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源碎屑巖1st--概論、陸源碎屑巖粒度結構特征_第1頁
陸源碎屑巖1st--概論、陸源碎屑巖粒度結構特征_第2頁
陸源碎屑巖1st--概論、陸源碎屑巖粒度結構特征_第3頁
陸源碎屑巖1st--概論、陸源碎屑巖粒度結構特征_第4頁
陸源碎屑巖1st--概論、陸源碎屑巖粒度結構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41李剛

Tel.:E-mail: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沉積地質研究院2023/2/42一.陸源碎屑巖結構類型

CONTENTS二.陸源碎屑巖的水動力結構(一)陸源碎屑巖物質成分(二)陸源碎屑巖結構組分三.陸源碎屑巖的成巖后生結構2023/2/43一.陸源碎屑巖結構類型

二.陸源碎屑巖的水動力結構(一)陸源碎屑巖物質成分(二)陸源碎屑巖結構組分三.陸源碎屑巖的成巖后生結構

CONTENTS2023/2/44陸源碎屑巖結構-碎屑結構2023/2/45一.陸源碎屑巖結構類型

二.陸源碎屑巖的水動力結構(一)陸源碎屑巖物質成分(二)陸源碎屑巖結構組分三.陸源碎屑巖的成巖后生結構

CONTENTS2023/2/46陸源碎屑巖物質成分2023/2/47一.陸源碎屑巖結構類型

二.陸源碎屑巖的水動力結構

(一)陸源碎屑巖物質成分

(二)陸源碎屑巖結構組分三.陸源碎屑巖的成巖后生結構

CONTENTS2023/2/48結構組分主要有:(1)陸源碎屑(fragment):礫、砂、粉砂等含量在50%以上。(2)膠結物(cement):充填于空隙中并對碎屑起膠結作用的的化學沉淀物。(3)雜基(matrix):粒度<0.0315mm,與碎屑同時沉積充填于碎屑之間孔隙內的粘土和細粉砂物質。(4)孔隙(pore):指碎屑巖中未被固體物質占據的空隙,可以是原生的,也可以是次生的。2023/2/49概述

陸源碎屑巖是指出母巖經物理風化作用(機械破碎)所形成的砟屑物脈經過機械搬運和沉積,并進一步壓實和膠結而形成的沉積巖類,簡稱碎屑巖。

碎屑巖包含四種基本組成部分,即碎屑顆粒、雜基、膠結物和孔隙,雜基和膠結物又合稱為填隙物。碎屑顆粒是碎屑巖的最主要組分,如礫巖中的礫石、砂巖中的砂,它占整個巖石組成的50%以上,并決定了巖石的基本特征。雜基也譯為“基質’’,是指與砂、礫等碎屑一起由機械沉積作用沉積下來的較細粒物質,主要為粘土物質,還有細粉砂和碳酸巖灰泥等。膠結物是對碎屑顆拉起膠結作用的化學沉淀物,如碳酸鹽、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以及氧化硅等。孔隙是指巖石中未被固體物質所占據的部分,它可以是原始沉積時就保留下來的原生孔隙,也可以為成巖后生階段的淋濾溶解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

碎屑顆粒,雜基、膠結物和孔隙的形成方式、形成階段是不一致的,如果深人地研究就可以得到有關巖石成因、巖石物理性質等方面很有意義的資料。碎屑顆粒、雜基和膠結物間的組合關系,反映了巖石形成時的古水體介質之流動性質和沉積環境的某些特征、以及巖石本身的一些物理性質如孔隙性、滲透率等)。2023/2/410碎屑巖水動力結構要素

粒度

分選性圓度球度形狀碎屑顆粒表面特征支撐性雜基類型碎屑顆粒的定向2023/2/411粒度(Grainsize)粒級劃分

>2mm…………礫

2-0.5mm………砂

0.05-0.005mm………………粉砂

<0.005mm…泥(粘土)

