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第二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第二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第二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第二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第二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第二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19世紀末的戊戌維新運動①首先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

②其核心主張是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③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參與國家政權的開始④使中國近代化歷程開始深入到政治領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A2.文藝復興“后三杰”的作品大部分是有關天主教的內容。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宣傳基督耶穌至高無上

B、忠實的為羅馬教廷服務C、利用宗教外衣宣傳人文主義

D、沒有擺脫宗教束縛思想落后參考答案:C3.薄伽丘的《十日談》被稱為“人曲”,下列關于“人”的闡釋正確的是A.主張人與上帝直接對話

B.捍衛人的道德尊嚴C.提倡自然的人性

D.強調人的理性參考答案:C4.有學者說:“滿族自己內部,原本實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議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漢文化的絕對君主制,后來才廢除了這種氏族民主形式,實現了君主的專制體制。”這種變化達到頂峰是在A.順治時期

B.康熙時期

C.雍正時期

D.乾隆時期參考答案:C5.成語“數典忘祖”“不肖子孫”跟下列哪一制度關聯()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襲制參考答案:B6.《漢書·游俠傳》記載:“魏有信陵,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勢,竟為游俠,雞鳴狗盜,無不賓禮。”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漢代王國問題嚴重威脅中央集權B.新興地主階級重視搜羅各種人才為己所用C.沒落奴隸主貴族親小人,遠賢臣,生活腐朽D.魏、趙、齊、楚四國是戰國時期恐怖黑惡勢力的策源地參考答案:B7.清朝的理藩院并非從明朝繼承而來,其前身大約是1636年建立的“蒙古衙門”,它逐漸接管了與西藏、新疆和俄國等方面的事務。理藩院的尚書和左右侍郎通常均是滿人,間或有蒙古旗人,從未有漢人擔任。這表明清朝的理藩院A.是獨立的外交管理機構B.體現了高度的君主專制C.有一定的部族專制色彩D.有效地管轄了邊疆事務參考答案:C【詳解】結合材料“清朝的理藩院……其前身大約是1636年建立的‘蒙古衙門’”可知理藩院是滿族為管理蒙族事物而設立的衙門,具有部族政治色彩,故C正確;由材料“它逐漸接管了與西藏、新疆和俄國等方面的事務”可知理藩院掌管少數民族事物和與外國的交往,不是獨立的外交管理機構,故A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君主專制,故B錯誤;材料表明理藩院主要是掌管邊疆少數民族事務,不是對整個邊疆的管理,故D錯誤。8.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中增加了“節制資本”的內容,“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的目的是()A.改善農民和工人的生活狀況

B.提高工人和農民的政治地位C.解放工人和農民

D.約束資本主義的發展參考答案:A9.下列是1998—2000年私營、國有和外資工業企業的工業產值比較表(摘編自陳勇勤《中國經濟史》)。表格數據的變化表明年份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數值(億元)比重(%)數值(億元)比重(%)數值(億元)比重(%)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A.增強國企活力成為深化改革中心環節B.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完善C.中國已經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已經動搖參考答案:B【詳解】從材料數據分析發現,1998—2000年,私營企業、外資企業比重上升,國有企業比重下降,但國有企業比重仍占主導地位。結合所學可知,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來,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上所述,材料表明1998—2000年市場經濟體制取得顯著成效,反映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完善。故答案為B項。A項,增強國企活力是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排除;C項,中國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21世紀初,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從材料數據可知,國有企業比重仍占主導地位,說明公有制經濟是主體。根據所學可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成分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排除。10.近代某思想家說:“然則必欲予民權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國大涂炭,則民權自由,且不可得也。”這位思想家主張()A.民主共和

B.改良維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專制參考答案:B11.馬丁?路德在《九十五條論綱》中闡述了基督教徒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思想的社會效果是A.將人們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來B.從神學的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C.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實現了人人平等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題考查宗教改革的影響。馬丁·路德打擊天主教會勢力的統治,但并不是反對宗教信仰,故AC兩項錯誤;D項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人人可以理解《圣經》,不需要教會勢力干涉,就是人的自由和獨立性,故B項正確。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2.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省賦”的主張。他說:“臣嘗聞天下國家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實在省賦,省賦之實在治軍。”朱熹意在說明A.仁義王道與依法治國相結合B.改善民生與治理軍政相輔相成C.民本思想以輕徭薄賦為根本D.無為而治的觀念利于國家統治參考答案:B根據題干可知,朱熹這段話的核心是體恤百姓、關注民生,主要做法是減輕賦稅和降低軍費開支,B項正確。A項中的“依法治國”與題干中“恤民”“省賦”的主張不符,排除。C項說法是對題干信息的片面反映,但沒有涉及題干“省賦”的主張,排除。D項中的“無為而治的觀念”與題干中“恤民”“省賦”的主張不符,排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B。點睛:正確理解題干關鍵信息“臣嘗聞天下國家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實在省賦,省賦之實在治軍。”,逐一分析選項即可知道答案。13.文藝復興時期在佛羅倫薩被稱為“歐洲乃至世界的藝術寶庫”的是A.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畫藝術

