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壽縣三覺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三覺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三覺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三覺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三覺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三覺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秦勒曾經這樣評價一個國家:“他的歷史是一部充滿絕對的歷史,在這部歷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沒有中庸和節制,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他們什么都經歷過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溫和的人生。他們曾經征服了歐洲,同時自己也成為受到人奴役的無助的受害者:他們享受過空前的自由,然而也受過空前的專制政權和壓迫。他們向人類貢獻了最具穿透力的哲學家、最具思想性的音樂家,然而也滋生了最無賴和最殘暴的政治家。”這個國家應該是A.英國B.德國C.法國D.美國參考答案:B“他們曾經征服了歐洲,同時自己也成為受到人奴役的無助的受害者:他們享受過空前的自由,然而也受過空前的專制政權和壓迫”說明是德國,B正確;其他國家不符合題意,排除。2.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諭說:“浙西一帶地方所產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廣客販米船,由蘇州一路接濟。”這反映出當時(

)A.江浙地區出現產業轉型 B.蘇州已經成為交通樞紐C.經濟作物開始廣泛種植 D.經濟重心移至湖廣江西參考答案:知識考點: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參考答案:A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已轉移至南方,但從材料中無法體現經濟重心轉移至湖廣江西,D錯誤。材料無法體現蘇州是交通樞紐,B錯誤。而C錯在“開始”。因為江浙地區此時經濟作物發達,農業種植減少,故而出現了題中的現象,故選A。3.古雅典的阿那薩哥拉指出,太陽是一團燃燒的物質,月亮的光借自太陽,并提出月食的正確理論。但因為他的理論有悖于傳統觀念而不被多數人所接受,因而以瀆神罪被投入監獄。這不能說明雅典民主制下A.維護多數人所發現的真理B.不能保障公民信仰自由C.新思想的出現阻力重重D.出現多數人專制的悲劇參考答案:A在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下,嚴格遵守多數統治的原則最明顯的優點是公平,而最明顯的缺點是為專制政治打開大門,因為少數人的意見受到排斥和打擊,它扼殺真理,使新思想的出現受到重重的阻力,A錯誤,符合題意,故選A;B、C、D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4.宋代形成了一個慣例:“國朝以來,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議之,不然猶使各條具利害,所以盡人謀而通下情也。”這一慣例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綱獨斷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權力有下移趨勢 D.彰顯了政府決策的開明性參考答案:D宋代建立政事堂,其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議之”可知,商量政策是為了防止政策偏差,不會影響效率,故B項錯誤;總趨勢體現了皇權不斷加強,故C項錯誤;材料“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議之”體現了征求群臣意見,說明了政策的開明性,故D項正確。5.16世紀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東方運往西方的香料貿易,16世紀后,隨著貿易范圍的擴大,新的海外產品成為歐洲的主要消費品。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A.新航路開辟引起了歐洲的商業革命 B.新航路開辟引起了歐洲的價格革命C.反映了歐洲貴族生活的奢靡 D.反映了歐洲的礦產資源匱乏參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開辟新航路。根據材料中“16世紀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東方運往西方的香料貿易”“16世紀后,隨著貿易范圍的擴大,新的海外產品成為歐洲的主要消費品”得知這是因為新航路開辟引起的歐洲商業革命,使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日益增多,故本題正確選項為A;B項“價格革命”從材料中不能體現;C項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D項與材料無關。6.歷史地圖是展現前人活動與地理空間結合的重要史料。觀察下側地圖,理解準確的是(

)A.冷戰風云籠罩,造成分裂與對抗B.柏林被分區占領,局部熱戰出現C.美蘇操縱歐洲,北約與華約對峙D.德國實現統一,西歐走向聯合

參考答案:A7.右列漫畫出自1898年法國某畫報,它可以看作A.列強侵略中國的直接證據(

)B.“門戶開放”政策的真實寫照C.中西文化碰撞的夸張藝術D.是中國被瓜分的旁證材料參考答案:D本題旨在考查列強瓜分中國。“屠龍”的龍喻指中國、中華民族,結合時間信息“1898年”,漫畫主旨應是甲午戰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D項正確。8.商業是指專門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的營利性事業。古往今來,商業在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史上唐、宋商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對比唐代長安城,北宋汴京在商業發展上有哪些不同(

