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常德市株木山聯校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中國古代商業發展中有如以下表述,如商周的“工商食官”、春秋戰國自由商人的崛起、宋元坊市界限和營業時間限制的打破、紙幣的產生、明清地域性商人群體的出現等。說明古代中國商業(
)
A.發展具多樣性
B.具有階段特征
C.發展不具有持續性
D.具有自由發展特征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描述了不同時期商業的發展情況,故B項正確,A項錯誤;中國古代的商業發展具有持續性,故C項錯誤;中國古代商業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不能自由發展,故D項錯誤。所以答案選B。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古代商業·發展演變2.結合中國的實際,鄧小平指出:“建國以來,人家封鎖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還是閉關自守,這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難。”“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為此,中國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閉關鎖國
B.對外開放
C.與大國結盟
D.“一邊倒”參考答案:B3.下表反映了近代山西部分新產業首次出現的情況,這反映出近代山西A.輕重工業并舉,完成了近代化
B.資源豐富,辦廠條件優越C.新生產力區域分布的不平衡
D.實業救國成為發展動力參考答案:答案:C分析:由材料可知,表格中涉及的七種新產業中,有4個在太原,說明了新生產力區域分布的不平衡,A正確。材料并不能表明山西完成了近代化,A錯誤。材料無法反映山西的資源是否豐富,排除B。材料中也無法體現實業救國,排除D。點睛:本題考查近代中國工業發展。做選擇題的關鍵,就是要尊重材料,選項中的敘述如果不符合材料,即使是正確敘述也不能成為正確選項。4.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歐盟和伊朗于2015年7月達成最終全面協議.伊朗核談判從維也納起,如今又自維也納落,持續12年.伊朗核問題協議的達成表明()A.國際法完全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B.中美俄三足鼎立之勢逐漸形成C.實現無核的世界是人們的共同認識D.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參考答案:D【分析】本題以伊朗核問題考查了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伊核問題六國對話會是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以及歐盟代表就伊朗核問題舉行的對話會.【解答】A項錯誤,表述絕對化,國際法沒有完全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B項錯誤,當今世界格局是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中美俄沒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C項錯誤,材料主要伊朗核問題六國以及歐盟代表就伊朗核問題舉行的對話會,未體現實現無核的世界是人們的共同認識;D項材料體現伊朗核問題六國以及歐盟代表通過對話的方式達成伊朗核問題協議,說明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符合題意.故選D.5.有學者在論述羅馬法時指出,原始制度注重對法律過程的考究,法律后果并不是產生于單純的協議或者簡單的意思表示,如果要創設或者轉讓某一權利,必須實施某些特定的行為,或者使用特定的話語。這說明羅馬法A.法律關系主體狹隘 B.形式重于實質內容 C.法律客體范圍窄小 D.注重維護公平公正參考答案:B【詳解】考查羅馬法。根據材料信息“法律過程的考究”以及“實施某些特定的行為”可以判定羅馬法比較注重法律實施的“形式”,即“形式重于實質內容”,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法律實施的主體關系和客體范圍問題,故排除A、C兩項;材料沒有體現羅馬法維護公平公正,排除D項。6.“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開鑿了英國第一條大運河,即布黎紀瓦特公爵運河。從那時起,……引起運河開鑿熱,使英國到1830年時擁有2500英里的運河。”英國“運河開鑿熱”的興起主要是由于
A.農業灌溉的需要
B.工業革命的需要
C.對外擴張的需要
D.運輸商品的需要參考答案:D7.下圖是有關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方式示意圖,推斷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寫的是A.分封制B.個體農耕 C.集體勞作 D.自然經濟參考答案:C8.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構想:“以實在田土均之,人戶一千六十二萬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戶授田五十畝……則天下之田自無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紛紛。”這里他針對的社會問題是A.均田制破壞B.土地兼并C.賦稅沉重D.重農抑商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以實在田土均之,人戶一千六十二萬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戶授田五十畝……則天下之田自無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紛紛。”可知,黃宗羲主張按戶平均分配土地,針對的是當時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故應選B。黃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不存在均田制,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賦稅沉重的情況,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重農抑商政策,排除D項。考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的經濟政策·土地制度的演變【名師點睛】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大地主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種卑劣手段。尤其是災年,地主巧取豪奪,讓擁有土地的農民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佃農。封建統治者為鞏固統治,維護小農經濟,往往也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可以買賣。9.中國古代選官經歷了“世襲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過程。與“科舉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舊C.龍生龍,鳳生鳳
