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福建省三明市大湖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_第1頁
2021-2022學年福建省三明市大湖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_第2頁
2021-2022學年福建省三明市大湖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_第3頁
2021-2022學年福建省三明市大湖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_第4頁
2021-2022學年福建省三明市大湖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福建省三明市大湖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開會王安憶縣里號召開三干會的通知發下來了。“三干會”的全稱是“農村干部會”,即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干部,規模很大。收到通知后,大隊里就開始籌劃去縣城開會的事情。先是定開會的人。再要定的是必須帶個做飯的去,叫誰去呢?就叫孫俠子去。孫俠子這姊妹聰明肯干,而且沒小心眼兒,前說好了婆家,沫河口的,來年就要出門子了。孫家人會過日子,到了開春還有兩頓稀一頓稠,從來不欠賬,是個正經人家。第二條要籌劃在哪做飯,還是像往年那樣,在大隊會計的表舅家。事情就這么籌劃下了,很順利。孫俠子也開始籌劃了。籌劃那一日穿什么衣裳什么鞋。孫俠子沒讀過書,除了種地,就是做針線。但她也渴望生活中發生一點不尋常的事情,明年她就要過門子了,在家做姊妹的日子里要有些不尋常的事情,就有了紀念似的,比較值。孫俠子最后決定的是穿那件線呢的格子褂,黑和黃兩種顏色的格子,里頭襯了毛線衣,是婆婆家送的聘禮,一斤半毛線,還是從蚌埠買來的。在這開春不久的氣候里,她這一身有些單薄了;可縣城百貨樓里的那些女營業員,一冬都不穿棉褲,不是也沒凍著。太陽也近午了,隊長從臺子上走過,喊她走了。一路上說著走著,不知不覺,就看到了縣城南頭的分洪閘。到了分洪閘跟前,他們就跟孫俠子分手了,他們要到縣城北頭的人民劇場報到,開會。孫俠子一個人從分洪閘旁邊的一條坡道,緩緩地走到了底下。到了縣城街上,太陽正晌午。孫俠子首先去了百貨大樓,是在縣城中心,兩條大街交界的地方,年前起的二層樓。可孫俠子進了一層,卻不知怎么上二層。鋪面很大,四圈都有柜臺,中間還有一圈,依然很寬敞。女營業員坐在柜臺后面,傲慢地抬著臉,孫俠子幾乎不敢走近她們。她很拘束地轉了一圈,剛要出門,瞅見墻角旮旯里忽然轉出一個人來,再仔細一看,那是一道夾墻,墻縫里是上樓的樓梯。孫俠子弄明白了從哪里上樓,可卻沒了上樓的興趣,還是走了出去。街上更靜了,太陽呢,也更暖了。孫俠子穿了這一身,正好。孫俠子買了辣皮,買了捆菠萊,又見有賣小糟魚的,賣魚的是個貓子,急著回船上去,就賣得便宜,花了四角錢,全要下了足有二斤的光景。還剩一些錢,留著買油醋。這下就齊全了。提了這么些東西,往回趕著,又有一攤子做飯的事等著她,孫俠子就不由地鄭重起來。走過百貨大樓,她也沒停留,而是一徑地走過去,眼都不回一下,心里嘀咕著:人家有事!她的衲得很結實的布鞋底,快快地擦著水泥的街面。腳跟在硬地上一彈一彈,腰不由地直了起來。她忽然地有了一種城里女人的姿態:匆忙的,快速的,重要和自信的。她順了坡道七拐八繞地進了大隊會計他表舅家的小院。家里只有老奶奶和孫子在,表舅和表妗還沒有回來。老奶奶說,兒子在窯廠做臨時工,兒媳在船碼頭或飯鋪打雜。孫俠子合計了一下,決定這樣幾個下酒菜:燙菠萊、拌辣皮、煮小魚、臘肉炒雞蛋。稀的喝面條,千的貼餅子。真是一頓很豐盛的宴席。她合計完了,就動起手來。孫俠子將水倒進缸里,便切臘肉,切辣皮,裝上盤子。老奶奶燒了一鍋疙瘩湯,點上香油,滿屋都飄香。趁老奶奶不防,孫俠子摸出一個雞蛋,在鍋沿一磕,雞蛋黃打了個滾,進去了,說:給我小表弟吃。轉身就去和面,搟面。等她把面條細細地切出來,抖落開,老奶奶那邊已經和孫子在喝疙瘩湯了。這邊油進了鍋,那邊她方才打雞蛋。她將雞蛋嘩嘩地打起老高,就像連在筷子上似的,漸漸起了沫。她斜了碗,一溜圈下了雞蛋,打松的雞蛋一著熱油,“潽”地起了半鍋,再下臘肉,一起翻炒。真過癮啊!孫俠子什么時候這么痛快地大油熱鍋地炒過菜?過年時,下材料的萊都是她娘上灶,怕她糟蹋了東西,可她不是炒得很出色!不僅菜炒得出色,時間也扣得準,她這邊剛起盆,那邊,開會的人就來了,堂屋里坐得滿滿的。這時,老奶奶的兒子媳婦都還沒回來。屋里的酒喝上勁了,猜起拳來。孫俠子往匾里的面條上抖了一些面,再提溜了幾下,怕它們粘了。這時候,孫俠子才覺出身上有些冷,忙出的一身汗,又在風里站了一時,吹涼了。她往灶里添進一些掰碎的秫秸,讓火種略旺一點,又往灶下偎了偎。不知什么時候,孫俠子睡著了,這一個瞌睡也不知是一眨眼工夫,還是一大會兒。她醒來時,聽到堂屋里還在鬧酒呢!這些爺兒們,一喝上就忘了時間。那老奶奶的兒子回來了嗎?(有刪改)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關于孫俠子“決定穿那件線呢的格子褂”的文字,暗示了孫俠子對此行的重視程度以及即將面對新環境的復雜心境。B.小說以孫俠子為視角,展示了縣城的景致風貌;而這些景致的敘寫,也暗示了城鄉的差別和不同的人情人性。C.小說中“老奶奶的兒子兒媳”雖未出場,卻與鄉村姑娘孫俠子形成似有若無的聯系,成為她了解未知世界的一個窗口。D.小說以“開會”這一生活事件為背景,借助孫俠子為會員做飯日常化情節,表達了鄉民渴望走出山村、改變命運的時代主題。5.請結合小說的情節發展,簡要分析孫俠子的具體心態。6.小說在淡化情節的同時加入了很多細節化描寫,請結合作品談談細節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參考答案:4.D

