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中國近代史(1840—1949年)一個形態兩個時期兩對矛盾兩大任務四條線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鴉片戰爭爆發——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朝后期(1840—1911年)→北洋軍閥統治(1912—1927)→南京國民政府統治(1927—1949)1919五四運動18401949約80年約30年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A、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A、民族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B、中國的近代化——求得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A、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侵華史B、中國人民為改變屈辱地位,奮起抗爭、反抗侵略、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C、先進的中國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探索史D、近代工業、近代科技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必修二)(必修Ⅰ專題二)(必修Ⅰ專題二、三;選修Ⅰ專題九)(必修三)重點關注
⑴《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注意從條約的內容去分析列強侵華的目的、特征及對中國的影響。⑵聯系甲午戰爭、抗日戰爭,歸納整理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罪行與侵略史實,反思中日之間的戰爭的原因及中國戰敗的原因,用全球史觀正確面對中日之間的未來。⑶掌握歷史上國共合作的主要史實,注意從背景、目的、方式、結果等方面去認識國共合作的必要性,總結國共關系的經驗教訓,看今天兩黨關系的趨勢及臺灣問題。⑷從目的、主張、結果及評價等方面把握《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從而認識農民階級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⑸認識辛亥革命和《臨時約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里程碑意義⑹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隊伍的開端,注意從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角度去比較五四運動與辛亥革命的不同點。⑺認識“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革命道路。
課標要求
(1)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2)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探究一:看教材P24—26,列舉列強侵華的史實鴉片戰爭(1840-184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中法戰爭(1883-1885)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屈辱史)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甲午戰后)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英國1、鴉片戰爭的背景19世紀上半期西方資本主義迅猛發展,急需開辟更大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國際背景:國內背景:
有人說:如果沒有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就不會爆發這場戰爭。所以林則徐才是這場戰爭的禍首,對此你的觀點是什么?
提示:分清鴉片戰爭與林則徐的禁煙運動的關系考點: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當時的中國正值封建社會末期,國力漸衰,內部危機嚴重;
有人說,鴉片戰爭是由林則徐的過激行為引起的,如果沒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就不會發動戰爭。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工業革命后,英國急需廣闊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根本原因中國的禁煙運動——直接原因《南京條約》的簽定現場
2、結果:《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是什么?內容:(1)割香港島給英國;(割地)(2)賠款2100萬銀元;(賠款)(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開埠)(4)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協定關稅)《附件》、《望廈條約》、《黃埔條約》: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居住及租地權、軍艦“巡查貿易”權、外國傳教士傳教權等。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條約中哪一條最能體現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本質?第四條最能體現。領土主權貿易主權關稅自主權司法主權領海主權文化侵略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影響:啟示:閉關要落后,落后要挨打!
結合史實分析鴉片戰爭對中國政治、經濟、思想帶來的影響?戰后中國社會的變化政治上經濟上思想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簽訂不平等條約,國家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必修一)中國成為西方列強傾銷商品的市場和原料供應地。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必修二)萌發開眼看世界的新思想倡導者:林則徐、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專著:《海國圖志》等(必修三《中英南京條約》中最能體現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意圖的條款是A.割香港島B.賠款2100萬銀元C.領事裁判權D.協定關稅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對中國而言最嚴重的后果是A.列強大批入侵B.中國開始卷入資本主義市場C.封建自然經濟解體D.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地位DD13
從世界發展的潮流看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最根本的影響是()
A.主權喪失,淪為半殖民地
B.自然經濟日益解體,日益半封建化
C.思想界出現了“西學東漸”的態勢
D.開始進入民主革命時期
解析
題目要求從世界發展的潮流看,當時世界發展的潮流是發展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是建立在自然經濟解體基礎上的,而半封建化的基本含義就包括了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所以B正確。而A、C、D不能體現世界發展的潮流,因此,審明題意是解答此題的關鍵。B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法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②直接原因:修約的失敗;2、借口:
“亞羅”號事件與“馬神甫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3、戰爭經過:1856—1860炮擊廣州;1856占領廣州:1857占領天津:1858占領北京:1860——火燒圓明園;(海盜式的搶奪)
京師天津南京廈門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大沽煙臺北塘瓊州汕頭臺灣(臺南)香港島定海上海淡水鎮江九江漢口營口第一階段:1857.10—1858.6第二階段:1860年1959年換約路線4、條約簽訂:(2)1860年10月,英法侵略軍占領北京。侵略者以焚毀皇宮作為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1)1858年6月23日,迫使清政府與英、法、俄、美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5、影響:
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加深。探究二: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六十年代列強侵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①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逐漸影響和操縱清政府的內政和外交。②十口通商
──使外國侵略勢力擴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內地(長江中下游)。③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不僅使列強取得了中國內河航行權,且便于外國商品向長江內地傾銷,也有利于列強的軍事侵略。④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
──資本主義經濟文化進一步滲入中國社會。⑤向英法兩國賠款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200萬兩白銀
——加重了中國人民負擔1)天津條約(1858.6)2)《北京條約》(1860.10)
①《天津條約》有效。②增開天津為商埠
──天津成為外國經濟勢力在中國北方的重要活動基地。③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使英在香港地區的侵略勢力擴大。④準許華工出國
──掠賣中國人口。⑤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進一步加重了中國人民負擔。1842年《南京條約》割占1860《北京條約》割占沙俄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中國西北部60多萬平方公里約40萬平方公里44萬多平方公里7萬多平方公里想一想:下列兩幅面積相差多少?十九世紀末中俄邊界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初中俄邊界【延伸拓展】結合史實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了。1)政治上加深了中國半殖半封程度:①喪失了1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領土進一步淪喪;長江口岸自由航行破壞內河航運主權。②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干涉控制;③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起來共同鎮壓中國人民;
2)經濟上加深了中國半殖半封程度:①通商口岸深入到南北和內地,便于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②內地游歷經商傳教便于其深入內地侵略;③允許華工出國便于掠奪勞動力;④控制中國海關便于經濟侵略。課堂設問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
甲午戰爭是日本明治維新和近代天皇制的確立使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先天不足,推行“大陸政策”的重要步驟和必然結果。
“大陸政策”分五期: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滿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國;第五期征服南洋、亞洲至全世界。1894年,朝鮮的東學黨起義只是中日戰爭的導火線。《馬關條約》的簽定現場《馬關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割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和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增開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國土進一步淪喪,刺激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舉借外債,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便利資本輸出,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內容影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其影響割地賠款開埠通商開設工廠國土進一步淪喪,刺激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舉借外債,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國民負擔加重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內容危害條約中哪一條最能體現日本侵略中國進入了新階段?第四條最能體現。中國:1、政治: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充分暴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刺激中國救亡運動高漲(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義和團運動)2、經濟:宣告了洋務運動失敗;使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3、思想:民族危機加深,維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發展日本: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力量,促進了日本國內資本主義發展,使其對外擴張更加瘋狂遠東格局:朝鮮被日本控制;日本地位上升,中國地位下降;同時列強的遠東之爭更趨激烈(三國干涉還遼)分析對比《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有何異同?都是列強迫使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都有割地、賠款和開放通商口岸的規定都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加重了中國人民負擔,便利了列強侵略(1)開放的通商口岸都在東南沿海(2)協定關稅是為了商品輸出體現列強打開中國大門、開辟市場的需求體現列強分割世界、資本輸出的要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程度大大加深(1)割地更多,賠款數額更大(2)開埠深入內地(3)允許在通商口岸設廠,便于資本輸出瓜分狂潮背景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要求瓜分世界(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刺激(直接原因)開端:三國干涉還遼主要方式(形式)經濟:資本輸出為主,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政治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影響:中華民族陷入從半殖民地淪為殖民地的嚴重危機中國人民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結果如何?課堂設問