)①宋代都城商業活動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②取消了營業時間限制,出現了夜市③出現了專門性的市場④政府重視,設立了專門的地方進行商業貿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北宋商品經濟發展已經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形成了街市,同時也出現了夜市,打破了時間的限制,在城市的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專門性的市場。因此①②③正確,故選A。④項錯誤,政府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商品經濟的發展并非政府重視的結果。考點: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北宋時期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在農業上表現為農業的商品化程度高,經濟作物的普遍種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現了夜市和曉市,在農村也出現了草市,還出現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娛樂場所。9.《中國史綱要》載:戰國初,趙中牟之人已有賣住宅,園圃者。到戰國末土地買賣之風更盛。……土地買賣的頻繁,促進了新興地主的形成和發展。……貧富迅速分化使新興的地主階級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時也獲得了政治上的統治權,出現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A.土地兼并之風的盛行B.貧富分化不斷加劇C.新興地主階級的壯大D.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參考答案:D【詳解】據材料“戰國初,趙中牟之人已有賣住宅,園圃者。到戰國末土地買賣之風更盛。……貧富迅速分化使新興的地主階級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時也獲得了政治上的統治權”等信息可知,戰國時期土地買賣頻繁,促進了新興地主的形成和發展。據所學這些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發展,鐵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私有制確立,故D正確;據所學可知,土地兼并盛行的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允許土地買賣,而故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是因為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鐵器和牛耕的使用,A不準確;據上分析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鐵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私有制確立,土地買賣的頻繁,貧富分化不斷加劇,促進了新興地主的形成和發展,B、C錯誤。【點睛】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形式是奴隸主土地所有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又先后形成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這三種土地私有制的共同特點是農業勞動者和土地占有者相分離,勞動者無地,有地者不勞動。土地所有者和勞動者處于對立地位,兩者之間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此外,雖然也存在著處于從屬地位的個體農民的私有土地,但往往成為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對象。10.華盛頓曾說:“即使對憲法表示最熱烈擁護和支持的人們也并不認為它是完美無缺的。……假如這些缺點將產生惡果,也應在今后加以補救。”事實上,其“補救”形式主要是A.議會改革

B.憲法修正案

C.兩黨競選

D.擴大國會的權力參考答案: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B該題考查學生最基本的歷史常識。題中主要涉及美國憲法發展完善的過程與方式。根據美國代議制的特點,A、D兩項錯誤;C項不是“補救”的主要形式,故本題選B項。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準確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做出正確的闡釋。11.圖11是《蘇聯和中國的糧食產量(1950-1984)示意圖》。造成20世紀50年代末兩國糧食產量狀況的相同因素是A.政策指導的失誤B.土地所有制的變革C市場經濟體制的弊端B自然災害的影響參考答案:A12.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期,國民黨政府承認各黨派的合法地位,召開國民參政會,吸收部分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參加政府的抗戰工作,并還公開拒絕和駁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謬論。這表明A.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B.國共合作促進了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C.國民黨放棄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場D.國共合作是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合作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抗日戰爭,主要考查考生閱讀史料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A、C、D三項表述與題干主旨無關,均排除;由“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期”可知是抗日戰爭的初期。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的戰爭,在民族危機下國共攜手再次合作,因此出現了合作初期國民黨一系列積極的民主舉動,B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13.經過新中國初期三年國民經濟恢復,私營企業的大多數……不再是純悴的私人資本主義性質,而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會主義經濟相聯系的、并受工人監督的國家資本主義企業了。這種狀況A.說明國民經濟恢復收到良好效果

B.為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礎C.確立了人民政府的經濟領導地位

D.把私營企業納入了計劃經濟軌道參考答案:B材料表明,私營企業的大多數接受人民政府的管理,建立了和社會主義經濟的聯系并接受工人監督,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企業,這就為私營企業走向公私合營、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三年國民經濟恢復的成效,A項錯誤;人民政府從成立之日起就具有對經濟的領導權,C項錯誤;建國后前三年,尚未形成計劃經濟體制,D項錯誤。學%14.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中說到:“辛亥革命時期的人文思潮……雖然有對人的價值的發現,但它的靈魂不是對個人理性的高揚,而是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一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夠充分B.中國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深重C.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妥協性D.歐風美雨對中國社會的沖擊參考答案:B【詳解】注意題干中的時代特征“辛亥革命時期”,并根據“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此時的中國面臨內憂外患的危機,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形成了挽救社會危機、國家民族命運的思想,故B正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夠充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妥協性與材料反映的民族意識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排除AC;材料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增強和民族危機加深有關,D選項沒有B選項契合題意,排除D。【點睛】關鍵信息是:“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再結合當時背景分析應是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深重。15.宋朝時一次宮廷畫院考試,以“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為題。應試畫作多為岸邊泊著一條空船,船邊蜷著一只鷺鷥,或船篷上棲著一只烏鴉。而獲得第一名的畫卷上,畫的是一個船夫悠閑地躺在船尾,獨自吹笛。這反映了宋代繪畫注重(

)A.山水景物

B.真實情景

C.情趣意境

D.人物形象參考答案:C16.北魏孝文帝下詔說:“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為此,他決定(