5.①出發之前,憧憬新事物,渴望改變。②初到縣城,感到格格不入,自卑窘迫。③買菜途中,逐漸找到了城里人的自信狀態。④做好飯后,仍在惦記老奶奶在外做工的兒子兒媳,想了解城里人的生活。

6.(1)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孫俠子做飯時給老奶奶的孫子打雞蛋的細節,表現出孫俠子質樸又伶俐的個性。(2)延緩了情節的推進(大量生活細節淡化了情節的戲劇性):文章通過穿衣、買菜、做飯等瑣碎具體的日常組節,營造出自然輕松的氛圍,舒緩了情節節奏。(3)有助于表達主題:小說通過農村姑娘孫俠子走向陌生世界時的言行和心理的細致描寫,表達了鄉村居民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對新生活的向往與追求。(4)這些細節多采用白描手法,不雕琢、不夸張,簡筆勾勒,讓讀者在細節書寫中品味人生況味。【4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要先通讀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內容和主旨,在此基礎上,聯系上下文,結合文本內容對文章某一內容要點進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題,可將各選項文字同文本相關內容進行比較,以確定正誤。D項,“表達了鄉民渴望走出山村、改變命運的時代主題”錯誤。結合文本內容分析,表達了鄉村居民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對新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故選D。點睛:這道題綜合性比較強,既涉及到了對文中字詞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對文章主旨的探究,還涉及到了對文章結構、手法的把握。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1)快速通讀全篇,抓住中心句關鍵句理清全文結構。(2)認真品讀重要段落,抓住關鍵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詠精讀主體段落,抓住表現形式鑒賞評價語言與情旨。(4)細致咀嚼重要語句,抓住關鍵詞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內蘊。(5)對照選項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題,閱讀全文,逐段逐句地篩選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從小說的情節入手,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或其它的側面描寫進行分析總結。結合文本內容“籌劃那一日穿什么衣裳什么鞋。孫俠子沒讀過書,除了種地,就是做針線。但她也渴望生活中發生一點不尋常的事情,明年她就要過門子了,在家做姊妹的日子里要有些不尋常的事情,就有了紀念似的,比較值”分析可知,出發之前,憧憬新事物,渴望改變。結合“可孫俠子進了一層,卻不知怎么上二層”“女營業員坐在柜臺后面,傲慢地抬著臉,孫俠子幾乎不敢走近她們。她很拘束地轉了一圈,剛要出門,瞅見墻角旮旯里忽然轉出一個人來,再仔細一看,那是一道夾墻,墻縫里是上樓的樓梯”分析可知,初到縣城,感到格格不入。結合“腳跟在硬地上一彈一彈,腰不由地直了起來。她忽然地有了一種城里女人的姿態:匆忙的,快速的,重要和自信的”分析可知,買菜途中,逐漸找到了城里人的自信狀態。結合“那老奶奶的兒子回來了嗎”“兒子在窯廠做臨時工,兒媳在船碼頭或飯鋪打雜”“這時,老奶奶的兒子媳婦都還沒回來”分析可知,惦記老奶奶的兒子兒媳,想了解城里人的生活。【6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結合作品談談細節描寫在文中的作用,立足文本內容,找到相關細節描寫,然后結合小說的人物形象塑造、情節發展、主旨表達等方面分析。結合文本內容“趁老奶奶不防,孫俠子摸出一個雞蛋,在鍋沿一磕,雞蛋黃打了個滾,進去了”分析可知,表現出孫俠子質樸又伶俐的個性。結合文本第三、四、七、九、十等段內容分析,通過穿衣、買菜、做飯等瑣碎具體的日常組節,營造出自然輕松的氛圍。結合“腳跟在硬地上一彈一彈,腰不由地直了起來。她忽然地有了一種城里女人的姿態:匆忙的,快速的,重要和自信的”“兒子在窯廠做臨時工,兒媳在船碼頭或飯鋪打雜”“老奶奶的兒子媳婦都還沒回來”等內容分析,表達了鄉村居民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對新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讓讀者在細節書寫中品味人生況味。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中國建筑藝術李澤厚從新石器時代的半坡遺址等處來看,方形或長方形的土木建筑體制那時便已出現,它最終成為中國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在《詩經》等古代文獻中,有“如暈斯飛”,“作廟翼翼”之類的描寫,可見當時木建筑已頗具規模,并且具有審美功能。