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第三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第三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第三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第三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第三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第三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2017年注定要在中國文化產業史冊上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十九大報告將文化戰略、文化定位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向民認為十九大報告中對“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斷,表明社會從追求物質財富的“物質經濟時代”,進入了“文化精神時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僅要“美”還要“好”,要心情舒暢、幸福指數高,對精神文化產品提出新需求。這對文化產業發展來說是紅利更是機遇,新一輪文化消費能量將積聚和噴發。江西景德鎮有兩千年的制瓷史,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十大瓷廠”相繼關停,逐漸走向衰敗和沒落。拒絕房地產的開發,保留工業遺產,景德鎮陶溪川文創園橫空出世,讓“千年瓷都”重煥光彩。7000多青年創意人才的加入讓瓷都煥發生機。文化創意不僅讓創意陶瓷走入現代生活,也讓傳統制造業獲得新生。6年前,智明星通還是一家只有5個人的創業公司,到現在已發展成為全球擁有500名員工的游戲“小巨人”,2017年收入超過1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于海外市場。智明星通打開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渠道。(選自張玉玲《2018年文化產業前瞻:天高任鳥飛》)材料二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收增速(數據公開資料整理)材料三以北、上、粵、蘇、浙為代表的第一梯隊,今年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的“北京特色”源于特殊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作為文化“大碼頭”,最新的上海“文創50條”成為滬市發展的新重點。作為文化產業第一方陣、文化產業發展指數連續四年位居省域首位的江蘇省,實則是民營文化企業大發展大繁榮的真實寫照。融合發展看廣東,從2012年到2016年,廣東省文化產業實現了質的飛躍。5年時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實現翻倍增長,這就是浙江文化產業的“速度與激情”。重走海上絲綢之路,2017年福建文化產品出口額25.85億美元,在全國排名第六。與其他發達省份相比,河南相對較低的人均GDP制約著河南文化建設的總體投入,文化創意人才緊缺,文化產業創新能力不足等主客觀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制約著河南文化建設的發展。(選自《2017年全國各地文化產業發展大揭底》)材料四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應走怎樣的發展之路?關鍵是“高質量發展”。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良好的大環境。在外部環境的營造過程中,政府就像一名優秀的“管家”一樣,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并非“親力親為”,而是要積極搭建平臺,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強監管,為文化產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還要“練好內功”。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如今,80后、90后,甚至00后消費群體不斷壯大,其新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對文化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擴大文化消費,釋放文化產業的新活力,就要堅持內容為王,秉持工匠精神,提高文化產品的供給質量,提供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國家文物局展出的3D兵馬俑、數字敦煌壁畫讓體驗者贊不絕口、直呼過癮。無疑,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給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種啟示,即文化與創意,二者缺一不可。(選自劉坤《靠質量吐芳華》,摘自《光明日報》2018年1月10日)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A.社會從追求物質財富的“物質經濟時代”,進入了“文化精神時代”,這為文化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B.國家把文化戰略提高到全新的高度,百姓對精神文化產品的新需求,將促使文化消費能力的積聚與噴發。C.7000多青年創意人才的加入讓人們認識到文化創意的重要性,于是保留工業遺產,才使陶溪川文創園橫空出世。D.人均GDP相對較低,文化創意人才緊缺,文化產業創新能力不足等都在不同程度制約著河南文化建設的發展。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與其他文化產業相比,2017年文化信息傳輸服務的發展增長速度是一枝獨秀,是文化藝術服務增速的兩倍多。B.2017年我國各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增速各不相同,其中文化信息傳輸服務與文化專用設備生產的差距最大。C.2017年我國各文化相關產業中,服務類產業發展的不平衡性顯然低于生產類產業發展的不平衡性,要引起重視。D.江蘇省的文化產業發展指數連續四年位居省域首位,得益于當地民營文化企業與國有文化企業相互融合發展。9.要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從哪些方面下功夫?參考答案:7.C