陸源碎屑巖分類粗碎屑巖………………礫巖和角礫巖

中碎碎屑巖…砂巖

細碎屑巖……粉砂巖?=-log2dd-顆粒直徑2023/2/4122023/2/4132023/2/4142023/2/4152023/2/4162023/2/4172023/2/4182023/2/4192023/2/4202023/2/4212023/2/4222023/2/4232023/2/424分選性(Sorting)分選性是指沉積物粒度的分選程度,即碎屑顆粒大小的均勻程度,常用分選系數S0(sorting)及標準偏差δ1(standarddeviation)來表示。若沉積物(巖)中主要粒級百分含量>75%或顆粒大小相等者稱為分選好,主要粒級百分含量在50-75%者稱為分選中等;沒有一種粒級組分含量>50%或碎屑粒徑大小懸殊者稱為分選差。2023/2/425分選性還可用分選系數(S0)及標準偏差值(δ1)來確定:

S0<2.5……分選好

S02.5—4.0………………分選中等

S0>4.0……分選差

按標準偏差(d1)大小將分選程度分為六級:

分選很好………………δ1<0.35

分選好…δ10.35--0.5

分選中等………………δ1o.5--1

分選差…δ11--2

分選很差………………δ12—4

分選極差………………δ1>42023/2/426雙峰態(眾數)結構

雙峰態(眾數)結構(bimodaldistribution)由福克(Folk,1968)提出,是指同一巖石中,粒度分布特征顯示由大小截然不同的兩個粒度眾數(粗眾數、細眾數)組成的結構。粗、細中間過渡的粒度很少,在粒度頻率曲線上呈雙峰形態而得名。雙峰態結構的砂巖不僅出現在風成沙漠,海岸沙丘環境,而且也出現在河道,海灘、潮坪環境。不同的環境所受動力因素不同,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1)沙漠、·海岸沙丘地區的選擇性搬運作用,呈跳躍搬運的顆粒被選擇性地移走,滾動搬運的顆粒和細小顆粒相對集中;(2)河道沉積物中底負載和懸浮負載兩個總體的混合;(3)因風暴使高能環境中的碎屑與低能環境中的碎屑相混合;(4)來自不同物源區的碎屑相混合;(5)某些物源中缺乏中間粒級。2023/2/4272023/2/4282023/2/429圓度(Roundness)圓度指顆粒的棱和角被磨蝕圓化的程度。一般與碎屑本身的抗磨性,搬運距離及流體性質有關。用比較法將圓度分為四級:棱角狀,次棱角狀,次圓狀,圓狀(照片所示)。碎屑顆粒的圓化程度取決于碎屑的粒度,物理性質(結晶習性、解理、硬度).介質條件及磨蝕歷史。圓度好的石英砂粒可能是多次旋回搬運的結果,也可能是在特殊環境遭受強烈磨蝕產生,也可能是受到堿性介質溶蝕的結果所造成,但常有港灣狀的溶蝕邊。2023/2/4302023/2/431球度(Sphericity)

球度是碎屑顆粒接近球體的程度。球度和圓度不同,球度是碎屑顆粒形態在三度空間度量的特征,圓度則是碎屑顆粒形態在兩度空間的特征。球度高的石榴石圓度不一定高,圓度高的云母片球度可很低。球度不同的顆粒在搬運、沉積過程中的水力學行為是不同的。球狀顆粒易于滾動,因表面積最小,受阻力小而易于沉積。然而球度低的片狀礦物碎屑(如云母片等)呈漂浮狀,易于搬運,很難沉積。通常在搬運至遠離河口的三角洲前緣地區可見大量的云母片沉積。2023/2/432形狀(Shape)

碎屑顆粒的形狀可有規則的及不規則的??梢允抢^承原生形狀形成的,或者是次生形成的。繼承原生形狀形成的顆粒常見有等軸狀(石榴石、大部分石英),柱狀、片狀(云母),不規則狀,橢圓狀對原生形狀的觀察可判斷母巖的牲質。如花崗巖受破壞時,石英一般呈不規則的等軸形:結晶片巖,片麻巖中來的石英往往具拉長的外形,沉積來源的石英多半具該圓的外形。次生形狀(secondaryshape):成因可分為再生形狀,溶蝕形狀,變形(或破碎)形狀等。碎屑除四種基本形狀外還有一些特殊形狀,如風棱石中的三棱石多棱石等。2023/2/4332023/2/4342023/2/435碎屑顆粒表面特征