對建筑的審美要求達到真正高峰,則要到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進入新階段,一股追求華美的建筑熱潮蔓延開來,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國后大修阿房宮時達到最高點,從記載兩千年前秦代宮殿的文獻資料來看:中國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結構的可能和特點,一開始就不是以單一的獨立個別建筑物為目標,而是以空間規模巨大、平面鋪開、相互連接和配合的群體建筑為特征。。中國主要建筑大都是宮殿建筑,即供世上活著的君主們居住的場所,大概從新石器時代的所謂“大房子”開始,中國祭拜神靈即在與現實生活緊相聯系的世間居住的中心,而不是在脫離世俗生活的特別場所。在這里,建筑的平面鋪開的有機群體,實際已把空間意識轉化為時間進程,使人在慢慢游歷一個復雜多樣樓臺亭閣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適和環境的和諧。中國建筑講究建筑物的嚴格對稱,以展現嚴肅、方正、井井有條(理性)。所以,就單個建筑來說,它確實相對平淡,但就整體建筑群而言,它卻結構方正、氣勢雄渾。它不是以單個建筑物的體狀形貌取勝,而是以整體建筑群的結構布局、制約配合取勝。非常簡單的基本單位卻組成了復雜的群體結構,形成在嚴格對稱中仍有變化、在多樣變化中又保持統一的風貌。這種本質上是時間進程的流動關,在個體建筑物的空間形式上,也同樣能表現出來,這方面又顯出線的藝術特征,因為它是通過線來做到這一點的。中國木結構建筑的屋頂形狀和裝飾,在視覺上占有重要地位,屋頂的曲線,向上微翹的飛檐(漢以后),使這個本應是異常沉重的往下壓的大帽,反而隨著線的曲折,顯出向上挺舉的飛動輕快,配以寬厚的正身和闊大的臺基,使整個建筑安定踏實而毫無頭重腳輕之感,呈現出一種情理協調、舒適實用、有鮮明節奏感的特點,而不同于歐洲或印度的建筑。就是由印度傳來的帶有宗教性質的寶塔,也終于中國化了。它不再是體積的任意堆積,也不是垂直一線上下同大,而是表現出中國式的節奏美。也由于是世間生活的宮殿建筑,供享受游樂而不只供崇拜頂禮之用,從先秦起,中國建筑便充滿了各種供人自由玩賞的精致的美術作品(繪畫、雕塑)。隨著封建社會晚期經濟生活和意識形態的變化,園林藝術日益發展。顯示威嚴莊重的宮殿建筑的嚴格的對稱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擬和接近自然山林為目標的建筑美出現了。空間有暢通,有阻隔,變化無常,出人意料,可以引發更多的想象和情感。這種仍然是以整體有機布局為特點的園林建筑,卻表現著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們更為自由的藝術觀念和審美思想。它們的浪漫風味更濃了。但在中國古代文藝中,浪漫主義始終沒有過多地越出古典理性的范范圍,在建筑中,它們也仍然沒有離開平面鋪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原則,仍然是把空間意識轉化為時間進程;渲染表達的仍然是現實世間的生活意緒,而不是超越現實的宗教神秘。(選自《美的歷程》,有刪改)1.下列有關“中國建筑”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建筑在結構上講究嚴格對稱,講究群體配合,但是在對稱中又有變化,體現出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特點。B.中國建筑中宮殿的建造特點把空間意識轉化為了時間進程,因此體現了神靈祭祀和世俗生活的統一。C.中國建筑頗具規模的木建筑形式可追溯到《詩經》出現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建筑已具有審美功能。D.中國建筑不同于歐洲或印度的建筑,并且從先秦時它就充滿了供人玩賞的精致的美術作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詩經》等古代文獻中的“如暈斯飛”,“作廟翼翼”之類的描寫,體現出中國主要建筑大都是宮殿建筑的特點。B.中國木結構建筑的屋頂形狀、裝飾與房屋寬厚的正身、闊大的臺基等配合,使建筑呈現出情理協調、舒適實用、節奏感強的特點。C.從印度傳過來帶有宗教性質的寶塔雖然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但它到了中國后就變得中國化了,具有鮮明的節奏美。D.封建社會晚期,經濟生活和意識形態都有了變化,中國宮殿建筑嚴格的對稱性被打破,有趣的園林建筑藝術日益發展。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建筑多專注群體建筑,而不以單一的獨立個別的建筑物為目標,中國建筑是以整個建筑群的結構布局、制約配合取勝的。B.中國建筑不以單個建筑物的體狀形貌取勝,個體建筑物的空間形式上顯示出線的藝術特征,體現出時間進程的流動美。C.從大修阿房宮開始,中國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結構的可能和特點,以空間規模巨大、平面鋪開、相互連接和配合的群體建筑為特征。D.園林建筑和宮殿建筑相比浪漫風味更濃了,但沒有脫離建筑物平面鋪展的理性精神,仍以整體有機布局為特點。參考答案:1.B