D.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參考答案:B10.1942年初,戴安瀾師長率國民黨第200師入緬與日作戰,不幸犧牲。1943年4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西全州香山寺為戴安瀾舉行了國葬儀式。1956年9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追認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這表明A.國共共同抗日
B.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情感
D.民族英雄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情參考答案:C11.亞里士多德認為:“當一人或若干人所組成的一個團體,勢力增長的過大,以至于凌駕整個公民團體,……這樣的持續地位常常造成君主專制政治或門閥寡頭政治。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爾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許這種特殊人物產生以后方才加以補救總不能算是一個良好的政策。”這表明()A.公民團體渴望社會地位平等B.防止集權政治應當未雨綢繆C.雅典民主容易導致政治動亂D.特權階層是城邦制必然產物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這樣的持續地位常常造成君主專制政治或門閥寡頭政治”反映了集權政治的產生,而“容許這種特殊人物產生以后方才加以補救總不能算是一個良好的政策”體現了在集權政治出現后,處理不是最好的方法,應當對極權政治提前預防,B符合題意;材料的核心是“防止集權政治”,A的表述偏離了題旨,并沒有闡述他們地位的平等;C“政治動亂”并不能歸結于“集權政治”,D“必然產物”的表述不合題意,只是其一而已,故選B。【考點定位】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12.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沈志華認為,中蘇的合與分改變了冷戰的走向。《全球通史》書中也說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以后,……毛的繼承者們發起了一場‘現代化’運動,……走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根本上改變了冷戰世界。”這反映了()A.冷戰是由中蘇結盟而引發的B.世界政治格局演變取決于中蘇兩國C.中美關系緩和促使冷戰結束D.中國成為影響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題干材料,歸納、概括,并作出正確認知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關鍵信息“中蘇的合與分改變了冷戰的走向”、“從根本上改變了冷戰世界”等,本題實際上考查現代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據此,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BC三項的表述,均不符合史實,而且與題干材料的核心意思無關,排除。D項客觀,符合題意,正確。綜上,故,本題正確答案選D。考點: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現代中國的國際影響力13.閱讀右圖伏爾泰的《中國孤兒》序言,伏爾泰在此贊賞了A.古代希臘文明
B.古代羅馬文明C.古代儒家文明
D.英國君主立憲參考答案:C14.“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點進入社會主義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鄧小平的這一席話總結的是A.三大改造的教訓 B.人民公社的教訓 C.計劃經濟的教訓 D.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參考答案:B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時間上不符合題意,故A項排除;鄧小平話中“想早一點進入共產主義”指的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兩件事反映了人們想早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這說明了鄧小平這段話總結的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故B項正確;計劃經濟與“文化大革命”在題干中均無體現,故C、D兩項排除。15.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1933.3—1945.4)。下列關于羅斯福事跡的表述錯誤的是A.與英、蘇領導人發表《波茨坦公告》 B.領導美國擺脫了1929年經濟大危機C.通報珍珠港事件情況并對日宣戰 D.新政初期下令所有銀行停業整頓參考答案:A考點:本題旨在考查羅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依據所學,美國總統杜魯門與英、蘇領導人在1945年7月發表《波茨坦公告》,而羅斯福總統逝世于1945年4月,故A項的表述錯誤,但與題意相符。依據所學,羅斯福新政通過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擺脫了1929年經濟危機,其主要措施包括整頓銀行業,克服金融危機等;珍珠港事件爆發于1941年,故B,C,D項的表述正確,但與題意不符。16.