8.A

9.(1)政府要營造良好大環境:搭建平臺,建立制度,加強監管。(2)企業要練好內功,秉承工匠精神,提升產品質量;要有創新意識,文化與創意要融合;要敢于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7題詳解】試題分析:該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C項,“保留工業遺產”在前,“7000多青年創意人才的加入”在后,選項“7000多青年創意人才的加入讓人們認識到文化創意的重要性,于是保留工業遺產”因果關系推斷錯誤,且兩者之間也無邏輯關系。“才使陶溪川文創園橫空出世”與前文的關系推斷也錯,“景德鎮陶溪川文創園橫空出世”在前,“7000多青年創意人才的加入”在后。原文材料一第二節中說“拒絕房地產的開發,保留工業遺產,景德鎮陶溪川文創園橫空出世,讓“千年瓷都”重煥光彩。7000多青年創意人才的加入讓瓷都煥發生機”。故選C項。【8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進行比對,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B項,“其中文化信息傳輸服務與文化專用設備生產的差距最大”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二中的圖表數據顯示,差距最大的是文化信息傳輸服務和廣播電視電影服務,前者是32.70%,后者是0.30%。而文化專用設備生產的增速是2.20%。故選B項。【9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歸納概括的能力。答題前先通讀文本,整體理解把握文本的內容。然后抓住問題的指向,快速尋找答題區間,抓住關鍵詞句,然后分點概括即可。本題要求歸納概括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從哪些方面下功夫。材料四中說“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良好的大環境。在外部環境的營造過程中,政府就像一名優秀的“管家”一樣,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并非“親力親為”,而是要積極搭建平臺,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強監管,為文化產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可概括出第一點答案。材料四第二節中“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還要‘練好內功’”“秉持工匠精神,提高文化產品的供給質量”“文化與創意,二者缺一不可”可概括出下列要點:企業要練好內功,秉承工匠精神,提升產品質量;要有創新意識,文化與創意要融合;材料三中“2017年福建文化產品出口額25.85億美元,在全國排名第六”能概括出,要敢于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點睛】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涉及的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看看有沒有曲解文意、張冠李戴、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針對“爭”,先秦各主要學派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不爭”的思想,在個人層面上,把“不爭”看作是一種美德和值得推崇的處世哲學;從社會制度設計角度,如何息“爭”或消除“爭”的負面影響也成為當時學者及統治者考慮的問題。其中,《老子》中關于“不爭”的論述最具有代表性。《道德經》提出“圣人之道,為而不爭”,意為遇到沖突時主動退讓,不爭先,不爭強。老子認為,“不爭”并不是一味地消極退讓,而是不妄為,不強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不爭而善勝”的目標,也就是說,“不爭”實際上是一種高級形式的“爭”立于不敗之地乃至于獲勝仍是最終的目標。與老子相仿,孔子把“爭”視為人們對私利的無度追求,認為它是導致一切沖突、仇恨和社會動亂的禍根。他說“放于利而行,多怨”’為此,他提出以“義”制“利”,要求人們不要見“利忘“義”,儒家認為,為了平息或消除對私利的爭奪,必須要建立完備而合理的等級制度,以此作為分配社會利益和榮譽的標準。對此,荀子有著更為系統和完備的思考,他把社會動亂的根源直指無度和無序的私利之“爭”,并開出了以“禮”息“爭”的藥方,認為“禮”的起源正是為了節制欲望,防止爭斗。他所謂的“爭則亂,亂則窮”可以說是先秦各派思想家的共識,也對中國后來的治國理念和制度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家韓非子則敏銳地看到了人類社會中無所不在的“爭”,還認識到不同時代“爭”的特點:“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他還指出,人口的增長和耕地與財貨的緊張及不足是當今“民爭”的主要原因。為此,法家提出了“耕戰”的治國理念。與儒家提倡有等差的仁愛和禮制不同的是,墨家則主張用沒有等差的“兼愛”來息“爭”。由此,我們看到,先秦各家學派均把“爭”視為對私利的爭奪,并認為這樣的“爭”正是社會沖突與動亂的禍根,只不過在用以消除或緩解“爭”的手段和方法上存在著差異。如果說老子的“不爭”思想指出了一條相對消極的進取之路,那么,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則主張用“仁“義”禮”等較為積極的倫理和道徳手段去制約、消除惡性的“爭”所帶來的危害,明確提出用積極的美徳——“讓”來消解“爭”。對儒家而言,崇“讓”就是為了隆“禮”,或者說,“讓”德實際上是“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批評子路說話不謙虛:“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也就是說,治國要講求“禮讓”。孟子進一步闡發了“禮讓”的重要性,說“辭讓之心,禮之端也”可見,在儒家看來,如果沒有“讓”德,“禮”也就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了,將會徒有其表。由此,在儒家的倫理道德中,除了“仁、義、禮、智、信”之“五常”之外,又加上了“溫、良、恭、儉、讓”五種君子的美德。“讓”的美德不僅被運用普通人對私利的爭奪上,成為緩解乃至于化解這些“小人之爭”的工具,還被提升到了治國理政的層面,在作為統治者為政之重要借鑒的史書《左傳》中蘊含著豐富的為國以“讓”的思想。如《左傳》中,作者記述晉國將領舉薦賢能而自身“讓位”之后,評論說:“讓,禮之主也”,并且進一步指出,“謙讓”和“不爭”之美德是否盛行,是國家治亂的重要標志和條件。(摘編自王大慶《古代中國的“不爭”與“崇讓”思想》)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道家普遍認為“不爭”其實是一種高級形式“爭”,其最終目標是立于不敗之地乃至于獲勝。B.孔子對“不爭”的認識與老子相似,他指出了“爭”的危害,提出了以“義”制“利”的解決方法。C.荀子對“爭”與“息爭”的思考更為系統和完備,“爭則亂,亂則窮”的思想認識對后世影響深遠。D.韓非子指出“爭”在不同時代必然存在,還揭示了“民爭”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治國理念。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由“爭”入筆,接著對“不爭”與“崇讓”進行分析,最后指出“讓”的作用。B.文章主要采用對比論證手法,強調先秦諸子對“不爭”的理解存在著較大差異。C.文章大量引用名人語句加以論證,突出中國傳統文化對“不爭”與“崇讓”的重視。D.文章在論證“不爭”與“崇讓”的重要性時,主要是從個人與社會兩個層面展開的。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如果從“等差”的角度看,墨家在息“爭手段上主張“兼愛”,這與儒家提倡的仁愛和禮制有所不同。B.“爭”的性質就是對私利的爭奪,“爭”會給社會帶來沖突與動亂,先秦各家學派在這兩點的認識上一致。C.在消除或緩解“爭”的手段方法上,老子的“不爭”思想相對消極,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則相對積極。D.只有具備了“讓”德,儒家提倡的“禮”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會名副其實,從而成就君子美德。參考答案:1.A