2.A

3.C1.試題分析:解答本題,要通讀全文,對該詞語(概念)的內涵、外延準確把握,與原文有關語句進行逐項比對,以免出現偷換概念、以偏概全、范圍失當等問題。本題中B項強加因果,兩個分句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2.試題分析:A項,原文第一段是說“如暈斯飛”,“作廟翼翼”等描寫說明的是中國木建筑在《詩經》出現的時代已頗具規模并具有審美功能,而不能說明“中國主要建筑大都是宮殿建筑”,故選項A錯。3.試題分析:C項“從大修阿房宮開始,中國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結構的可能和特點”錯,作者在文中舉阿房宮的事例的目的是說明人們對建筑的審美要求高,文中并沒有提到中國建筑最大限度利用木結構的可能和特點的開始時間。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注意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后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C是對原文第1段內容的轉述,原文是說“隨著社會進入新階段,一股追求華美的建筑熱潮蔓延開來,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國后大修阿房宮時達到最高點,……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結構的可能和特點,……而是以空間規模巨大、平面鋪開、相互連接和配合的群體建筑為特征。”,可見文中并沒有提到中國建筑最大限度利用木結構的可能和特點的開始時間,而非選項所說的“從大修阿房宮開始”。可知選項轉述錯誤。3.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儒釋道互補與心態和合對于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有人從中讀出一種文化戰略,有人從中讀出一種社會理想,都講出了一番道理。我別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讀為一種健全的心態。在我看來,“和合”一詞中的“合”,應該是指人的多種精神訴求的集合。道理很簡單,只有在具備兩個以上要素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合”;倘若只是單一要素,根本就談不上“合”了。多種要素湊在一起,有可能發生沖突,也未必就一定發生沖突。即便發生沖突,也未嘗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沖突,便進入了“和”的狀態。所謂“和”,應該是指多樣性的統一,是指沖突的化解。顯而易見,這種意義上的“和”,有別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入“和”的心態,絕非易事,僅靠一種學說,顯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須綜合運用多種學說。在傳統文化資源中,對于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別滿足中國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心態。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個字,那就是“拿得起”;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有為”;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張”。儒家主張立德、立功、立言,主張干事,主張積極有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開”;用兩個字來說,叫做“無為”;用一個字來說,叫做“弛”。道家的趣旨與儒家似乎相反,實際上互為補充。學會緊張,是一門學問;學會放松,同樣也是一門學問:對于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個字來說,那就是“空”。用佛教的術語說,“放得下”就是看破紅塵,把精神追求的目標定位在彼岸的極樂世界。儒道兩家是中國固有的學問,主要是講人生哲學。儒家告訴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過一生,道家則告訴人如何輕輕松松地度過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樣,兩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從印度引入的學問,主要是講人死哲學。佛教為人設計了“終極關懷”之所,標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訴人如何干干凈凈地辭別塵世。人死哲學與人生哲學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構成互補關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綜合運用儒釋道三家學問,連生死大關都能勘破,還不算是心態和合嗎?儒道互補,講出“張弛和合學”;儒釋道互補,進一步講出“生死和合學”: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態。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關于“和合”文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讀為一種健全的心態,認為它涉及到人的多種精神訴求。

