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中國文化的發生一、中國文化的源頭之爭二、遠古時代人類在中國的足跡三、中國文明的發生四、傳說中的文明五、中國原始文化的特點一、中國文化的源頭之爭迄今報道的、時代最早的石器是1997年在埃塞俄比亞發現的,年代測定為250萬年前。如果以直立行走作為人猿分野的標志,則人類歷史可能達到500—700萬年,已有化石證據的部分暫時為440萬年。1987年,美國科學家關于婦女胎盤中線粒體DNA的研究◎蒙古利亞人種。◎歐羅巴人種。◎尼格羅人種。二、遠古時代人類在中國的足跡線索:“兩個階段、兩個流域、三種人”約170萬年前,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元謀約80萬年前,藍田人生活在陜西藍田約70—20萬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約18000年前,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約5—7千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約4—5千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約4000多年前,傳說中的黃帝、堯、舜、禹時期元謀猿人1965年發現于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為兩枚上中門齒化石,可能屬于男性青年。共存的還有三件打制石器、炭屑和燒骨。經測定據今約170萬年,是我國境內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猿人化石。藍田猿人1963-1964年發現于陜西省藍田縣的公王嶺和陳家窩。新發現化石為頭蓋骨一具,上頜骨、下頜骨各一具,還有10余枚牙齒。共存的還有打制石器。經測定距今約65-80萬年。北京猿人1927年首次發現于北京房山縣周口店的龍骨山洞穴里。經過長時間的有計劃的系統發掘,先后發現了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具,還有一些頭骨殘片以及股骨、脛骨、下頜骨、牙齒等,屬于40個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個性。還發現10萬多件打制石器和石片、9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還有木炭、灰燼、燒骨等用火的痕跡。經測定距今約70萬年。北京人四川資陽人三峽長陽人廣東馬壩人在中國的人類化石上可以看出一系列共同的特征,比如面部都比較扁平,鼻梁不太高,頰部下方的骨路邊緣彎曲,上門牙的背面呈鏟形等。三、中國文明的發生原始物質文化原始物質文化是指原始社會人化自然過程中所創造的實體文化。我們可以把原始物質文化分為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加以介紹:舊石器時代,相當于人類歷史上從原始群到母系氏族公社出現的時期。共經歷了大約二三百萬年。主要特征是猿人使用的工具是簡單加工的石塊。大型砍砸器、小型尖狀器和刮削器能使用天然火舊石器時代的文化成就1、打制石器2、逐漸產生了語言、宗教的雛形3、火的使用新石器時代,開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國人廣泛使用經過磨光或鉆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鏟、石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廣泛出現。大汶口遺址
在文化產生的過程中,最早出現的是工具。火的使用則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化創造。如果說制造石器使人與動物開始分手,那么,火的使用就標志著人與動物的最后訣別。從距今7000年開始,中華先民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石磨盤石磨棒凹底石鏃新石器時代的三大特點1、磨制石器2、陶器的發明3、農業的產生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1、黃河中下游文化區:一是黃河中游以中原為中心,代表文化有磁山文化、裴里崗文化、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等。二是以黃河下游的泰山為中心,代表文化有青蓮崗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2、長江中下游兩個文化區:長江中游文化區,指以江漢平原為中心,代表文化有屈家嶺文化等。長江下游文化區指以太湖平原為中心,代表文化有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3、燕遼和黃河上游文化區:指以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等地帶的北方文化區。4、華南文化區: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包括兩廣、閩臺、江西在內的東南沿海地區文化。5、北方游牧和漁獵文化區:指東北北部、蒙古高原、阿拉善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東緣等地以細石器為代表的考古遺存。原始觀念文化(1)自然崇拜: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2)生殖—祖先崇拜。(3)圖騰崇拜:
在原始觀念文化中,原始藝術也有長足發展,主要藝術形式是原始彩陶、陶繪、原始雕刻,原始巖畫。原始社會組織(1)就婚姻關系而言,在原始社會中華先民經歷過以下幾個階段:首先是:血親雜交;其次是:血緣群婚;再次是:族外婚.②就氏族關系而言,經過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
四、傳說中的文明女神頭像(紅山文化)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黃帝是傳說時代的人物。傳說史料講述的哪個時代稱為古史的傳說時代,相當父系氏族社會后期或相當于新后器時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斷,伏羲生活的時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時代在距今5500年前,而黃帝生活的時代在距今5000年前。伏羲也叫太昊氏,據唐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記載有四點貢獻: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魚用的罟和打獵用的網。炎帝的最大功績是發展了原始農業,所以叫神農氏、另一個功績是發展了醫藥。黃帝又叫軒轅氏,部落的發明很多,幾乎遍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衣冠和若干社會制度的發明。這些發明使得中國文化從物質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伏羲、炎黃時代與中國文化的開端
母系氏族社會貫穿新石器時代。女媧氏、伏羲氏、神農氏、有巢氏、燧人氏等是此時中華先民創造的神。父系氏族社會是銅石并用的時代,私有制已產生。傳說中的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和虞舜)生活在這一時期。蚌殼龍虎(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是以母親的血緣關系結成的原始社會的基本單位。在母系氏族社會里,婦女在生產和生活中起著主導作用。母系氏族社會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貫穿整個新石器時代。
女媧氏、庖犧氏、神農氏、有巢氏、燧人氏“三皇”父系氏族社會是以父親的血緣關系為中心結成的原始社會晚期的基本單位。隨著男子勞動地位的改變,使他們逐漸取代了婦女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父系氏族社會大約產生于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早期。“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氏族制后期,部落聯盟產生,聯盟首領采用推舉方式,即著名的禪讓。傳說堯在位七十多年,經過考察,讓位給舜。舜到晚年,又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禹建立了夏朝,即以夏為稱號的部落聯盟。禹像(漢畫像石)
中華民族的遠祖分為三個文化集團:華夏、東夷、苗蠻。華夏集團分布在中國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區。東夷集團分布在今山東、河南東南和安徽中部一帶。苗蠻集團分布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帶。華夏文化集團
包括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分布區。它發祥于黃土高原、后沿黃河東進,散布于中國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區。黃帝、炎帝就生活在這個區域。黃帝和炎帝是傳說中的中國原始社會晚期的兩個部落首領。他們的部落原先都居住在今天的陜西境內,后來沿著黃河兩岸向東發展到達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東一帶。炎帝和黃帝被尊為華夏族共同祖先。黃帝墓在今陜西黃陵縣。中國人和海外華僑、華人經常到華夏文化區拜謁。
東夷文化集團
大致在今山東、河南東南和安徽中部一帶,即大汶口、龍山文化和青蓮崗文化江北類型分布區。射日的后羿就生活在這個生活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后人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日日心”的詩句)。蚩尤也生活在東夷文化區域內(涿鹿大戰,黃帝和蚩尤)。苗蠻文化集團
主要活動在湖北、江西一帶,即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分布區。東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歸入此文化區。傳說中伏羲、女媧都生活在這個區域。傳說伏羲、女媧是一對兄妹,他們相婚而產生了人類。又傳說女媧曾用黃土捏人,煉五色石補天,折鰲足用以支撐四極,殺死猛獸,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又傳說伏羲教民結網,從事漁畜牧。八卦也是由伏羲創制的。中華民族遠祖分布圖
華夏集團又分為兩支:一支是黃帝,一支是炎帝。與黃帝交戰的蚩尤、射日的后羿都屬于東夷集團,女媧氏、伏羲氏屬于苗蠻集團。伏羲女媧圖(唐)
三大集團征戰不已,華夏集團不斷取得勝利,確立了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的主流地位,對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