B.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壁畫藝術C.烏菲齊博物館

D.帕拉蒂納美術館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佛羅倫薩的烏菲齊博物館以收藏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名作而蜚聲國際,歐洲乃至世界的藝術寶庫,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博物館之一,故選C。14.“就在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從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殘痕,完整而徹底地完成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是A.“一國兩制”的提出

B.“九二共識”的確定

C.中國國際威望的提高

D.中國國力的強大參考答案:D15.梁啟超在論及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指出“蓋權臣之消長,與專制政體之進化成比例,而中國專制政治之發達,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義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劃”。材料中“教義之浸淫”指的是A.統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維護自己的統治B.宗教的欺騙性使人民喪失了斗爭精神C.儒家思想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D.中國君主專制意識根深蒂固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據材料“蓋權臣之消長,與專制政體之進化成比例,而中國專制政治之發達,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義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儒家思想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體現了“教義之浸淫”,故C正確。儒家思想,不是宗教,故A錯誤。宗教的欺騙性使人民喪失了斗爭精神,也不符合儒家思想,故B排除。中國君主專制意識根深蒂固,也源于儒家思想,故D排除。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16.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歷史發展的影響不包括A.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者B.中國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C.受此影響,中國傳統文化被徹底顛覆D.中國人民把自己的命運和世界人民的命運聯系起來參考答案:C17.明代中期,白銀逐漸成為民間流通中的主要貨幣,但歷來國內銀礦開采不多,社會上巨額的白銀需求,造成銀貴金賤的局面。而在歐洲,其金銀比價完全相反,這使外國大量以白銀對中國進行貿易。據統計,僅明朝后期流入中國的白銀就超過三億兩。這一現象A.使重農抑商政策開始松動B.反映出中國貿易逆差擴大C.促進世界市場最終形成D.加大了中國經濟的風險性參考答案:D【詳解】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明代在對外貿易過程中,有大量白銀流入。表面上看,這是對外貿易順差的表現,但是中國以外來的白銀為主建立了銀本位制,實際上中國市場上的白銀主要依賴外國的輸入。一旦外國減少或停止對中國的白銀輸入,必然造成國內白銀的缺乏,從而造成中國經濟的損失,加大中國經濟的風險性,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明朝后期仍然執行嚴格的重農抑商政策,并未松動;B選項錯誤,此時期外國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對外貿易是順差并非逆差;C選項錯誤,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與材料信息無關。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8.羅馬法規定:”法律承認個人有獨立的人格,承認個人為法的主體,承認個人生活中一部分是不可干預的,即使國家在未經個人許可時也不得干預個人生活的這一部分。”這一原則規定有利于A.維護社會平等 B.追求司法公正C.強調法律權威 D.限制公權濫用參考答案:D通過“即使國家在未經個人許可時也不得于預個人生活的這一部分”可知法律是保護個人私權的,即使國家也不能濫用權力,干預個人生活,故D項正確;A、B、C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19.“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用權力來約束權力,形成一種能聯合各種權力的機制,其中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互相制約,即權力要分開掌握和使用。”該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人民主權

B、社會契約

C、分權制衡

D、天賦人權參考答案:C

20.一戰后建立的國際聯盟實際起的作用是A.維護凡爾賽體系

B.保證國際和平與安全C.限制大國的軍事競賽

D.促進國際經濟文化交流參考答案:A21.下圖是1917年——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所發文章的主題統計,觀察下圖,結合所學知識,能夠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馬克思主義在這一時期廣泛傳播B.報刊是當時傳播新思想的唯一媒介C.廣大人民關心國事和接受新思想D.西方習俗禮儀在這一時期傳人中國參考答案:A根據所學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特別是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與圖片介紹馬克思主義文章數量很大相符合,故A與題意相符;B、C兩項犯了表述絕對化的錯誤,圖片無法體現西方習俗禮儀“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排除B、C、D。22.王大媽要組織一個廣場舞團隊參加比賽,為了盡快購齊比賽服裝,她用了不到一小時就通過手機從淘寶網上訂購好了服裝。這得益于A.電視的普及B.報紙的宣傳C.互聯網的發展D.電臺的傳播參考答案:C手機從淘寶網上訂購服裝是基于網絡技術的電子商務活動,C正確。點睛:解題的關鍵信息是“通過手機從淘寶網上訂購好了服裝”,結合所學大眾傳媒的發展的知識分析解答。23.清朝學者萬斯大說:“古之時。諸侯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也,因制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說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緣關系

B.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權利C.各級政權被一家一戶所掌控

D.宗法關系是維系政權的紐帶參考答案:D24.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輝縣琉璃閣發掘了一座春秋時期的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潰C.等級制度的顛覆D.禮樂制度的破壞參考答案:D依據“發掘了一座春秋時期的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結合所學可知,周禮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中諸侯墓出現九鼎,說明春秋時期禮樂制度的破壞,故D項正確;宗法制度注重血緣關系,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A;B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表述不準確,應排除。25.右圖為《三教圖》。此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似正在辯經論道,體現了我國古代的一種社會思潮。對這一思潮表述正確的是A.隋唐時期初露端倪