B.多種要素湊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發生沖突才能進入“和”的狀態。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強調的是多樣性的統一協調,而不是簡單的同化。

D.儒講“拿得起”,道說“想得開”,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補,成就和合心態。2.“在傳統文化資源中,對于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項不能作為這一說法依據的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們統一協調起來,進入“和”的狀態,不能僅靠一種學說。

B.儒釋道三教是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分別滿足中國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單一要素,根本談不上“合”,所以中國人同時信奉儒釋道三教,借以養成和合心態。

D.儒釋道三家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對立之處,但在精神實質上互為補充。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人只有一種精神訴求是一種不健全的心態,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釋道三家的互補。

B.綜合運用儒釋道三家的學問,才能講“張弛”之道,破“生死”玄關,達成心態和合。

C.儒釋道三家互補,缺一則“互補”之說即無從談起,當然也就無法達到所謂心態的和合。

D.中國固有的學問,向來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學的引入則作了必要的補充。參考答案: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子卿足下:陵自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與子別后,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并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于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復茍活。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只令人悲,增忉怛耳。嗟乎子卿,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簡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故陵不免耳。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于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事者云云,茍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選自李陵《答蘇武書》)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身負國恩,為世所悲 身:身體B.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

當:抵御C.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

北:敗逃的敵人D.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

引:后退、退兵10.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李陵不免于失敗的一組是(3分)①五將失道,陵獨遇戰

②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③步馬之勢,又甚懸絕

④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⑤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