1900年6月,帝國主義列強以“救護駐華使館”為借口,組成聯軍,由天津進犯北京。盡管清政府被迫對列強宣戰,但并沒有真正抵抗的決心。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并發布“剿匪諭旨”,還命李鴻章和奕劻與八國聯軍議和。直接因素:義和團運動興起主要原因:甲午戰爭的刺激列強瓜分中國義和團運動打亂了帝國主義的侵華步伐,引起了他們的恐慌。《辛丑條約》的簽定現場賠(賠款)禁(禁止)拆(拆炮臺)駐(駐兵保護)劃(使館界)《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是什么?賠清政府財政負擔?人民負擔?成為帝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實行武裝監督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影響: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條約中哪一條最能體現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禁”這條最能體現。探究三: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列強侵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侵略方式:
政治上:由瓜分中國狂潮到實行“以華治華”經濟上:由商品輸出為主到資本輸出為主;文化上:宗教侵略、奴化教育國家:
除英法外,后期德日加入比較《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探究四:列強采取了哪些方式侵略中國?這四種侵略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織在一起的,共同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軍事侵略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政治侵略通過條約攫取各項權益,破壞中國領土、司法等主權到瓜分中國——“以華治華”經濟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賠款、設廠、筑路等。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傳入中國,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
探究五:結合列強通過戰爭、條約等手段攫取的侵略權益分析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發展帶來了哪些影響?(從政治、經濟、文化和總體角度思考)
列強侵略對中國的影響具有雙重性:
⑴一方面,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帶來嚴重破壞,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①政治上: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嚴重地踐踏了中國的國家主權,中國國門洞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②經濟上:列強通過商品輸出、掠奪原料、巨額賠款,資本輸出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是造成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源。③思想文化上: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來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毀壞中華文明遺產。④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瘋狂屠殺中國人民。
總之,列強的侵略使中國由一個原本主權獨立的國家逐步淪為受外國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⑵另一方面,列強侵華的同時,也把西方先進的生產方式、生產技術、思想觀念帶到中國,給中國的舊制度、舊觀念以前所未有的沖擊,促進了中國封建自然經濟的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客觀上促進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用現代化范式來分析鴉片戰爭的影響一個西方學者曾經這樣說:“……西方用‘堅船利炮’打開古老帝國閉關鎖國的大門,給他們帶去了先進的思想和先進的生產力,瓦解了這些古老帝國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個體的、小農式的生產方式。……因此,沒有鴉片戰爭就沒有中國的近代化!”你是否贊同上面的說法?
用現代化范式分析鴉片戰爭的影響鴉片戰爭對中國有沒有進步意義?有。當然在邏輯上是客觀上,在地位上是次要的。客觀上使中國進入到近代時期。經濟:促使自然經濟瓦解,促使商品經濟發展,為新的經濟形式出現準備一些條件。政治:促使先進中國人開始抗爭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思想:傳入先進科技思想,向西方學習的思潮開始興起。對外:打破中國閉關自守的封閉狀態,開始和世界緊密聯系交流。(沖擊落后,帶來先進)用整體史觀來分析鴉片戰爭的影響
鴉片戰爭后,中國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中國被迫開放,被動地融入世界。
中國今天的“入世”與昔日鴉片戰爭后的“開放”有何本質區別?
可以從背景、方式內容、影響等各方面進行比較。其根本的不同在于是否堅持獨立自主。世界資本主義發展要打開中國市場,中國腐朽落后,閉關鎖國;社會主義建設遭遇挫折,世界趨于全球化。戰爭條約,主權淪喪,被動開放;主動開放,獨立自主,引進西方技術經驗。沉淪災難,但也提供機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矚目成就。是否堅持獨立自主。用文明史觀來看鴉片戰爭及其影響
中華文明在農業文明的軌道上發展到了頂峰,但沒有向工業文明轉型,落后于世界潮流,同時對西方工業文明的刺激反應遲鈍。當實現了工業革命的西方文明的侵略來臨時,中華文明無力抵御,導致了鴉片戰爭的失敗。鴉片戰爭后,中華文明圍繞三方面展開。1、農業文明內部矛盾斗爭:2、對外民族矛盾:3、向西方學習進行變革。太平天國運動侵略抗爭從長遠角度來看,變革是中華文明復興的根本。
想一想、議一議:
學習本節內容后,根據自己的感悟談一你的體會,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弱國無外交、以史為鑒、與時俱進、遠離毒品,珍愛生命、改革是立國之本、開放是強國之路、民族英雄永垂不朽~~~讓歷史告訴未來:
本課學習的啟示雙基演練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主要目的是A.保護鴉片貿易B.割占中國領土C.打開中國商品市場D.爭取外交禮儀平等2.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主要表現是A.中國資源被掠奪B.中國主權遭到破壞C.中國封建制度衰落D.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3.中國近代史列強最早割占的領土是A.臺灣B.旅順C.九龍D.香港島4.下列關于《馬關條約》的內容中,哪一項規定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A.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C.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D.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CBDA5、鴉片戰爭發生的背景不包括()A、資本主義迅猛發展B、西方列強急需市場、原料C、中國處于封建社會末期、國力逐衰D、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6、(2010年江蘇會考7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寫道:“愿使江濤蕩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敵寇的魔爪使美麗的蘇州在被迫開埠后出現了故鬼吼哭的荒丘。這種慘狀發生在下列哪一次戰爭之后?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7、(2010年春季北京會考7題)規定列強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各國駐兵保護的不平等條約簽訂于A.鴉片戰爭后 B.中法戰爭后C.甲午戰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CD8、列強獲得下列侵略權益的先后順序是①協定關稅②領事裁判權③劃定使館界④在通商口岸設廠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9、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撫放寬民間設置工廠的限制。促成這一政策出臺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0、《辛丑條約》作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完全確立的標志,主要是因為該條約的簽定導致A、清政府在財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國主義B、清政府在軍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國主義C、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形成帝國主義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CCA11、中日雙方對1894年7月25日發生的豐島海戰記述各異。中方《濟遠航海日志》記載:“7點45分,倭三艦同放真彈子,轟擊我船,我船即刻還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戰史》稱:“7點52分,彼我相距約3000米之距離。濟遠首先向我發炮,旗艦吉野立即迎戰,以左舷炮向濟遠轟擊。”這說明()A.研究者的立場會影響其對歷史的解釋B.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變得模糊不清C.通過文獻記錄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D.原始記錄比研究文獻更接近歷史真相A12、中英《南京條約》中最能反映英國侵略的本質意圖是()
A、割香港島B、賠款C、開五口通商D、協定關稅
13、英國《虎門條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這意味著()
A、中英兩國之間的貿易糾紛由英國領事解決
B、英國領事享有對《南京條約》的解釋權
C、中國的司法主權遭到破壞
D、英國領事可以決定中國政府的事情
14、鴉片戰爭前,英國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大量販運鴉片的目的是()
A、損害中國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今年隊的戰斗力
C、破壞清政府的禁煙法令D、扭轉對華貿易逆差
DCD15、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在下列幾個方面發生了變化,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A、革命性質B、革命任務C、社會性質D、主要矛盾
16、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這里的“轉折”不包括
A、社會性質的轉變B、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
C、國內主要階級地位的變化D、中國革命性質的變化
17、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B、參戰將領貪生怕死
C、中國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后D、英國軍事力量強大
18、下列表述中哪一項為《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所共有的()
A、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外國人可以在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傳教
C、割讓領土D、開放通商口岸
CCAD19、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侵略與英國不同之處在于()
A、是為了滿足商品輸出的需要
B、是為了滿足領土擴張的需要
C、是為了稱霸世界的需要D、是為了資本輸出的需要
20、兩次鴉片戰爭在本質上的相似之處是()
A、都開始于侵略者對東南沿海的進攻
B、都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統治中心京津地區
C、清政府的抵抗都以失敗而告終
D、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據中國市場和掠奪中國財富
21、《馬關條約》中的哪一項內容最能反映出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的需要()
A、賠款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B、允許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C、開辟內河新航線D、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DBB22、甲午中日戰爭所產生的影響和后果有()
①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進一步加深②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③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
④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3、《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完全確定,這主要指()
A、中國自然經濟完全解體B、清政府成為列強侵華的工具C、帝國主義直接控制了中國的內政外交
D、中國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24、下列各國在鴉片戰爭后割占過中國領土的有()
①英國②法國③德國④俄國⑤日本
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CBA25、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的不平等條約分別是()
A、《天津條約》《馬關條約》B、北京條約》《辛丑條約》
C、《馬關條約》《辛丑條約》D、《南京條約》《天津條約》
