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孫伯鎮中學高一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孫伯鎮中學高一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孫伯鎮中學高一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孫伯鎮中學高一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孫伯鎮中學高一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孫伯鎮中學高一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1646年,法國樞機主教馬扎然指出,“如果大不列顛國王恢復了過去的政權,即使相信它將會成為我們的敵人,也要比英格蘭和蘇格蘭變成共和國好一些。”這表明(

)A.法國擔心英國革命擴展到法國

B.法國希望英國學習法國的共和制C.法國希望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D.法國擔心英國與法國關系惡化參考答案:A2.有學者認為:“如果估計到當時世界上包括歐洲在內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話,……不能不說美國聯邦憲法是一個偉大的創舉。”這一“偉大的創舉”是指A.確立現代政黨制度

B.實現民族國家獨立C.建立責任內閣制度

D.開創聯邦制共和政體參考答案:D3.在古羅馬的法律中引用了這樣一個案件:在一個公共廣場上,一名理發師為一名奴隸刮胡子。另外兩個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個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發師,導致他割了奴隸的喉嚨。依據羅馬法,在公共場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隸本人對該事件負責。這表明羅馬法

A、本質是維護私有制和貴族利益

B、保障平民權益,實現社會公平

C、有利于調解矛盾,規范行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之一參考答案:C4.“君主近臣,代起執政,品位既高,退居閑曹。”這種情形以漢武帝為例的話,下列哪一項的敘述是正確的A.尚書被中書取代B.重用近臣,攘奪相權,朝廷始分內外朝,丞相屬外朝C.以三公決策,輔政武帝D.將相權一分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權參考答案:B【詳解】材料的主旨是皇帝重用近臣,而削弱原來的大臣的權力,漢代推行中朝制度,符合這一主旨,故B項正確;A項不屬于漢代的內容,排除A項;以三公決策,輔政武帝不符合材料加強皇權的主旨,故C項錯誤;D項是唐朝的內容,排除D項。5.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

)A.統一度量衡.貨幣

B.開創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參考答案:D6.下圖為清末民初,我國商品市場中機器棉布及其原料棉紗的流通示意圖。據此可知

A.民族工業迎來短暫的春天B.自然經濟在全國范圍內逐漸解體C.廣州的對外貿易走向萎縮D.上海是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樞紐參考答案:D【詳解】從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當時的上海與內地在棉布與原料棉紗方面的貿易交流頻繁,且上海是主要的流入地與流出地,故可得出上海是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樞紐,D正確;材料無法反映出民族工業發展的情況,故A項不能得出;材料中的地點信息沒有涉及到全國,只是部分地區,排除B;從材料來看,只涉及到國內的貿易,沒有對外貿易的信息,故無法得出D的結論;7.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這表明A.封建統治出現民主化的演變趨勢B.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權力被分割C.宰相位尊權重的地位進一步加強D.漢代宰相掌握實權,唐代宰相形同虛設參考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代宰相是首長制”是指漢代宰相只有一人,行政決策由宰相一人作出,“唐代宰相是委員制”是指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均為宰相,宰相職權由三省長官共同行使,故是委員制,宰相職權由一人被分割為三人說明了相權的削弱,因此B項說法正確;A項說法錯在“民主化”,可以排除;C、D兩項說法錯誤,可以排除。本題答案為B。8.2009年10月份的臺風“鲇魚”致使200多名大陸游客受困我國寶島臺灣蘇花公路,臺灣人民冒著生命危險救援受困同胞。下列關于兩岸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A.1979年元旦,兩岸實現了30年來的真正停火

B.“九二共識”是指“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中央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是《告臺灣同胞書》

D.中央政府堅持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臺灣問題參考答案:C9.下圖描述的是我國封建社會地方權力強弱的變化,其中較為符合實際的是(

)

參考答案:C10.洋務運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主要依據是A.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統治

B.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C.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