⑥兵盡矢窮,人無尺鐵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11.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對蘇武歸國享受殊榮,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恥辱,李陵認為這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出生于中原禮儀之邦,此后只能終老于蠻夷之地,實是令人傷懷。B.李陵認為自己功大罪小,朝廷不能明察其苦衷,所以他從未考慮過殺身明志;在異族左右勸勉言歡之后,他與漢朝實已一刀兩斷、恩斷義絕。C.李陵在五將失道獨遇匈奴之時,以五千軍對敵十萬竟能追亡逐北斬其將帥,三軍將士視死如歸,后又以一當千,最終失敗,也可謂形格勢禁,迫不得已。D.李陵用范蠡不為會稽之恥殉國、曹沫不因三敗之辱自殺卒復仇報辱來說明自己也曾欲仿效前賢,奈何自己志向未及實現,而怨謗已起,親人被戮。12.把下列課本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題3分,共9分)(1)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譯文: (2)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譯文: (3)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譯文: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部分斷句。(限斷6處,3分)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選自蘇軾《答謝民師書》參考答案:9、A(身:自己,代詞)10、C(②⑤皆是李陵振奮士氣,士兵愿以死戰。其余四項,是客觀原因)11、B(由“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可知“從未考慮過殺身明志”誤;“顧國家于我已矣”是說國家對他情斷義絕,非“他與漢朝實已一刀兩斷、恩斷義絕”)12、①用事實來檢驗,彼此符合,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來看,從來沒有這樣的事。(狀語后置、賓語前置、句意各1分)②我這樣做的原因,(是)把國家的急難放在前面把私人恩怨放在后啊(所以、先、后、急各1分)③蘇武說:“事物到了這種地步,這一定會牽連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及、見、乃、重各1分)13、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陳鎰,字有戒,吳縣人。永樂十年進士。授御史。遷湖廣副使,歷山東、浙江,皆有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副都御史,鎮守陜西。北方饑民多流移就食。鎰道出大名見之,疏陳其狀,詔免賦役。正統元年,鎰言陜西用兵,民困供億,乞悉停免。詔可。明年五月,以勞績下敕獎勵,命巡邊。所至條奏軍民便宜,多所廢置。所部六府饑,請發倉振。帝從輔臣請,修荒政。鎰請遍行于各邊,由是塞上咸有儲蓄。六年春,以鎰久勞于外,命與王翱歲一更代。七年,翱調遼東,鎰復出鎮。歲滿當代,以陜人乞留,詔仍舊任。時倉儲充溢,有軍衛者足支十年,無者直可支百年,鎰以陳腐委棄可惜,請每歲春夏時,給官軍為月餉,不復折鈔。從之。九年春,進右都御史,鎮守如故。秦中饑,乞蠲租十之四,其余米布兼收。時瓦剌也先漸強,遣人授罕東諸衛都督喃哥等為平章,又置甘肅行省名號。鎰以聞,請嚴為之備。已,命與靖遠伯王驥巡視甘肅、寧夏、延綏邊務,聽便宜處置。以災沴頻仍,條上撫安軍民二十四事,多議行。鎰嘗恐襄、漢間流民嘯聚為亂,請命河南、湖廣、陜西三司官親至其地撫恤之。得旨允行,而當事者不以為意。王文亦相繼力言有司怠忽,恐遺禍。至成化時,乃有項忠之役,人益思鎰言。景泰二年,陜西饑,軍民萬余人“愿得陳公活我”。監司以聞,帝復命之。鎰至是凡三鎮陜,先后十余年,陜人戴之若父母。每還朝,必遮道擁車泣。再至,則歡迎數百里不絕。其得軍民心,前后撫陜者莫及也。三年春,召還,與王文并掌都察院。文威嚴,諸御史畏之若神。鎰性寬恕,少風裁,譽望損于在陜時。明年秋,以疾致仕。卒,謚僖敏。

(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七》,有刪改)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歷山東、浙江,皆有聲

