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北京大興區黃村第三中學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北京大興區黃村第三中學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北京大興區黃村第三中學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北京大興區黃村第三中學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北京大興區黃村第三中學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北京大興區黃村第三中學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有關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都與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關B.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C.血液中較高濃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體是聯系神經凋節和體液調節的樞紐參考答案:D2.在家鼠中短尾(T)對正常尾(t)為顯性。一只短尾鼠與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與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類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類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與正常尾之比為2∶1。則不能存活類型的基因型可能是A.TT

B.Tt

C.tt

D.TT或Tt參考答案:A3.右圖是某家族黑尿癥的系譜圖,已知控制該對性狀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預計III-6為患病女孩的幾率是

A.1/3

B.1/2

C.1/6

D.1/4參考答案:C4.顯微鏡觀察到右圖所示動物細胞,下列對由視野A轉換到視野B的說法錯誤的是

A.裝片應向右移動B.換高倍物鏡需轉動轉換器C.需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如不調節反光鏡,要保證相同的亮度應選用較大的光圈參考答案:A5.經分析某條多肽鏈中有O原子p個,N原子q個,它徹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種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1分子該多肽水解得到的賴氨酸個數為A.q-p+1

B.p-q

C.q-p

D.p-q+1

參考答案:A6.下列關于人體細胞外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體的細胞外液即內環境B.小腸壁的肌細胞可以不通過細胞外液從腸道直接吸收葡萄糖C.細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血漿→組織液→淋巴→血漿D.細胞外液的化學成分中有葡萄糖、無機鹽、激素、尿素等物質參考答案:B細胞外液是指多細胞生物的體內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又指內環境,A正確;體內的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小腸壁的肌細胞不能從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從組織液中吸收,B錯誤;細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間物質交換關系:血漿與組織液相互交換、組織液中的物質透過毛細淋巴管進入淋巴中、淋巴中的物質通過循環系統進入血漿,C正確;細胞外液的化學成分中含有各種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水、無機鹽、激素、各種代謝廢物(如尿素)等物質,D正確?!军c睛】解答C選項,關鍵要理清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之間的關系:

7.右圖是某細胞在進行某生命活動前后幾種生物膜面積的變化圖,在此變化過程中不可能合成的物質是(

)A.胃蛋白酶

B.胰島素

C.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D.抗體

參考答案:C略8.下列有關生物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細胞膜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B.膜蛋白的種類和含量決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復雜程度C.生物膜把細胞器分隔開,保證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D.生物膜是指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核膜不屬于生物膜參考答案:D【考點】2I: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分析】1、生物膜系統包括細胞膜、核膜和細胞器膜.2、生物膜系統的功能:(1)保證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對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等過程起決定作用.(2)為多種酶提供附著位點,是許多生物化學反應的場所.(3)分隔細胞器,保證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解答】解:A、細胞膜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A正確;B、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膜蛋白的種類和含量決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復雜程度,B正確;C、細胞的生物膜系統能分隔細胞器,保證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C正確;D、生物膜系統包括細胞膜、核膜和細胞器膜,D錯誤.故選:D.9.下列真核細胞結構與成分,對應有誤的是A.細胞膜:脂質、蛋白質、糖類

B.染色體:核糖核酸、蛋白質C.核糖體:蛋白質、核糖核酸

D.細胞骨架:蛋白質參考答案:B10.下列有關右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圖中有二條捕食鏈

B.細菌占有第二、三、四、五營養級C.狐與鳥之間既捕食又競爭

D.體內含重金屬最多的生物是草參考答案:A11.(2分)如圖表示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圖解.①表示沒有酶催化,②表示有酶催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如果用無機催化劑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進行該試驗,則其曲線在①上方B.E2代表有酶催化時所降低的活化能C.其他條件不變,E1越大,則酶的催化效率越高D.條件不變的情況下,E2是不變的,所以增加反應體系中的酶量,反應速率也是不變的參考答案:C【考點】38:酶促反應的原理.【分析】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證細胞內的反應在常溫、常壓下高效地進行,酶降低的活化能(E1)=沒有酶催化時化學反應所需的能量(E3)﹣有酶催化時化學反應所需的能量(E2).【解答】解:A、曲線①看不出有沒有酶的催化,A錯誤;B、E1表示有酶參與的情況下降低的活化能,B錯誤;C、其他條件不變,E1越大,說明降低的化學反應的活化能越高,則酶的催化效率越高,C正確;D、溫度、PH等不變的情況下,化學反應的活化能(E2)是不變的,增加反應體系中的酶量,反應速率加快,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酶的作用機理,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和理解能力,屬于中檔題.