D.洋務運動吸取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參考答案:C11.遵義之所以成為一個紅色城市,主要是因為遵義會議的召開,這次會議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上述材料中的“轉折”,主要是指A.由“左”傾錯誤路線轉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路線B.博古與李德被取消了軍事指揮權C.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參考答案:A結合所學,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故A正確;遵義會議的轉折意義主要體現在確立了正確的革命路線,而不是博古與李德被取消了軍事指揮權,排除B;C是1931年在瑞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湘贛邊,時間和地點不符合題意,排除CD。點睛:本題容易錯選B,應該明確,遵義會議的重要意義是確立了革命的正確路線,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而不僅僅是結束了博古與李德被取消了軍事指揮權。12.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爆發戰爭,根據當時雅典的政治體制,做出應戰決定的是A.公民大會

B.五百人議事會

C.元老院

D.民眾法庭參考答案:A13.大歷貞元年間(公元766-805年)富商俞大娘有大船,這種船稱“俞大娘”,來往于長江,凡大船必為富商所有。這反映了我國A.漢代出現了繁榮的夜市B.唐代造船航海技術先進C.唐代商品經濟非常繁榮D.宋代海外商運發展迅速參考答案:C【詳解】唐代商船“俞大娘”以規模宏大著稱,水手多達數百人,所帶貨物充足,在長江上每年往返一次,獲得利潤十分可觀,表明唐代商品經濟非常繁榮,答案為C。材料沒有出現夜市,排除A。材料主旨不是講造船技術,排除B。材料時間766—805年顯示的是唐朝時間,不是宋代,D錯誤。【點睛】本題考查唐朝商業活動。處理對“俞大娘船”的有關情況了解,還要注意材料反映的時間是否對應唐朝。14.清乾隆年間《祁州志》中說:“每年清明及十月十五日,商賈輻輳,交易月余,蓋大江以北,發兌藥材之總匯。”祁州藥王廟會不僅在直隸省首屈一指,在全國也與其他著名藥市齊名。這表明當時A.全國商業發展的地區差異較大B.經濟作物得到廣泛種植C.農副產品商品化程度不斷增強D.自然經濟受到巨大沖擊參考答案:C【詳解】材料中“交易月余,蓋大江以北,發兌藥材之總匯”反映的是祁州藥材市場繁榮的景象。根據所學可知,清代早期,采藥是農民的一項副業,所以材料中的現象說明農副產品商品化程度不斷增強。故答案為C項。A項,材料反映的是祁州藥材市場繁榮的景象,不涉及其他地區商業發展情況,不能說明全國商業發展的地區差異較大,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清初主要采集的是野生藥材,隨著清代人口的增加,農業墾殖的擴張、林木等山地資源的開發,野生藥材越來越少,采集越來越困難,于是乾隆、嘉靖、道光帝之后,藥材種植興盛,與材料中“乾隆年間”不符,排除;D項,根據所學可知,采藥也屬于自然經濟,排除。15.“雖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馬其頓征服而告結束,但其民主傳統卻得以遺贈后世,如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和《雅典政制》等著作流傳下來,經中世紀而到近代。”材料旨在強調雅典民主A.對后世影響深遠B.因外敵入侵而廣泛傳播C.因著作流傳后世D.是中世紀反專制的武器參考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關鍵信息“但其民主傳統卻得以遺贈后世”、“經中世紀而到近代”等可以知道,古希臘雅典民主政治對后世的影響,故選A;材料的主旨不是因外敵入侵而廣泛傳播,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因著作流傳后世,排除C;D材料沒有體現,排除。16.下表為中國茶葉、生絲出口數量統計表(單位:擔)該表反映了

1830—1833年1868年19世紀70年代末茶葉年平均32800014400002000000生絲年平均80005700080000A.中國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種植區擴大促進絲茶出口增加C.中國絲茶在國際市場占主導地位D.農村自然經濟解體范圍逐步擴大參考答案:A材料表明中國越來越多的絲茶出口到國外,提高了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這反映出中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附庸,故A項正確;絲茶大量出口體現了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它刺激了中國茶葉、蠶桑種植區的擴大和商品化經濟的發展,故B項邏輯錯誤;C項說法錯誤,錯在“主導地位”;農村自然經濟解體范圍逐步擴大不一定會導致茶葉、生絲出口數量增加,故D項錯誤。17.“統治中國的是一個由學者組成的統治集團即文人學士集團,他們為中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這一制度,扼殺了創造力,培養了順從性。”這是對下列哪一制度的評價(

