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
王長松,滿族,醫學博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探討生導師。東南高校臨床醫學院中醫學教研室主任,東南高校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東南高校中醫學碩士點負責人。現擔當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糖尿病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絡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睡眠探討會會員。曾先后師從于西北名醫杜雨茂教授和國家級名醫周仲瑛教授學習中醫。主持和參與多項部省校院級課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20余篇,編寫論著10余部。王長松簡介臨床擅長運用中醫方法辨治虛寒證及虛寒體質,對于失眠、胃病、眩暈、頭痛、過敏性鼻炎、亞健康狀態以及老年病的調治尤有獨到之處。多年來,王博士以學習中醫、實踐中醫、宣揚中醫為己任,在繁忙的診務之余,關注中醫養生保健學問的普及,撰寫有《找尋疾病的根源》和《健康書——傷寒雜病論養生才智》兩部養生保健科普著作,科普文章不斷見于《金陵晚報》、《現代快報》、《揚子晚報》、《家庭醫生報》、《健康時報》、《健康報》等報刊雜志,并多次走進電臺、電視臺,宣揚中醫養生保健學問。://blog.sina/adoctor第一講導言一、健康與養生二、養生與傳統文化三、學習要求與考核方法一、健康與養生
(一)什么是健康?(二)健康的標準是怎樣的?(三)人原委能夠活多久?(四)一個人壽命的長短由何確定?(五)生老病死自然規律(六)養生的目的是什么?(一)什么是健康?無病即健康健,強壯有力,康,安靜安樂。健康,包括身心兩個方面,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health人體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種生物參數都穩定地處在正常變異范圍以內,對外部環境(自然的和社會的)日常范圍內的變更有良好的適應實力。
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一種自然狀態,擁有時不覺得珍貴,甚至熟視無睹;失去時才懊悔莫及,驚惶失措。健康是值得我們時時刻刻專心維護的良好的身心狀態!(二)健康的標準是怎樣的?1、有足夠精力,能冷靜自若地負擔起日常繁忙工作。2、處事樂觀,看法主動,樂于擔當責任,事無巨細不挑。3、擅長休息,睡眠良好。4、應變實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更。5、能抗拒各種傳染病。6、體重適中,身體勻整,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7、眼睛光明,反應靈敏,眼和眼瞼不發炎。8、牙齒清潔,無齲齒,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10、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健康的十項標準:生理健康特征:眼睛有神、雙耳聰敏、聲音洪亮、牙齒堅實、食欲正常、腿腳靈敏、形體壯實、面色紅潤、須發潤澤、呼吸微徐、二便正常、脈象勻整。心理健康特征:精神快樂、記憶良好。從中醫角度提出的健康人的生理特征簡化好用的中醫健康標準1、每晚能通宵睡覺。2、三餐時間到,就有胃口。3、每天大便一次,是在早上的。假如大便是晚上的話,要調到早上。4、小便一天5到7次。5、口渴時才喝水,不會有喝了很多還有渴的感受。6、手腳是溫煦的。(三)人原委能夠活多久?
報道的最長壽者,是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國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歲。李慶遠原籍云南省,9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始終到去世。據2000年統計,中國現有百歲壽星一萬人,2002年全世界百歲壽星共約21萬人,平均百萬分之33.39。
中國貴州的龔來發,1996年去世時147歲;四川青城山采藥道人李青蓮去世時154歲;伊朗老婦穆赫辛,1997年161歲;日本有個叫滿平的,長壽242歲,妻221歲,兒196歲,兒媳193歲,孫子151歲,孫媳138歲。天年
天年,就是天賦的年壽,即自然壽命。人的生命是有確定期限的。古代養生家、醫家認為在百歲到百二十歲之間。如《素問?上古天真論》:“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如《尚書?洪范篇》:“壽、百二十歲也”,《養身論》亦說:“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認為天年為120歲。西德著名學者H.Franke在1971年提出:“假如一個人既未患過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則單純性高齡老衰要到120歲才出現生理性死亡”。120歲的天年期限與一般的長壽調查資料相符。當然,從古至今超過這一生理極限的例子也不少。天年的科學依據1、科學探討表明,各種動物的壽命期約是其生長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長期為20至25年,那么自然壽命應當是100至170歲。2、有科學家認為,一般哺乳動物最高壽命約相當于它的性成熟期的8至10倍,人的性成熟期是14至15歲,據此推算,人的自然壽命應當為110至150歲。3、從胚胎細胞分裂次數來分析,人類胚胎細胞分裂的次數是50次,而平均每次分裂周期是24年,因此人的自然壽命應當是120年。4、人的懷孕期平均為266天,以自然界在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或組織的變異時間推算,人的自然壽命的最高點為167歲。中國人均預期壽命2001年為71.8歲而1981年為67.77歲,20年間增加了4歲。1949年前,僅有35歲。據聯合國人口處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訂版》,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5歲,而發展中國家則為63歲。這表明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2000年上海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8.77歲,其中男性為76.71歲,女性為80.81歲。(四)一個人壽命的長短由何確定?
