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編版語文九2022年級上冊名著導讀《艾青詩選北方》教案_第1頁
-2022年部編版語文九2022年級上冊名著導讀《艾青詩選北方》教案_第2頁
-2022年部編版語文九2022年級上冊名著導讀《艾青詩選北方》教案_第3頁
-2022年部編版語文九2022年級上冊名著導讀《艾青詩選北方》教案_第4頁
-2022年部編版語文九2022年級上冊名著導讀《艾青詩選北方》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方》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抓住主要意象理解詩意,了解創作背景,準確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詩歌表達的情感。抓住關鍵句理清思路。過程與方法:讀中品,品中讀。通過誦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由此進入情境,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抓住關鍵詩句,發揮聯想與想象,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把握詩歌意境與作者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民族的苦難,體味詩人對對土地和苦難中的祖國的深摯熱愛之情的精神。【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領會詩人“土地情結”的文化內涵。2.難點:鑒賞意象,感受祖國的苦難,讀懂詩人的愛國情懷。【教學方法】誦讀、聯想想象、合作探究【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同學們好,在同學們的記憶中有哪些寫北方的現代詩?看來很多同學都想起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讓我們一起來背一下上闕“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是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后寫的,作者選取了長城、大河、群山、高原等意象,配以“千里”“萬里”“舞”“馳”等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北國風光”的壯麗奇觀。今天啊,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讀艾青的《北方》,我想我們同學應該已經讀過詩歌了,那么請用一個詞概括艾青筆下北方的特點。二.鑒賞詩歌第一節: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一、二節,在朗讀的過程中找一找詩人選擇了哪些意象通過怎樣的描述來表現北方的“悲哀”。配樂朗誦: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朗讀一下前兩節,同學讀第一節,老師讀第二節。讀后點評2.剛才同學們肯定已找出了很多意象。老師挑選了其中一個主體意象沙漠風和幾個局部意象原野、行人、驢子、雁群,請同學們抓住關鍵詞來填寫對它們的描述性的詞語,看看同學們能否快速地填上。(卷去綠色與光輝、恐怖、瘋狂)的沙漠風(荒漠、凍結)原野“凍結”二字怎樣理解?(原野如水般凝固,一片死寂,毫無生機)(孤單、困苦、掙扎)行人(幾只、悲哀、疲乏、負重)驢子在廣大的荒漠里,行人是孤單的,驢子只有幾只,他們是那樣的渺小與無助。好不容易看見了一隊雁群,然而這卻是---(惶亂)的雁群能否用詩中的詞來解釋惶亂?(不安,悲苦,逃亡)(惶亂、不安、悲苦、逃亡)雁群原野、行人、驢子、雁群等意象合在一起成為“一片暗淡的灰黃”,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什么?沙漠風,這是一個破壞力極強的意象,它帶著漫天的沙霧從塞外呼嘯而來,肆無忌憚地掃蕩著北方大地,使整個北方陷入到無盡的災難與不幸中。詩的語言往往是含蓄的,當我們聯系詩的寫作時間地點時往往對詩會有一種新的感悟。此詩寫于“1938年2月4日潼關”潼關位于陜西省,是我國自古以來的重要關口,1938年是抗日戰爭爆發初期。“沙漠風”這個意象象征什么?象征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出示1938年日軍轟炸陜西形勢圖)這是1938年日軍轟炸陜西的形勢圖,這一片片炮火的就是被日軍轟炸過的地方,陜西省乃至整個北方沉沒在一片火海中。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著中國,中國災難深重,民不聊生。如果說“沙漠風”象征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那么思考一下,這個“雁群”鄉鎮什么呢?象征著北方苦難的人民。他們為什么要逃亡呢?請結合詩中的語言回答。(“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著那滋潤生命的流泉啊”那滋潤生命的流泉不僅僅指水,更是指人們生存的憑借。出示艾青1938年寫的《乞丐》(節選)在北方乞丐用固執的眼凝視著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齒的樣子這首詩與《北方》寫于同時期,這里的乞丐指的是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蹂躪下流離失所至于淪為乞丐的中國勞動人民,詩人對乞丐的神態和一些特征性的動作做了細致的刻畫:“在北方乞丐用固執的眼/凝視著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齒的樣子。”我們可以感受到乞丐那種饑餓的痛苦和渴求食物的欲望,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生存的憑借被日寇掠奪了,人們處于無限的貧窮與饑餓中。讓我們聽一聽北方人民痛苦的呻吟-----(放《黃水謠》mp3片段,這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光未然(即張光年)1938年,寫的無限同情北方人民的作品。(聽歌曲片段“自從鬼子來,百姓遭了殃!奸淫燒殺,一片凄涼,(凄涼)扶老攜幼,四處逃亡,(逃亡)丟掉了爹娘,回不了家鄉!)-----在日寇鐵蹄下的北方百姓像雁群一樣流離失所,妻離子散。好,綜合以上的意象分析,我們用兩句話來概況北方悲哀的特點:廣大的北方正經歷著災難與不幸,廣大的北方正處在無盡的貧窮與饑餓中。讓我們帶著凝重的憂郁之情齊讀第三節。很好,同學們基本上讀出了憂郁的感覺。探究一:有人說,艾青原來是一個畫家,他對顏色總是特別敏感,他的詩中用的表示色彩的詞往往是很新奇而恰當的,比如在他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紫色的靈魂”,《北方》中“土色的憂郁”等都非常經典,你認為呢?請同學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然后派代表發言。補充說明一下:“紫色的靈魂”是艾青形容一個貧苦得連自已的姓名都沒有的舊中國普通勞動婦女大堰河,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媳。艾青是地主的兒子,艾青出生時,母親難產,算命先生說他命中會克父母,因而他一生下來就被送到一個貧苦農民家里撫養,他五歲時才被允許回到父母家中讀書,但卻不準他喊生身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這使他的幼小心靈受到很大傷害,他感覺大堰河比自已的親生母親還親,于是用紫色來形容她的靈魂。我們從“紫禁城”“紫氣東來”“紫色的官袍”等可以聯想到紫色代表了高貴,象征大堰河高貴的靈魂,我們從“青一塊,紫一塊”“凍得發紫”等聯想到它是代表了不幸、苦楚、傷痛等,以此來象征大堰河苦難的一生,因此我們可以從“紫色”概括出大堰河的靈魂是“痛苦”而“高貴”的。靈魂也好,憂郁也好,本身是沒有顏色的,作者給它們加的顏色包含著作者深摯的情感,這里“土色”表現了作者凝重的憂郁與悲哀作者在寫原野上的“村莊呀,山坡呀,河岸呀,頹垣與荒冢呀”為什么說“都披上了(土色)的憂郁”,“土色的”換為“藍色的”“黃色的”怎樣?(“藍色的”往往是浪漫的憂傷,“黃色”色彩又太亮,土色比藍色、黃色暗淡,土色有大地荒蕪貧瘠的感覺,能夠體現出作者對大地的貧瘠帶來困苦的憂郁的凝重。)今后同學們讀艾青的詩時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他的用了顏色的詩句。(二)第二部分1.那么面對悲哀的北方,我這來自南方的旅客是怎樣的態度呢?