2.B

3.C【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A項,“道家普遍認為”錯誤。結合“《老子》中關于‘不爭’的論述最具有代表性”“‘不爭’實際上是一種高級形式的‘爭’,立于不敗之地乃至于獲勝仍是最終的目標”分析可知,這是老子的觀點,不能代表整個道家。故選A。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內容一般范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的態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等。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信息時才會心中有數。第二步,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間。第三步,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B項,“文章主要采用對比論證手法,強調先秦諸子對‘不爭’的理解存在著較大差異。”錯誤。結合“《老子》中關于‘不爭’的論述最具有代表性”“與老子相仿,……”“儒家認為,為了平息或消除對私利的爭奪,必須要建立完備而合理的等級制度,以此作為分配社會利益和榮譽的標準。對此,荀子有著更為系統和完備的思考……他所謂的‘爭則亂,亂則窮’可以說是先秦各派思想家的共識,也對中國后來的治國理念和制度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家韓非子則敏銳地看到了人類社會中無所不在的“爭”,還認識到不同時代‘爭’的特點”“由此,我們看到,先秦各家學派均把‘爭’視為對私利的爭奪,并認為這樣的‘爭’正是社會沖突與動亂的禍根,只不過在用以消除或緩解‘爭’的手段和方法上存在著差異。”等分析,它們之間主要是類比,不同點即對比是次要的,注意的是論證“不爭”的目的是為了說明“爭”,所以文本中二者是緊密相連的。故選B。【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C項,“老子的……表的儒家學派則相對積極”錯誤。結合“如果說老子的‘不爭’思想指出了一條相對消極的進取之路,那么,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則主張用‘仁’‘義’‘禮’等較為積極的倫理和道徳手段去制約、消除惡性的‘爭’所帶來的危害,明確提出用積極的美徳——‘讓’來消解‘爭’”分析可知,原文只是說“如果”,所以“老子的……表的儒家學派則相對積極”錯誤,由某方面的假設變成普遍認知,觀點太絕對。故選C。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休閑思想內涵。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閑觀。中國的休閑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特別是以士大夫文人為主的休閑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文化有其獨特而又豐富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從詩詞歌賦到詞曲小說,從琴棋書畫到茶道酒道,從山水園林到隱士養生,無不滲透著休閑所獨有的文化意蘊。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對休閑持有的特殊認知和體驗方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歷史上是社會動蕩不安的時期,文人士大夫為了遠離政治迫害,紛紛地采取了回避政治,對政治不聞不問及面向自然的生活態度。這些文人士大夫們特別崇尚老子、莊子的哲學思想,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一種清凈無為的生活,美麗的山山水水成為文人、士大夫們從事休閑娛樂、審美靜觀的消遣對象。文人士大夫的旅游休閑意識比以往更加成熟,人們在游玩山水中領略玄趣,追求與道冥合的境界,力圖使自己的精神回到自然狀態之中去。當時社會政治動蕩不安的現實和文人、士大夫們那種崇尚自然、田園生活的純潔的心態,也直接促成了這一時期休閑思想的逐漸成熟。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曾對魏晉南北朝的藝術作了一個概括的描繪:“漢末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魏晉南北朝是一個藝術的自覺的時代,也是一個美學的自覺的時代,也是一個人的自覺時代。”