26、關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準確含義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經濟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會
C、外國侵略勢力的深入使國家主權喪失
D、我國部分喪失了國家主權并且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產生了資本主義經濟成分
CD21、閱讀以下與《馬關條約》簽訂有關的材料: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鴻章的一段對話:
伊藤:“停戰多日,期限甚足,和款應從速定奪,我已備有改定條款節略……中堂見我此次節略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李:“難道不準分辯?”伊藤:“只管辯證,但不減少。”李:“既知我國為難情形,則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為。”伊藤:“日限既定,故將我所能做到者,直言無隱,以免多方辯論。”─摘自《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
請回答:
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A.由朝鮮東學黨人起義而引發
B.朝鮮國王請求中日雙方幫助鎮壓東學黨起義而引起
C.中日兩國軍隊沖突而爆發D.日本統治者借口朝鮮事變蓄意發動
⑵從材料一看,對話雙方態度怎樣?D態度:日方盛氣凌人,蠻橫強硬;中方狼狽應酬,俯首聽命。
材料二:有人說日本所以“明目張膽如此之橫者,皆李鴻章與之狼狽為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日戰爭》
⑶材料二的說法是否完全正確?為什么?因為《馬關條約》非李鴻章一個人造成,而是整個清王朝腐敗無能造成的。不完全正確.原因:⑷據材料一、二說李鴻章“是天生賣國賊”,你對此有何看法?試舉例說明。
說李鴻章“是天生賣國賊”是不對的,因為李鴻章大興洋務,興辦軍事工業,擴建北洋海軍也有抵抗外來侵略的一面。
材料三:張之洞:“速向英、俄、德諸國懇切籌商,伏與利益,親立條約,懇其實力相助,問其所欲,許以重酬,絕不吝惜。”──摘自《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⑸根據材料一、三分析李鴻章和張之洞在對日本態度上是否有原則性差異?為什么?沒有。張之洞為反對日本而向英俄德等出讓權益的作法與李鴻章的投降主義沒有區別。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探究一:看教材P29—34,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主要分為哪兩類?人民大眾的反抗運動:政府官兵的英勇反抗:三元里抗英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義和團運動左宗棠收復新疆黃海海戰(抗爭史)㈠三元里抗英1、原因:⑴英軍入侵,激化了民族矛盾;⑵中國人民的愛國傳統與反抗精神中國人民基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優良傳統,自發組織起來,英勇抗擊,承擔起反侵略戰爭的重擔。(根本原因)(3)1841.5.英軍三元里搶劫(導火線)2、經過:(略)3、意義:
①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發的大規模抵抗侵略的斗爭;
②表現了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的愛國精神。㈡黃海大戰---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決戰1、戰爭爆發有何特點?日軍突然偷襲---蓄意挑起2、主要愛國將領的英勇事跡?“致遠”艦----鄧世昌;“經遠”艦----林永升3、戰爭結果如何?①雙方戰艦損失相當,北洋水師主力尚在,但李鴻章“避戰自保”,陷入被動。命北洋水師避入威海衛軍港,使日軍取得了黃海海域的制海權,最后海陸兩路夾攻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滅。4、中國在甲午海戰中敗給日本的原因是什么?④日本的戰船武器比中國先進。⑴具體原因對比:⑵李鴻章的避戰求和態度。⑶清政府的腐敗無能①日本的開放與中國的閉關自守;②中國政府的腐敗與日本政府的進取;③日本領導者重視發展軍事力量,而中國的皇室則貪圖享受;(例如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造頤和園,而日本皇室則把錢省出來購買軍艦)(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三)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①全國人民堅決反對;②臺灣人民誓死保衛臺灣;③清政府嚴禁大陸人民援助臺灣軍民。2、臺灣保衛戰中的主要抗日英雄:邱逢甲、徐驤----義軍;劉永福----黑旗軍3、歷史意義:①沉重打擊了日本的侵略氣焰;②體現了臺灣軍民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精神。面對日本割占臺灣,各界人士態度如何?圖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被迫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徐驤在中彈倒下時仍高呼:“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1、背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期間,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引用了清末詩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1、這首詩寫于哪一年?為什么“四百萬人同一哭”?2、臺灣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還有什么行動?概況如何?3、“春愁”是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詞語,作者以此為題抒發了怎樣的感情?臺灣人民進行的反割臺的斗爭反映什么精神?甲午戰敗,簽定《馬關條約》,日本強占臺灣。
臺灣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驤領導下組成義軍與劉永福的黑旗軍并肩作戰多處痛擊日軍。表現了臺灣人民的堅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和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1896年,臺灣人民進行了反割臺的斗爭。行動:概況:感情:被迫離開祖國的悲憤之情。精神:㈣義和團運動----農民反帝愛國運動1、義和團運動是怎樣興起的?(1)前身:
義和拳,山東、直隸一帶民間秘密反清組織(2)根本原因:(3)直接原因:2、義和團運動的發展過程:1898年秋,山東興起,袁世凱鎮壓直隸、京津地區清政府采取“招撫”政策,利用義和團1900夏,義和團進入京津城,達到高潮瓜分狂潮,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山東人民的反洋教斗爭義和團運動形勢圖平原1896-1899年秋
義和拳主要
活動地區朱紅燈
起義地區根本原因:民族危機空前危重3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主要戰斗:狙擊八國聯軍進犯北京;落垡、廊坊戰役;包圍并攻打東交民巷使館和西什庫教堂。4、義和團運動的最終結果如何?原因是什么?5、如何評價義和團運動的性質、意義?結果:義和團運動的失敗①主要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②主觀原因:“扶清滅洋”口號中的“扶清”使義和團喪失了應有的警惕③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農民自發組織的反帝愛國斗爭;性質:意義:
在中國近代反帝愛國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陰謀的實現。本課小結左宗棠收復新疆黃海大戰三元里人民抗英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義和團運動清政府愛國官兵人民大眾自發組織近代前期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上述斗爭的發展趨勢和失敗原因是什么?★發展趨勢:由自發到有組織準備自覺獨立斗爭;規模擴大,水平提高★失敗原因:中國—組織領導者:腐朽清王朝不能擔任領導反侵略重任軍事經濟實力落后于世界潮流沒有充分發動人民群眾先后完成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經濟、軍事方面占優勢20世紀前列強相互勾結為主,中國面臨共同的侵略資本主義國家: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義無法對抗新興強盛的資本主義結論:中國軍民的抗爭是列強未能把中國變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1、下列事件屬于人民群眾自發抗擊列強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②黃海海戰③劉永福黑旗軍④義和團運動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黃海海戰中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將領是()A、劉步蟾B、鄧世昌C、葉祖珪D、丁汝昌3、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最深刻地表明了()A.洋務派賣國B.中國經濟落后C.西方制度先進D.封建統治的腐朽雙基演練ABD4、義和團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反映了()A、清政府安撫政策的結果B、義和團對中外反動派的正確認識C、當時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矛盾尖銳D、當時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矛盾尖銳5、對義和團“扶清滅洋”口號的本意理解得比較確切的是()A.維持封建統治,反對帝國主義侵略B.保衛大清國,反對外國勢力入侵
C.維護國家利益,反對外來侵略D.扶持大清皇帝,反對一切外國事物6、清政府對義和團政策的變化歷程是()
A.鎮壓一招撫一鎮壓B.招撫一—鎮壓一利用
C.利用一鎮壓一招撫D.招撫一利用一鎮壓7、下列關于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發生在《馬關條約》簽訂以后B.是在清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的C.臺灣各族人民紛紛參加抗日斗爭D.臺灣軍民的反割臺斗爭長達5個月之久CCAB8.義和團揭貼中寫道:“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升黃表,焚香煙,請來各等眾神仙。……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這反映了義和團()
①斗爭鋒芒直指帝國主義②運動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④放松了對清政府的警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義和團運動興起之前,其口號是“反清復明”;興起后其口號是“扶清滅洋”;義和團運動被鎮壓后,余部又提出“掃清滅洋”的口號,這表明()
①農民階級也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
②民族矛盾已成為當時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③民族階級對中外反動勢力的認識不斷深入
④義和團沒有明確的斗爭目標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④AD10.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臺灣,膠州強立口岸,國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橫,未有甚于今日者。——引自苑書義《中國近代史編》
材料二最恨和約,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趨炎附勢,肆虐同群。
請回答:
⑴材料一、二說明義和團運動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政府奉行賣國政策,人民不堪忍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原因:材料三義和團各團場,均門前樹立大旗,上書“保清滅洋”等字,人皆耀武揚威。——引自《庚子紀事》材料四先拆電線桿,后拆火車道,殺盡外國人,再與大清鬧。——引自黃曾源《義和團事實》⑵材料三、四反映義和團對待洋人的態度怎樣?“滅洋”。態度:
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講,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本時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的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水均益
從鴉片戰爭起,日本人就滿心憂慮地注視著中國的遭遇。中國的歷史命運又促使他們反省體察,并思考自己的民族出路。正是這種危機感,成為日本自強運動醞釀和爆發的契機。但是……日本的自強,對于中國來說,卻意味著后起的東方資本主義踏著先行的西方資本主義的腳印,洶洶地破門而來,而其擴張一開始訴諸武力,比之西人用商品和傳教開路,顯示了更多的急迫和無情。
“日本為蒙文明皮膚具野蠻筋骨之怪獸”——世界公眾語“日本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最兇惡、最野蠻的敵人。”——江澤民
三、偉大的抗日戰爭一、日軍的侵華1、原因:日本內閣召開“東方會議”(1927)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則其他如小中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東亞為我國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田中奏折》(1)既定國策(2)擺脫經濟危機的需要一、日軍的侵華1、原因:(3)國民黨圍剿紅軍(有利條件)(1)既定國策(2)擺脫經濟危機的需要日本方面中國方面
隨著國民黨統一中國的逼近,中國人的反日運動激化,不斷發生妨礙列車運行和迫害日本學童的事件。——《關于“九一八”事變》1)1931年“九一八事變”2)1932年“一二八事變”3)1932年,建偽滿洲國,東三省淪為日本殖民地4)1933年,進犯山海關5)1935年,制造華北事變6)1937年,盧溝橋事變7)1937年進攻上海的“八一三事變”;12月南京淪陷8)1938年占領徐州,10月廣州、武漢失守。標志局部抗戰開始標志全民族抗戰開始——中國喪失了東北、華北、華中和華南大片領土一、日軍的侵華1、原因:2、過程探究一:你認為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犯下了哪些罪行?(進行分類)1、發動侵略戰爭;(一)空前侵略2、日軍暴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實行血腥的殖民統治:政治上:以華治華經濟上:以戰養戰文化上:奴化教育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八一三事變南京大屠殺式的慘案、細菌戰、毒氣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生死存亡,何去何從?