)A.將無主的荒地分給農民

B.采取重文輕武政策C.大量引進南方優秀人才

D.南下并定都于洛陽參考答案:D17.陳獨秀曾說:“孔教與共和乃絕對勢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猶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這里“必排孔教”其實質是反對

)A.儒家傳統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學說

D.封建專制制度參考答案:D18.近代美、德、法三國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頒布了本國憲法。三國憲法所確立政體的相同點主要有(

)①政權組織實行責任內閣制

②標志著資產階級代議制不斷完善

③議會一般實行兩院制

④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C19.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寫道:“現代工業文明在政治上以‘民主’作為自己的旗幟。但這時的民主已不再是古希臘時代的那種幼稚的‘古典民主’了”。古希臘民主“幼稚”的表現包括

①適用范圍的限制

②民主程序的僵化

③人民主權的確立

④財產等級的制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參考答案:C略20.18世紀,英國人常說:國王是不會犯錯誤的,王權是完美的權力。這表明A.內閣制度形成,國王成為“虛君”B.王權與議會權力實現分割C.普遍選舉權得到了廣泛落實D.工業資產階級分享了權力參考答案:【知識點】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答案解析】A依據所學知識,18世紀中期,隨著責任內閣制的完善,英國成為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統而不治,只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內閣行使行政權。故材料中“國王是不會犯錯誤的”表明國王成為“虛君”,王權與內閣權力實現分割,故B說法錯誤,選A。C、D兩項說法與材料無關。故選:A【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準確理解歷史事實,正確分析歷史結論。21.1989年鄧小平提出了“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強調在國際事務中要“有所作為”。在20世紀最后十年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有所作為”的主要體現有(

①首次派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②與臺北、香港一起加入亞太經合組織(APC)

③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

④穩定人民幣匯率制止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惡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參考答案:D22.對幾乎所有人來說,蘇聯的突然崩潰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鵝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極端影響的事件)——在崩潰發生之前,這個制度的崩潰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當它發生的時候,卻不顯得令人驚奇。若從現代化史觀角度觀察,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是A.戈爾巴喬夫改革節奏混亂措施不力B.斯大林模式違背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要求C.十月革命使俄國的歷史偏離正確的軌道D.新經濟政策的精神沒有能長期堅持參考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斯大林模式和現代化史觀,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閱讀史料,解決問題問題的能力。現代化也稱近代化。它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等;經濟上的工業化,即從傳統農業到現代工業、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學化、理性化;社會生活的現代化。現代化是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所以.斯大林模式在經濟上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政治上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所以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就是違背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故選B;戈爾巴喬夫改革節奏混亂措施不力只是個人因素,排除A;社會主義是歷史發展的潮流,所以C表述錯誤,排除;新經濟政策的精神沒有能長期堅持只是原因之一,排除D。故選B。23.古羅馬時期,萬民法的淵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裁判官的告示、法學家解答和皇帝敕令。其中,裁判官根據法的精神而不是法的條文做出的裁決,是裁判官告示的重要部分。這說明A.自然法原則是司法判決的唯一準則B.羅馬法借鑒了不同地區的法律制度C.習慣法長期影響古羅馬的司法實踐D.萬民法在治國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參考答案:D根據“萬民法的淵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裁判官的告示、法學家解答和皇帝敕令”,判斷“自然法原則是司法判決的唯一準則”錯誤,排除A;B、C材料無法體現;從萬民法的淵源以及裁判官裁決的依據看出,萬民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故D正確。24.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表現在(

)①兩極格局已經終結

②美國獨霸世界格局已經形成③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

④世界正處于新舊格局交替的過渡時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參考答案:C25.780年,宰相楊炎奏請唐德宗實行賦稅制度改革,收稅“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古代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展。這有利于A.放松人身依附關系 B.保證農民生產時間C.促進農產品商品化 D.催生新的經濟因素參考答案:A據材料提到古代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舍人稅地有利于農民人身控制的松弛,故A正確;租庸調制有利于保證農民生產時間,故B錯誤;舍人稅地與農產品商品化之間沒有直接關系,故C錯誤;新的經濟因素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于明朝中后期,故D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學生再結合所學知識從古代賦稅制度變化的趨勢入手,即可對選項逐一分析,得出“農民人身控制的松弛”的結論。26.“中國今日鄭重聲明,中國領土之主權,已橫受日本之侵略……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國民政府發表這番談話的背景是A.五四運動民眾反日情緒高漲