聲:聲望B.乞蠲租十之四

蠲:免除C.所部六府饑,請發倉振

振:同“賑”賑濟D.譽望損于在陜時

損:損害5.下列句子中,全都說表明陳鎰關心民生疾苦的一組是(3分)①道出大名見之,疏陳其狀②言陜西用兵,民困供億,乞悉停免③以勞績下敕獎勵④乞蠲租十之四,其余米布兼收⑤以災沴頻仍,條上撫安軍民二十四事⑥力言有司怠忽,恐遺禍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陳鎰惜物善用,由于糧倉儲備豐足,陳鎰擔心糧食陳腐丟棄了可惜,請求每年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節,將其供給官軍作為額外的月餉。B.陳鎰注意邊防儲備,在皇上聽從輔臣建議實施救災政策時,陳鎰請求在各邊塞也全部實施此政策,于是塞上都有了糧食儲蓄;他在陜西任職多年,當地糧倉儲備豐足。C.陳鎰有深謀遠慮,在鎮守陜西期間,他曾上報朝廷要防備逐漸強盛的瓦剌也先;因擔憂襄漢一帶流亡百姓聚集作亂,他曾請求當地官吏安撫救助,但當事者對此毫不在意。D.陳鎰深受陜西軍民愛戴,陳鎰共三次鎮守陜西,前后十多年,陜地百姓愛戴他如同父母,他每次回朝,百姓阻塞道路簇擁馬車哭泣;下次到來,歡迎的百姓數百里相連不斷。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明年五月,以勞績下敕獎勵,命巡邊。所至條奏軍民便宜,多所廢置。(5分)(2)陜西饑,軍民萬余人“愿得陳公活我”。監司以聞,帝復命之。(5分)參考答案:4.D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推斷文言實詞可以運用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于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D項,損,減少、降低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5.C試題分析:對于高考文言文中“信息”的篩選,主要是在遵循原文內容事實的基礎上對相關內容指向的理解和把握。近年來,由于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內容取材主要是人物傳記文學,因此,在對文中涵蓋信息的把握時就要充分理解材料,全面把握人物(身份、地位、經歷、成就等),事件(前因、后果、始末、經過、影響等)。尤其是對于傳記中的主人公人物,一定要從文中準確把握與之相關的信息,特別是能夠體現人物某種性格的信息。③是說陳鎰因功勞政績而受獎,⑥非陳鎰所為。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6.C試題分析:準確解答分析、概括題,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審讀題干,明確要求。(2)題文對照,確定正誤。(3)明確陷阱,究其各選項的出錯方式,可歸納為“詞語誤解”、“曲解句意”、“事件雜糅”、“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張冠李戴”六大類型。其他還涉及到“誤用因果”“強加關系”“以偏蓋全”“夸大其辭”等等。正確理解“請命河南、湖廣、陜西三司官親至其地撫恤之。得旨允行,而當事者不以為意”,注意“得旨允行”,應理解為“請求朝廷詔令當地官吏安撫救助”。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7.(1)第二年五月,(皇上)因陳鎰的功勞政績而下令獎勵,并命他巡視邊境。(陳鎰)所到之處逐條上奏便利軍民的事情,(朝廷)多有廢棄或設置。(2)陜西遭受饑荒,軍民一萬多人請求“希望得到陳公而讓我們活下來”。負責監察的官吏把這個情況上報給皇上,皇上又任命他(赴陜西任職)。試題分析: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1)“明年”(第二年)、“所至”(所到之處,到的地方)、“便宜”(便利)各1分,大意2分。(2)“活”(讓……活、使……活)、“以(之)聞”(使上級知曉這事,以此上報)、“命”(任命)各1分,大意2分)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文言文參考譯文】陳鎰(yì),字有戒,吳縣人。永樂十年中進士。授官御史。遷任湖廣副使,歷任山東、浙江等地,都有聲望。英宗即位那年的三月,升任右副都御史,鎮守陜西。北方饑餓的百姓大多流亡遷徙到有糧食的地方。陳鎰取道出大名看到這種情況,上疏陳述其情狀,詔令免除了災民的賦稅勞役。正統元年,陳鎰進言陜西有戰事,百姓被繁多的供給所困,請求全部停免。詔令同意。第二年五月,(皇上)因陳鎰的功勞政績而下令獎勵,并命他巡視邊境。所到之處逐條上奏便利軍民的事情,多有廢棄或設置。所轄的六府遭受饑荒,陳鎰請求朝廷開倉放糧賑濟。皇上聽從了輔臣的請求,實施救災政策。陳鎰請求在各邊塞也全部實施救災政策,于是塞上都有了儲備。正統六年春,因陳鎰長時間在外操勞,詔命與王翱一年更換一次。正統七年,王翱調任遼東,陳鎰又出任地方長官。一年滿了應當代換時,因陜地百姓請求讓他留下,詔令仍任原職。當時糧倉儲備豐足,有駐軍的足夠十年之用,沒有駐軍的足夠百年之用。陳鎰擔心糧食陳腐丟棄了可惜,請求每年春夏時節,將其供給官軍作為月餉,不再折算成錢鈔。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正統九年春,升為右都御史,鎮守如同以往。秦中發生饑荒,陳鎰請求朝廷免去(蠲juān)災民賦稅的十分之四,其余部分米布都收。當時瓦剌也先逐漸強盛,派人授予罕東各衛的都督喃哥等為平章,又設置甘肅行省的名號。陳鎰上報朝廷,請求嚴加防備。后來,詔命陳鎰與靖遠伯王驥巡視甘肅、寧夏、延綏的邊防事務,聽任他們根據情況自行處理事務。因災害頻繁,逐條上奏安撫軍民的二十四件事,大多經商議后執行。陳鎰曾害怕襄、漢一帶流亡的百姓聚集起來作亂,請求詔令河南、湖廣、陜西的三司官親自到該地安撫救助他們。得圣旨允許執行,但當事人對此不在意。王文也相繼極力指出主管官吏怠慢疏忽,恐怕會留下禍患。到成化年間,于是有項忠逐流民之舉,人們更加思念陳鎰的話。景泰二年,陜西遭受饑荒,軍民一萬多人請求“希望得到陳公而讓我們活下來”。負責監察的官吏以此上報,皇上又任命他(赴陜西任職)。陳鎰到此時共三次鎮守陜西,前后十多年,陜地百姓愛戴他如同父母。陳鎰每次回朝廷,百姓必然阻塞道路簇擁馬車而哭泣。下一次到來,則歡迎的百姓數百里相連不斷。他深得軍民的歡心,前后巡撫陜西的人沒有誰趕得上。景泰三年春,陳鎰被召回與王文共同掌管都察院。王文威嚴,眾御史怕他如怕神。陳鎰性格寬大仁恕,缺少剛正不阿的一面,聲譽威望比不上在陜之時。第二年秋天,陳鎰因病退休。去世,謚號僖敏。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k*s5u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請略陳固陋。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勵也。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于圜墻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陰,王也,受械于陳;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系獄抵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于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至于鞭箠之間,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9.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曩者辱賜書

