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短新聞兩篇》導學練《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課文解讀】《別了,“不列顛尼亞”》是一篇香港回歸祖國的新聞報道。1842年,英國通過鴉片戰爭搶占了香港島。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本文就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殖民地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戰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德軍于1939年在波蘭布熱金卡附近建立的一所關押和處死猶太人的監獄,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到蘇軍解放時為止,有400萬人在這里慘遭殺害。這個嚴重事態雖已經過去,但記者訪問這里的目的不在于報道事態,而在于激起人們對死難者的悼念,對暴行者的憎恨,以表達世界和平的主題。【字詞梳理】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矚目( )婆娑( )窒息( )雛菊( )要塞( )閉塞( ) 焚燒( )貪婪( )飄揚( )剽竊( )撰寫( )編纂( ) 和煦( ) 納粹( )廢墟( )踉蹌( ) 祈禱( ) 呆滯( ) 嬉戲( )思緒( )不寒而栗( )毛骨悚然( )(提示:zhǔsuōzhìchúsàisèfénlánpiāopiāozhuànzuǎnxùcuìxūqiàngdǎozhìxīxùlìsǒng)2.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凝重:莊重。易幟:變換旗幟,指降英國國旗,升起中國國旗。接載:接待、裝載。序幕:指重大事件的開端。子夜:半夜。陳跡:過去的事情。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襯托。矚目:注目。明媚:景色等鮮明可愛。噩夢:可怕的夢。心智:心靈智慧。茫然:(1)完全不知道的樣子。(2)失意的樣子。窒息: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呼吸系統發生障礙而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禱告:向神祈求保佑。3.近義詞辨析(1)心智心志心智:表示思考能力、智慧,也表示心理、性情。心志:表示意志品格。(2)驚恐萬狀驚慌失措驚恐萬狀:十分驚恐的樣子,側重描寫狀態。驚慌失措: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側重說明慌張。(3)不由自主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多表示外在的吸引力在起作用。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多是由自己內在的情感造成的。3.填空。(1)新聞也叫___________,其結構一般包括_____、導語、______、_______和結尾五部分。導語一般放在_______,以用來吸引讀者閱讀下文,新聞的內容必須__________,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2)閱讀《別了,不列顛尼亞》,按要求填空。
導語場景場景一下午4點30分:場景二下午6點15分:場景三子夜時分:場景四零點40分:順序結語(提示:(1)消息標題主體背景開頭真實用事實說話)(提示:(2)①導語:總寫不列顛尼亞號的離開香港,英國結束對香港的殖民統治。②場景一:下午4點30分,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場景二:下午6點15分,在添馬艦軍營東面的廣場
舉行象征英國管治結束的“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場景三:子夜時分,舉行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國國旗升起;場景四:零點40分,查爾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離開香港;③順序:時間順序。④結語:交代英國在香港的統治背景。)
【重點難點】 1.《別了,“不列顛尼亞”》三次寫到降旗,各有什么意義?明確:第一次降旗是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這標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會由港督來統治;第二次降旗是天港島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平時,這一次降旗是很平常的,但這一次降旗,意義非常大,因為這面旗的降下,標志著被英國統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第三次降旗是寫7月1日子夜時分的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的易幟,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這面英國國旗的降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它標志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統治的結束,也標志著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2.《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中,現實的場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明確:現實的場景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實的場景。如:“7點45分,廣場上燈光漸暗,開始了當天港島上的第二次降旗儀式。”這是現實的場景。“156年前,是一個……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這是背景材料。作者將歷史與現實用鏡頭方式交錯出現,兩相對照,使整篇報道顯得豐滿,具有歷史的厚重感。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形成強烈的反差,表達出作者的憤懣之情。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的?明確:文章開篇就說在布熱金卡:“陽光明媚”,“婆娑起舞”,“追逐游戲”,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就是這樣景象固然美好的地方,卻曾經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因此文章說:“在布熱金卡,本來不該有陽光照耀,不該有光亮,不該有碧綠的草地,不該有孩子們的嬉笑。”又說“布熱金卡應當是個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的地方,因為這里曾經是人間地獄。”這里連用四個“不該”兩個“永遠”與前面構成對比,突出如今陽光明媚、花香鳥語的布熱金卡曾經是“人間地獄”。這里雖無直接控訴,卻通過強烈的對比表達出作者對納粹的無比憎恨的,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一種莫名的壓抑彌漫開來,讓人感到一種沉重感。 還有作者在描寫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作者將“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與“雛菊花”這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組成一幅令人難忘的畫面。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來描寫,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殘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會被徹底摧毀的,因為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正義必定戰勝邪惡。