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被視為我國古代休閑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為休閑思想的產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這一時期的休閑思想主要體現在日益興起的山水詩及田園詩的創作之中。登山玩水這種休閑方式很早就成為士大夫及貴族階層享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使這些士大夫們將懷才不遇和悵惘之情凝聚于詩文之中。游山玩水這種休閑方式也常常使他們忘卻胸中的苦悶與煩惱。因此,旨在描寫山水之美的山水詩以及歌頌美好田園生活的田園詩便成為此時文學作品中最主要的創作素材。這一時期的著名的山水詩人的主要代表有謝靈運、鮑照、謝脁等人,他們是開創山水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北朝的酈道元、楊炫之的游記散文,不僅生動地描繪了自然景觀,而且還描寫人文景觀,都是很有學術價值的佳作。而東晉末年的陶淵明,則另辟蹊徑。他不肯為五斗米而折腰,便轉而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特別向往隱逸生活,“詩書敦夙好,園林無世情”,“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他開創的田園詩充滿了對自然而又美好的田園生活的熱愛。而他寫的《桃花源詩并記》,勾勒出一個靜謐、淳樸自然的“桃花源”理想的境界,實在令人神往!而酈道元與陶淵明不同之處在于他注重紀實的創作手法,陶淵明則注重對理想生活的描述。他們不僅為中國古代休閑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對近現代中國休閑思想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摘編自盧長懷《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休閑思想探析》)1.下列關于“休閑文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休閑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士大夫文人為主的中國休閑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內涵和表現形式獨特豐富。

B.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動蕩,文人士大夫為了遠離迫害,寄情山水田園,追求一種清凈無為的生活,直接促成了我國古代休閑文化的成熟。

C.詩詞歌賦、詞曲小說,琴棋書畫、茶道酒道,山水園林等都是休閑文化的表現形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休閑思想主要體現在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中。

D.北朝的酈道元,東晉末年的陶淵明,都對中國古代休閑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對近現代中國休閑思想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下列說法,不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休閑思想逐漸成熟的原因的一項是

A.社會動蕩不安,文人士大夫為遠離政治迫害,采取回避政治,寄情山水的生活態度。

B.文人士大夫們特別崇尚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有崇尚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純潔的心態。

C.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為休閑思想的產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D.游山玩水創作詩歌是士大夫們寄寓懷才不遇之情、忘卻胸中苦悶煩惱的一種途徑。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而也就使這一時期成為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B.山水田園詩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創作最主要的素材,是因為游山玩水這種休閑方式常使士大夫們忘卻苦惱,將政治上的不得意凝聚于詩文之中。

C.陶淵明的詩句“詩書敦夙好,園林無世情”,“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充分體現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以及對隱逸生活的無限向往。

D.酈道元和陶淵明的詩文都注重對自然景觀的描寫,不過酈道元的作品是紀實手法,而陶淵明筆下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文則是對一種理想生活的描述。參考答案:1.B

2.D

3.D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李師中字誠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時政。父緯為涇原都監,夏人十余萬犯鎮

戎,緯帥兵出戰,而帥司,所遣別將郭志高逗留不進,諸將以眾寡不敵,不敢復出,緯坐責降。師中詣宰相辯父無罪,時呂夷簡為相,詰問不屈,夷簡怒,以為非布衣所宜言。對日:“師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舉進士,部延龐籍辟知洛川縣。民有罪,妨其農時者必遣歸,令農隙自詣吏。令當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諭之。租稅皆先期而集。民負官茶直十萬緡,追系甚眾,師中為脫桎梏,語之日:“公錢無不償之理,寬與汝期,可乎?”皆感泣聽命。乃令鄉置一匱,籍其名,許日輸所負,一錢以上輒投之。書簿而去。比終歲,逋者盡足。

