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蜀相4_第1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蜀相4_第2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蜀相4_第3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蜀相4_第4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蜀相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蜀相杜甫導入《蜀相》是七言律詩,結構嚴整,法度森然。這首詩抒寫作者游覽武侯祠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諸葛亮才干、德行的稱頌及對其“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著感時憂國的情懷和以身許國的抱負。全詩情感深沉悲壯,有厚重的歷史感。學習時要反復誦讀涵泳,并聯系《出師表》等文,加深對詩人情志的理解。感受杜甫與諸葛亮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作者介紹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寫作背景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時的杜甫,暫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顛沛流離,一度身陷安史叛軍中,目睹了安史之亂中兵火連天、百姓涂炭、田園荒蕪的景況,加之唐肅宗昏庸,寵信宦官,排斥功臣,這使得早年間一心想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淳”的他倍感失落,對時局的憂慮也始終徘徊在心頭。正是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覽了成都城外的諸葛武侯祠,寫下了《蜀相》一詩。常識積累律詩律詩,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常見的類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幾個字說幾言。律詩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fā)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時期。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文章結構全文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首聯和頷聯寫丞相祠堂,表達詩人對諸葛亮的深深景仰和緬懷之情,為下文抒情奠定基調。第二部分:頸聯和尾聯寫丞相,表現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敬和對他事業(yè)未竟的痛惜。思考討論1.開頭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題為“蜀相”,卻從“丞相祠堂”寫起,有何用意?開頭兩句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自問自答,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題為“蜀相”,卻從“丞相祠堂”寫起,寫祠堂是為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之情。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因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尋訪其廟。“森森”是樹木茂盛繁密的意思。一是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營造靜謐肅穆的氣氛,適合追奉先人;二是襯托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像,表現了歷代人民對諸葛亮的愛戴,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思考討論2.《蜀相》首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對翠柏的描寫有什么作用?“尋”字。詩人借“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來訪,而不是漫不經心的信步由之;又因詩人初到成都,環(huán)境生疏,所以才用了這樣一個“尋”字。“尋”字還表明丞相祠堂是詩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并因物及人,同時也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的景仰和緬懷之情。對翠柏的描寫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寫出武侯祠堂的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二是襯托諸葛亮的形象,表達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思考討論3.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中的自”“空”改為“盡”“皆”好不好?為什么?不好。“盡”“皆”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繁盛熱鬧的景象,傳達的是興奮之情,而詩歌開篇就已經籠罩在“柏森森”的莊嚴肅穆、寂靜的氛圍之下,使用“盡”“皆”使悲涼的感情蕩然無存。頜聯描繪的是一幅帶著濃濃寂寞和悲涼情感的春色圖。正所謂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盡管眼前的武侯祠春色無限,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先賢已去。如今遭逢亂世,再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心中涌起無限感傷與凄涼之情。“自”空”二字寄寓深沉感慨。思考討論4.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借古抒懷這一藝術手法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頸聯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孫、劉、曹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并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一天下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蜀漢基業(yè),之后又輔佐劉禪,為國嘔心瀝血,頌揚了他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zhàn)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是為了傷今。詩人寫作此詩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使國家恢復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托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1.借景抒情。頷聯兩句,寫祠堂荒涼之景,“自”“空”二字是此聯之詩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嘆碧草、黃鸝無人賞玩,顯出英雄長逝遺跡荒落的情景;二是惋惜與英靈做伴的草木禽鳥不解人事,不會憑吊那位偉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嘆息,流露出詩人對諸葛亮英雄早逝以及祠堂荒落的深沉悲痛之感。寫作特點2.敘議結合,借以抒情。“三顧”句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策,“兩朝”句與“出師”句更令人懷念諸葛亮輔佐蜀漢的感人事跡。這與一般的抽象議論不同,既能寄托詩人的感情,又能啟發(fā)讀者進行議論。“天下計”表明詩人推崇諸葛亮的匡時雄略,“老臣心”則贊揚了諸葛亮的以身報國的精神。尾聯的哀哭之語,道出了千古失意莢雄的共同心聲,更使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寫作特點總結這首詩借游覽武侯祠,稱頌諸葛亮輔佐兩朝的豐功偉績,惋惜他的壯志未酬,抒發(fā)詩人功業(yè)未就的深沉感慨小試牛刀1.下列對聯中,適合懸掛在杜甫草堂的一組是()①為聞廬岳多真隱別有天地非人間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詩補蜀風③狂到世人皆欲殺醉來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鵠先生骨春水群鷗野老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小試牛刀答案:D解析:從內容上講:①聯涉及到廬山,說的是歸隱,與杜甫身份及草堂所在地不符;③聯說的是人的狂妄,與杜甫性格不符;②聯的“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經歷,“蜀”是四川,是草堂的所在地;④聯的“秋天一鵠”與“春水群鷗”都源自杜甫的詩句,另外,杜甫又自號“少陵野老”,故②④聯適合。從風格上講,②④兩聯也充滿傷感沉郁的感情,符合杜甫之身份。小試牛刀2.請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在橫線上另寫兩句話。要求:語意連貫,句式一致。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滿懷高潔之志彰顯了生命的價值;司馬遷含屈忍辱,發(fā)憤著書,用一部傳世之史解讀了生命的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終于明白:生命總歸會結束,價值永存世間。小試牛刀答案:示例:杜甫顛沛流離,浪跡天涯,用滿腔憂國之情凸顯了生命的價值文天祥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用一顆赤子之心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解析:本題考查仿寫句式的能力。仿寫時,要注意與例句在內容和形式上保持一致。形式上,應該是:人物+經歷特點(兩個四字詞語)+用……(名詞短語)+……(兩字動詞)了+生命的價值。內容上,這兩個例子要能說明“生命總歸會結束,價值永存世間”。小試牛刀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前人有詩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此語當然有理,不過,在過去的時代里,不僅是國家不幸,①_____________,才能寫出血淚交迸、與蒼生息息相通的詩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廟堂之上,李白淪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于華屋高樓,②____________,如同夜空最燦爛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敗,生活也坎坷困頓,但為他的政敵所始料不及的是,他們把他拋向了生活的底層,陷阱與荊棘造就的,卻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學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詩人。在“永貞革新”中,柳宗元是敗軍之將,但在精神領域,③____________,特別是在中國的詩歌史與散文史中,他都擁有黃金鑄就的一章。小試牛刀答案:示例:①而且詩人自己也有不幸的遭遇②那中國詩歌史定將黯然失色③他卻是可以高視闊步的王者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準確的能力。①處,“不僅”應該與“而且”照應,“國家”應該與“詩人”照應,故應填“而且詩人自己也有不幸的遭遇”之類的語句。②處,“如果”照應“那”或“那么”,“夜空”的本體應是“中國詩歌史”,“星辰宣告缺席”即“黯然失色”,故應填“那中國詩歌史定將黯然失色”之類的語句。③處,根據主語一致的原則,主語應為“他”,即前文所涉及的“柳宗元”,另外前有“敗軍之將”,此處應填相反詞語“王者”,結合后文“擁有黃金鑄就的一章”可知,此處應填“他卻是可以高視闊步的王者”之類的語句。小試牛刀4.請對下面這段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不超過60個字。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聯合緊急編輯制作的圖書《大國戰(zhàn)“疫”》近日出版。該書從200余萬字主流媒體公開報道中精選相關素材,有機整合匯編,全景式展現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緊急動員、齊心協力,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zhàn)爭的階段性進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效。全書10萬余字,既突出重點節(jié)點、人物、事件,又突出整體性、紀實性、故事性,圖文結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強的可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