(二)全民抗戰1、關內關外抗日救亡運動(1931-1937)--局部抗戰2、全民族的抗日戰爭(1937-1945)--全面抗戰(1)、關內關外的抗日救亡運動(分不同主體)1、中共:2、各界人民3、東北軍民4、國民黨愛國官兵5、國民黨蔣介石集團——不抵抗政策及“攘外必先安內”二、關內關外的抗日救亡運動(分不同主體)1、中共:2、各界人民:3、國民黨愛國官兵4、東北軍民5、國民黨蔣介石集團①九一八事變后,發表宣言……②1935年“八一宣言”,號召……③1935年瓦窯堡會議,確定……二、關內關外的抗日救亡運動(分不同主體)1、中共:2、各界人民:3、東北軍民4、國民黨愛國官兵5、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工人?商人?學生——一二九運動青年學生由北京擴展至全國中共(1)先鋒:(2)領導:(3)范圍:二、關內關外的抗日救亡運動(分不同主體)1、中共:2、各界人民:3、東北軍民4、國民黨愛國官兵5、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組織東北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①十九路軍的抗戰:②長城沿線官兵抗戰:③西安事變原因——民族危機(根本)、張楊?共產黨?學生?蔣影響:揭開由內戰到和平,由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①十九路軍的抗戰:②長城沿線官兵抗戰:③西安事變4、國民黨愛國官兵1931—1937年抗日救亡運動的特點:①自發性、形式多樣②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統一的力量③抗日與反蔣相結合★中國的抗日是如何從局部性、分散性的抗日走向全民族團結的抗戰?國共兩黨從對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戰的實現。決定因素:推動因素:主導作用:轉折點:實現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實現了全民族抗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的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中國共產黨倡議、主導和促成想一想說一說:
全民族抗戰是如何實現的?關鍵因素:國民黨態度轉變學習思路:(三)、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一條戰線兩條路線、兩個戰場三個時期、三方力量、三對矛盾一條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初步形成(2)加速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發表宣言…②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③1935年中共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④1935年一二九運動推動⑤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初步形成①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國民黨《自衛抗戰聲名書》②中共改編部隊(名稱及領導)③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標志)中國進入全民族抗戰時期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①配合正面戰場②1937.8洛川會議③陜甘寧邊區政府1940棗宜會戰(張自忠)①開展反掃蕩斗爭②百團大戰①1945年“七大”②展開大反攻兩個戰場、三個階段戰略防御(37.7-38.10)戰略相持(38.10-45.8)戰略反攻(45.8-9片面抗戰路線全面抗戰路線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1)主要會戰:(2)總體評價:積極抗戰,消耗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由于片面抗戰,未能阻止優勢敵人的進攻……中共敵后戰場的抗戰:(1)1937.8,洛川會議-----制定全面抗戰路線(2)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3)指揮中樞和總后方:建立陜甘寧邊區(4)開展反“掃蕩”斗爭
①“百團大戰”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②少數民族抗日武裝★你如何看待兩個戰場的關系?①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抗戰勝利的保證②防御階段,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戰主戰場;相持階段,中共敵后戰場逐步成為抗日主戰場。③兩者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和摩擦(如皖南事變)抗日戰爭發展趨勢1937/71938/101945/81945/8/15(七、七事變)(廣州、武漢陷落)(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共七大1、背景:2、內容:3、作用:(1)國際:(2)國內: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勝利1944年局部反攻(1)制定黨的任務…(2)確立黨的指導思想(3)選舉中央委員會為爭取抗戰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作政治和思想基礎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1、中國抗戰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1942)2、中國抗戰走向勝利大事記:
(1)中共“七大”召開(背景[國際、國內]、內容、意義)(2)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3)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4)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抗戰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理解)
(1)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5)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舉行反攻(6)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1)如何理解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維護國家主要的斗爭①反侵略斗爭第一次完全勝利,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在反侵略斗爭中屢戰屢敗的屈辱史。②洗雪了民族恥辱,捍衛了民族尊嚴,促使了民族覺醒,增強了民族自信,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重新走向振興的轉折點。③使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羅斯福: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丘吉爾: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斯大林: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二戰中“三巨頭”對中國抗戰的評價真心的話: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統計簡表認真觀察比較,簡要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具有哪些特點?
