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地震災害(科學版,)_第1頁
地震和地震災害(科學版,)_第2頁
地震和地震災害(科學版,)_第3頁
地震和地震災害(科學版,)_第4頁
地震和地震災害(科學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震及地震災害

一些研究進展

2003年11月陳顒金字塔,1201,1754年地震土耳其卡里亞王陵,17,60,155地震巴比倫空中花園,957-8,1007年地震阿波羅青銅巨像,-225年建成,56年后倒亞歷山大燈塔,117米,885,1201,1211宙斯雕像,344,368地震月亮女神廟(Izmit),17,60年地震CrustMantleInnercoreOutercore內核和外核及地幔、地殼我國留美學者宋嘵東等發現,地球內核相對于地幔的快速差異轉動,速率為10/年這一發現現仍有爭議,許多研究說:地球外核相對于地幔的快速差異轉動,速率為0.150/年不過,沒有否認快速差異轉動的存在!!!Norwegianseismicinstitutegraphs(left)showexplosionsdetectedbythreemonitoringstationsfromtheareawheretheRussiannuclearsubmarineKursk(right)sank.2000年8月,俄羅斯的庫爾斯克號潛艇沉入巴倫支海時,沒有人想到要去告訴地震學家。但是,2001年1月,正是地震學家使得這場災難起因的爭論最終得以結束。波羅的海地震臺記錄到了庫爾斯克號上爆炸產生的可說明問題的震動。這一證據表明,這場悲劇是當潛艇在水面上時艇上的一枚魚雷意外引起的,隨即在聲深部發生了幾枚魚雷爆炸。而俄羅斯當局早先將這一事件歸罪于一艘不明身份外國潛艇的碰撞.Intensity

地震的烈度VISiteIXEpicenter*Hypocenter(Focus)VIIVIIIrIntensityisanevaluationoftheseverityofgroundmotionatagivenlocationM55.76.377.7IoVIVIIVIIIIXXI

IIIIIIV

VVIVIIIIX

VII

XXI

XIIMODIFIED

MERCALLIROSSIFORELI

IIIIIIV

VVIVIIIIX

VII

XI

IIIIIIV

VVI

VIIJMA

IIIIIIV

VVI

VIIIX

XXI

XIIVIIIMERCALLI

CANCANI

SIEBERGI

IIIIIIV

VVIVIIIIX

VII

XXI

XIIMEDVEDEVSPONHEUERKAPNIKBarelynoticeablefeelslikevibrationofnearbytrucksmallobjectsupset,sleepersawakendamagetomasonryhardtostandwholescaledestruction,largelandslidesgeneralpanic;somewallsfalltotaldamage:wavesseenongroundsurfaceFigure2.7AcomparisonofseismicintensityscalesBEIJINGTIANJINTANGSHANVIVIIVIIIIXXVV19761995,KobeEarthquake,Japan2000,Turkeyearthquake2000,JijiearthquakeThisbuildingwasoneofmanythatwereleveledinAhmedabad,India,duringFriday's7.9magnitudeearthquake.InAhmedabadalone,40to50high-risebuildingscrumbled.2001SurvivorslefthomelessbythemassivequakewaitforfoodonSaturdayinAhmedabad.Reliefofmanykindswasbeingsentfromallovertheglobe.Anaerialviewoftheearthquake-devastatedcenterofthetownofBachau,some44mileseastofBhujinwesternIndiaonJan30.事實一

-今天全世界超過50%的人口生活在不到地球表面1%的城市中2001年國家統計局,刊登在CHINADAILY,1999年10月1日事實二

–城市抗御災害的能力越來越脆弱城市抗災能力越來越脆弱,其主要原因是:隨著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城市變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的高科技的復雜系統,城市的正常生產和生活對通訊網絡、金融網絡、生命線網絡(水、電、煤氣、道路等)依賴程度日益增強。而這些網絡的維護和修理,需要的技術性和專業性極強。日本阪神7.2級地震(1995.1.17)死亡6000人,損失1000億美元建筑物(含財產)損失480億美元1995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城市的抗災能力。城市的財富大致可以分成硬財富和軟財富兩大類。硬財富是指社會的基礎設施和建筑物(包括其中的財產),災害對硬財富造成的損失是一直被重視的。但是長期以來,對于軟財富則重視不夠,軟財富是指主要包括社會功能、社會生產能力在內的財富,如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高科技制造業中心等。隨著城市的大型化和現代化,軟財富往往大于硬財富。災害對軟財富造成的損失要比硬財富更大。如1995年日本坂神地震使得大坂和神戶的金融、信息和物流中心的功能受到嚴重影響,這方面的經濟損失高達500億美元之多,又如臺灣集集地震,新竹科技工業園生產半導體芯片的能力受到破壞,影響到全世界筆記本電腦生產下降1/3達半年之久。如何提高社會軟財富的抗災能力,這是上一個世紀留給21世紀的重要問題。2001.9.11EOS,Transactions,AmericanGeophysicalUnion,82,47,Nov20,2001,565自然災害損失越來越嚴重(與GDP是什么關系?)GDP(萬億美元)損失(10億美元)損失

