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_第1頁
諫太宗十思疏_第2頁
諫太宗十思疏_第3頁
諫太宗十思疏_第4頁
諫太宗十思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視頻:唐太宗與魏徵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貞觀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為書石。魏徵,字玄成,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曾任諫議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言敢諫著稱,史稱“諍臣”。鷂死懷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鷂[yào]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征進來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見,回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里。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國家安定。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上疏進諫,連進四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并把這些奏疏置于案頭,奉為座右銘。檢查自主學習情況木之長(

)浚其泉源()戒奢以儉(

)塞源(

)殷憂(

)載舟覆舟(

)慮壅蔽(

)黜惡(

)謬賞()宏茲九德()chángjùnshēsèyīnzàiyōngchùmiùzī

居安思危——在平安穩定的時候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災難。指時時要提高警惕,預防禍患。戒奢以儉——用節儉來消除奢侈。鮮克有終——靡:無;初:開始;鮮:少;克:能。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以告誡人們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垂拱而治——輕而易舉就能把天下治理好。無為而治——君主無所作為,天下也能安定太平。載舟覆舟——比喻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是指民眾猶如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人民是決定國家興亡的主要力量。長治久安——形容國家、社會長期安定、太平。竭誠待下——盡心盡意地對待臣民部屬。諫太宗十思疏為何思思什么人君當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提出問題為什么思思些什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誠能十思,垂拱而治自讀課文1段

1.參注釋翻譯文段2.勾劃特殊詞句3.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觀點,怎樣論證的?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補充注釋】求:要求;之: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根本:植物的根。

我聽說要求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樹根穩固;想要使河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自己的恩德道義。

賞析:用排比和比喻,從正面說明“積德義”的重要性----十思的出發點。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補充注釋】而:前三個表轉折,卻,第四個表遞進;況:何況。

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不穩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愚昧無知,也知道這不可能,更何況對于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賞析:繼續比喻論證,連用四個“不”,后一個否定前三個,“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斷,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斷,使人君不能有別的觀點選擇,稱人君“明哲”,既體現尊重,也促其樂于從諫。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注釋】以:第一個是介詞,用;第二個連同后面的“而”,均為轉折連詞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處在天地間重要的地位,不考慮在安逸環境中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危險,用節儉戒除奢侈,這就如砍伐樹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堵塞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賞析:由人君地位說起,結合開頭的比喻,亮出觀點: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小結:運用比喻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說明人君要得到國安,必須厚積德義。思考題:1本段開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什么觀點?答:比喻論證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作者認為人君怎樣才能治理好國家?答: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求木長固根本欲流遠浚泉源源不深望流遠根不固求木長思國安積德義德不厚思國安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長類比反比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求木長

固根本欲流遠

浚源泉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長人君當重居大不念安危奢儉德不厚思國安臣知不可

而況明哲亦思國安

積義源不深

望流遠根不固

求木長自讀課文2段

1.參注釋翻譯文段2.勾劃特殊詞句3.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觀點,怎樣論證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注釋】蓋:前一個大概,后一個因為;既:已經,┅┅以后;以:表修飾連詞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開頭做得好的人實在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難嗎?因為處在深重憂慮中,必定竭盡誠心對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縱情欲看不起別人。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注釋】雖:即使;而:轉折連詞;貌:表面上,名詞作狀語。竭盡誠意就能使吳越這樣的敵對國結為一體,看不起別人就會使親骨肉成為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監督人民,用聲威怒氣來威嚇他們,(人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并不會懷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順而心里并不服。賞析:

以設問引出論述,用“殷憂”和“得志”下的不同心態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眾的力量(民心向背);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該深切戒慎的。賞析:這是對段首“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總結性回答。在前文分析了“竭誠以待下”和“縱情以傲物”的不同結果后,在此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提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的告誡。說明人心向背的重要,將君與民的關系比作舟與水的關系,切中要害,無怪乎唐太宗讀后,常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告誡太子,并以此作為臨終遺訓。思考題:1作者認為得天下之君王為何易失人心?答: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取易守難殷憂竭誠得志傲物善始繁克終寡吳越一體載舟覆舟骨肉行路深慎分析歷史道理論證自讀課文3段

1.參注釋翻譯文段2.勾劃特殊詞句3.作者從哪些方面提出了“十思”,他認為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注釋】

誠:如果真的;自戒:戒自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怎么可以忽視呢?統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做到看見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想到應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恐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之所以大是能居于百川之下;以盤游為樂,就要想到古人說的“一年三次田獵”為限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憂慮自己松懈懶惰時,就要想到自始至終都要謹慎;擔心耳目被堵塞遮蔽時,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下面意見;害怕聽信讒言邪說時,就想到要端正自身來斥退奸惡小人;恩惠施加于人時,就要想到沒有因為偏愛而給予不恰當的獎賞;懲罰施加于人時,就要想到沒有因為生氣而濫用刑罰。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總括這十思,能擴大九德之修養,選拔能人并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并采納它,那么智慧者會施展全部的智謀,勇敢者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者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者就會報效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爭著做好自己的事情,君王大臣之間沒有什么(煩心的)事情,可以盡享出巡游玩的快樂,可以頤養得像松、喬兩位神仙那樣長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皇上)談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必多說,老百姓就可以教化,為什么一定要使自己勞神費思,代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毀壞無為而治的方針呢?

1、魏征“十思”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哪五個方面?見欲知足自戒將作知止安人念危謙沖自牧懼溢江海下川樂游三驅為度憂怠慎始敬終慮蔽虛心納下懼邪正身黜惡恩加因喜謬賞罰及以怒濫刑智盡謀勇竭力仁播惠信效忠文武用垂拱治何勞苦代百司生活方面:戒貪心奢侈(儉);待人方面:戒驕傲自滿(謙);處事方面:戒好逸無度(慎);用人方面:戒受蒙蔽利用(正)執法方面:賞罰公正,不憑個人喜怒(明)。2、“十思”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居安思危、正己安人,積其德義,以達到“治平天下”的目的。3、“十思”的意義是什么?總此十思,宏茲九德,可以達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1、本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總結: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這種生活常識進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

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2、《諫太宗十思疏》課文思路梳理:這篇諫文主旨明確,論證思路縝密,環環相扣。文章論說的中心是:“

”。文章先從“

”“

”“

”對于國家的長治久安說起;

接著從它的反面“

”會導致喪失民心、危及社稷來間接闡述論點;道理既明,然后據此提出“

”,將“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進一步具體化,用以說明“積其德義”的落實方法和實踐辦法;同時指明長期保住人心歸向,便會達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思國之安

者,必積其德義

積其德義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縱情傲物

十思寫作特點

1.駢散結合,華美流暢

唐代的奏疏,習慣上都用駢文寫。這篇奏疏雖然也用了許多駢偶句式,卻突破了駢體的束縛,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