曩者:從前。k*s5uB.其次不辱理色

理色:情理,面子C.積威約之漸

威約:威嚴相約D.衣赭衣,關三木

三木:加在頸、手、足三處的刑具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項王之死》)B.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

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C.以稍凌遲,至于鞭箠之間

若稍飾以樓觀亭榭(《過大孤山小孤山》D.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伶官傳序》)11.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本語段選自梁蕭統編《文選》,有刪節。報是“答”的意思,書是“信”的意思,《報任安書》是司馬遷給朋友任安的回信。B.司馬遷認為:自己的先人地位低下,沒人看得起,自己要是犯罪被處死,就像牛身掉下一根毫毛,是微不足道的。這表達了作者對那個不平等的社會所作的悲憤的控訴。C.司馬遷在文中列舉了作為士人種種受辱的刑法,由輕到重,直至最下等的腐刑,并引用“刑不上大夫”的語句,是為了說明作為士人不可不磨礪自己的氣節。D.司馬遷說:自己受了極其殘酷的刑罰,身體精神都難以忍受,于是他見了獄吏,要“頭搶地”“心惕息”。這說明他認為自己不是士人,沒有必要去死節。可以委曲求全,茍且偷安。12.將下面兩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①仆非敢如此也。請略陳固陋。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②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參考答案:9.C(C.積威約之漸(威力制約))10.B(兩個都是連詞,表修飾。A介詞,比;介詞,在。C連詞,因而;介詞,用。D結構助詞,的;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11.D(“這說明他認為自己不是士人,沒有必要去死節。可以委曲求全,茍且偷安”這樣的說法有誤,司馬遷只是想說明自己沒有自殺,已經受了凌辱,沒有氣節可言,但并不意味著茍且偷安,而是有未完成的心愿需要他忍辱負重去完成。)12.①我是不敢這樣做的。請允許我大略地說說鄙陋之見。隔了很久還沒有給你回信,希望你不要責怪我。(關鍵詞“請”、“略”、“固陋”、“闕然”、“見責”)②由此說來,勇怯強弱都是形勢所造成的。明白了這個道理,還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判斷句式,反問句式,關鍵詞“審”)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閱讀下面的新聞材料,請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內容,字數不超過25字。(3分)在中俄投資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框架下,由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參與投標的俄羅斯首條高速鐵路的規劃設計合同在圣彼得堡正式簽署,成為中國高鐵走出國門的第一單,也標志著中俄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踐中邁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一步。俄羅斯鐵路公司副總裁米沙林表示:“今天簽署的合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標志著合作進入到實質階段。我們將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勘測設計工作,為開工建設做好準備。”中鐵二院海外經營部副部長鄔利敏表示:“該項目是中國高鐵走出國門的第一個項目,是中國標準的輸出。過去我們談到鐵路合作,大家總會想到車輛貿易、鐵道建設。而今天我們簽署的項目,是出口中國技術并實施中國鐵路設計標準。”

25字

參考答案:中國高鐵簽下走出國門第一單,(2分)助推高鐵產業新發展。(1分)

8.下面是關于“名人故里之爭”評論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請根據上下文,補寫畫線處的內容。要求緊扣主題,表達明確,每處不超過15字。(4分)在文化遺產開發中出現的嚴重問題和不良現象包括:打著傳承名人文化的旗號爭奪名人故里,表面看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實際上是

,名人故里之爭對于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