12.下表為某河流生態系統的四個營養級的年能流量。其中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

營養級abcd能量(×105J·m—2)141.1015.91871.270.88A.a

B.b

C.c

D.d參考答案:B13.某山區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展為樹林。下圖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階段中不同優勢植物種群數量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段開始時甲植物種群數量為零,所以此演替為初生演替B.2階段的優勢植物種群最可能是灌木,3階段的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C.演替中后一階段優勢物種的興起,會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消亡D.無論初生演替,還是次生演替一定會發展到森林階段參考答案:B14.人體免疫系統中的B細胞和T細胞A.B細胞和T細胞的產生是一個細胞分化的過程B.都能識別和呈遞抗原C.只有T細胞參與對病毒的免疫

D.染色體上含有的遺傳信息不同參考答案:A15.正常情況下,當人體局部組織活動增強時,代謝產物增加,此時組織中的A.組織液減少,淋巴減少 B.組織液減少,淋巴增加C.組織液增加,淋巴減少 D.組織液增多,淋巴增加參考答案:D16.甲地因森林火災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噴發被火山巖全部覆蓋,之后兩地均發生了群落演替。關于甲、乙兩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甲地和乙地發生的演替類型相同B.若沒有外力干擾,甲地可重現森林C.地衣會比苔蘚更早地出現在乙地火山巖上D.甲、乙兩地隨著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多參考答案:A17.下圖為人體的生命活動調節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飯后血糖升高時,人體可以通過“內外刺激→A→C→D”途徑促進胰島素的分泌B.人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可能完成H過程C.人在寒冷的條件下,可以通過“內外刺激→A→C→D”,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D.當人的手被針刺時,可以通過“內外刺激→A→C→D”,使手縮回參考答案:D18.用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做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時,用一定濃度的KNO3溶液來代替蔗糖溶液,測定細胞的失水量,下圖是細胞失水量隨時間變化曲線,以下敘述錯誤的是A.成熟的植物細胞吸水失水是滲透作用的結果B.a—b時刻,細胞吸水力越來越大C.由圖上可以看出,從c時刻細胞開始吸水,自動復原D.b時刻時,原生質體積最小參考答案:C【分析】從圖中可知,a—b時刻,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細胞液減少,原生質層隨之收縮,從而發生質壁分離。但植物細胞能以主動運輸的方式吸收鉀離子和硝酸根離子,導致細胞液濃度不斷增大,外界溶液濃度不斷減少。b時刻,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沒有水分的凈移動,水分子進出細胞達到平衡。b—c時刻,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質壁分離復原?!驹斀狻砍墒斓闹参锛毎哂兄醒氪笠号荩膳c外界溶液構成滲透系統進行滲透吸水或滲透失水。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沒有水分的凈移動,水分子進出細胞達到平衡;②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植物細胞吸水;③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失水,A正確;細胞吸水力與質壁分離程度呈正相關。a—b時刻,細胞質壁分離程度不斷增大,因此細胞吸水力不斷增大,B正確;由圖上可以看出,b時刻,細胞質壁分離程度最大;b—c時刻,細胞質壁分離程度不斷減小,且在c時刻恢復到原來狀態,因此細胞應是在b時刻之后開始吸水,C錯誤;b時刻時,質壁分離程度最大,因此原生質體積最小,D正確。故選C?!军c睛】掌握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的原因,便可準確分析曲線圖中不同時刻發生的變化。19.產生促胰液素和促胰液素作用的部位分別是()A.胰液和胰島 B.胰腺和小腸粘膜C.小腸粘膜和胰島 D.小腸粘膜和胰腺參考答案:D【考點】動物激素的調節.【分析】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小腸粘膜產生的,進入血液,由血液傳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發現過程中,沃泰默通過實驗排除了神經調節的作用,但沃泰默并未得出正確結論.最終斯他林和貝麗斯發現了促液素,他們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膽質疑、探索和創新的精神.【解答】解: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小腸粘膜產生的,進入血液,由血液傳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D正確.故選:D.20.自然界生物種內及種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下述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A.林鴿群越大時被蒼鷹捕食的幾率越低

