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樁灌注質量控制_第1頁
清水樁灌注質量控制_第2頁
清水樁灌注質量控制_第3頁
清水樁灌注質量控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水樁混凝土灌注質量控制隨著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清水灌注樁以其適應性強、成本適中、施工簡便等特點,在橋梁基礎工程中廣泛應用。但由于灌注樁混凝土需要進行水下灌注,其施工的隱蔽性、工藝的復雜性和連續性都較強,其施工程序和質量控制同一般混凝土澆筑不同,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因素較多,因而其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施工技術,對灌注過程中易發質量問題沒有針對性的措施,就有發生嚴重質量事故的可能。給工程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與安全隱患。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質量是保證成樁質量的關鍵。因此,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質量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工程概況影響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水下澆注混凝土是用混凝土從孔底開始灌注,將孔內積水置換出來,成為混凝土樁。澆注過程中,應及時掌握孔內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及導管插入深度,測定每個混凝土面位置應取兩個以上的測點,測繩受拉伸、濕度等因素影響,所標長度變化較大,須經常校正。澆注混凝土必須連續進行,否則先澆灌進去的混凝土達到初凝,將阻止后澆灌的混凝土從導管中流出。施工中,混凝土澆注速度應盡可能地快一些,終止澆注混凝土前,須確定混凝土面真實高度,以見混凝土中粗骨料為準。水下混凝土灌注常見問題的預防處理措施3.1導管堵塞預防處理措施導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其直徑大小要根據灌注強度要求進行選擇。要求導管應具備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且密封性良好,管壁光滑,導管平直,無穿孔裂紋,導管接口處應由彈性墊圈密封。如果導管接頭密封不嚴,焊縫破裂,水從接頭或焊縫中浸入會引起事故,因此施工之前必須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必須盡可能提高混凝土灌注速度。但是混凝土的質量不好是堵塞導管的主要原因,必須搞好質量,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離析使石子聚集在一起流動性差,導致堵管。導管使用后應及時沖洗,保證導管內壁干凈光滑。如發生堵管在導管上部可用鋼筋疏通,在下部提取導管上下振擊。3.2防止樁身混凝土強度低或混凝土離析,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發生樁身混凝土強度低或混凝土離析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現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嚴、攪拌時間不夠和水泥質量差以及混凝土運輸時間太久、運輸時未嚴格攪拌所致。 嚴格把好進庫水泥的質量關,控制好施工現場混凝土配合比, 掌握好攪拌時間和混凝土的和易性,嚴格混凝土在運輸中的工藝技術規程是防止樁身混凝土離析和強度偏低的有效措施。水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和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 。選用骨料要重點注意以下幾點:1)水泥一般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 ,必要時也可根據地下水質情況選用相應的水泥品種,初凝時間不宜少于1.5h,宜選用標號在325以上的水泥。所選的水泥品種應通過初凝時間和抗壓強度試驗。注意水泥的用量要達到規范規定的標準,以及通過試驗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確定水泥用量。2)粗骨料宜選用堅硬的卵礫石和碎石,應優先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骨料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導管直徑的1/6~1/8和鋼筋最小凈距的1/4,同時粒徑在40mm以內。粗骨料的級配應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細骨料宜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粗砂,有機質含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混凝土的含砂率一般為45%~50%,水灰比宜采用0.5~0.6。3)為提高和易性,混凝土中宜摻入外加劑,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劑有減水劑、緩凝劑和早強劑等,摻入外加劑前,必須經過試驗,以確定外加劑的使用種類、摻入量和摻入程序。總之,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須與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相適應。 合適的配合比應使混凝土具有足夠的可塑性和粘聚性,易于在導管中流動而又不易離析。一般來說 ,當水下混凝土的強度高時 ,其耐久性也好。因而要從水泥標號的選擇、水泥及水的用量比例、骨料的種類和性質及摻用外加劑等幾個方面來考慮 ,保證混凝土質量,而且要保證混凝土的級配強度高于設計強度。混凝土攪拌時間要適宜 ,攪拌均勻,如混凝土攪拌和輸送過程中 ,出現不均勻或離析泌水現象,流動性差時,就不能使用。我標段對多個外加劑廠家進行招標,選取滿足設計要求及施工要求的聚羧酸高效減水劑。下面為一組不理想外加劑試配過程:試配理論配合比為:水泥:246kg 砂882kg石:1123kg粉煤灰:74kg減水劑:2.56kg水:125kg40L材料用量:水泥:9.8kg 砂35.3kg石:44.9kg粉煤灰:2.96kg減水劑:102g水:5kg外加劑:中興南友有限公司水泥廠家:貴州超宇水泥有限公司粉煤灰廠家:國電安順發電廠砂石廠:普定升輝砂石廠經試配完成后情況如下:混凝土含氣量較小;混凝土出現跑漿現象;骨料與水泥漿分離;粘聚性較差。3.3防止初灌未封底樁底沉渣量過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漿,或導管距孔底太遠,初灌量不夠沒有埋住導管,造成這種原因是檢查不夠認真。 所以施工過程中必須認真檢查,采用正確的測繩與測錘。 在下完鋼筋籠后,再檢查沉渣量。導管底端距孔底高度宜在 0.25~0.5m之間。我3標段樁基直徑為 2.0m,首次灌注采用4.5m大料斗,混凝土上反約 1.3m,導管埋深約1.0m。3.4導管拔出混凝土面的預防處理措施導管提漏有兩種原因:1)當導管堵塞時,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強行流出,但如果此時導管埋深很少,極易提漏。2)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測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標高出現錯誤, 導致導管埋深過小, 出現拔脫提漏。嚴格按照規程用規定的測身錘測量孔內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認真核對,保證提升導管不出現失誤。如誤將導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須及時處理。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較小時,終止澆注,重新成孔;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較高時,可以用二次導管插入法,其一是導管底端加底蓋閥,插入混凝土面 1.0m左右,導管料斗內注滿混凝土時,將導管提起約 0.5m,底蓋閥脫掉,即可繼續進行水下澆注混凝土施工。此方法使用時, 必須由有經驗的工程師現場指導, 導管長度、混凝土面實際位置等數據,必須在事先正確確定。3.5混凝土灌注過程因故中斷的處理辦法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斷的原因較多,在采取搶救措施后仍無法恢復正常灌注的情況下,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處理:(1)若剛開灌不久,孔內混凝土較少,可拔起導管,重新挖孔至原孔底,再開始灌注混凝土。(2)迅速拔出導管,清理導管內積存混凝土和檢查導管后,重新安裝導管和隔水閥,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混凝土,待隔水閥完全排出導管后,立即將導管插入原混凝土內,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繼續灌注混凝土。此法的處理過程必須在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內完成。(3)如灌注時間過久,需將孔內積水抽干,人工鑿除上層浮漿至混凝土面,鉆眼插入鋼筋,增加斷面混凝土的連接性,然后重新灌注混凝土。結語實踐證明,水下混凝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