B.九一八事變,南京受到嚴重威脅C.日本擴大侵華,國共趨于合作

D.華北事變民族危機加深參考答案:C五四運動時中國不是國民政府統治,故排除A項;九一八事變是在東北,威脅不到南京,故排除B項;談話表明國民政府要堅決抵抗.這是日本全面侵華后的表現,故選C項。華北事變時,國民政府還在強調圍剿共產黨,故排除D項。27.西漢的《汜勝之書》載:“種麥得時無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種宿麥,早種則蟲而節,晚種則穗小而少實”,“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種稻”。東漢的《四民月令》則說:“凡種小麥,得白露節可種薄田,秋分種中田,后十日種美田。”這主要說明A.古人根據節氣探求最佳播種時間

B.兩漢時期比較重視對小麥的種植C.南稻北麥的糧食生產格局已形成

D.稻麥輪作制在兩漢時期已被推廣參考答案:A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夏至”“冬至”“白露”“秋分”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令,說明中國古代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播種時間,以更好達到精耕細作的目的,故選A項。28.商代青銅冶鑄技術日臻完善,留下了眾多青銅禮器。這表明商朝人已將其用于他們最看重的(

)A.經濟生產

B.政治活動

C.藝術審美

D.日常交往參考答案:B29.世界各國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或發展式樣被稱為現代化模式。在早期現代化理論中。人們往往把“現代化”等同于“資本主義化”。下列重大歷史事件從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現代化理論的是

A.《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B.巴黎公禮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發

D.十月革命的勝利參考答案:D30.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能出席“公民大會”,討論解決國家的重大問題,如戰爭與媾和、城邦糧食供應、選舉高級官吏等。這反映的實質是A.人民民主 B.天賦人權C.主權在民 D.君民共主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社會保障體系的作用主體是家庭,但是其管理主體是各級官府或國家。官府主要通過均田制來保障農民有基本的生產資料一農田來耕種,同時建立常平倉、義倉,對災民進行基本的生活保障。另外,唐代政府還通過對老年人免除徭役、高牟改授的方式以及官員致仕(官員正常退休)制度,保障在以家庭養老為主要方式的中國古代社會中老人有一個相對幸福的晚年。同時,唐代統治者在法律制度方面對婦幼進行一些特殊的規定,以保證這些弱勢群體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民間性的保障體系,包括宗教組織特別是佛教寺院開展的慈善救助,宗族宗黨內部和部分富人的救助保障以及商會行會等民間團體組織開展的救助工作。----張莉《唐代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得失及當代啟示》材料二

戊戌變法的領袖康有為堅信,只有國民擺脫了窮與弱,國家才會變得強大起來。戊戌變法失敗后,他周游歐美各國,在吸收歐美各國先進福利思想的基礎上,撰成《大同書》,在批評中國傳統宗族慈善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了恤窮慈善觀,描繪了大同世界中社會福利事業開展的精美藍圖。在藍圖中,他構想出公養、公教、公恤等帶有濃厚理想色彩的慈善公益體系。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他的福利思想的最初來源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同思想和均乎思想。后來,他吸收了西方各種流派的思想,將它發展為自己的福利思想觀,主要體現在民生思想中。同時,孫中山十分推崇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并將它作為自己終生奮斗的社會理想:實現社會主義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分業操作,各得其所。----李瑞《建國前中國社會福利思想發展概述》(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積極作用。(1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思想家有關社會福利的主張,并加以簡要評價。(13分)參考答案:(1)特點:通過官府與民間的共同作用構成相對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在社會保障的形式上,既有對婦幼保障的法律規范,又有均田制、常平倉、義倉、致仕等具體的措施;注意發揮家庭、官府、民間等多個主體的積極性來實現社會的互助互濟。(6分)評價: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緩解社會矛盾;能增強社會互助互濟和防災救災意識;所制定相關法律制度和具體措施可資后代借鑒。(6分)(2)主張:社會福利與實現國家富強相結合;與建立理想的大同世界相結合;與實現改善民生生活相結合;與建立慈善公益體系相結合。(8分)評價:可以就主張作分別評價,也可以作總體評價。(總分5分)分別評價:康有為的主張在批評傳統宗族慈善模式的基礎上,較多吸取歐美國家的福利思想,旨在建立慈善公益體系;孫中山的主張較多吸取傳統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以及西方各流派的福利思想,側重于改善民眾生活,實現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5分)總體評價:多角度提出建立社會福利設想,為后世提供了借鑒;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無法實現,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5分)32.(14分)“欲”與生俱來,源于內心的渴望,關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類生活的和諧。儒學大家們都將“欲”作為自己研究的重要問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養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孟子·盡心下》材料二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過節;使之敦樸,不得無欲;無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材料三欲是情發出來底。心如水,性猶水之靜,情則水之流,欲則水之波瀾,但波瀾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類;不好底,則一向奔馳出去,若波濤翻滾。大段不好底欲,則滅卻天理。如水之壅決,無所不害。

——《朱子語類》卷五材料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孟子認為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