下圖是各個時期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比重,國家投資自20世紀80年代銳減,其原因有①國有企業改革②國有企業私有化運動③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④國家加強管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B1984年以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它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在管理體制上,政企分開,簡政放權,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在所有制上,變單一公有制為多元化所有制,故①正確;允許私有成分的存在于發展不等于私有化,故②錯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自中共十四大明確之后不斷完善,中共十五大進一步完善該理論,在前期改革的基礎上,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故③正確;國家加強管理與國家投資增加與否沒有必然邏輯關系,故④錯誤,B項符合題意。17.傅斯年曾說:“史學的對象是史料,不是文詞,不是倫理,不是神學,并且不是社會學。史學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藝術的建設,不是做疏通的事業,不是去扶持或推倒這個運動,那個主義。……史學便是史料學。”他強調的是()A.要以自然科學的方式研究歷史B.要依照倫理觀念和政治需要來選擇史料C.史學研究的標準是客觀公正D.史學研究的重心是對史料的考證和辨析參考答案:D解析:題干沒有說到自然科學的方式問題,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不是做藝術的建設,不是做疏通的事業,不是去扶持或推倒這個運動,那個主義”,故B項錯誤;材料只是強調史學研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并沒有提出史學研究的標準,故C項錯誤;按照材料的意思,史學研究的側重點就是史料,故D項正確。18.春秋戰國時期,士人紛紛走上游說謀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國,難償治國之愿;孫武遠涉吳國,大展治軍之才。這說明()A.游說謀官成為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的入仕途徑B.人才適應時代的要求關系著個人理想的實現C.武將比文官更具社會進步的建設性D.社會的混亂無序造成用人的無理性參考答案:B材料“士人紛紛走上游說謀官之路”不等于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游說某官是主要的做官途徑,故A項錯誤;孔子主張以“禮”治國,孫武主張軍事手段謀國,前者在春秋戰國時期不符合統治者需要,后者切合統治者爭霸的內在需求,故B項正確;武將比文官更具社會進步的建設性片面理解材料,故C項錯誤;春秋戰國社會劇烈變革時期,需要的是能夠對國家增強實力的學說,而不是泛泛而談的道德理論,故D項錯誤。19.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這樣評論義和團:“義和團事件明顯是由反動的滿族朝廷、頑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紳,以及無知和迷信民眾的聯合力量所推動的。這種反抗外國帝國主義的感情和憤怒的爆發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視其中所固有的愛國主義成分。”對此評論理解準確的是
①作者對義和團運動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實
②作者認為義和團運動是全民族廣泛參與的群眾運動③作者對義和團的評價具有辯證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觀是革命史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B20.中國知識界曾掀起了一股談論蘇聯和社會主義的熱潮,他們認為“國家能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從而避免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下生產的無規劃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亂和浪費。”由此判斷,蘇聯當時實行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經濟體制
D.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參考答案:M2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與調整·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C
解析:從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科學的規劃”“避免了……生產的無規劃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亂和浪費”,可知這是對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評價,即對斯大林體制的評價。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斯大林體制的評價的準確把握。21.被西方教會勢力指責為“意在擾亂對神的信仰,企圖毀滅上帝”,而中國啟蒙思想家嚴復則認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頓)氏之天算格致”的學說是(
)A.日心說
B.進化論
C.量子論
D.相對論參考答案:B解析:首先排除A項,日心說是西方教會的主張。然后再排除C、D兩項,量子論和相對論是20世紀出現的理論。根據題意“意在擾亂對神的信仰,企圖毀滅上帝”,可知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被譽為“生物學界的牛頓”。考點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現代的科學技術內容,以及對它們的準確理解22.蔣介石曾告訴國民說:“我國自清季開始與列強訂立不平等條約以來,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們中華民族經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戰犧牲,乃斯不平等條約百周年的沉痛歷史,改變為不平等條約撤廢的光榮紀錄。……”蔣介石這段話發表于(
)A.民國三十年
B.民國三十一年C.民國三十二年