明確:熱愛艾青真的是愛得深沉,這最后一節里,他多次喊出“我愛這悲哀的國土”,找找看,總共有幾次?明確:三次,詩人運用反復手法讓讀者感受到了他內心的富有震撼力的聲音,他的每一次呼喊都告訴我們一個愛的理由。請一位同學讀第一層,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這片古老的土地是怎樣得來的?這片土地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它來之不易,可以說是“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它經過祖先開墾,與自然搏斗,并與入侵的異族搏斗來保衛這片土地,他們從不曾屈辱過一次。這是一片珍貴的土地。.這珍貴的土地上孕育著怎樣的精神呢?請用詩句中的詞語來回答。“淳樸寬闊堅強”B.如何理解這三個詞?明確:淳樸:樸實,勤勞;寬闊:坦蕩、豁達,不僅僅指的是待人接物,他也指人民對苦難的包容力堅強: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都能勇敢堅忍地活下來(示圖)比如這些纖夫們面對著生活的重壓,把纖繩深深勒進自已的肩膊也要頑強地向前走C.其實這首詩中也有能體現人民的堅強、堅忍的句子,如詩的第一節寫在沙漠風中困苦呼吸掙扎前進的行人和具有象征意義的驢子,現實的磨難壓不垮他們,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決不妥協,古老的民族在歷史的隧洞里頑強地前行。淳樸、寬闊、堅強這都是民族的偉大的精神。3.正是這珍貴的土地和偉大的精神,構筑了最艱苦最古老的種族,這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讀完這一節,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與讀前三節的感覺一樣嗎?在詩的前三節中,詩人讓我們看到了傷痕累累的祖國,在這一節中,詩人讓我們感到這也是曾經讓人驕傲的祖國。我們感受到詩人對祖國抱有堅強的信念,相信這樣一個古老而堅強的民族不會滅亡,讀著他的詩,你會流淚,但還沒讀完,你就會抹去眼淚,以實際行動去爭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由與解放。讓我們帶著對民族的自豪感,深情地朗誦這一節(配樂)小結:南方的客人卻對這北國的土地愛得這么深沉,這種愛,超越了故土之愛、“小我”之愛,是一種“大我”之愛。他抒寫的不是一己的悲歡,而是民族的心聲。可是既然作者熱愛北方,又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筆墨渲染北方的灰暗、蒼涼?