A.軍功爵制

B.察舉制

C.科舉制

D.九品中正制參考答案:C18.下圖為某一時期的標語口號(落款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印行),該標語口號最有可能出現在A.1927~1936年B.1924~1927年C.1937~1945年D.1946~1949年參考答案:B【詳解】“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可知是國民大革命時期北伐時期鐵四軍,國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故B項正確;A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C是抗日戰爭時期;D是解放戰爭時期。19.宋代是中國古代對田產交易的規定立法最為詳細的時期之一,有書載“官中條令,為交易一事最為詳盡”。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源于A.土地市場化加強B.自耕農經濟的發展C.城市經濟的發展D.重農抑商政策強化參考答案:A材料顯示宋代通過法律保護土地所有權,主要是土地逐漸市場化的需要,故A正確;自耕農經濟發展與土地買賣沒有直接關系,故B錯誤;材料論述的是農村土地問題,故C錯誤;重農抑商屬于經濟政策,主要是維護小農經濟,故D錯誤。20.當今,被海內外譽為“進入中國經濟的大門,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橋梁”的地方是A.海南島

B.深圳

C.大連

D.上海浦東參考答案:D略2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時間是(

)A.1953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參考答案:B22.一個英國人曾記載:“遠在1844年,我曾把這種土布的各種質地的樣品,標明每一種的價格送回英國。和我通信的人都說,按照所標的價格,他們在曼徹斯特也做不出來。”這反映了當時A.自然經濟抵制使英國商品滯銷B.中國的棉紡織技術優于英國C.機器生產優于傳統的手工生產D.中國土布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參考答案:D【詳解】從材料中的“和我通信的人都說,按照所標的價格,他們在曼徹斯特也做不出來”來看,中國土布價格便宜,可知中國土布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有利于商業競爭,故答案為D項。材料只是比較中國土布和外國洋布的價格,沒有反映自然經濟對英國商品的抵制,排除A項;中國棉紡織技術落后于英國,排除B項;從價格方面來看,機器生產不如手工生產,材料反映的是機制布在價格上的劣勢,排除C項。23.據學者估計,在1750~1800年間,“已開發世界”(歐美地區)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第三世界”國家大致相當;但到1880年時,“已開發世界”國家的人均收入大約是后者的兩倍,1913年,更達到3倍。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強的殖民掠奪 B.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C.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D.歐美資本主義的確立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工業革命。西方列強的殖民掠奪會導致歐美國家與落后第第三世界的差距擴大,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世界市場的形成也會影響國家之間的差距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項錯誤;在材料所給的1750年到1913年間世界發生了兩次歐美國家為主導的工業革命,使世界各國之間的差距拉大,故C項正確;歐美資本主義的確立會對經濟差距的擴大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 24.下圖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聯系秦朝的歷史,我們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是①秦朝創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設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職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地方行政機構中設有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C25.“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凡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系、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友好態度的外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之談判,建立外交關系”,與上述條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關的是A.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B.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國民全體C.實行社會主義原則和人民民主原則D.1949到1954年代行憲法職能參考答案:D材料“凡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系、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友好態度的外國政府”反映的是新中國的相關文件,故排除B項;材料“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之談判,建立外交關系”體現出新中國剛剛建立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據所學知識這一法律文件是1949年《共同綱領》的內容,這一文件具有1949到1954年代行憲法職能,故D項正確,AC項錯誤。點睛:材料“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之談判,建立外交關系”是解題的關鍵。26.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這種“融合”和“統一”實現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奪