B.鱸魚有時捕食鱸魚的幼魚,這有利于鱸魚種群的維持

C.自然界中物種間的捕食對一個物種有利,但會使另一個物種消失

D.猴群經過斗爭建立了優劣等級制度,并依次占據資源,這對種群的保持是有利的參考答案:答案:C21.下列對于線粒體、葉綠體結構及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線粒體內膜向內折疊成嵴擴大了線粒體內的膜面積 B.葉綠體基質中分布著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 C.線粒體和葉綠體都具有雙層膜結構D.線粒體和葉綠體基質中都含有DNA和RNA參考答案:B22.一塊農田中有豌豆、雜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屬于競爭關系的是A.田鼠和雜草

B.豌豆和雜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細菌和其細胞中的噬菌體參考答案:B23.下圖示某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植株中一個正在分裂的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植株不可能產生aB型配子B.該植株的基因型必為AaBBC.該細胞發生過基因突變

D.若該植株是由花粉粒發育而來的,則其應為二倍體參考答案:C24.用a表示DNA,b表示基因,c表示脫氧核苷酸,d表示堿基。下列圖中四者關系中正確的是

參考答案:D25.人體肌肉主要由蛋白質構成,但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功能各不相同,這是因為

A.肌細胞形狀不同

B.在人體中分布的部位不同

C.支配其運動的神經不同

D.構成肌細胞的蛋白質分子結構不同參考答案:D26.與植物頂端優勢有關的植物激素是A.赤霉素

B.生長素

C.脫落酸

D.乙烯參考答案:B27.如下圖表示生命系統的哪一層次

()

A.種群B.群落C.生態系統D.生物圈參考答案:C如圖有各種生物以及陽光等非生物環境,所以該生命系統屬于生態系統。28.在進行課題研究時,甲、乙、丙、丁四位同學所采用的方法中錯誤的是()A.甲用酶解法去除植物細胞的細胞壁B.乙用青蛙的血清來配制小鼠細胞的培養液C.丙用化學法誘導原生質體的融合D.丁用體外培養法制備單克隆抗體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去除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可采用酶解法(纖維素酶和果膠酶),A正確;配制小鼠細胞的培養液應該加入小鼠的血清,B錯誤;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的方法包括物理法(離心、診斷、電刺激)和化學法(聚乙二醇),C正確;制備單克隆抗體的方法包括體外培養法和體內培養法,D正確??键c:植物體細胞雜交29.利用下列細胞工程技術培養出的新個體中,只具有一個親本遺傳性狀的是(

)①組織培養

②細胞融合

③動物胚胎移植

④克隆羊技術A.①

B.①②C.②③

D.①④參考答案:A30.游泳時在水中憋一會兒氣后會引起大口喘氣,其原因是

A.呼吸運動過于激烈,使呼吸中樞興奮

B.體內過量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中樞興奮C.體內缺氧使呼吸中樞興奮

D.體內過量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中樞抑制參考答案:B31.假設某哺乳動物的精原細胞中兩對等位基因(Aa、Bb)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該細胞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精子時,在不發生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的情況下,下面哪一個圖可表示其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和基因的變化?參考答案:B32.我國科考隊員登上了南極“冰蓋之巔”他們出現的適應性變化有:①體溫明顯下降②機體耗氧量降低③皮膚血管收縮④體溫調節中樞興奮性增強⑤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參考答案:D

33.生長素對植物的生理作用往往具有雙重性,下列不是具體表現

A.既能促進果實成熟,也能抑制果實成熟

B.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

C.既能促進植物生長,也能抑制生長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參考答案:A34.對下列各項生物學原理的解釋,正確的是A.植物在光下不進行呼吸作用

B.主動運輸是一個吸能過程C.雜合子自交后代都是雜合子

D.細胞分化后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參考答案:B35.在生物實驗室內模擬生物體DNA復制所必需的條件是