明確:為了突出愛得深沉、愛得痛苦,正因為愛得深,才傷其痛。拓展延伸:A.

比如別人的孩子犯了錯,父母也許只是告誡你說不要像他一樣,而自已的孩子犯了類似的錯誤,做父母的就會特別心痛,因為愛之深B.如你最心愛的東西受了損,你會特別在意,特別難過,耿耿于懷。而如果你不喜歡不在意的東西,即使遭受再大的損害你也不會把它放在心上。C.韓少功《我心歸去》“我會對故鄉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會對故鄉擁擠不堪的車廂失望,會對故鄉陰沉連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種失望不同于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對故鄉的失望含有期望她更美好的意思,這是浸著心血、發自內心的愛,這種愛,才能引發有價值的物質與精神的創造。D.當然,艾青這樣的寫法也與他的深刻的土地情結有關。“土地”象征著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及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情結就是深藏心底的感情,對“土地”的熱愛,是艾青作品詠唱不盡的旋律。“艾青最真切的詩情都是獻給中華民族的。這就是詩人心中深刻的土地情結。”(《中國現代文學史》)而他的土地情結的表達方式是特殊的。他常常以悲憫的方式來寫出他的愛,寫的是凄涼的土地與人,表達的卻是他如火的愛。這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愛的方式。這可能與小時候的經歷和青年時期因思想激進被捕入獄等經歷有關,這些經歷與時代的背景相結合,使他更多地關注苦難與悲哀。三.拓展延伸:下面我們來欣賞艾青的其它詩作,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然后請同學結合艾青的土地情結解讀詩歌.我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的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解讀:詩人對土地的酷愛,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傾訴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棄人的思維語言而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愛,即使“嘶啞”,已不能再唱得悅耳動聽也要作這“嘶啞”的歌聲抒發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著。“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直抒胸臆,從“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可見作者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是遭受蹂躪、布滿痛苦的土地。這是一種多么悲壯高尚的土地情結啊!看來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寫出物的美好來表達對它的愛是一種方式,悲到極致也是一種深沉的愛。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節選1937年)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

你中國的農夫,

刻滿了痛苦的皺紋的臉,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歲月的艱辛。——啊,你,

蓬發垢面的小婦人,你的家,

——那幸福與溫暖的巢穴

己被暴戾的敵人,

燒毀了么?