B.推動了新儒學體系的誕生C.“三教合歸佛”為其核心

D.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參考答案:B宋明理學。圖片體現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趨勢,在宋代發展為理學,理學在宋元時期成為官方哲學,故選B項。三教并立出現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排除A項;圖片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圖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歸佛”為其核心,排除C項;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漢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但當時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陰陽家的思想,排除D項。26.1914年8月2日英德雙方談判時,德國首相指出:“你們是否要為一張廢紙(指保證比利時中立的條約)和我們開戰?”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我們承擔著光榮的責任,要保衛一個弱小鄰國的獨立、自由與領土完整。如果哪些國家說他們只有在條約對他們有利時才守約,我們就不得不使局勢變得只有守約才對他們有利。”這說明

A.英國是為了維護比利時的中立而戰

B.英國的目的是以武力制服德國來遵守條約C.英國為了維護國際公理而戰

D.英國以保護比利時為借口參加對德國的戰爭參考答案:D27.據《荀子·禮論》記載:周代的棺槨制度為天子用二槨五棉,諸侯一槨四棺或三棺,大夫一槨二棺,士一槨一棺。根據目前考古發據,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諸侯墓葬多用一槨二棺,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的各國國君墓,基本是二槨三棺或一槨三棺。這一變化可以用來說明A.禮樂制度演變的特殊性B.西周時宗法制度逐步確立C.禮樂制度落實的漸進性D.春秋戰同時期的禮崩樂壞參考答案:C【詳解】據題干材料可知,西周至春秋早期棺槨制度尚未嚴格落實,諸侯等級的棺槨尚未達到標準,到了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才基本達到標準,這說明棺槨制度是逐漸規范化的,即體現了禮樂制度落實的漸進性,故C項正確,D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這一制度是在個別地區或時段內有了變化,“特殊性”表述錯誤,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宗法制度,故B項錯誤。28.霍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中指出:“從臨時政府注定垮臺的敗跡開始出現,一直到今天,人們對于十月革命的看法始終爭執不下,其實其中多數的意見都具有誤導的意味。反共派的歷史學家往往認為,此事根本就是列寧一手策劃的暴動或政變,以實行其反民主的基本立場。”對作者觀點理解正確的是A.十月革命是特殊歷史背景下的必然產物B.反共派認為十月革命的爆發具有必然性 C.多數人認為臨時政府的垮臺是必然的D.十月革命是列寧一手策劃的暴動參考答案:A29.古希臘一位哲人說: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這位哲人是A.柏拉圖

B.亞里士多德

C.蘇格拉底

D.普羅塔哥拉參考答案:C30.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殿警衛,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應,宗正管皇帝家族和親戚等。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體的本質是A.職分細化,各負其責

B.化國為家,君權至上C.選賢舉能,唯才是用

D.官員眾多,政務繁雜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組圖一:(1)結合組圖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圖(a)與圖(b)、圖(c)與圖(d)的關系。(8分)組圖二:圖一:大象在天空中飛翔——《慕尼黑協定》換來的和平圖二:笑里藏刀——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擁抱圖三:自由女神將象征世界自由的火炬交給羅斯福和丘吉爾,寓意由英美兩國去傳承并維護世界自由。(2)組圖二中圖一、二分別諷刺了什么外交政策和事件?兩幅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有何內在聯系?(3)圖三主要反映了怎樣的歷史現象?對二戰進程有何影響?參考答案:(1)圖a與圖b:《凡爾賽和約》引發了德國人民的民族復仇情緒,希特勒借機欺騙人民支持,建立法西斯政權。圖c與圖d:二戰后審判德國戰犯,嚴懲法西斯分子。德國對戰爭罪行深刻反思,總理以此向世人昭示和平。(2)政策:綏靖政策;《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內在聯系:《慕尼黑協定》嚴重削弱蘇聯對英法的信任,蘇聯因此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求自保。(3)現象:美國放棄中立政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影響:壯大反法西斯力量,從根本上扭轉國際力量對比的不利局面,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基礎。32.閱讀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李鴻章認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中國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

──摘自《籌辦洋務始末》材料二:“今之言發者,其葷葷大端,必曰練兵也,開礦民,通商也。斯固然矣……吾今為一言以蔽之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引自梁啟超《變法通議》請回答:(1)

根據材料一指出這場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什么?(2分)(2)

材料一與材料二的主張有何異同之處?(4分)材料二的主張有何進步性?(2分)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發展進程有何突出影響?(6分)參考答案:(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體西用)(2分)(2)向西方學習,適時改革。(2分)前者側重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后者側重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2分);材料二觸及到了中國落后的根源要求改變封建的政治體制。(2分)

(3)開啟近代化先河;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和工具,培養科技人員和工人,創辦近代企業;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國經濟擴張;客觀上對封建經濟起到一定瓦解作用,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增強了國防力量;推動了西學的傳播。(任答3點6分)

3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以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材料二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