~GDP2全球自然災害損失與GDP的關系Loss(billion$)GDP(trillion$)Loss~GDP2事實三:

災害損失和經濟發展的關系災害損失不是與經濟發展同步增加,而比GDP增長得更快(平方律)思考之一:地震災害已成為城市安全問題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面對各種災害,工程災害(硬財富損失)只是總損失的一部分,而且對于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城市地區今后工程災害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硬\軟財富的總損失就是社會災害的內容.從工程災害到社會災害的概念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工程災害的減輕,主要是專業減災。而社會災害的減輕,需要全社會的動員和參與,需要各級政府的領導。從工程災害到社會災害的概念轉變1989InternationalDecadeforNaturalDisasterReduction聯合國大會:國際減輕自然災十年1994YokohamaStrategyandPlanofActionforaSaferWorld.1994聯合國減災橫濱宣言和行動計劃: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1999TOWARDSSAFERWORLDIN21stCENTURYWITHHOP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滿懷信心建設21世紀的更加安全的世界

2001CommunityOrientedStrategyforDisasterReduction國際減災日行動口號:發展以社區為核心的減災戰略1989年,聯合國大會確定,將20世紀的最后十年,定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IDNER–InternationalDecadeforNaturalDisasterReduction}”,當時考慮的重點在于減輕自然災害。1994年在日本橫濱召開的聯合國減災大會已經認識到,自然災害是世界安全問題的一部分,從更大范圍考慮災害問題,提出了減災的目標是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各種災害都是安全問題的組成要素。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的恐怖襲擊,2003年SARS傳染病的蔓延等例子使人們認識到,不管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災害,它們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聯合國的一些重要活動,反映了從減輕自然災害到關心社會安全的減災概念的發展和深化地震災害已成為城市安全問題的重要內容思考之二:矩陣式的災害管理綜觀目前的災害管理,多數都是以條條為主的垂直管理。如地震、氣象、海洋、地質、公安、消防、交通、市政、衛生等部門各自分管相關的災害和應急事件,而且,與這種條條式的管理相適應,我國已有不少相關法律,如“防震減災法”、“防洪法“、“傳染病防治法”、“戒嚴法”等。我國的這種管理,基本上與20世界末期國際的做法是接軌的,如美國、墨西哥等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就建立了地震災害管理系統或編制地震應急預案,并取得了明顯的實效。但是,災害的垂直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各災種的管理之間相互獨立,缺少統一的整體協調。經常出現各災種間重復建設的情況,特別是在基礎地理信息、通訊網絡、救災設備和隊伍的建設方面,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情況是普遍而大量的,這影響了國家在減災方面投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條條為主的垂直管理對城市安全又影響的各種災害中,小災多,中災少,大災就更少。以地震為例,7級大震-1次/2-3年;6級中震-3-4次/年;5級小震-20-30次/年.又以以洪水為例,百年一遇大洪水,一年發生的概率是1/100,十年一遇中洪水,一年發生的概率是1/10,而一年一遇小洪水,平均1年發生1次。對待不同的災害,應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一種是:小災靠自救,中災靠互救,大災靠國家。目前的垂直管理,將過多的管理責任集中到了中央政府。當然,大災,特別是破壞性嚴重的大型災害和重大事件,中央政府可以集中全國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和信息資源等),及時有效的布置減災及應急活動。但是對于那些數量巨大的中災和小災(這些災害的影響多是局部的,而非全國性的),倘若也要中央政府(北京)來管,不僅難于作到,而且也難于作好。整個災害管理,是由條條和塊塊組成的矩陣式的管理,條條和塊塊,卻一不可。當前,加強塊塊管理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加強城市的災害管理。急待開展的工作有:開展減輕城市災害和災害應急管理的立法,并與各種條條的已有的法律銜接和互相補充;發揮各級政府的領導作用,建立多層次的城市災害管理和救援體系,構建統一多層次的災害管理指揮協調機構,形成城市災害管理的合力。條條和塊塊組成的矩陣式的管理,當前重點是加強城市的災害管理矩陣式的災害管理思考之三:高新科技在減災和災害管理的應用2003.09.26北海道8級地震–大震小災大城市地下數字三維地圖(城市地球物理學發展的新領域)TONGZHOUXIDANSANHECross-sectionAA’2002?-2015地球透鏡計劃(地下千里眼計劃)USArrayisacorecomponentofEarthScope,designedtoprobethe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beneathcontinentalNorthAmerica,usingaspatiallydensenetworkofhigh-qualityseismicstations.ItcanbethoughtofasaninvertedtelescopedesignedtoimagewithunprecedentedclaritythespatialdistributionofrockpropertiesofthelithopshereanddeeperEarth.USArraySANFODPBOInSAR美國臺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