是不是?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中國,

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

所寫的詩句,

能給你些許的溫暖么?解讀:這首《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就充滿著典型的艾青式的憂郁,“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這首詩一開頭就創造了一種富有象征意義的陰冷、凄愴的氣氛從刻滿了痛苦的皺紋“農夫”、蓬發垢面的“小婦人”等意象又透視出沉重的民族災難,“沒有燈光的晚上”是黑暗的、寒冷的,然而他的詩卻能帶給民族些許的溫暖,這是詩人懷著悲憫之心表達的深沉的愛。四.結語今天這節課我們走近了詩人艾青,通過詩人悲憫的手法了解了抗日戰爭時期的北方和詩人心中對祖國大地的深沉的愛,我想它會增加我們的閱歷,充盈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多讀詩,讀好詩,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布置作業就艾青詩歌中的“土地”意象,寫一篇200-300字的研究性小報告參考資料:艾青詩《我愛這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農夫》《手推車》等《時代的吹號者(艾青傳)》駱寒超杭州出版社《艾青研究》

謝應光四川大學出版社

《艾青》人民文學出版社1.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沈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發動武裝進攻,接著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武裝侵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駐扎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了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當時,蔣介石正集中力量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對日本侵略者妥協退讓。東北軍執行蔣介石“不抵抗主義”的命令,未進行有組織的抵抗。當晚,日軍攻占北大營,19日占領了整個沈陽城。接著,日軍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東北軍基本上不戰自潰。1932年1月3日,日軍占領錦州;2月5日,占領了北滿最大城市哈爾濱。至此東北三省全部淪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在長春建立起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從此,日本帝國主義把東北變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強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奴役,使我國東北3000多萬同胞,慘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熱之中。2.

一二九運動是指1935年12月9日發生在北平的一次偉大的抗日救亡運動。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東北后,把侵略的魔爪進一步伸向華北,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嚴重危機。國民黨繼續執行不抵抗主義,為適應日本“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確定在1935年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與此同時,加緊“圍剿”紅軍,鎮壓人民的抗日救國運動。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年學生,悲憤不已。1935年12月初,北平各校學生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北方局的領導、推動下,紛紛發表宣言,“反對一切偽組織、偽自治”。這時,國民黨政府派何應欽來到北平。北平學聯代表大會決定以實際行動表示華北青年的抗日決心,發動各校學生,向何應欽請愿游行。12月9日,北平學生沖破了國民黨當局沿街設置的封鎖線,匯合在新華門前。學生向何應欽的代表提出了表達中國人民愿望的六項要求:反對所謂“防共自治運動”;公開宣布中日交涉經過;不得任意捕人;保障地方領土安全;停止一切內戰;要求言論集會結社出版自由。何應欽的代表對學生的正義要求不予理睬。被激怒的學生高喊“反對華北自治運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向長安街奔去。當游行隊伍走到天安門、東長安街、王府井南口時,手無寸鐵的學生遭到國民黨軍警的大刀、木棍、水龍的襲擊,100多人受傷,30多人被捕。被阻擋在城外的學生游行隊伍,沿城墻外圍游行,在冰天凍地的寒風中,忍饑挨餓,堅持了一天卻未能進城。他們向城上的軍警揮淚講演,向周圍的市民哭訴,宣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道理。12月10日,根據北平學聯的決定,北平各校學生實行總罷課。16日是國民黨“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的日子,北平學生和各界民眾三萬余人,為抗議“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舉行更大規模的游行示威。他們沖破國民黨軍警的包圍,先后在天橋和正陽門廣場召開群眾大會,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接著北平和天津的學生,又組織南下宣傳團,深入各地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杭州、天津、南京、上海、武漢、南寧等地爆發了更大的游行示威。各地愛國人士先后成立了各界救國會,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一個抗日救國的新高潮在全國迅速興起。一二九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抗日戰爭作了思想準備。3.南京大屠殺指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陷落后,日軍于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4.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侵吞我國東北后,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從1937年6月起,駐豐臺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鎮)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潼關位于秦、晉、豫三省交界的黃河三角地帶,黃河、渭河、洛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