D.民國三十三年參考答案:C略23.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政治建設不斷發展。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歷史任務②正式確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入新階段④通過了新時期治國安邦總章程A.②③④①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參考答案:A①是1995年中共十五大,②是1954年憲法,③是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中共提出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標志著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④是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故選②③④①,故排除BCD,選A。24.根據下列表格中的內容,判斷其要認定的年份可能是年份世界貿易總值英國(含殖民地)法國德國美國?37491.8(140)454234
A.1765年
B.1870年
C.1915年
D.1970年參考答案:B25.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戲劇空前發展起來,出現了很多大劇場,其中狄奧尼索斯劇場可以容納30000名觀眾。造成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雅典奴隸制經濟繁榮
B.統治者重視戲劇教化C.雅典建筑技術的進步
D.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參考答案:D雅典戲劇的繁榮,主要原因是由于雅典當時處于民主政治階段,公民享有民主權利,通過觀劇等行為培養公民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故選D。A項并不能保證戲劇的繁榮;C項和B項明顯錯誤。26.改革開放使我們先后沖破了“個人崇拜”“計劃經濟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內容明確體現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C.中共“十五大”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
D.鄧小平南方談話闡釋姓“資”還是姓“社”問題參考答案:C27.有學者認為俄國的某項政策“使全國變成一個大軍營,把全國的生產和消費統統集中到國家手里,取消商品買賣,取締市場,黨內外均實行戰斗命令制,引發農民的嚴重不滿和堅決反抗”。為應對問題,政府實施了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D.農業集體化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材料中“俄國的某項政策“指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該政策也的確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為應對這些問題政府實施的措施是“新經濟政策”,所以本題答案只能是B。考點: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28.東漢班固著《漢書》,其中《溝洫志》記載: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涇增修六輔渠和白渠的由來與過程;……黃河決口改道的歷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論爭等。這一記載A.反映漢代政府重農抑商B.推動了西漢農業發展C.說明江南水利重大發展D.為后世治水提供借鑒參考答案:D興修水利固然有利于農業的發展,但材料沒有抑商的信息,排除A;材料的主旨是關于水利工程由來與過程及治理方策,沒有體現對農業發展的作用,排除B,選D;材料沒有提到江南水利工程,排除C。29.“宋……田制不立,圳畝轉易,丁口隱漏,兼并冒偽,未嘗考按(不曾追究查辦),故賦入之利視前代為薄”。這體現出宋代
A.財政困難,入不敷出.
B.地主土地私有制得到發展
C.人口減少,經濟倒退.
D.農民承擔的賦稅更加沉重參考答案:B30.辯論是古代雅典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公元前5世紀末,許多公民在公民大會或法庭上假裝自己不會演說,反過來卻說對方很會演說,這成了爭取同情的固定套路。這表明當時A.辯論在民主決策過程中已不重要
B.雅典公民辯論和演說水平提高C.民主決策具有保護平民的傾向性
D.公民對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認知參考答案:D據材料“假裝自己不會演說,反過來卻說對方很會演說……爭取同情的固定套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當時雅典權力機構對于不會演說的“弱勢”一方會因同情而作出有利于“弱勢”一方的決定,這體現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故D選項正確;當時辯論在民主決策過程仍然發揮重要作用,故A選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公民辯論和演說水平提高,故B選項錯誤;材料說明雅典民主決策具有保護不會演說的“弱勢”一方的傾向性,而不是保護平民,故C選項錯誤。故選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材料第一次巴爾干戰爭之后,巴爾干同盟等戰勝國在倫敦召開和會,商討對占有的原奧斯曼帝國領土的利益瓜分。德國和奧匈帝國利用巴爾干同盟內部的矛盾,極力煽動保加利亞反對其他盟國。1913年6月29日,在德奧的煽動下,保加利亞突然向塞爾維亞和希臘發動進攻。不久,羅馬尼亞和門的內哥羅兩國和奧斯曼帝國相繼參戰反保同盟。07月29日,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一世被迫求和。反保同盟的要求基本得到滿足,保加利亞則喪失了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獲得的大部分領土。經過這次戰爭,塞爾維亞實力大為增強,阻礙了奧匈帝國在巴爾干半島的擴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人民要求與塞爾維亞合并,必然引起奧塞之間的沖突;俄國則借由塞爾維亞插手巴爾干半島事務,奧塞沖突不可避免地要導致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集團的軍事沖突。第二次巴爾干戰爭致使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根據材料,概括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的原因。(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的影響。參考答案:(1)原因:巴爾干同盟內部的矛盾;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插手;奧斯曼帝國企圖收復失地。