龐籍為樞密副使,薦其才。召對,轉太子中允、知敷政縣,權主管經略司文字。夏人以歲賜緩,移邊日:“愿勿逾歲暮。”詔吏報許,師中更牒日:“如故事。”樞密院劾為擅改制書,師中日:“所改者郡牒耳,非詔也。”朝廷是之,薄其過。

熙寧初,拜天章閣待制。西人入寇,以師中知秦州。詔賜以《班超傳》,師中亦以持重總大體自處。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則戰,嬰其銳鋒,而內無以遏其入。師中簡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戰者中居,令諸城日:“即寇至,堅壁固守;須其去,出戰士尾襲之。”

約束既熟,常以取勝。

師中志尚甚高,每進見,多陳天人之際、君臣大節,請以進賢退不肖為宰相考課法。在官不貴威罰,務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擁道遮泣,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薦其有王佐才。然好為大言,以故不容于時而屢黜,氣未嘗少衰。

(節選自《宋史·李師中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諸將以眾寡不敵

敵:相當。

B.緯坐責降

坐:因……犯罪

C.詰問不屈

屈:屈從。

D.令農隙自詣吏

隙:空閑。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師中對百姓“不貴威罰”的一組是(3分)

①妨其農時者必遣歸

②租稅皆先期而集

③師中為脫桎梏

④許日輸所負

⑤比終歲,逋者盡足

⑥而使善戰者中居

A.①②⑥

8.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師中有膽識。l5歲時,就敢于上密封奏書論說當時政事,在他父親李緯因將領畏

敵不前而被責罰貶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宰相那里辯自父親無罪。

B.李師中敢于堅持己見。夏國因為宋朝每年按例賜予的財物送得晚了,便移文到邊界

上提出要求,皇上下詔給官吏說可以,李師中卻主張按照舊例執行。

C.李師中很有戰略眼光。針對西夏的進犯,李師中選擇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邊塞上,

而讓善于作戰的人處于中間地帶,他的抗敵策略實行后,常常獲勝。

D.李師中志向高遠。每次進見皇帝,大多陳奏天人之際、君臣大節,要求以進賢人斥

退不良之徒作為宰相考查政績的依據,因此不被人所接受而屢次遭貶。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師中日:“所改者郡牒耳,非詔也。”朝廷是之,薄其過。(5分)

(2)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則戰,嬰其銳鋒,而內無以遏其入。(5分)參考答案:4.B

(因為:介詞,后面省去賓語。)

5.C

(②⑤是百姓的行為;⑥是李師中的軍事部署。)

6、D

(分析錯誤.李師中“不被人所接受而屢次遭貶的原因是“好為大言

7(10分)(1)(5

分分

李師中說:“更改的是州的公文,不是詔書。”.朝廷認為他的話有

道理,減輕他的罪過

【譯出大意給2分,“牒’’、“是”、

薄”三處,每譯對一處給l分

(2)(5分)前常把重兵駐扎在邊境上,敵人來了就作戰,抵抗敵人的精兵,而后方沒

”有力量遏止敵人侵入。譯出大意給2分,“嬰”、“內”、遏

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5.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8-9題。(6分,每小題3分)

韋睿,字懷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繼母以孝聞。睿內兄王憕、姨弟杜惲,并鄉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謂睿曰:“汝自謂何如憕、惲?”睿謙不敢對。祖征曰:“汝文章或小減,學識當過之;而干國家,成功業,皆莫汝逮也。”

后東宮建,遷太子右衛率,出為輔國將軍。四年,王師北伐,詔睿都督眾軍。睿遣長史王超宗、梁郡太守馮道根攻魏小峴城,未能拔。睿巡行圍柵①,魏城中忽出數百人陳于門外,睿欲擊之,諸將皆曰:“向本輕來,未有戰備,徐還授甲,乃可進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閉門堅守,足以自保,無故出入于外,必其驍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眾猶遲疑,睿指其節曰:“朝廷授此,非以為飾,韋睿之法,不可犯也。”乃進兵。士皆殊死戰,魏軍果敗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舊,無所遺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與假板②縣令,鄉里甚懷之。十五年,拜表致仕,優詔不許。十七年,征散騎常侍、護軍將軍,尋給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嘗忤視,高祖甚禮敬之。性慈愛,睿撫孤兄子過于己子。歷官所得祿賜,皆散之親故,家無余財。后為護軍,居家無事,慕萬石、陸賈之為人,因畫之于壁以自玩。時雖老,暇日猶課諸兒以學。第三子棱,尤明經史,世稱其洽聞。睿每坐,棱使說書,其所發摘,棱猶弗之逮也。高祖方銳意釋氏③,天下咸從風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與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選自《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有刪節)