(Surfacecharacteristic)

顆粒的表面特征包括顆粒表面的磨光及刻蝕痕兩方面,有些肉眼可見,另一些則只能在雙目鏡下或掃描電鏡下分辨。表面結構可用來指示地質營力的侵蝕,搬運作用及沉積環境。

1.光滑表面(polish):可由緩慢的機械磨蝕作用造成(如風棱石上的磨光面),也可由化學作用在顆粒表面上沉積一層玻璃狀或釉質薄膜物形成(如沙漠漆皮,由存在于巖石中的水,經太陽能蒸發,沉積不溶的硅質、氧化鐵、錳質)。

2.毛玻璃糙面(霜面)(frost):顆粒具機械的不透明的表面??捎娠L蝕作用引起,也可由腐蝕性的溶解作用產生。河灘、海灘、海岸的沙丘砂和沙漠砂,·特別是后者的石英顆粒常具霜面。

3.微起伏凹凸面(microrelief),碎屑顆粒的表面常見的微起伏凹坑或凸脊。如礫石表面具冰川擦痕、刻蝕痕、撞擊痕,齒痕等。引起各種痕跡的原因可以是冰川作用,構造作用,強風暴或高速水流中夾帶物相互的刻蝕作用及差異溶解作用所致。可以是機械的、也可以是化學的.2023/2/436支撐性(Supporty)

支撐性指巖石中碎屑與填隙物之間的關系。它可反映具碎屑結構的巖石,搬運、沉積過程中水動力特征。支撐性取決于顆粒與雜基的相對含量.可分為顆粒支撐和雜基支撐兩類。

顆粒支撐(grainsupported):巖石中碎屑顆粒量多,雜基少,顆粒/雜基比值大,碎屑顆粒彼此接觸搭成格架,粒間為化學膠結物或雜基充填。

雜基支撐(matrixsupported);巖石中碎屑顆粒少,雜基多,顆粒/雜基比值小,碎屑顆粒彼此不相接觸,呈漂浮狀分布于雜基之中。

兩種支撐性對比如下:2023/2/437兩種支撐性對比表2023/2/4382023/2/4392023/2/440雜基類型

(Classificationsofmatrix

雜基指砂巖中粒度<o.0315毫米(或>+5?)的非化學沉淀的機械成因物,其成分為細粉砂、泥質、及碎屑粘土。它們充填于碎屑之間,也可起粘結碎屑的作用。與碎屑同時沉積的雜基,稱原雜基,經重結晶后為正雜基,它的有無及含量的多少,能反映搬運介質的流體性質,流動強度及巖石的結構成熟度。此外,砂巖中有時還可見到與碎屑非同時沉積的粘土物質、或細粉砂,泥質,如孔隙溶液中化學沉淀粘土,壓碎的泥質巖屑等,稱為似雜基

原雜基和似雜基區別如下表。2023/2/441原雜基與假雜基2023/2/442碎屑顆粒的定向(Orientationofgrain)

巖石中任何一個非球形顆粒都有一個方位.若在出現的所有可能方位中有許多類似的顆粒具有占優勢的定向,則稱優選方位。這種優選方位可由礫石,砂粒的長軸定向、長形生物碎屑(如竹節石,筆石、腹足、植物枝干等)定向、云母片定向、重礦物定向等表現出來。

顆粒定向(orientationofgrain),包括結晶學方位的定向和量綱的定向兩方面。碎屑巖中量綱定向是最重要的。若顆粒外形與其結晶軸有關,量綱定向就意味著結晶學定向。例如大多數長形石英顆粒的長軸方向與其光軸(c軸)方向一致。測定巖石中各軸不等的組構顆粒的優選方位,可確定水流方向。實際工作中量綱定向需要在定向切面(垂直層理平行水流方向的切面、平行層理的切面)中進行。2023/2/4432023/2/444兩個概念成分成熟度:碎屑沉積組分在風化、搬運、沉積作用改造下接近最穩定產物的程度。(表征參數:QFR&ZTR)結構成熟度:沉積物在風化、搬運、沉積作用改造下接近終極結構的的程度。(表征參數:分選性、磨圓度、雜基含量)2023/2/445一.陸源碎屑巖結構類型