(2)影響: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矛盾激化;大國插手巴爾干半島,加劇了形勢的緊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民族運動,最終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詳解】(1)依據材料“德國和奧匈帝國利用巴爾干同盟內部的矛盾,極力煽動保加利亞反對其他盟國。”、“羅馬尼亞和門的內哥羅兩國和奧斯曼帝國相繼參戰反保同盟”可從巴爾干同盟內部的矛盾、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插手、奧斯曼帝國企圖收復失地等方面概括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的原因。(2)依據材料“塞爾維亞實力大為增強,阻礙了奧匈帝國在巴爾干半島的擴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人民要求與塞爾維亞合并,必然引起奧塞之間的沖突”、“俄國則借由塞爾維亞插手巴爾干半島事務,奧塞沖突不可避免地要導致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集團的軍事沖突”、“第二次巴爾干戰爭致使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結合所學從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矛盾激化、大國插手巴爾干半島,加劇了形勢的緊張、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等角度分析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的影響。32.教育的發展變遷,推動時代和社會進步,同時又受到時代的影響與制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徽州是程朱理學的故鄉,明清時期隨著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辦學熱情的高漲,書院教育遠勝于前。……徽州宗族書院較之其他書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顯。休寧《茗州吳氏家典》記載:“族內子弟有器宇不凡,資稟聰慧而無力從師者,當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學費),培植得一個兩個好人作將來楷模。”——安徽師范大學張曉婧《論明清徽州書院的社會功能》材料二:1881和1882年,法國總理兼教育部長費里提出兩項教育法案。第一項法案于1881年6月通過,規定母親學校(幼兒園)和公立小學一律免收學費。第二項法案于1882年3月通過,規定對6—13歲的所有兒童實施強迫的、義務的初等教育,……對不送孩子入學的父母處以罰款、監禁等處分。
——劉新科《國外教育發展史綱》材料三:1947年中國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學在校學生總數的24%,到了1952年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學生僅占在校生總數的18.9%,1952年達到35.4%,為各科學生之首。調整產生了許多專業工學院,例如四大工學院。——陳輝《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以蘇聯為師”的后果》等(1)據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書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強的表現及原因。(8分)(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現了哪些新的特點。(6分)分析出現這些新特點的有利政治經濟因素?(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調整的主要特點,(4分)分析這次高等教育院系調整的影響。(4分)參考答案:(1)表現:對有資質的貧寒子弟給予特殊照顧,不僅可讓他們讀書,還有相應的獎賞措施。(4分)原因:程朱理學的影響;宗族的組織;徽商的熱心資助。(每點2分,答出任兩點得4分)(2)特點:由政府主導;普及免費教育;立法強制執行。(每點2分,6分)原因:①政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推動,代議民主制得到發展。②經濟:兩次工業革命,提供了物質每件。(4分,每點2分)(3)主要特點:偏重工科,嚴重削弱法學、社會學、政治學等人文社會學科;照搬蘇聯模式或者全盤蘇化等。(每點2分,共4分)影響:短期內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材,滿足了工業化建設的需要.但照搬蘇聯模式;造成高等教育體制僵化.(4分)33.有學者認為:服裝是身體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歷史與時代精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敏捷開發方法論2025年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軟件設計師有效試題及答案匯編
- 法學概論從入門到精通的試題及答案
- 管理者的時間與精力分配計劃
- 會計軟件應用能力提升計劃
- 積極心理與職業幸福感提升計劃
- 供應鏈優化計劃
-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重點基礎知識點
- 美術班級文化建設活動計劃
- 2024年陜西師范大學輔導員考試真題
- 110kV變電站專項電氣試驗及調試方案
- 施工用電專項安全隱患排查實施方案(項目部).文檔
- NB-T10394-2020光伏發電系統效能規范
-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及答案(真題匯編)
- JTG-G10-2016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范
- DZ∕T 0215-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范 煤(正式版)
- 校園ip地址規劃方案表格
- 威圖電柜空調SK3304500使用說書
-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外交學院
- 研究生高級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全冊教學課件
- 《大學生創業基礎系列課程》課件-第14-5課-消費者購買決策-1學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