注:①柵:營寨。②假板:未經朝廷而對低級官吏進行任命,受任命者稱假板官。③釋氏:佛教。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十五年,拜表致仕

致仕:退休B.向本輕來,未有戰備

向:剛才

C.多與假板縣令,鄉里甚懷之

懷:懷恨,不滿D.汝自謂何如憕、惲

謂:認為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天下咸從風而化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B.慕萬石、陸賈之為人,因畫之于壁以自玩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座

C.其所發摘,棱猶弗之逮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D.睿撫孤兄子過于己子

青,取之于藍

第Ⅱ卷(非單項選擇題共123分)

四、(31分)10.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汝文章或小減,學識當過之;而干國家,成功業,皆莫汝逮也。(5分)

(2)睿指其節曰:“朝廷授此,非以為飾,韋睿之法,不可犯也。”(5分)

參考答案:

8.C(懷,思念)

9.C(A而: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折

B因:副詞,于是/介詞,趁機

C所:用在動詞前,構成名詞性詞組

D于:介詞,對于/介詞,從)

10.(1)你的文章比起他們來或許略為遜色,但學識應當超過他們。在參與國家大事、為國建功立業方面,他們都比不上你啊。(得分點“小減”“莫汝逮”各1分,大意正確3分,共5分)

(2)睿指著朝廷的符節說:“朝廷交給我(符節)不是拿來裝飾用的,我的軍法是不可違背的。(得分點“節”“以”各1分,大意正確3分,共5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1、韋睿,字懷文,是京兆杜陵人。侍奉繼母因為孝順而聞名。韋睿的內兄王憕,姨弟杜惲,一起在鄉里有好的名聲。伯父祖征對韋睿說:“你自己認為有什么比得上憕、惲的?”睿謙虛不敢回答。祖征說:“你的文章比起他們來或許略為遜色,但學識應當超過他們。在參與國家大事。為國建功立業方面,他們都比不上你啊。”

后來東宮建立了,升做太子右衛率一職,出任做了輔國將軍。四年,王師向北討伐,詔告睿統帥眾軍。韋睿派遣長史王超宗,梁郡太守馮道根攻打魏小峴城,沒能獲取。睿巡視行走到營寨,魏城中忽然出來幾百人陳列于門外,韋睿想攻擊他們,各將士們都說:“我們剛剛都是輕裝而來,沒有作戰的準備,等我們回去穿上盔甲后,才能夠向他們進攻。”韋睿說:“不這樣。魏城中有二千多人,關閉城門堅守著,完全可以自己保護(自己),沒有理由在外面出來進去的,一定是勇猛的戰士,如果能挫敗他們,這城就能攻下了。”大家猶豫遲疑了。韋睿指著朝廷的符節說:“朝廷交給我(符節)不是拿來裝飾用的,我的軍法是不可違背的。”于是進攻。戰士們都拼死作戰,魏軍果然敗兵逃跑,因為快速攻城,半夜就攻下城來。

韋睿對于故交舊友,毫不吝惜。士大夫七十歲以上的人,大多數被韋睿授予假板縣令,鄉里人對他都很思念。十五年,韋睿上書懇請退休,皇帝下詔不允許。十七年,做了散兵常侍,護軍將軍,授予了鑼鼓,吹號各一個,進入了直殿省。在朝廷中,韋睿誠實、恭敬從來不曾忤逆皇上,高祖很是禮待、敬仰他。(韋睿)性情慈愛,韋睿撫養哥哥的獨生子比對自己的孩子還盡心。他歷任官員所得到的福祿賞賜,都發給親戚故友,家中沒有多余的錢財。后來做了護軍,在家沒有事情,仰慕萬石,陸賈的為人,于是在墻上畫下他們的想象,自己的欣賞。韋睿那時已經老了,空閑的日子仍然檢查每個孩子的學習,三兒子棱,尤其通曉經史,人稱他知識廣博,韋睿天天坐著,讓韋棱講解書,韋睿所發表的見解,韋棱自己認為趕不上父親。高祖開始意志堅決于佛教,天下人都跟隨這風氣而變化,韋睿身居要職,卻不愿跟隨世俗之風,他的行為大致和往常一樣。2、如果一個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過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為國士;如果一個女子的姿色超過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稱之為國色;如果蘭花的香味勝過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稱之為國香。自古人們就以蘭花為貴,并不是等到屈原贊蘭花之后,人們才以它為貴的。蘭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長在深山和貧瘠的叢林里,不因為沒有人知道就不發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殘酷的摧殘后,也不改變自己的本性。這就是所說的避世而內心無憂,不被任用而內心無煩悶。蘭花雖然含著香味形狀美好,但平時與蕭支沒有什么兩樣。一陣清風吹來,他的香氣芬芳,遠近皆知,這就是所說的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