二.陸源碎屑巖的水動力結構

(一)陸源碎屑巖物質成分(二)陸源碎屑巖結構組分三.陸源碎屑巖的成巖后生結構

CONTENTS2023/2/446

碎屑巖的成巖后生結構主要是通過壓實作用、壓溶作用、膠結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及重結晶作用等來完成的。按成因可分為機械成巖后生結構及化學成巖后生結構。

2023/2/447(一)機械成巖后生結構(A.壓實組構;B.壓溶組構)1.壓實組構特征

(1).漂浮狀顆粒(floatinggrains):顆粒呈分散狀互不接觸,顆粒之間是膠結物或是雜基;也有可能原始沉積顆粒之間本是點、線接觸,切片時因切面很少通過接觸點,所以看起來呈游離狀。

(2).點接觸:顆粒之間以角頂或部分邊緣相接,呈支架狀排列,接觸長度小于顆粒周長的2/3。2023/2/448(3).線接觸(1inearcontact):顆粒周長的2/3以上與其它顆粒接觸。按接觸線是否彎曲又可分平直接觸(顆粒間接觸線平直)、凹凸接觸(顆粒間接觸線呈孤形,一顆粒壓入另一顆粒中)。

(4).縫合接觸(suturalcontact):顆粒互相嵌合,嵌合線可彎曲也可呈鋸齒縫合狀,顆粒之間幾乎無孔隙。

2023/2/4492023/2/4502023/2/451

2.壓溶組構(pressuresolutionfabric)特征

隨著壓力的增大(靜壓力或動壓力),溫度增高,在顆粒接觸點上承受較高的有效壓力,增大了溶解度,使石英碎屑在顆粒接觸點處首先溶解。壓溶作用的結果,使顆粒原始形狀發生變化。壓溶作用與膠結作用發生的同時,顆粒的原始輪廓變得不清晰,最后顆粒間呈凹凸的邊界,甚至縫合接觸。

2023/2/452(二).化學成巖后生結構

1.膠結物的結構(textureofcement)

指膠結物的結晶程度、晶粒的相對大小、絕對大小、分布的均一性以及膠結物本身的組構特征。可分為:

(1)非晶質膠結(amorphous·.cement):膠結物未結晶或為膠體,常有蛋白石,鐵質。它們大都為原生膠結。

(2)隱晶質膠結(aphaniticcement),正交偏光下顯光性,晶粒<0.001毫米。如玉髓、隱晶磷酸鹽礦物。常是同生期產物。

(3)微晶膠結(microliticcement):結晶顆粒細小,表面臟,晶粒0.0l一0.001毫米。如微晶、泥晶白云石、方解石,常是同生期產物。

2023/2/453(4)結晶粒狀膠結(Crystallinegranularcement):膠結物呈結晶粒狀。根據其晶粒大小可細分為:粉晶(0.05—0.01毫米),細晶(0.25—0.05毫米),中晶(0.5—0.25毫米),粗晶(4—0.5毫米),巨晶(>4毫米)。構成這種結構的膠結物常有方解石,白云石,為成巖期、后生期,表生成巖期產物。

(5)叢生及櫛殼膠結(drusycementsandcombshapedrimcement):膠結物成纖維狀,垂直于碎屑表面生長,稱叢生膠結,當膠結物呈較粗的柱狀礦物,垂直碎屑表面生長時,則稱櫛殼膠結。構成這種結構的膠結物常見有硅質、磷質、方解石、文石。一般是早期成巖膠結結構。2023/2/454(6)薄膜帶狀膠結(zoningfilmcement):膠結物圍繞碎屑顆粒呈薄膜狀,切面上呈帶狀。此種膠結物常見有磷酸鹽,粘土礦物。晶體細小,緊靠碎屑。通常是早期成巖膠結物所具有的結構特征。