①酶類

②四種游離脫氧核苷酸

③ATP

④DNA分子

⑤mRNA

⑥tRNA

⑦適宜的溫度

⑧適宜的pH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參考答案:D36.下列有關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參與果酒發酵和果醋發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線粒體B.果酒制成后只需將裝置轉移至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過程中必須有能生產蛋白酶的微生物參與D.在腐乳裝瓶時自下而上隨層數的增加逐漸減少鹽量參考答案:C果醋制作醋酸菌是原核生物無線粒體,果酒制成果醋溫度要升高,還要不斷地通入氧氣,在腐乳制作過程中必須有能生產蛋白酶的微生物參與才能將蛋白質水解,提高利用價值,在腐乳裝瓶時自下而上隨層數的增加逐漸增加鹽量,所以C選項正確。37.所謂“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體弱或年幼的食物個體B.捕食者多數在個體數量較小的種群中捕食C.捕食者往往在個體數量較大的種群在捕食D.捕食者一般不會將所有的獵物都吃掉參考答案:B略38.據研究,某種植物的某品種能合成兩種對治療人類疾病有醫療價值的藥物成分,其合成途徑如圖所示:現有兩純種植物,一種只能合成藥物1,另一種兩種藥物都不能合成,這兩種植物雜交,F1都只能合成藥物1,F1自交產生的F2中的三種表現型及比例是只能合成藥物1∶兩種藥物都能合成∶兩種藥物都不能合成=9∶3∶4。那么,能正確表示F1中所研究的兩對基因位置的圖是

參考答案:A39.圖甲是青蛙離體的神經—肌肉標本示意圖,圖中AB+BC=CD,圖乙是突觸放大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ks5uA.刺激C處,A、D點可同時檢測到膜電位變化B.刺激D處,肌肉和F內的線粒體活動均明顯增強C.③的內容物釋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動性D.興奮從E到F,發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參考答案:C40.下列哪一種方法能增加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A.減少該生態系統內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數量B.增加該生態系統內各營養級生物的種類C.使該生態系統內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數量上保持平衡D.減少該生態系統內各營養級生物的種類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41.(11分)為獲得純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的方法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1)雜交育種方法是通過[①]___________將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再通過[②]________篩選出符合要求的穩定遺傳個體。(2)圖中③需用秋水仙素處理__________,可快速獲得純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3)將某雜草中的抗病基因(T)導入蕃茄葉肉細胞,獲得的品種與原品種______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同一物種。該育種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4)科研人員挑選出成功導入基因T的抗性番茄植株,其整合情況可能如下圖所示(不考慮其他變異情況),請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導人基因T的位置和數量。①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實驗結果及結論:

I.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如圖甲所示;

Ⅱ,若子代全部抗病,則如圖乙所示;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如圖丙所示。參考答案:(1)雜交

高蔓和抗病兩種優良性狀

連續自交(2)單倍體幼苗(3)屬于

基因重組(4)方案一:①該抗病植株自交,觀察子代表現型及比例②I.子代抗病:感病=3:1(2分)Ⅲ.子代抗病:感病=15:1(2分)方案二:①該抗病植株與感病植株雜交,觀察子代表現型及比例②I.子代抗病:感病=1:1(2分)Ⅲ.子代抗病:感病=3:1(2分)42.下圖所示的遺傳系譜中有甲(基因為A、a)、乙(基因為B、b)兩種遺傳病,其中一種為紅綠色盲,且Ⅱ9只攜帶一種致病基因。請分析回答:(1)可判斷為紅綠色盲的是

病,而另一種病屬于

染色體

性遺傳病。(2)Ⅱ6的基因型為

;Ⅱ8的基因型為

;Ⅱ9的基因型為

。(3)Ⅱ8和Ⅱ9生一個兩病兼發的女孩的概率為

;(4)Ⅲ14個體的乙病基因來源于I代中的

。參考答案:⑴乙

⑵AaXBXb

AAXbY或AaXbY(2分)

AAXBXb⑶0

⑷Ⅰ2和Ⅰ3(2分)43.某個個體的細胞分裂如圖,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