中國軍民的艱苦抗戰抗日戰爭的特點是世界上開始最早(1931年9月18日)、結束最晚(1945年9月2日)、歷時最長(近14年)的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從局部逐步發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2)如何理解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地重要組成部分?①牽制了日本侵略軍的絕大部分主力,是東方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②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大戰場中持續時間最長、付出犧牲最大的戰場。③中國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總之,中國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巨大貢獻。各抒己見:是誰打敗了日本?謎語趣聞:1945年抗戰勝利后,沉浸在抗戰勝利喜慶氛圍中的重慶,某大報副刊刊出一則謎語,謎面是日本投降,謎底是打一中國古代名人。問題一:你能解釋“屈原”和“蘇武”準確含義嗎?問題二:你知道應該怎樣理解“共工”這一謎底嗎?問題三:你贊同哪一個謎底?請簡要說明理由。問題四:如果以上謎底你都不贊同,試一試自己擬定一個謎底,但要有合理的解釋。結果出現兩個針鋒相對的謎底:屈原和蘇武。后來,有人讀到這則舊謎時,又擬了一個新謎底:共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①國共合作,實現全民族抗戰(根本原因)②國共兩黨配合,協同作戰,是抗戰勝利軍事上基本保證;③中共實行全面抗戰路線,抗戰有廣泛的群眾基礎;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和支援(重要因素)空前侵略全民抗戰背景、罪行、危害三、偉大的抗日戰爭再次踐踏中國主權中華民族危機再起抗日救亡運動全民族抗戰前方:中國軍隊抵抗后方:人民救亡運動(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原因、過程、作用)(自發)偉大勝利原因地位正面戰場敵后戰場認識:團結就是力量!日本、中共、國民黨、人民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學Lzz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根本原因是()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B.中共發表“八一宣言”C.蔣介石態度明顯轉變D.全國人民擁護一致抗日2.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大捷是()A.山海關戰役B.平型關戰役C.臺兒莊戰役D.百團大戰3.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國人民長期的、全民族的抗戰B.中共努力發動和組織廣大群眾C.海外華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相互配合
ABA雙基演練4.20世紀30年代的下列事件中,揭開了日本侵華戰爭序幕的是()
A.確定“征服滿蒙”方針B.九一八事變爆發
C.日本制造華北事變D.八一三事變爆發
5.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
A.揭開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序幕
B.導致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C.打開了中國華北地區的門戶
D.揭開了日本全面侵華的序幕
6.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D.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成立
C.國民政府發表國共合作宣言
D.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BDC歷史無言,精神不朽。許多年后,當我們再度回望這段歷史,是為了記住先烈的熱血,更是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讓我們乘上一輛以緬懷或記憶命名的列車,從容地駛向和平的前方。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只有不忘過去、記取教訓,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胡錦濤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再見
思考:20世紀30年代日本為什么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原因是什么?①侵略中國是日本的既定國策;②世界性經濟危機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
③當時中國的內戰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可乘之機。(根本原因)(直接原因)1931.“九一八”1935年“華北事變”1937.7.7“盧溝橋事變”1937.8.13“八一三事變”1937.12.13占領南京1938.10占廣州、武漢(2)進程:①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2年,成立偽“滿洲國”。)②1935年,制造了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為主要矛盾。)③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全面侵華開始;④1937年,發動“八一三事變”,侵占上海;⑤1937年,占領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殺;⑥1938年,占領徐州、廣州、武漢。(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上個世紀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染織品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機油散熱器水管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木制室外用品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智能植物生長箱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無鋼圈胸圍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廣告大師養成:創意體能雙飛躍
- 確診傳染病的常用方法和技術
- 孩子藝術啟蒙的秘訣是什么
- 教師自我提升與專業發展計劃
- 學校安全與健康教育安排計劃
- 2025年浙江省初中名校發展共同體中考語文一模試卷附參考答案
- 2025年食安食品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租賃料場協議
- 2025年北森題庫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必考保安證試題及答案
-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陸上風電工程標桿造價指標(2023年)
- 茶館里的政治:揭秘《茶館》背后的歷史
- 醫院保安服務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危機公關服務合同范本
- 跨學科實踐活動5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魯教版下冊
- 拆除臨時用電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