(7)連生膠結(connectingcement):膠結物在相當大的范圍內光性一致,呈一個晶體。其中嵌著兩個以上的光性方位不一致。碎屑顆粒,連生膠結結構是膠結物經重結晶作用’形成,一般是典型的后生階段產物,但在表生成巖環境也可見到。構成此種結構的膠結物常為碳酸鹽(如方解石)、硫酸鹽(如硬石膏、重晶石)。

(8)串珠狀膠結(Paternostercement):結晶良好的細粒晶體圍繞碎屑顆粒或孔隙的邊緣生長,排列戍串珠狀(例如,菱鐵礦、黃鐵礦)。它們和薄膜帶狀及叢生膠結一樣,形成于早期成巖階段。2023/2/455

(9)再生膠結(regeneratedcement):膠結物重結晶圍繞礦物碎屑顆粒邊緣按原碎屑的光性方位生長,成為碎屑的次生加大部分。兩者成分相同,通常光性一致,正交偏光鏡下同時消光,同時干涉,似一個顆粒。單偏光下可借碎屑邊緣鐵泥質細線與其次生加大部分分開。常見有石英較結物圍繞石英碎屑次生加大及長石次生加大,偶見電氣石次生加大.見于成巖期至后生期。

再生膠結可進一步按成巖后生強度由弱到強分為三種類型:A、B、C。

2023/2/456

A.碎屑顆粒經次生加大后,具規則的結晶輪廓存在,仍留有粒間孔或被其它礦物充填。B.次生加大邊充填粒間孔內的所有空隙,顆粒呈鑲嵌結構。

次生加大石英可用陰極發光技術加以區別因為碎屑和加大部分形成環境不同,所含微量元素不同,故發光性質不同,發光性質與石英晶體內所含痕量元素的種類和數量有關,較高溫度的變種中進入晶體構造中的痕量元素種類較多,且量也較大而次生加大石英往往缺乏包體和痕量元素,與低溫有關,在陰極發光技術下則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C.砂巖經次生加大后,顆粒間接觸面呈鋸齒狀輪廓,每一個顆粒的齒部深深插入相鄰顆粒內,砂巖具石英巖狀結構。此種結構出現于壓溶,物質再分配,重結晶次生加大的巖石中。2023/2/457

2.膠結類型

(1)基底式膠結(basece~mentation):填隙物含量較多(>30%,<50%),顆粒含量較少,顆粒不相接觸,在填隙物中呈懸浮狀。往往是顆粒和填隙物同時沉積,常代表密度較大快速沉積的特征。此種結構形成于同生期。2023/2/458(2)孔隙式膠結(Pore—fillingcementation):碎屑顆粒緊密接觸;膠結物含量少(一般8%+15%)顆粒支撐。膠結物充填在粒間孔隙內,多半為成巖期的化學沉淀物質,也有后生期的。2023/2/459(3)接觸式膠結(contactcementation)

膠結物量很少,只在顆粒接觸處才有膠結物。它是在干旱氣候帶的砂層中由于毛細管作用,溶液沿顆粒接觸點細縫流動沉淀而成,或原生膠結物在近地表處,經天水淋蝕而成。2023/2/460(4)鑲嵌膠結(mosaiccementation):在成巖期的壓固作用下,特別是壓溶作用明顯時,碎屑顆粒更加緊密接觸。顆粒之間成凹凸及縫合狀接觸。薄片下很難區分出膠結物。這是成巖晚期及后生期所形成的。2023/2/461(5)溶蝕膠結(Solutioncementation):膠結物溶蝕并交代碎屑顆粒使碎屑邊緣呈港灣狀。交代溶蝕與組成碎屑物的元素活潑性有關,與介質的pH,Eh有關。常見鐵質,粘土質、鈣質溶蝕交代石英碎屑,方解石溶蝕交代長石。

2023/2/462

凝塊膠結:在同一巖石中如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膠結物的結構和膠結類型時,采用復合命名法,主要的放在后面,次要的放在前面。如連生基底膠結,再生孔隙膠結等。膠結物分布不均勻,稱凝塊膠結。

膠結類型中,以基底膠結,孔隙膠結,接觸膠結為基本膠結類型,可稱原生膠結,其余的屬次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