壽命:壽命:一個人從誕生起先,經過發育、成長、成熟、老化,最終到死亡,其間所生存的時間。以年齡來衡量。氣數一個人或一個政權的壽限。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氣15日,一年24氣。相當于臟腑運用的有效期。水桶原理: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說的是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水桶,其價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確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其最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影響壽命的主要因素:
意外、疾病和蒼老。
蒼老生理性蒼老:隨著年齡的增長,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現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體在體質方面的年齡變更。病理性蒼老:由于內在或外在的緣由,使人體發生病理性變更,從而使蒼老提前發生。這種蒼老又稱為早衰。蒼老的緣由腎臟虧虛脾胃虛衰心臟虛衰肝臟衰憊肺臟虛弱精氣衰竭陰陽失調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早衰的緣由社會因素自然環境遺傳因素七情太過勞逸失度(五)生老病死自然規律
死亡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轉歸,也是生命的必定規律。其緣由包括蒼老、疾病和意外。生命的志向終結——壽終正寢壽終:活到老死;正寢:舊式住宅的正房,人死后,一般停靈在正屋正中的房間。指老死在家里。平安、無奔波、無大的曲折合病災,才能壽終正寢。坐化與老化是志向的終結方式宗教與醫學能否互補現代人病死在醫院——變正常現象為不正常懼怕死亡是人生難題之一安樂死是一種進步軀體的不適與心靈的歸宿(六)養生的目的是什么?
1、什么是養生養生:養護生命。即依據生命活動的規律,通過確定的方法,以保養身體、削減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中醫養生: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探討中國傳統的養生理論和方法,并用其指導日常養生保健活動。狹義的養生:春季養肝,呵護陽氣的生發。2、養生的目的
(1)以盡天年(2)健康地活著(3)精力足夠地工作學習(4)創建奇異人生、成功人生中醫養生不否定立志、奮斗;不強調與世無爭;不主見消極的人生。二、養生與傳統文化
(一)東西方養生保健的差別(二)中醫學的養生保健體系(三)中醫養生與傳統文化親密相關(一)東西方養生保健的差別1、保健觀念的差異:
西方:生命在于運動。“每周猛烈運動一次,可以延長一天的壽命。”
東方:生命在于平衡。“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2、保健重點的差異:
西方:重視形體訓練。
東方:重視調形、調吸、調意的統一,重視身心的統一。保健目的的差異:
西方:增加體質,以健壯、提高抗拒力、延長壽命為目的;
東方:陰陽平衡,以通為用,心身協調,以盡天年。
保健方法的差異:
西方:各種體育運動和競技活動。
東方:多種養生技術,包括氣功、太極拳、飲食療法、情志療法、針灸推拿、點穴、歌吟繪畫等。
東西方文化差別的根源農耕文化與航海文化好用理性與存在理性(二)中醫學的養生保健體系
悠久的簡史獨特的理論體系切實可行的方法措施:如精神養生、環境養生、起居作息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養生、運動養生、消遣養生、浴身保健、保健針灸按摩以及藥物養生等。(三)中醫養生與傳統文化親密相關
1、中國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征2、文以載道——中國漢字的魅力3、易經、道家、儒家、雜家的養生思想1、中國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征中國文化四個要素言語、文字、思想(思維方式)、生活習俗。這四個要素綜合起來,包含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學等等,都在內。——南懷瑾漫談中國文化1、中國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征和合中庸強調圓通1、中國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征和合中庸強調圓通2、文以載道——中國漢字的魅力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漢字屬表意文字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漢字有較強超時空性
漢字表達力強
漢字有象形、指事、形聲、會意四種“造字法”解析幾個重要的字時醫疼痛病藥3、易經、道家、儒家、雜家的養生思想周易與中醫養生《周易》隱藏著深遂的思想,以陰、陽來闡述宇宙間事物的變更規律,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宇宙萬物時刻在運動著、變更著,天體的運轉,地殼的變遷,四時寒暑,晝夜晨昏的更替,無一例外,人亦如此,《周易》將這種變更稱之為“變易”。然而,這種變更無論在宇宙,還是人體生命活動,都有確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是客觀存在,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識而變更。因而,《周易》將這種規律稱之為“不易”。了解了變易與不易的基本規律,就可以知道事物發展變更過程中漸變及突變的動向,因而可以遵循、駕馭它。《周易》稱此為“簡易”。《易?系辭上》云:“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現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周易》著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類自身,以求得在相識宇宙運動變更規律中,探討生命的奇異,從而懂得生與死的緣由和規律。《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窮天人之際,探討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機理,進而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這種學術巴想,也干脆影響著祖國醫學理論。養生學中,順應自然、調和陰陽,未病先防等原則,亦源于易理。故自古以來,即有醫易則通之說。《周易》立論的目的在于駕馭自然變更規律,著眼于自身的安危,強調審時度勢,順應自然,力求主觀與客觀的協調統一,以防患于未然。恰如《易?