B.東方的借鑒學習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階級的衰落參考答案:A略27.秦始皇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秦始皇為“求其寧息”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長城參考答案:B28.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1953年開始的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都是A.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步驟

B.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C.為消除“左”傾錯誤而實行的措施

D.調整生產關系以發展生產力參考答案:D29.16—18世紀,西班牙荷蘭英國依次成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這說明的實質問題是A.殖民霸權不斷轉移B.英國國力超過西班牙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工業資本優于商業資本,資本主義優于封建主義參考答案:D英國擊敗西班牙成為世界殖民霸主體現的是資本主義優于封建主義,而英國擊敗荷蘭成為世界殖民霸主體現的是工業資本優于商業資本,即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殖民霸權不斷轉移、英國國力超過西班牙和荷蘭均屬于表面現象而非實質,所以選項A、B均不符合題意,排除;西班牙、荷蘭、英國均是殖民擴張,均是“不得道”的行為,不存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問題,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點睛:本題旨在依托再現的史實揭示歷史發展實質問題的能力。海上世界殖民霸權是由其綜合國力決定的,而其綜合國力又由其社會經濟特征和生產方式決定。30.美國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一書中贊嘆“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這里的“遠征”是指紅軍A.二萬五千里長征

B.開辟敵后戰場

C.千里挺進大別山

D.保護滇緬公路參考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根據圖片提供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2001年11月的多哈會議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國旗

排放工業廢氣

第60億個居民誕生

(1)材料一的圖片是反映中國被批準加入哪個組織?該組織的前身是什么?該組織的建立反映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該組織的建立在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2)材料二的圖片所代表的經濟組織的名稱是什么?除圖2所示的組織之外,還有哪些重要的區域經濟集團化組織?(任意列舉兩個)(3分)(3)觀察材料三和材料四,請說明它們分別反映了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們面臨的是

等共同問題。除此之外,當今人類還面臨著哪些共同問題?(任意列舉一個)(3分)

參考答案:(1)世界貿易組織。關貿總協定。經濟全球化(或經濟一體化)。它的建立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4分)(2)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亞太經合組織、歐盟等(兩個即可)(3分)(3)人口爆炸和環境污染。發展問題;能源危機;糧食短缺;毒品泛濫;傳染病盛行;恐怖組織活動猖獗等問題。(3分)ks5略32.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曾在一次外事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說,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層出不窮的世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二戰結束后,美蘇為什么從盟友轉變為對手?美蘇之間的激烈角逐,形成了什么格局,從而取代了長期以來的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2)20世紀六七十年代,哪些新興力量的崛起,日益沖擊著戰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格局?這一時期世界格局發生怎樣的變化(3)20世紀末,世界政治格局又發生怎樣的劇變?其原因是什么?(4)綜上所述,你認為導致世界政治格局發生劇烈變動的根源是什么?參考答案:(1)國家利益,社會制度或意識形態的對立;形成美蘇兩極格局或冷戰格局。(2)西歐國家走向聯合(歐共體);日本崛起;中國振興;多極化趨勢出現(3)兩極格局解體,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蘇聯解體(4)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多個力量中心出現或經濟格局多極化)【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因為國家利益和社會制度的不同,美蘇從盟友到對手;美蘇社會性質、意識形態不同,爭奪世界霸權的激烈角逐,形成了兩極格局,從而取代了長期以來的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走向聯合的歐洲、日本、不結盟運動、中國等日益沖擊著戰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導致世界政治格局發生劇烈變動的根源是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變化。33.(13分)世界歷史的發展表明,各國實現現代化的道路既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列寧說:“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個結果是什么呢,結果就是,把育場,實際上就等于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中所說的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得益于什么政策?(1分)為什么說它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突破?(2分)材料二在某種意義上,有人說,他(美國總統)挽救了市場經濟。……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聯合起來,共同影響經濟,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得以發揮。

——《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誰?(1分)他所開創的市場經濟新模式與以往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985年8月28日,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曾說:“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聯的模式”所具有的突出特點以及后來僵化的主要原因。(2分)中國共產黨人吸取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為建設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