4.優秀的新聞報道,都非常注重細節描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怎樣運用細節描寫來提高新聞的可讀性,增加新聞的真實感與厚重感的? 明確:文中寫一些參觀者當看到玻璃窗內成堆的頭發和嬰兒的鞋子時,“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接著又寫“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這些細節描寫從側面反映了法西斯對集中營女囚的摧殘已到了令人無法想象的地步。 文章在寫長廊兩邊的墻上那數以千計的囚徒們的照片時,有一處細節描寫太逼真了:“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作者細致刻畫了姑娘的外貌,尤其是“微笑”這一細節描寫,著實令人震撼。在集中營長廊那數以千計的遇難的囚徒們的照片中,竟有這樣一張充滿青春與夢想的照片,而這美好的生命已化成灰燼,這不正是對法西斯的控訴嗎?文中的這些逼真的細節刻畫,一方面揭示了法西斯摧殘美好生命的罪惡,另一方面也深化了新聞反法西斯、喚起人們熱愛和平的主題,增強了新聞的思想性/形象性和現場感。5、作者報道集中營,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參觀者的表現?明確:寫參觀者的表現對寫奧斯威辛的狀況有襯托作用。奧斯威辛集中營,在許多經歷了那段歷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詞了。無需具體介紹集中營中那些粘滿無辜者鮮血的刑具怎樣令人望而戰栗,單是參觀者所不由自主地顯現出的表情、舉止以及驚嘆,就足以使讀者的精神震撼了!文章就是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傳達他們內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同步訓練】一、基礎知識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紫荊(jīng) 易幟(zhì) 停泊(bó) 超載(zài)B.登載(zǎi) 步履(lǚ) 窒息(zhì) 婆娑(shuō)C.噩夢(è) 嬉笑(xī) 撰寫(zuàn) 雛菊(chú)D.剝奪(bō) 剝皮(baō) 木屐(jī) 草屨(lǚ)2.下列各組詞語,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撤離車轍清澈 虛寒問暖B.明寐 慘狀 凋謝 婆娑起舞C.茫然 沼澤 禱告 維多利亞D.凝重 掩映 納萃 綠樹成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1)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_______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2)查爾斯王子在雨中宣讀英國女王贈言說:“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_______。”(3)每一個參觀者都感到有一個地方對他說來特別_______,使他終生難忘。A.凝視 告終 恐怖 B.注視 告終 恐怖C.凝視 結束 恐懼 D.注視 結束 恐懼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上海大劇院14日晚拉開帷幕,上海進入一年一度的“電影時間”。B.為了和孩子們共享足球的快樂,6月12日,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微小學愛心支教服務隊的志愿者為當地大石山區的東起鄉長豐小學送來足球,為孩子們上了一堂足球課。C.日前,一場生動的學生科技制作課在江西省奉新縣宋應星紀念館舉行,這是奉新縣宋埠鎮民間建起的宋應星紀念館成為當地中小學生科普基地。D.昨天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除了食文化外,主辦單位還展示了“申情滬藝”上海風情“非遺”項目展演、“里弄乾坤”石庫門生活風情秀等活動,5.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一篇獲過美國普利策新聞獎的優秀新聞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它跳出了傳統新聞“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窠臼 ②被譽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 ③激情洋溢地抒發了對法西斯暴行的深惡痛疾 ④對自由、解放、新生的無比珍惜之情 ⑤大膽地在反映客觀事實的基礎上 ⑥著力表現作為一名有使命感的記者的在場的主觀印象 A、③②①⑥④⑤ B、②①⑤⑥③④ C、④②⑤①③⑥ D、⑤③①②⑥④二、課內閱讀閱讀《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中的文段,回答問題。參觀者被帶到執行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這時,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這里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在集中營大門附近,孩子們在追逐游戲。6.第一段是寫執行絞刑的地下室,作者沒有具體描寫法西斯在這里曾經施加過種種殘酷的刑罰,只是說“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這樣寫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為什么說“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最后一句話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B、婆娑suō,C、撰寫zhuàn,D、草屨jù)2、C(A、噓寒問暖,B、明媚,D、納粹)3、B(注視與凝視的區別:“凝視”著重指帶著某種神情長時間聚精會神地看,目光集中于一點;對象常是人或具體而靜止的東西。“注視”著重指注意力集中地看。對象可以是人和具體的事物。告終:宣告結束。結束:完畢,不再繼續。告終比較莊重嚴肅,用在此處比較恰當。恐懼是形容自身的狀況;而恐怖是自己形容他們的狀況。)4、C(A、語序不當,應改為:“14日晚在上海大劇院拉開帷幕”。C,成分殘缺,在句子末尾加上“的一個普通鏡頭”。搭配不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惡性腫瘤治療效果評估標準》課件
- 《數據分析教程》課件
- 3DMAX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依據程序和要求
- 物料定價技術暨科目確定
- 《聚合反應工藝》課件
- 《定量分析方法介紹》課件
- 《細胞信號轉導》課件
- 2025河南省農產品種植銷售合同范本
- 幼兒園小班科學《面粉制品》課件
- 2025年個人所有房產買賣合同
- 2025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物理學與社會發展 專項練習
- DL∕T 526-2013 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技術條件
- 2024年北京大興區九年級初三一模英語試題和答案
- JT-T-848-2013公路用復合隔離柵立柱
- 食品生物化學 知到智慧樹網課答案
- 2024年江蘇國信新豐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學術交流英語(學術寫作)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國家衛生部《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準》
- 中醫經絡養生拍打
- Unit7Summerholidayplans(單元解讀)六年級英語下冊(譯林版三起)
- 醫學高級職稱-皮膚與性病學(醫學高級)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