系辭下》所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循易之道也”。這種居安思危,未變先防的思想,正是中醫養生思想的理論淵源。道家的養生思想《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關于“道”的具體闡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動符合自然規律,才能夠使人長壽。這是道家養生的根本觀點。道家思想中,“清靜無為”、“返樸歸真”、“順應自然”、“貴柔”等主見,對中醫養生保健有很大影響和促進。1、清靜無為:清靜,在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安靜;無為指的是不輕舉妄動。具體地說,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少私寡欲”。這種清靜無為以養神長壽的思想,始終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浸透到養生學中養精神、調情志、氣功導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2、貴柔、返樸歸真:老子在實際生活中視察到,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蒼老。他在《道德經》中指出:“堅毅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假如常常處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開過早地蒼老。所以,老子主見無欲、無知、無為,回復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3、形神兼養:莊子養生提倡去物欲致虛靜以養神,但也不否認有確定的養形作用。《莊子·刻意》說:“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導引術是道家所提倡的,從其產生起先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道家的自然養生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儒家的養生思想儒家養生是一種“以心為本”的養生體系。儒家養生是通過熬煉、活動筋骨、培育道德以達到心靈的升華,它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健”而且還為了“壽”和“道”。儒家著重強調的是心性的道德主體作用,是以人為形、氣與心一體的三相之有機體。心乃意識層,形、氣為非意識層。儒家養生是為了訓練道德實踐的實力。春秋戰國時期,儒家養生思想形成。孔子提出了“知者樂,仁者壽”的養生主見。孟子提出了“養心莫擅長寡欲”說和“天人之學”的養生主見,構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系。他沿著“盡心、知性、知天”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路途,形成了“天人合一”的養生思想。《孟子?盡心上》總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其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俊之,所以立命也”,教化人們有意養性。他認為,一個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養吾浩然之氣”,強調通過陶冶道德情操以養生。荀子則在其養生思想中提出“動靜合節”的觀點。“養者而動時,則天不能使之病”,“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雜家的養生思想1、畢數之務,在乎去害先秦雜家認為,人活百歲,是生命的自然壽限。而很多人未能活到這一壽限,究其緣由,多由于在生命過程中受到種種危害和干擾。假如能找出緣由,并實行措施解除這些危害和干擾,則有可能使人長壽,達到自然壽限。這即是“畢其數”。并指出,長壽之“長也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呂氏春秋盡數》),這一學術觀點闡明白人的自然壽限及達到自然壽限的可能性,并指出去害是使人長壽的重要保證。而“去害”的具體措施,就是養生。2、趨利避害,順應自然相識和駕馭自然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趨利避害,這是雜家養生的原則。《呂氏春秋·盡數》說:“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何為害?五味太過,五者充形則生害,此其一,乃飲食為害;七情太勝,過勝則傷神,乃情志為害,此其二:六淫太過,太過則傷精,乃六淫為害,此其三。知其三害而避之,使之無過,自然神安而形壯,年壽得長。”故凡養生,莫若知本,知本則疾無由至矣”。知本求因、趨利避害、頤養神形,是雜家養生思想的重要觀點。3、動形以達郁《呂氏春秋》認為人之精氣血脈以通利流暢為貴,若郁而不暢達,則百病由之而生,在《達郁》篇中指出:“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臟、六腑、肌膚,欲其比也;血脈,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氣,欲其行也。若此,則病無所居,而惡無所由生矣。病之留惡之生也,精氣郁也”。同時指出,活動形體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457.2-2025重型燃氣輪機葉片無損檢測第2部分:視覺檢測
- 疫苗接種與群體免疫動力學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社會責任報告與評估考核試卷
- 禮儀用品行業服務品質管理考核試卷
- 組織文化與員工參與度考核試卷
- 原動設備制造企業的戰略管理與規劃考核試卷
- 租賃設備的市場調研方法與技巧考核試卷
- 禮儀用品行業市場風險防范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壓延加工的智能化制造趨勢分析考核試卷
- 天津農學院《發動機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小學生游泳安全常識
- 視網膜視神經病課件
- 《S水利工程總干渠吉利溝排水倒虹吸設計》15000字【論文】
- 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理想和信念》作業設計
- 新北師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教學設計全冊
- 皮膚科專項管理制度
- 2025年廣東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音樂教育市場細分與拓展-洞察分析
- 家校共育閱讀活動課件
- 開挖作業安全培訓課件
- 產房靜脈留置針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