力表現出來了,但力量還不夠,你可以通過調整語速來增強這種力度。再試試)

3、朗讀這些句子,讓我們感受到后生們那粗獷、豪放的性格和活躍、強盛的生命力,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表現的呢(作者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能讓我們感受到文章節奏之美,韻律之美,朗讀起來能增強氣勢,更好的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再讀這兩個句子,讀出節奏、氣勢。)

(在我們的閱讀中或生活中經??梢杂龅竭@樣的句子:

出示:

1、“諾曼底”號就要沉了,船上的那女老少都奔跑著,呼喊著,哭泣著。亂得不可開交。

2、學生填空,然后朗讀,感受)

3、讓我們再次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朗讀句子)

4、引讀“它使你————它使你————”

5、你從這“農民衣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