略6.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吳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性強記,于書無所不讀。舉《五經》,至大理丞,監京東排岸。慶歷宿衛之變,奎上疏曰:“涉春以來,連陰不解。今衛士之變,起于肘腋,流傳四方,驚駭群聽。聞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責,獨楊懷敏尚留。人謂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且獲賊之際,傳令勿殺,而左右輒屠之。此必其黨欲以滅口,不然,何以不奉詔?”遂乞召對面論,仁宗深器之。入為右司諫,改起居舍人,同知諫院。每進言,惟勸帝禁束左右奸幸。奎劾開封府尹魏瓘,出瓘越州。彭思永論事,詔詰所從受。奎言:“御史法許風聞,若窮核主名,則后誰敢來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為罷不問。至和三年,大水,詔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儲嗣未立。陛下勿聽奸人邪謀,以誤大事。若倉卒之際,柄有所歸,書之史冊,為萬世嘆憤。臣不愿以圣明之資,當危亡之比。此事不宜優游,愿蚤裁定。”帝感其言,拜翰林學士,權開封府。奎達于從政,應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孫氏辜榷①財利,負其息者,至評取②物產及婦女。奎發孫宿惡,徙其兄弟于淮、閩,豪猾畏斂。居三月,治聲赫然。治平中,丁父憂,居喪毀瘠,廬于墓側,歲時潔嚴祭祀,不為浮屠事③。神宗初立,奎適終制,以故職還朝。逾月,參知政事。時已召王安石,辭不至。奎曰:“臣嘗與安石同領群牧,見其護短自用,所為迂闊。萬一用之,必紊亂綱紀。”乃命知江寧。御史中丞王陶,以論文德不押班事④詆韓琦,奎狀其過。詔除陶翰林學士,奎執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資政殿大學士知青州。司馬光諫曰:“奎名望清重,今為陶絀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觀聽非宜。”帝乃召奎歸中書。及琦罷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贈兵部尚書,謚曰文肅。(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七十五》)注:①辜榷,壟斷。

②評取:評,憑,仗勢;取,拿走,搶走。③浮屠事,佛教禮儀。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務活動場所;押班,百官朝會時領班,管理百官朝會位次。唐制,以監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參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屈:使……屈服B.此事不宜優游

優游:猶豫C.奎適終制

適:剛好D.今為陶絀奎

絀:通“黜”,揭發……短處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表現吳奎“忠君而諫”的一組是①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②惟勸帝禁束左右奸幸③歲時潔嚴祭祀,不為浮屠事

④萬一用之,必紊亂綱紀⑤詔除陶翰林學士,奎執不可

⑥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吳奎博覽群書,通過科考擔任了大理寺丞,并在慶歷年間御前侍衛兵變時,向仁宗皇帝上書解讀了引起兵變的天氣征兆,皇帝對此深信不疑,也非常器重他。B.開封府尹被吳奎彈劾后就被外調到越州,皇帝也想知道有關舉報信息的來源,卻被吳奎拒絕了,理由就是如果查到報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沒有人敢提供舉報信息了。C.至和三年的時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內外的意見,此時吳奎提出不能因為確定皇太子的事而影響到君主的圣明資質。D.雖然經過司馬光的勸諫,吳奎沒有立刻被皇帝外調到青州,可最終還是因韓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若倉卒之際,柄有所歸,書之史冊,為萬世嘆憤。(5分)譯文:

。(2)臣嘗與安石同領群牧,見其護短自用,所為迂闊。(5分)譯文:

。參考答案:5.D(①不是吳奎的話;③是守孝時候的事情;⑥司馬光的話)6.A(“對此深信不疑”不當)7.(1)如果在匆忙急促(倉猝)的時候,大權旁落,記錄在史冊上,被萬代后人嘆惜憤恨。(5分。“柄”“為”各1分,句意3分)(2)我曾與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長官(領管州郡,或是:同時擔任牧守),看到他常為自己的錯誤辯護,而且自以為是,所做的事情迂腐而不切合實際。(5分。“護短”“自用”“迂闊”各1分,句意2分)參考譯文:吳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記憶力強,博覽群書。通過《五經》科貢舉考試,官至大理寺丞,監管京東排岸司的工作。仁宗慶歷年間御前侍衛政變后,吳奎上書說:“開春以來,陰雨連綿,氣候反常。如今的兵變,發生在重要部門,流傳到四面八方,讓所有人驚駭不已。聽說皇城司官六人中已處罰五人,只有楊懷敏還留用。人們說皇上任人唯親,以情枉法。活捉反賊后,您下令留活口,可有人擅自殺掉了他們。這些人必然是反賊的同黨想要滅口,否則,為什么不聽從皇命?”于是請求仁宗召見面議,深受仁宗器重。后調回京城任右司諫,又改任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專給皇上提建議)。每次極言進諫,都是勸仁宗約束近侍佞媚拍馬之輩。吳奎于是上書彈劾開封府尹魏瓘,結果魏瓘被調到越州。彭思永論事時,仁宗追問其中一些消息來源,吳奎代答說:“按照法律,御史有權保護其消息的來源,如果追問告密之人,那以后還有誰敢為我們提供情況?這豈不是自己遮掩自己的耳目嗎?”仁宗于是不再追問了。至和三年,天下大鬧水災,詔令朝野議論朝政得失。吳奎上書說:“皇上在位三十四年了,還未確定皇位繼承人。皇上不要聽小人的鬼話,誤了大事。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時候,大權旁落,記錄在史冊上,也為萬代后人所嘆惜憤恨。我不愿意皇上以如此賢明的資質而抵擋危險存亡的較量(遇到不測)。這件事不能猶豫,希望您早日決定。”皇帝被他的話感動了,授他翰林學士一職,管理開封府。吳奎通曉從政之道,遇事靈敏迅速,下吏不敢欺瞞。富人孫氏壟斷了財務,有虧欠他利息的人,直至被奪家產、妻女。吳奎收集了孫氏的歷年罪惡,發配孫氏兄弟到淮、閩,有聲勢的不法之徒從此害怕、收斂了。英宗治平年中,趕上父親離世,悲痛傷身,在墓旁搭棚守墓,逢年過節時以潔凈、莊嚴地祭奠,不舉行佛教禮儀。神宗剛即位時,吳奎剛守滿孝,官復原職。一月后,升任參知政事。當時神宗已經召見王安石,王推辭不來。吳奎說:“我曾與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長官(領管州郡,或是:同時擔任牧守),看到他常為自己的錯誤辯護,而且自以為是,所做之事迂遠不切合實際。萬一受重用,必然擾亂朝綱。”于是命王安石任江寧知府。御史中丞王陶,因為韓琦不去文德殿押班而詆毀韓琦,吳奎陳述王陶的過失。皇上下令改任王陶為翰林學士,吳奎仍堅決說不可以,王陶又上奏吳奎迎合依附韓琦。王陶被調出京城后,吳奎也以資政殿大學士的身份任青州知州。司馬光勸皇帝說:“吳奎名望清正顯重,現在因為王陶而貶謫吳奎,恐怕大臣們會感到不安,都要求辭官。皇上剛即位,這樣做對于天下的議論不合適。”神宗于是召回吳奎去中書省任職。等到韓琦罷相后,吳奎最終出任青州知州,第二年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被追認為兵部尚書,謚號文肅。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游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得名于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詞曲中的句子,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花”字出現的位置是有規定的。比如說,酒宴上甲說一句第一字帶有“花”的詩詞,如“花近高樓傷客心”。乙要接續第二字帶“花”的詩句,如“落花時節又君”,丙可接“柳暗花明又一村”,“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紅”,“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著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發”、“出門俱是看花人”、“化作春泥更護花”等,到花在第七個字位置上則一輪完成,可繼續循環下去。請以“月”為令,填寫下面的詩句,七個字,必須是有據可考的詩詞。①月

④海上明月共潮生⑤暗香浮動月黃昏⑥

參考答案:①月落烏啼霜滿天

②秋月春風等閑度

③繞船月明江水寒

⑥唯見江心秋月白

⑦別時茫茫江浸月“月”字在規定的位置出現,是古詩詞即可。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詩詞積累的題目,要求按著過去詩詞飛花令的要求填寫下列的空格,給出的字是“月”,注意“月”要出現在規定的位置,同時是含有“月”的古詩句,書寫時不要出現錯別字。8.提取下列材料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對“暴走”作一解說。(可適當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不超過40字。)①目前世界上暴走一族大約有7000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